书城童书物理知识知道点:走进声音世界
32405600000094

第94章 向噪声“恶魔”宣战

噪声,是现代城市的标志。严重的噪声污染,已构成了对各国城市居民的威胁。难怪1977年联合国世界环保组织把噪声列为“当代人类最不可容忍的灾难之一”。然而,从那以后噪声的危害并没有停止,相反,它仍以每年1分贝的速度增长着。如果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再过几十年,世界大城市的噪声强度有可能接近100分贝,和现在织布车间的噪声差不多。到那时城市居民已无法正常生活,他们只好像逃难一样躲避到偏僻的山村里去了,那将是一幅多么可悲又可怕的景象呀!

面对噪声的日益肆虐,科学家们纷纷献计献策,奋起向噪声宣战!他们决心降服“恶魔”,为民除害。

“树有根,水有源”,解决噪声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治理好噪声源。具体说,就是要把原先的发声体改造成为不发声体,或者把高发声体改造为低发声体。为此,科学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例如,用无声的焊接取代高噪声的铆接,用无声的液压取代高噪声的锻打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另外,科学家们设想,如果将来发明电力汽车或太阳能汽车来代替现在的内燃机汽车,制造出电动机车来代替现在的内燃机车,那么,就有可能解决目前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噪声。

对于现有的生产设备,通过提高加工精度,尽量减少机器部件的撞击和摩擦,精确校准中心,搞好动质量平衡和磁力平衡,使机器振动降低到最低程度,也是从声源上减小噪声的有效办法。

此外,科学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还研制出了坚似钢铁、声如胶木的“无声”合金。如果用这种新型材料来制作各种机器部件,也不失为一条解决机器减振防噪的新途径。

由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目前要想从声源上完全消除噪声的产生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效地治理噪声,人们就必须在噪声传播途径上大做文章了。

由于噪声主要是通过空气来传播的,因此,只要设法截断这条通路,就可以控制噪声的辐射和扩散。目前采取的措施是“隔声”、“消声”和“吸声”。所谓“隔声”,就是用隔音罩或隔音室把高噪声的机器封闭起来,让噪声不能传出去;或者用隔音墙、隔音楼板和隔音门窗,把生产车间同办公室、教室、宿舍等隔离开来,防止噪声干扰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消声”就是给汽油机、柴油机、鼓风机等空气动力设备装上“消声器”,让排气口发出的巨大噪声大大降低。“吸声”就是在高噪声的车间或房间内悬挂吸声体,同时在四壁装饰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以降低室内的噪声。

机器产生的噪声除经空气传播外,还可以通过机座把振动传给地板、墙壁,而由地板、墙壁再把声音辐射出去。为了避免或减少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噪声,人们采用了“隔振”的办法,就是在机器下面加装弹簧、橡胶或其他软性材料,把机器孤立起来,从而切断振动的传递。

采取上面几项治理噪声的措施,犹如在噪声传播道路上设置了一道道封锁线,这将大大减少噪声的污染。

人类在同噪声作斗争的过程中,既要重视技术上的治理措施,又应加强宏观上的管理措施。比如,在制定城市建设、厂矿建设的规划时,有关部门就应充分考虑噪声的影响,合理布局,避免把那些高噪声的工厂建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同时建立外环公路,防止过境汽车穿越市区;在城市繁华地段建地下通道,供车辆通行;将火车站、大型公共场所,建在远离住宅区的地方,等等。又如,应大力加强以法治噪,严格控制城市噪声在国际和国家容许的标准之内,同时改善交通管理,限制市内汽车鸣笛,禁止载重汽车穿行繁华街道和住宅区等。

治理噪声是现代城市的一个新课题,只要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坚持实行,相信总有一天,繁华的城市也会像农村一样,清爽、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