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营销新革命之二:塑造工业品营销品牌
32396500000009

第9章 金融危机下华为何去何从

(IT)“IT之王”华为与蜕变的“蓝色巨人”IBM,谁才是未来的赢家?

引言

尼古拉斯·卡尔在其引起全球轰动的文章IT Doesn’t Matter(中文书名为《IT不再重要》)中指出:IT部门未来的发展前景岌岌可危。这个言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于IT行业的热烈讨论,“IT之王”华为与蜕变的“蓝色巨人”IBM到底谁才是未来的赢家,成了争议的焦点。

一、华为的冬天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和美林公司被收购标志着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随着虚拟经济的灾难向实体经济扩散,世界各国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激增,一些国家开始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

金融危机冲击波自开始向实体经济蔓延,各种数据表明全球信息技术(IT)行业也受到了较明显的影响。美国国际数据公司(IDC)12日作出预计,2009年全球IT支出将增长2.6%,低于之前预期的5.9%,而美国将仅增长0.9%,增幅大大低于8月份预期的4.2%。

全球最大电脑芯片供应商英特尔公司宣布,由于产品需求的全线“明显走弱”,它将2009年第四季度收入预期调低10亿美元,降到90亿美元左右。英特尔股价当日下跌6.8%。美国IT龙头企业思科系统公司日前表示,公司2009年10月份订单出现大幅下降,第四季度销售也将下滑。

目前,各大IT企业纷纷降低销售和利润预期,市场疲软信号显露无遗。

2002年任正非发表了“华为的冬天”这一言论,引发了IT业的广泛关注以及深刻的反思。他在此文中指出,繁荣的背后是萧条,我们在春天与夏天要念着冬天的问题要居安思危。任正非的居安思危体现了他的高瞻远瞩。

2008年,冬天来临了,金融危机来袭,IT业遭遇了一阵阵寒流,无论是通信巨头华为,还是微软都无一例外。任正非说:“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这是我们应该思索和讨论的话题。”任正非的高瞻远瞩是否为华为的过冬做好了准备?金融危机下华为该何去何从?

二、华为的反击

据报道,随着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众多的IT企业也备受影响,大幅削减开支和大量裁员。但是,中国的著名网络设备供应商华为却似乎不受此次危机的影响,仍将在未来保持爆炸式的快速增长。到2009年年底华为的订单量预计将飙升44%,总额达到230亿美元。华为的市场部总裁Charles Huang甚至表示:“我们预期明年华为的增长将更为迅速,我们没有裁员和削减投资的计划。”

在金融危机下,各行各业都受到负面影响,出现了经济衰退。而华为却能幸免于难,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这要归功于华为的战略。

1.低价战略

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华为的增长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市场的占有率还在不断扩大,这就是华为的价格战略的功劳。跟很多企业一样,价格战略是华为经常使用的手段。但是华为为价格战略制定了一条原则:产品、客户关系、品牌与对手无明显差异,但市场能力弱于对方;降低竞争对手利润,扼杀新进入者;技术上有重大创新,以自我淘汰方式强迫产业进步。

还有一个价格战高手是中兴。在行业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小笑话:中兴与华为价格战已经升级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以至于现在外国运营商都学聪明了,每逢招标就叫上华为、中兴,作为互相压价的棋子。

华为在与竞争对手争取合同时,会采取价格进攻的方式来击败对手。通常会出价比竞争对手低40%左右,而且会给客户提供更优惠的付款方式,以此来打动客户,取得合同。例如,据称华为为了向欧洲最大的电信网络运营商Interoute提供设备,告诉该公司在两年内可不必支付任何费用。

2.重视研发,提高市场竞争力

华为并不满足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在当前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它继续围绕客户的需求进行创新研发,并长期坚持将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

现在华为仍然在研发提供下一代的基站,试图将各种相互竞争的移动技术融为一体,而且还可以提供每秒100M的网络接入速度,这将是现在通行速度的20倍。面对这样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华为,经济危机、竞争对手,都是其在成长中的磨炼。

