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物理知识知道点:走进声音世界
32405600000091

第91章 令人可怖的噪声病

1961年,日本法院审理了一桩案件:一个广岛青年杀死了他隔壁一家工厂的厂主。当法庭审问青年杀人的动机时,他的回答却令法官们大吃一惊:这家工厂无休无止的噪声,把他折磨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无独有偶,1969年春天的一个晚上,美国纽约市布朗克思区的一名夜班工人,枪杀了一个正在玩耍的儿童。原因也是如此简单而又让人不可思议:这个孩子吵闹得他睡觉也不得安生。

噪声是可恶的,可以说人人都讨厌噪声。但是,噪声能把人逼到发疯杀人的境地,却是许多人想不到的。

科学家对此作出了解释:医学研究表明,强烈的噪声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是一个恶性刺激,它能破坏大脑的正常功能,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失调,损伤神经细胞,使人产生头痛、脑胀、眩晕、失眠、记忆力和思考力衰退以及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严重时可造成人的神志不清、精神恍惚。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就曾用强烈噪声折磨俘虏,待他们神志模糊时来获取口供。过强和持续的噪声,还能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使人烦躁、易怒,甚至神经错乱,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导致暴力犯罪。

其实,噪声不仅对人的神经系统有损害作用,而且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感觉系统等,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有关的研究指出,噪声能使人的交感神经紧张,末梢血管收缩,从而引起心跳过速、心律不齐、血压变化、心电图异常。近年来人们发现,有的高噪声车间,高血压发病率比低噪声车间要高好几倍;有的机器每分钟冲击140次,操作工人心跳也“同步”为每分钟140次,大大加重了心脏的负担。目前城市中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症发病率逐年增高,据分析这也与城市中交通噪声日益严重有着很大的关系。长期受噪声刺激的人,还会引起肠胃机能阻滞、消化液分泌异常,造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严重的可导致胃溃疡。此外,长期持续的噪声往往会降低人的感受性,如听力下降、视觉模糊、味觉迟钝、振动觉泛化、运动觉不灵活等。

总之,噪声是一种无形毒药。它一旦侵入人的机体,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患上一种临床上呈现综合反应的“噪声病”。噪声病一般呈现慢性病的特征,轻则损害人的心理健康,使人的工作、休息和睡眠受到干扰;重则引起人体器质性的病变,造成难以康复的器官机能损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噪声病对年幼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着严重影响。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噪声和家庭噪声的日益严重,噪声病已构成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极大威胁和冲击。首先,它能损坏孩子们的听觉器官引起失聪。据统计,如今世界上共有7000多万耳聋患者,其中大多数是胎儿和婴幼儿时期致聋的。由于正常儿童学讲话是通过听觉来实现的,如果在学会讲话前发生了耳聋,那么势必还会造成儿童丧失学习语言的能力,成为又聋又哑的“聋哑儿”。其次,噪声还对儿童的心理产生损害,使他们学习精力不易集中,做作业效率低,差错多,而且一遇到困难就烦躁不安,缺乏坚持性,使学习成绩下降。另外,噪声还影响孩子们的睡眠,妨害他们的感觉和动作发育,损伤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和对其他事物的好奇心等。

噪声病是伴随现代文明产生的一种“时髦病”。为了有效地控制噪声病的发生和蔓延,全社会必须重视治理噪声公害,减少噪声污染,创造一个文明、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

如何保护听力

运动时内耳供血不稳定,最好不要在运动时听MP3或使用手机。听MP3或用手机时,把音量调到40—50分贝,清晰即可,不可超过最大音量的60%以上。不可持续时间过长地戴耳机,更不可戴着耳机睡觉。听过分激烈的音乐1小时左右应休息一下;轻音乐、较慢的流行乐,可以100分钟休息一次;每次用手机的时间应控制在10分钟之内。远离蹦迪、强烈摇滚打击乐、爆竹、锣鼓等噪声环境,选择耳罩或海绵耳塞保护听力。使用MP3时,避免用插入式耳机,尽量选择头戴式耳机。如果使用插入式耳机,最好购买高质量的产品。尽量将手机放在远离耳部的位置,减轻由电磁波引发的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