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把握好说不的分寸与说是的尺度
32392300000018

第18章 对讨厌的人说“不”的奥妙——说七分留三分

1、与讨厌的人交往的技巧

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遇到的人多种多样,其中不乏有自己不喜欢的。自己不喜欢的人无法强迫自己喜欢。但同时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你为什么不喜欢人家?是因为对方的品质不好?习惯不好?性格不好?素质太差?格调太低?还是因为他不会说话或不会来事?分析清楚这些原因,你的心里就会体悟到与对方相处的分寸,但有了分寸还不够,还要掌握一些交往的技巧。

(1)故意放低水准

生活中有些人自命不凡,并且总喜欢扛着自己的“高品位”话题跟人攀谈,以显示自己的“水准”。对于这类喜欢附庸风雅的人,我们不妨来个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放低自己的水准,表明我方根本没有那么高的“品位”,因而也就没有资格与对方交谈。使对方不但讨了个没趣,不好说什么,而且附庸风雅的丑态也就毕露无遗了。

一个仲夏夜,美国著名诗人弗洛斯特应邀到一个朋友家作客。吃完晚饭,他便独自坐在凉台上闭目养神。

这时,一个装束华丽的贵妇人走过来不知趣地对他说:“诗人你看这晚霞,啊,还有这余晕……”

弗洛斯特从心里讨厌这个喜欢卖弄风骚的女人,但又不便直截了当地表示出来。于是,他站起来躬身答道:

“是的,夫人。不过我在饭后历来不谈公事。”

弗洛斯特故意把这些话题上升为诗人高品位的“公事”,而自己刚刚吃得酒足饭饱,正是俗人一个,因此实在没资格去谈论那么“高级”的话题。这样一说,贵妇人的附庸风雅就显得十分滑稽,因此她只好灰溜溜地退却了。

(2)在敷衍中坚持立场

有时候,对方故意寻找一些借口,以较为隐晦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我方,暗示我方作出让步。此时,我方可以装作不懂对方的真实用意,只根据对方语言的表面意思给出敷衍的回应,使对方既不好点明,又不好再坚持下去,最后只好放弃。从而坚持我方的立场。

有一次康拉德·阿登纳刚走出办公室,准备在花园的小道上小憩,这时一位为丈夫说情的科隆博塔夫人又来了。阿登纳很不愿见她,但她喋喋不休地要总理回办公室去谈。

“有什么说的,坦率地讲吧。”阿登纳有些不愉快。

这时不知从哪里飞来一只苍蝇,嗡嗡直叫,夫人道:“总理阁下,这里有苍蝇呢!”

“没关系,它老是在我身边。你中午再来吗,它中午就到餐厅去了。”

科隆博塔夫人只好怏怏而回。

科隆博塔夫人强调花园里“有苍蝇”,其目的在于让阿登纳回办公室去,以便于她为丈夫说情。聪明的阿登纳故意装作不懂对方的真实用意,只就其表面意思谈了谈对苍蝇的“看法”。科隆博塔夫人只能怏怏而回。

(3)划定对方的行动范围

好管闲事的人在强烈的权力欲望和好奇心的驱使下,时常忘了自己的身份和权限,对与己无关的事情打探不休,碰上这种凡事“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我们应该根据其职责,明确地对其言行范围给予圈定,奉劝其不要僭越范围,从而保护自己的权力和隐私不受侵犯。

当年冯玉祥有个外国顾问,这个人特别喜欢过问西北军的事情,还常常纠缠冯玉祥,絮絮叨叨问个没完。起初只是问些无关紧要的琐事,后来竟把触角伸到行政和人事安排等问题上来。这使冯玉祥很不高兴。有一天,当这位顾问又来问这问那时,早已不耐烦的冯玉祥说:“顾问先生,你知道在中国,‘顾问’二字怎么讲?”对方回答:“不知道。”冯玉祥一本正经地解释说:“顾者,看也;问者,问话也。顾问者,就是当我看到你,有话问你的时候,你答就是了!”