3.国家的扶持

华为的成功离不开国家巨大的扶持。国家一直扶持民族通信产业的发展,还专门出台了一些保护政策。国家在重大产业走向国际的进程上,要通过战略安排,使重要跨国公司有效地为国家战略产业承担起国家与国家之间抗衡、较量、博弈、协作。通信行业属于国家战略性产业,华为应运而生。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不是通过本国公司(包括爱立信、诺基亚等)走出去实施国家战略的。

1995年,华为因发展出色,试图扩大生产规模,而在这时却遇到了资金短缺问题。因为是民营企业,银行觉得风险大,不给予贷款。这使华为遭遇了资金“瓶颈”时期,市场扩张,可是较小的生产规模、人员的短缺,使企业发展滞后。在华为心急如焚之时,国家领导人适时到访,让之前一直困扰华为的银行贷款问题迎刃而解,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也随之加强。1996年6月1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视察华为,对华为的发展很满意,大加赞扬,并明确表示希望华为走向国际市场,并允诺政府将提供买方信贷。在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政府的再次出手相助对于希望摆脱国内市场束缚、意欲进军国际市场的华为来讲,无疑是最大的鼓励与帮助。

三、荣耀的曙光

在中央电视台2007年度最佳雇主调查中,华为被评为最具领袖气质的企业。在央视策划会上,专家委员会成员周攀峰以《商界评论》杂志的名义,推荐华为参选年度最佳雇主。一时间与会者哗然,这是一个在2007年备受争议的企业,争议的焦点又恰恰是劳资问题。而一向以公正、严谨、客观著称的《商界评论》为何要力挺华为呢?

因为“过劳死”、7000人的“辞职门”事件,华为一时成了民众眼中的现代版“黄世仁”。华为的形象一落千丈,在名誉危机面前,事实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首先,只有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才有资格获得这样的荣誉。华为的成长是有目共睹的,就算是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各个行业时,华为仍然保持着发展的趋势。可以说华为的潜力是无限的。2007年华为全球合同销售总值达150亿美元,比2006年的110亿美元销售额增长逾三成,有望成为首家冲刺《财富》500强的内地非国有企业。

其次,华为的品牌形象。华为在国内、国际中的品牌形象一直是许多企业学习的典范。在经济发展中,华为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响应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为创建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环境贡献力量。在公益方面,在2004年东南亚海啸以及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华为在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积极参与灾后救济工作,全力以赴恢复灾区通信;华为还肩负着许多社会责任,注重回报社会,建立“爱心协会”,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最后,我们来看看华为是怎么对待员工的,华为7000人“辞职门”事件的背后真相是什么。华为用10亿元买断了7000个员工的工龄。华为此次采用“先辞职再竞岗”的方式,补偿方案为“N+1”(N为工作年限,工作年限加1,再乘以工资奖金平摊后的月收入)。华为目前为全员持股,华为员工共7万余人,在华为工作满8年并“主动”请辞的老员工大约有7000人,手持华为90%的股份,其中大部分都持有20万股以上。根据测算,每个老员工平均能拿到20万元,而且绝大多数都重回原岗位,华为的这些当事员工并没有怨言。

华为还为每位员工规划职业生涯,设立了员工俱乐部。这些都是华为人性化管理的体现。

这样的企业获得最具领袖气质的企业,无可争议。

四、华为是如何做到的: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华为是如何做到的?这归功于它“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品牌塑造。

工具:品牌米姆

理查德·道金斯发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复制基因,它正在推动进化的进程。速度之快已为原来的基因所望尘莫及。理查德·道金斯用“Meme”(米姆)来表述这个新的复制基因。

