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典”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诡而强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倚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罐,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歙歙,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古句新解”
敌人逼近我军而保持安静的,是倚仗他占据着险要的地形;敌人远离我军而前来挑战的,是想引诱我军前进;敌人有意驻扎在平坦地带,必定另有图谋。
许多树木摇曳摆动,是敌人隐蔽前来;草丛中有许多遮障物,是敌人布下的疑阵;鸟雀惊飞,是下面有伏兵;野兽惊骇奔逃,是敌人前来偷袭。尘土飞扬得高而尖,是敌人的战车来了;尘土飞扬得低而宽,是敌人的步兵来了;尘土疏散、缕缕上升,是敌人在砍柴;尘土少而时起时落的,是敌人正在安营扎寨。
敌人的使者言词谦逊而军队又在加紧战备的,是准备进攻;措辞强硬且军队摆出向我军前进的姿态的,是准备退却。敌人的战车先出动,部署在两翼的,是要布阵;敌人没有事先预定而突然来讲和的,是另有阴谋;敌人急速奔跑并排兵布阵,是期待同我决战;敌人半进半退的,是企图引诱我军。
敌军依靠着兵器而站立,是饥饿的表现;敌兵打水而自己先饮的,是干渴的表现;敌人见利而不前进的,是疲劳的表现;营寨上空飞鸟聚集,说明下面是空营;敌人夜间惊叫,是军心惶恐;敌军纷扰混乱,是因为将帅没有威严;旗帜摇动不整齐,是敌人队伍已经混乱;敌人军官容易发怒,是全军疲劳的表现;敌人杀马吃肉,是军中没有粮食了;敌人收拾炊具,士卒不再返回营舍,是准备拼命突围的穷寇;敌将低声下气同部下讲话,表明他已失去了人心;敌军频频悬赏,是没有办法激励军队斗志了;频频惩罚部属,是由于陷入了困境;原先对部下粗暴凶狠,后来却畏惧部下的,是最不精明的将领;敌人派使者送礼言好,谈判措辞委婉而谦逊,是企图暂时休战。敌军气势汹汹向我军前进,但久不交锋又不撤退的,必须谨慎地观察,以查明他的企图。
孙子的“相敌”三十二法,是古代战争指挥经验的精华,他所建立的关于战术经验与多种战争现象的模型分析对于后世战争指挥是具有借鉴价值的。当然,这种借鉴价值不在于完全按照古代模式解决现代战争问题,而在于借鉴孙子的模型分析方式发展现代军事科学及其相关学科,孙子所处的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他能透过一些微不足道的征候,通过现象的观察和逻辑推理,察微知著,进而把握到事物的本质,这是难得的战争规律总结和经验积累。
公元前575年4月,晋厉公联合齐、宋、鲁、卫四国攻打郑国,楚国是郑国的盟友,便立即出兵支援。双方的军队在鄢陵(今河南鄢陵西)相遇。
当时,楚、郑联军共有兵车530乘,将士93000人;晋军先期到达鄢陵,有兵车500乘,将士50000余人,而宋、齐、鲁、卫的军队还没有到达鄢陵。楚共王见诸侯各军未到,就想乘机击溃晋军,因此命令大军在晋军大营附近列阵。
晋厉公率众将登上高地观察楚军列阵情况,并研究决战计划。晋将大多惧于楚、郑联军的兵力优势,主张坚守不战,以待友军到来。晋军中军主将栾书在仔细观察敌阵后,发现楚、郑联军士气不旺,认为几天之后,楚、郑联军必然疲乏,因此也主张等待友军来到后再出战。唯有新军副将至在观察了敌阵之后发表了主战的意见。
至说:“根据我的观察和掌握的情报来看,楚、郑联军有四个致命的弱点,立即出击,定能获胜。第一,楚军人数不少,但老兵多,这些老兵行动迟缓,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第二,郑国的军队一团糟,到现在还没有列成像样的阵势,这说明他们缺乏训练,不堪一击;第三,两军都在喧闹不止,没有一点临战的紧张气氛;第四,据我所知,不但楚、郑两军协调不好,就是楚军内部,中军和左军也在闹意见。”至说得有理有据。晋厉公和众将都赞同至的建议:立即发起进攻。
晋将军苗贲皇原是楚国人,对楚军很熟悉,乘机献计道:“楚军的精锐集中在中军,只要能打败他的左、右两军,再合力攻打中军,楚军必败。”
晋厉公接受了苗贲皇的建议,命令晋军首先向楚右军和郑军发起猛烈攻击。战斗开始后,晋厉公的战车忽然陷入泥沼中,进退不得。楚共王远远地看在眼里,亲自率领一支人马杀奔而来,企图活捉晋厉公。不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晋将魏郤早已发现楚共王的企图,一箭射去,正中楚共王的左眼。楚军见楚共王负伤,军心浮动。这时候,晋厉公的战车从泥沼中挣脱出来,晋厉公指挥晋军掩杀过去,楚军以为诸侯四国的军队已经赶到,阵势大乱,纷纷后撤,一直退到颍水(今河南许昌西南)南岸方才停止,当天晚上就撤军回国了。
晋军以少胜多,论功行赏。晋厉公奖赏众将士后,在鄢陵连饮三天,而后凯旋。