冯玉祥针对对方“顾问”的身份,严肃地划定其行动范围,提醒他不要多管闲事。外国顾问受到这次警告,知道自己如果再这样什么事都打听,则无异于违反“军纪”,给自己带来麻烦,因此只得收敛他的“探针”。

(4)答非所问

故意曲解对方问话的真实用意,给出出其所料的回答,使对方不好追问。

—般说来,“故意误解,答非所问”的策略经常能避其锋芒、挫其锐气。佯装不懂对方言语中的真实意图,给出一个人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回答,使对方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而放弃追问。

一个性格开朗长得性感的影坛新秀因一次婚变一直和丈夫分居。这些纯属个人隐私的事情却被流言闹得耸人听闻。一次,一个别有用心的小报记者问她:“请问你昨晚上在哪儿睡?”该演员一听颇觉反胃。但她没有怒气冲冲地指责记者:“你这是什么意思?”也没有破口大骂:“你这人怎么这么无聊?”而是以平静的语气说道:“在床上,难道你不是?”

某列运行的客车上,刚上车的上尉来到了正促膝交谈的几名士兵中间。过了一会儿,上尉很神气地问道:“你们几个人是什么阶级?”说时用手点了点肩章,意思是问他们是什么官衔。士兵们对其动辄就问官职之行为极为反感。一士兵答道:“我们都是无产阶级。”上尉听后以为他们未听懂其意,于是再问:“我是问你们负的什么责任。”那士兵再答:“我们负的都是革命责任。”言毕引来一片笑声,令那上尉颜红如鸡冠。

对那些别有用心想侮辱别人,令人难堪的提问,一般来说,故意误解,答非所问的策略常常能避其锋芒,挫其锐气,使对方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而放弃追问。千万不可如实作答,以免落人对方圈套,正中其下怀。

(5)表明态度,冷淡对方

表明自己的原则立场,如果对方仍一味纠缠,可以对其置之不理,让对方自己反省。

在一家商店的鞋帽柜台前,一个青年拿了一双皮鞋,要求营业员给他调换一双,营业员告诉他:“你这鞋子已经穿过了,鞋后跟都有磨过的痕迹了,按规定是不能换的,换了以后,我们就卖不出去了。”这小青年见状,马上摆出了理由:“你们不是讲你们出售的商品实行‘三包’吗?这鞋不能穿又不能换还叫什么‘三包’?”营业员解释说:“‘三包’是针对质量有问题的商品而言的,你这鞋子质量没问题,而且穿过了,不能换。”小青年对营业员的解释,充耳不闻,仍坚持以“三包”为理由要退换那双他已穿过的鞋。营业员又解释一遍,他把他丢在一边去招呼其他顾客了。小青年见营业员不理他,顾客也不帮他说话,吵了一会,自觉没理,拿起鞋子就走了。

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无理还要跟别人争上一争。如果这种人的过分要求牵涉到严肃的原则性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地陈述自己的立场,表明不能违背已有的规定。倘若对方仍然执迷不悟、无理取闹,我们就采用“冷战”策略,对其不予理睬,使其失去纠缠对象,意识到再怎么坚持也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目的,于是知趣地走开。

2、不搞正面冲突,以迂制胜

清末著名才子纪晓岚在驾驭言语方面颇有一番造诣。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

有一回,乾隆皇帝想开个玩笑以考验纪晓岚的辩才,便问纪晓岚:“纪爱卿,‘忠孝’二字当作何解释?”

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为孝。”

乾隆立刻说:“那好,朕要你现在就去死。”

“臣领旨!”

“你打算怎么个死法?”

“跳河。”

“好吧!”乾隆当然知道纪晓岚不可能去死,于是静观其变。不一会儿,纪晓岚回到乾隆皇帝跟前,乾隆笑道:“纪卿何以未死?”

“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让我死。”纪晓岚回答。

“此话怎讲?”

