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太单纯,也别太精明
32397400000044

第44章 凭什么让别人帮你

“这事你得帮帮我,我一个人可做不来……”

“你谁啊,我凭什么帮你?”

估计大多数人看到这段对话后的第一个反应,都会说:“这人真小气。”的确,见人有难,顺手帮扶一把是举手之劳。可是,如果你总是事事指望他人的“帮扶”,那帮忙的味道可就变了。当你从他人那里得到帮助时,也请你先想想自己究竟能够为对方做些什么。

尤其是单纯的年轻人,要明白,一个不相往来的陌生人是很难完全信任你、帮助你的。不要总是以为自己能路遇“福星”。当他人伸出友谊之手时,先想想他人为什么要帮助自己,自己又能够“回馈”给对方什么。

台湾心理学家黄光国将一些常见的心理学原则综合起来,在对“帮助他人”的心理分析上列出了如下总结:

1.人们愿意帮助“自己人”——当你的品味、思想、兴趣和对方达成一致时,便能够吸引住对方,让对方觉得你是“自己人”。

2.人们愿意帮助那些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的人——也就是说,你与他人的利益具有一致性,这样对方在帮助你的同时,也能促进自己的发展。

3.人们愿意帮助对于自己的帮助给予积极回应与正面反馈的人,比如,人们理所当然地愿意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从这三点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到,当你具有可以被他人“帮助”的价值时,对方更乐意伸出援助之手。并不是你想让谁帮忙,谁就会给予你帮助。“帮助”与你个人的自身价值基本是成正比的。

也许在生活中,有些人总认为自己会福星高照,可是如果你本身不具备招揽“福星”降临的价值,你又怎么能够遇上“福星”呢。所以,不要总是天真地认为他人能够在你危难之际适时地替你承担一切,只有先从提升自我价值着手,才能得到他人的青睐。

另外,估计也没有人愿意去帮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因为与其在一个完全不具备价值的人身上苦下功夫,不如施展一点微薄之力去帮那些看上去会有更大突破的人,这便是人的趋利性。

清朝大臣王有龄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但是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重振家门。可是因为门第衰危,无人赏识。就在这个时候,红顶商人胡雪岩却亲自上门拜访了。

在胡雪岩冒险将钱借给了王有龄后,感激涕零的王有龄表示,他日飞黄腾达,一定报答胡雪岩的恩情。而王有龄也果然不负重望,当得到胡雪岩的帮助后,很快就飞黄腾达了。当然,发达之后的王有龄没有忘记胡雪岩,而胡雪岩也依靠王有龄这棵大树,自立门户,并开始在官与商之间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走上了官商的通途。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别人肯帮助你,也正是看中了你的才能,看中了你未来大好的发展倾向。就如同在职场中,你被老板相中,并且得到老板的帮助,在给老板创造价值的同时,你自己也是得了利益的。如果你在企业里总是默默无闻,连自身价值都得不到体现,那么你面临的只会是解聘书。

所以,当你伸手向他人博取帮助时,请多想想“别人”为什么要帮你吧。多想想受到别人的帮助后,自我价值会得到一个怎样的升华;想一想自己能够在别人危难之际怎样回报对方,这样才能在对方心中树立更好的价值形象,也才能在下一次自己危难之时,得到对方适时的出手相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