“Meme”这个希腊词词根,听上去有点像“Gene”(基因)。道金斯正是要这种效果。在他看来,我们死后可以遗留给后代的东西有两种:基因(Gene)和米姆(Meme)。“Gene”是生理基因;“Meme”是文化基因。调子、概念、妙句、时装、制锅或建造拱廊的方式等是米姆;清晰的思想、简明的理念、清明的精神、商业模式、经营理念等都被称为文化基因,也是米姆。米姆有复合体也有单体。品牌可以看作一个米姆的复合体,对品牌米姆则可以理解为品牌核心价值或品牌基因。品牌米姆是人类米姆库中的一个种类。其中绝大多数自生自灭,只有少数才可以长久保持顽强的生命力。生命力的强弱,对品牌米姆来说至关重要。

华为的品牌塑造之路,已经被奉为一个复制的典范,非常值得广大中国企业学习。华为的米姆品牌体现着任正非的个人意志。但是其米姆品牌核心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创造一流产品与服务,倔强地活下去。

1.一个好的领导

一个民营企业能发展得如此强大,走向国际市场,历练为一个国际品牌,很大原因归功于有一个好的领导者。在华为危难之时,在重大决策之时,在华为一次次壮大之时,任正非起着很大的作用。任正非以他的雄才大略、深谋远虑、运筹帷幄,带领着华为从行业领袖走向国际巨头。可以说,没有任正非就没有现在的华为,任正非是华为品牌的灵魂。

2.狼文化

华为有一个企业图腾:狼,图腾即是企业的信仰,尊崇的文化。华为的狼图腾源于任正非,由于出身军人,军人的雷厉风行、坚毅的品质,被他灌输到企业的治理中。“狼文化”代表一种强烈扩张的欲望,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华为发展势头的势不可当,正是狼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断突破、不断追求、对猎取目标的毅力,这一切都显示了华为狼性的文化,也是华为成功的重要原因。

“狼”和“狈”的攻击组合一直让任正非很是称道,这两种动物密切配合,能不断获得食物。1997年的一次会议上,他突然想到可以把这个理念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中,于是华为“狼狈组织计划”的出炉,使华为的“狼性”文化由此流传下来。

3.核心竞争力

说到华为的成功,行业人士最钦佩的是华为销售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其他公司积累几十年的市场地位、人脉和品牌,没有什么可以依赖,作为民营企业的华为的国际之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呢?靠的就是比别人更多一点奋斗,在别人喝咖啡和休闲的时间努力工作,更虔诚地对待客户,这就是华为的团队凝聚力。

一次,华为为一笔订单,努力了很久也没攻克下来,整个销售团队心急如焚,这笔订单的攻克与否,将会给华为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后来团队负责人发现事情的突破点在于县里电信局的处长。于是,他们开始留心观察对方的需要。当时,学习驾车是很流行的事情,他们发现这位处长也在学车,但练习用车很少,练车的人很多,处长要排队等上一年多才能轮到,而且,当时练习的车子最好的也就是北京202吉普车。他知道处长的这个爱好后,就想搞一辆好点的车让那位处长大人练习,但是办事处也只有一辆破旧的吉普车。后来,他托关系,向当地武警部队借了一辆崭新的小轿车,趁周末把车开到处长的家里,供处长练车。当地刚下过的雪还没有完全融化,练习场里泥泞不堪,加上处长还不怎么会开,车子刚进到练习场就陷入了一个结冰的泥坑中,怎么也出不来了。团队负责人二话不说,脱了鞋袜跳到泥坑里就去推车,陪同的华为人也纷纷脱了鞋袜推车。当时正值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几名华为人赤脚踏在冰水里,寒气刺骨,但心里是温暖的——终于有个机会可以表现自己,感动客户了。为了能和客户搞好关系,华为员工能把送电信管理局上上下下领导的儿女上大学、爱人去深圳看海、家里换煤气罐等所有家务事都包了;华为员工能够冒充别的企业的人,从机场把对手的客户接到自己的展厅里;华为员工能够比一个新任处长的朋友更早得知其新的办公地址,在他上任第一天将《华为人报》改投到新单位。

一名华为人这样形容华为的销售策略:“华为用一种自然的方式令员工们相信,为了市场销售的增长,公司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可耻的。”有了这样的员工,有了这样拼搏进取的精神,什么样的对手华为不能征服呢?