“我去到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原从水里向我走来,他说:“晓岚,你此举大错矣!想当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如此圣明,你为什么要死呢?你应该回去先问问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说他跟当年的楚王一样是个昏君,你再死也不迟啊!”

乾隆听后,放声大笑,连连称赞道:“好一个如簧之舌,真不愧为当今的雄辩之才。”

这里,乾隆是根据纪晓岚提出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之论叫他去死,此令顺理成章,纪晓岚临阵进退皆无道理,只有迂回出击,方能主动创造契机,指出“如果皇上承认自己是昏君,我就去死”。而乾隆当然不可能承认自己是昏君,所以,纪晓岚很自然地也就把自己从“死”中解脱出来。

正是因为纪晓岚巧用“迂回出击”的技巧,在毫不损害乾隆面子的情况下,点出他的无理之处,不仅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充分的不死理由,还博得了皇帝的欢心。

对于一些不能得罪的人提出的难题,不要急于做正面的反击。可以采用迂回的策略,尽力避开对手的优势,趁势抓住对方的漏洞,不动声色地予以反击,进攻其薄弱的环节,从而克敌制胜。

同样的道理,面对自己讨厌的人,我们不能正面跟他进行冲突,以“不”直接反对他,而要以迂来取胜。

3、以恶制恶,一“不”到底

一个男子去考汽车驾驶执照,口试时,主考官问:“当你看到一只狗和一个人在车前,你轧狗还是轧人?”

“当然是轧狗了。”男子答。

主考官摇了摇头说:“你下次再来吧!”

那男子颇不服气:“我不轧狗难道还轧人不成?”

“你应该刹车!”

主考提出的是一个“两难问题”,回答这种问题需要灵活的头脑,稍不注意就会陷入对方的圈套。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对于有意和我们为难的人,我们也不妨利用类似的问题给对方以适当的教训。下面的这个故事可供借鉴。

河南大财主金泰来是个有名的吝啬鬼。袁世凯称帝时,他也想趁乱世之机,克扣长工的工钱。

某日,他摆了几桌酒席,把长工奴仆都叫来,说:

“今天请大家只为袁大总统做了皇帝,咱们喜庆喜庆。”

“为了庆贺皇帝登基,我想赏在座各位每人200两白银,只是有个条件,每人说一件我从来没听过的事就行。说对了有赏,说错了受罚,罚他一年的工钱。”

大伙儿一听,心想,这哪是请客?分明软刀子杀人,想扣工钱啊!一个个只好皱着眉头想对策。

一个小丫头说:

“老爷,从前我家养了一只鸭,一天下7个蛋,3个‘双黄’的,4个……”

没等小丫头说完,金泰来就一摆手说:

“听说啦,我家的鸭子,一天下过10个蛋哟!哈哈哈……把工钱抹去!”

一个长工说:

“老爷,我见过一只狗,两只眼睛朝前,两只眼睛朝后,两只眼睛朝左,两只眼睛……”

“唉!别说啦!这算啥,一边长6只眼睛的狗,我都见过!哈哈哈,把他的工钱抹掉!”

金泰来一口一个“听说过”,把长工们的血汗钱都给吞了。这时,一个当奶妈的仆人站起来说:

“老爷,奴家姓赵,我家祖父说,他与你家曾祖父有八拜之交。论起来,你还得叫我姑奶奶呢。这事你一定听说过吧?”

“胡说!”金泰来眼睛一瞪,吼道,“我怎么从来没听说?”

奶妈哈哈笑了起来,说:

“老爷,既然你没有听说过,那就快拿200两银子赏我吧。”

金泰来半晌才转过弯来,在众人面前,不好赖账——再说,他总不能凭空认一个姑奶奶吧?所以,只好拿出200两亮光光的白银给了奶妈。

难回答的问题是一把双刃剑,你可能被它难住,也可以巧妙地用它来对付“难缠的人”。

英国驻日公使巴克斯是个十分高傲的人,他在同日本外务大臣寺岛宗常和陆军大臣西乡南州打交道时,常常表现出一副对他们不屑一顾的神态,并且还不时地嘲讽寺岛宗常和西乡南州但是每当他碰到棘手的事情时,他总喜欢说一句话:“等我和法国公使谈了之后再回答吧!”