在晋楚之战中,至为晋军大败楚、郑联军立下首功,归结起来,其实就在于他能“见微知著、相敌有方”。
现在人们经常爱说“细节决定成败”,就是强调工作中关注细节的重要性,就像孙子讲的“三十二法”,都是强调通过“察微”而“知著”的功夫。任何一项工作,宏观决策固然重要,但要做出正确的决策进而能让决策得到实施,都离不开对细节的考察,决策是宏观的,但不“察微”又何以“知著”呢?一个善于决策的人,也必须是一个善于观察并不忽略细节的人。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因对细节的忽略而导致失败的教训还有很多。
巴林银行是世界上最老牌的银行之一。曾经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这一切辉煌却因为一个员工而彻底葬送了,这名员工的名字叫里森。
里森于1989年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由于他富有耐心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地解决以前未能解决的许多问题,因此,他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1992年,巴林总部决定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总经理。
里森于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本有一个账号为“99905”的“错误账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错误。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全面负责清算工作的哥顿·鲍塞给里森打了一个电话,要求里森另设立一个“错误账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于是里森马上找来了负责办公室清算的利塞尔。利塞尔就在电脑里键入了一些命令,一个账号为“88888”的“错误账户”便诞生了。
几周之后,伦敦总部又打来电话,总部配置了新的电脑,要求新加坡分行还是按老规矩行事,所有的错误记录仍由“99905”账户直接向伦敦报告。“88888”错误账户刚刚建立就被搁置不用了,但它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账户”存于电脑之中。
里森的好友及委托执行人乔治的交易出错了。里森示意他卖出的100份九月的期货全被他买进,价值高达800万英镑,而且好几份交易的凭证根本没有填写。为了弥补手下员工的失误,里森将自己的佣金转入账户。为了赚回足够的钱来补偿所有损失,里森承担愈来愈大的风险。
但是,在1993年,由于里森的错误经营,他在一天之内的损失便已高达170万美元。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里森决定继续隐瞒这些失误。1994年,里森对损失的金额已经麻木了,“88888”号账户的损失,由2000万英镑、3000万英镑,到7月已达5000万英镑。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巴林银行在1994年年底发现资产负债表上显示5000万英镑的差额后,仍然没有警惕到其内部控管的松散及疏忽。
1995年1月18日,日本神户大地震,其后数日东京日经指数大幅度下跌,里森一方面遭受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购买更庞大数量的日经指数期货合约,希望日经指数会上涨到理想的价格范围。但是里森的交易数量愈大,损失愈大。里森为巴林银行所带来的损失,达到了8.6亿英镑高点的时候,终于造成了世界上最老牌的巴林银行命运的终结。
新加坡在1995年10月17日公布的有关巴林银行破产报告中的一个感慨,也许最能表达我们对巴林事件的遗憾。报告结论中有一段话如下:“巴林集团如果在1995年2月之前能够及时采取行动,那么他们还有可能避免崩溃。截至1995年1月底,即使已发生重大损失,这些损失毕竟也只是最终损失的1/4.如果说巴林的管理阶层直到破产之前仍然对‘88888’账户的事一无所知,我们只能说他们一直在逃避事实。”
在企业的运作中,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同样应该具有缜密的观察能力。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有一双见微知著的眼睛,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随时可能遇见的问题,才能使自己占据市场的主动。因此,企业不管大小,都要注意防微杜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