五、漫漫国际路

从1996年华为参加电信国际展览开始,到现在占领国际市场,华为的漫漫国际路走了10年。作为民营企业,华为如今的荣耀背后,有多少艰辛,有多少汗水,只有华为人最了解。华为靠的是什么?

1.价格优势打开市场缺口

“什么是华为在欧洲电信市场最有效的武器?在我看来,应该是华为的价格优势!”Evoxus网络部总经理肯·兰康姆这样回答:“用低价撕开市场的缺口”的确是华为以弱者的身份进入竞争激烈的发达国家市场时,不得不采取的一种策略。

华为总是以价格优势来吸引客户,以比客户更早一步想到的服务精神来感动客户。华为在价格优惠之外,会给客户提供免费的设备软件升级,软交换的功能在一定限额之内开通也不再另外收取费用。这样,不仅节省了成本,也赢得了客户的好感。

2.代理商的作用

文化的差异让华为在进入欧洲市场时有过很长一段的“碰壁”期。要想在等级森严的欧洲做生意,必须找到合适的代理商。而华为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这个道理,由于代理商的重要性,华为决定选择当地排在前几名的有实力的大代理商。虽然有实力的代理商代理费一般都要贵一些,但是华为很好地利用了代理商打开了市场,华为在法国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时,阿尔斯通接了一个非电信核心业务的城域网项目,由于找不到价格较合适的设备商很是苦恼。华为发现这是进入法国市场发展的一个机会,再加上自己有价格优势,华为很快找到了当地一家很有影响力的代理商,通过代理商接触到了阿尔斯通。时间很紧迫,阿尔斯通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和华为开展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的结果非常圆满,华为在法国开始有了一些小名气,为后来华为开拓法国市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3.合作提高品牌影响

本土品牌资源是进军国际市场企业的一个很好的突破点。刚刚进军国际市场,再强势的企业也有一个缓冲适应的时期,要想快速打开市场,可以选择与本土品牌合作。本土品牌的影响力、形成的客户关系、资源渠道、市场空间都是一个进入该国市场的捷径,而且通过本土品牌的合作可以为自身品牌宣传,提高自身品牌的影响力。

现在,华为的大军已深入南美丛林和非洲大漠,成功地在欧洲建立了基地,一个接一个地攻占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惊呼:中国的华为正在改写全球电信业的生存规则。华为的增长仍在继续,国际化的挑战空前。

案例引申:我们学到了什么?

在众多中国公司还在为进军国际化市场感到困惑时,华为已经成为了国际市场上一颗耀眼的明星:海外业务每年以100%的速度递增,今年将达到20亿美元,明年有望达到40亿美元,国际业务的复合利润率达到50%,成为了国际巨无霸所惧怕的公司。

不能成为成功的领袖者,可以复制领袖者的成功。从华为的成功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1.全球化的标准

华为注重按全球化标准塑造公司,不惜花巨资请IBM与HAY等国际著名公司驻扎华为,为公司制定世界级的制度和文化,以便建立全球化的对话平台和语境。要成为国际化的企业,就要塑造国际化标准的公司。

2.狼性的精神拼搏国际市场

华为的狼性精神在刚刚进入国际市场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狼的形象太过凶残,会伤害品牌的形象。而华为进军国际之路是一路的艰辛,一次次的失败,正是靠着狼一样的战斗力,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才有了今天华为的成功与荣耀。进军国际市场,你准备好了像狼一样战斗吗?

3.华为的销售团队

华为的销售团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入华为的新员工都要接受华为的培训,对于新员工来说,华为的培训过程就是一次再生经历。培训主要是让员工了解华为,接受并融入华为的价值观。任正非在《至新员工书》中写道:“实践改造了,也造就了一代华为人。培养出来的营销人员本能地相信自己的产品是最优秀的,而且愿意去最困难、最偏远的地区开发市场。在华为的销售人员当中,刚出校门的学生往往比有销售经验和丰富人生经历的人做得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