寺岛宗常和西乡南州商量决定抓住这句话攻击一下巴克斯,使其改变这种傲气十足的行为。

一天,西乡南州故意问巴克斯:

“我很冒昧地问你一件事,英国到底是不是法国的附属国呢?”

巴克斯听后又挺起胸膛并傲慢无礼地回答说:

“你这种说法太荒唐了。如果你是日本陆军大臣的话,那么完全应该知道英国不是法国的附属国,英国是世界最强大的立宪君主国!”

西乡南州冷静地说:

“我以前也认为英国是个强大的独立国,现在我却不这样认为了。”

巴克斯愤怒地质问道:

“为什么?”

西乡南州从容地微笑着说: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只是因为每当我们代表政府和你谈论到国际上的事情时,你总是说等你和法国公使讨论后再回答。如果英国是个独立国的话,为什么要看法国的脸色行事呢?这么看来,英国不是法国的附属国又是什么呢?”

高傲的巴克斯被西乡南州这一番话问得哑口无言。从此后他们互相讨论问题时,巴克斯再也不敢傲气十足了。

西乡南州抓住其语言上的弱点所展开的攻势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毫无疑问,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都难免有自己的弱点,而高傲者一般都未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一旦别人抓住其弱点攻击其傲气,使其看到自己的弱点,也就瓦解了其傲气的资本。

巧使绊子抑制其傲气:

一些人自恃知识丰富,阅历广泛,因而目空一切,压根儿就瞧不起别人,表现出一股不可一世的傲气。对付这种傲气者只要巧妙地设置一个难题,就可抑制其傲气。这是因为,不管其知识多么丰富,阅历多么广泛,然而,在这个大千世界里毕竟是有限的,对方一旦发现自己也存在着知识缺陷,其傲气自然就会烟飞云散了。

在一次国际会议期间,一位西方外交官十分傲慢地对中国一位代表提出一个问题:“阁下在西方逗留了一段时间,不知是否对西方有了一点开明的认识。”显然,这位外交官是以傲慢的态度嘲笑我国代表的无知。

我国代表淡然一笑回答道:“我是在西方接受教育的,40年前我在巴黎受过高等教育,我对西方的了解可能比你少不了多少。现在请问,你对东方了解多少?”

对我国代表的提问,那位外交官茫然不知所措,满脸窘态,其傲气荡然无存了。

显然,我国代表所提出的问题,那位自以为知识丰富而满身傲气的外交官是无法回答的,因为他不了解东方的情况,因此不但没有显示自己丰富的知识,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因此,还有什么傲气可言呢?

无疑,巧设难题抑制傲气者,所设置的难题一定要是对方无法回答的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暴露对方的无知或者缺陷,从而挫其傲气。如果设置的问题对方能够回答,这样不但不会挫其傲气,相反地更会助长其傲气而使自己更处于难堪的境地。此外,还要注意,设置难题一定要巧妙,不露痕迹。

我们采取上述方法对付傲气者,其目的是为了使其改变影响人际关系的不正常因素,促使其与他人正常地交往,因此在运用这些方法时一定要有节制和限度,要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切不可嘲讽、讥笑,甚至侮辱他人的人格,否则就与我们欲达到良好的沟通目的背道而驰了。

鲁迅先生讲过一个事例,很有代表性:你租借了别人一间房屋,这是一间阴暗潮湿的老式房子。房东眼中只见房租,私毫不为你的健康和舒适考虑。

你哀求房东:“开一扇窗户吧!”

房东不肯。

你说:“工钱我来付。”

房东还是不肯。

这时,你就应该提一把铁镢头,上到房顶。这时,你说:“我要在房顶上开一片天窗。”

这时,房东会怎样呢?房东急忙喊道:“千万别刨房顶,咱们还是开一扇窗户吧,”

因为人性都是复杂的。一个人有其坚强的一面,也有软弱的一面,一个再无畏的人,也有心虚胆怯的时候,俗话说:恶人自有恶人治。你摆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态度,他不能不有所提防,尤其当你以一副鱼死网破的架式出现时,他不得不考虑一下后果。只要他一犹豫,你就在精神上开始战胜他了。

下次在遇到恶人的时候,你不妨试着拿出“鱼死网破”的架式对付他。

4、忍而有度,必要时以颜色还击

与人相处的时候,忍让和宽恕是一种美德,但是,必须把握住一定的限度,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不必斤斤计较,但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退让。一个人如果不敢坚持原则,以牺牲根本的东西来换取一时的苟安,他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人们的眼中,这样的人只能是窝囊无能、懦夫的形象,只能是个“受气桶”。

对于恶棍来讲,忍让宽容的言行是噪音,这是因为他们听不进良好教养的语言。得寸进尺,打你三下还不收手,那就是恶棍。此时你不应该再被动挨打了,你应该咬他一口了。

哲学上常常把度作为质和量的统一。也就是说,在度之中间,包含了具有一定量和质的结合,在度之中,事物的性质变化于一定的范围之内,不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而一旦超出了这个度,事物的性质便会出现新的特点,正如水在100度之内仍然是水,可一旦烧开便变成了气体一样。在采取忍耐的策略的时候,也有一个度,比如在下列情况下,就不能一味采取忍让的策略。

(1)下不为例,事不过三

所谓“事不过三”,说的是人们对同一对象的宽容和忍让,可以一次、两次,但决不可一退再让。忍让到一定份上,必须有所表示,使对方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退让不是一种害怕和无能,而只是出于一种大度,从而不再继续下去。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一些这样不识好歹的人,他们为所欲为,得寸进尺,把同事及其他人的忍让当成是好欺负,可以占便宜,因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步步紧逼。对待这种人,在经过几次忍让之后,看清了其真面目,则不应再忍让下去,可以适当地给对方一点颜色看看,并通过正当的方式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权利,这样,使对方认识到自己的不是。当然,这种晓之以厉害的方式和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目的都是一个,就是让对方了解自己真正的态度,这便是可以参照的一条原则。

(2)对方得寸进尺时,不可再忍

有些人在侵犯别人的某种利益和权限之后,由于对方采取了忍的态度,使之得逞。可是,这种人在得逞之后,发现了新的目标、新的利益,从而刺激了其利欲,以至于使原来的行为转化为另一种难以接受的事情。这时,作为当事人,便不能依然保持一种忍的态度,而必须随着事物性质的变化而考虑予以反击和抵抗。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之所以会这样,就在于那些不识好歹的人常常会由于得到某些不公正的利益之后,使自己的行为在一种恶性膨胀了的邪念的驱动下,由一般的越轨而发展为犯罪。如果是这样,我们便不可再一味地忍让下去了。

(3)自己濒临“绝境”时,不能再忍

忍无可忍的情况通常出现在一些公共场合之中。有些人以为别人也不认识自己,而且以后彼此间很难还会有相遇在一块儿的时候,因而处于一种匿名者的状态中。这样一种状态往往使人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过去所承担的某些义务和责任,也会不同程度地放松良心对自己的约束,因而发生和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过分的行为举止。例如,在火车上、在公园里、在公共汽车里等等。非常有意思的是,在这种公共场合中,有些人也常常抱着一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尽量少惹麻烦的心理,对于一些过分的、带有攻击性的行为持忍的态度。这样一方是咄咄逼人,另一方却又是息事宁人,很容易造成一种有利于某些人不断膨胀其侵犯心理的环境和条件。但是,也恰恰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有些人肆无忌惮地一意孤行,也很容易地把人们逼到一种“绝境”,以至于产生了一种忍无可忍的心理。

成熟的人懂得:要保持自己的骨气,把自己的刀剑插入刀鞘,但需要自卫时要毫不犹豫地拔出来。既然你已经躲不过去了,还不如趁早解决的好。

(4)人应该适当地有一点锋芒

人的行为很容易受习惯的支配,只要屈服过一次,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屈服下去,不失时机地在人前稍显勇气,是不可忽略的处世之智,尤其是面对那些你不喜欢的人。不要成为受气包,一旦生气就应果断地行动。

俗话说:“吃柿子拣软的捏。”人们发火撒气也往往找那些软弱善良者。因为大家都清楚,这样做并不会招致什么值得忧虑的后果。在我们身边的环境里,到处都有这样的受气者,他们看起来软弱可欺,最终也必然为人所欺。一个人表面上的软弱,事实上助长和纵容了别人侵犯你的欲望。

我们要知道保持勇气的重要,不要过分抬高他人,以至对之心怀敬畏。没有谁能超越人性的局限。领导只是职位比别人高些,权威只是一种地位带来的表面力量而已。

其实,为了保障自己必要的权利,人是应该有一点锋芒的,虽然不必像刺猬那样全副武装,浑身带刺,至少也要让那些凶猛的动物们感到无从下口,得不偿失。

5、避免遭受冷语的伤害

在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冷语,每个人都难免偶尔遭受冷语的攻击。冷言冷语多得难以分门别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话都会使你心烦意乱,情绪暗淡。并且本能地进行反击,其后果往往是造成讽刺挖苦、侮辱打击的恶性循环。正确的办法是拔掉倒刺,提高自尊。如果你下次遇到冷语,不妨照下面说的去试试:

(1)探究缘由

心中窝火的时候容易使人出语伤人。如果你真的弄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地方得罪了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向当事人问一问。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存心要找你的麻烦,因此,要退回一步,找出根源。

饭店或宾馆的女服务员所以冲你发火,也许是因为昨晚她在男朋友那里受了委屈。司机超车插到你前面也许并不是为了和你比高低,而是送重病的孩子或老人上医院。当你这样去假定他人是无辜的时候,你就会为你的宽厚和善意而感到快慰。

(2)正视挑衅者

能够顶住侮辱并非易事。办法之一是针锋相对,用严肃的对答来对付消极的评价,例如你可以说:“你有什么理由来伤害我的感情”,或“要知道你的话也许会对别人有用。”

作为一种选择,你还可以要求挑衅者澄清他的原意:“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或“我希望能弄清你的意图”,一旦挑衅者意识到你已经识破他的意图时,他们就会停止挑战。没有比自己的行动被别人识破更丢脸的了。

(3)运用幽默

有时候对待别人的冷言冷语,不防用幽默来化解,如此一来,感到难堪的将不会是你而是对你说冷语的人。

有人曾对玛丽说:“一条新裙子?这布料更像是用做包椅子的。”

玛丽回答说:“那好,坐到我膝盖上来。”

幽默是对付攻击的最佳武器,急中生智几乎可以击败一切对手。

(4)设置信号

戴丝的丈夫喜欢在公共场合出她的丑,她的对策是携带一块小手帕,每当丈夫出语伤她时,她就把手帕放在额上,他尴尬得只好住嘴。

(5)顺水推舟

接住话头是个好主意。例如,如果你妻子说:“你重了20磅了,亲爱的。”你就回答说:“准确地说是重了近25磅。”语言所以有力,是因为你承认了它的力量。当你顺水推舟时,你就能使它失去活力。

(6)不屑一顾

他人的评论并不“属于”你,因此你完全可以不理睬它。原谅他人是我们能够培养的最重要的生存技巧。

如果你还没有完全准备好,那就让说话人知道你已经听见他的话了,但不想作反应。下一次他再伤害你,你就佯装揩去裙子上的污点。当他问你在干什么时,你就说:“噢,我以为什么东西在咬我,我肯定搞错了。”一旦他明白其意时,他就会变得谨慎又谨慎;

你也可以装作对他说的话没兴趣。眨眨眼睛,打个呵欠,环顾左右,这一切旨在告诉他们:怎么这样讨人厌?任何人都不愿自己遭人厌的。

(7)拒绝接受

如果有人用冷语伤害到你时,你可以委婉的告诉他,你拒绝接受。

一个男人出语伤害布达赫后,布达赫说:“孩子,如果有人拒绝接受一份礼物,那这份礼物会属于谁呢?”那人回答说:“当然是属于送礼物的人。”

“那就好了,”布达赫说,“我拒绝接受你的指责。”

世界上有许多人喜欢通过贬低别人来建立自己的价值,他们口袋里装满轻蔑,他们随时都可能取出来交给别人。拒绝接受他们的侮辱伤害,巧妙地还给他们,这样你就会减少紧张,增加快乐。

6、对羞辱你的人大声说“不”

公然直接羞辱人的言语无论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点:说话的人很冲动,而且往往被逼得无话可说,你不可以被他的一句辱骂感染而变得像他一样失去理智。应付他的基本对策是保持冷静安详,这样才能够稳操胜券。下面列举几种对待侮辱性语言的方法:

(1)“你说话之前应该先想想。”

每个人几乎在说话之前都是先想过的,对方这样说,并不是真的提醒你去运用思想,而是指责你说了令他不悦的话。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试着选用下列方法应付:

方法一,你把重点放在时间问题上:“哦,那么‘以后’该怎样呢?”

方法二,接受他的好意:“好,我尽力而为就是。不过,我一向习惯在你说话之前先想。”

方法三,采取幽默的态度,为他抱不平:“可是我想了你不想,对你不是太不公平了吗?”或“我在这儿想,冷落了你,太失礼了。”

方法四,报以微笑,然后默默不语,如果他不耐烦了,想再说什么,你就打断他:“嘘……!我正在想呀。”

(2)“你父母是怎样教养你的?”

如果在谈话之中突然牵扯到你的父母,这是最令人冒火的事,但是此时你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父母受了指责而生气,对方与你父母无冤无仇,并不真打算侮辱他们,他的目标是惹你发火。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试着选用下列方法应付:

方法一,装傻充愣。你说:“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

方法二,侧面躲避。你默默想一会儿,再说:“我记不得了,恐怕得麻烦你自己去问他们。”

方法三,正面回击。可以做肯定的答复回敬他:“我只记得一点,那就是不可以问这样没礼貌的问题。”

(3)“我不要跟你这种人讲话。”

如此可恶的人决定不和你讲话,是你该觉得幸运的事,你就该坦白表示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试着选用下列方法应付:

方法一,“啊,太好了!”“真是老天有眼。”

方法二,他这句话是对你讲的,你当然可以说:“哦?抱歉,我还以为你是在和我讲话。”

方法三,对付这种无礼言辞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假装没听见:“你说什么?”,“你是说……?”“我没听见,你再说一遍好吗?”不管他是否愿意再说,都是他输了。假如他果真糊里糊涂再说一遍,你就以牙还牙:“抱歉,你这种人说的话我听不见。”

(4)“你自以为是什么人?”

这样的话是要你对自我认识产生疑问——你为什么说出这种话?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试着选用下列方法应付:

方法一,不要动怒,索性把他的话说清楚:“依你的意思,我要是某某人才够资格和你说话,是吗?”

方法二,谦和一点,请教他:“我倒没想过这个问题,你常常自以为是什么人吗?”

方法三,用开玩笑的方式:“我不大确定,不过我一定算是个人物吧,有不少人给我写信呢。”,“现在吗?我自以为是受害者。”,“不管是谁,反正是你没听过的人。”或者干脆指指旁边的人:“我自以为是他,你再问问他自以为是谁。”

(5)“你少来这一套。”

这不能算是一句太重的话,即便是当众以不周的语气对你说了,你仍应该礼貌地答复。回答的方式不外乎一般客套:“不必客气。”,“请笑纳。”

如果是你说的一句话惹怒了对方,而使他说出这样的话,但是你觉得他的怒意莫名其妙,那么此时,你的话可以说重些:“本是你应得的,何必恭维!”

7、反驳讨厌的人不适当的言行

有这样一个老板,他是出名的吝啬。有一天,他叫伙计去买酒,伙计向他要钱,他说:

“用钱买酒,这是谁都能办到的;如果不花钱买酒,那才是有能耐的人。”

一会儿伙计提着空瓶回来了。老板看后非常生气,责骂道:

“你让我喝什么?”

伙计不慌不忙地回答说:

“从有酒的瓶里喝到酒,这是谁都能办到的;如果能从空瓶里喝到酒,那才是真正有能耐的人。”

显然,老板想不花钱喝酒的言行是不适当的,而如果伙计不知如何机智应对的话,或者可能遭到老板的严厉斥责,或者自己贴钱给老板喝酒。

在现实生活中,反驳别人的不适当言行可采用这样一些技巧:

(1)比对方更荒谬

一位记者不识时务地向扎伊尔前总统蒙博托说:

“你很富有。据说你的财产达30亿美元!”

显然,这是针对蒙博托本人政治上是否廉洁而提出来的问题。对于蒙博托来说,这是一个极其严肃而易动感情的敏感问题。然而蒙博托听了后并没有动怒,而是发出长时间的哈哈大笑,然后反问道:

“一位比利时议员说我有60亿美元!你听到了吧?”

记者的提问显然是认为扎伊尔前总统蒙博托不廉洁,但并没直说,而是用引证的方式来委婉表达的,蒙博托如果发脾气正言厉色地驳斥,则既有失风度体统,又有“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心平气和地解释恐怕也行不通,谣传的事情怎么可能三言两语便澄清真相呢?于是蒙博托除了用“长时间的哈哈大笑”这种体态语表示不屑一顾外,还引用一位比利时议员的话来反问记者,似乎在嘲弄记者的孤陋寡闻,但实际上是以更大的显然是虚构的数字来间接地否定了记者的提问。

(2)委婉点拨

罗西尼是19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他对待创作既严肃认真,又很强调独创性。对那些模仿、抄袭行为深恶痛绝。

有一次,一位作曲家演奏自己的新作,特意请罗西尼去听他的演奏。罗西尼坐在前排,兴致勃勃地听着,开始听得蛮入神,继而有点不安,再而脸上出现不快的神色。

演奏按其章节继续下去,罗西尼边听边不时把帽子脱下又戴上,过一会,又把帽子脱下,又戴上,这样,脱下戴上,戴上又脱下,接连好几次……

那位作曲家也注意到了罗西尼的这个奇怪的动作和表情,就问他:“这里的演出条件不好,是不是太热了?”

“不,”罗西尼说,“我有一见熟人就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频频脱帽了。”

艺术贵在独创,这样才能形成带有个性特征的风格乃至形成流派;抄袭与模仿,则只能在艺术巨匠的浓荫中苟且偷生,毫无建树。因此,要反对单纯的模仿,更要杜绝抄袭行为。罗西尼对模仿、抄袭行为的深恶痛绝盖源于此。然而,直接的指责肯定会使对方十分难堪,罗西尼便用体态语及其说明(一见熟人就脱帽的习惯)来委婉地表示:“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言外之意是你抄袭了他们的作品。虽然没有明说,但是那位作曲家的脸一定会涨得通红!

(3)循循善诱

俄国伟大的十月革命刚刚胜利的时候,象征沙皇反动统治的皇宫被革命军队攻占了。当时,俄国的农民们打着火把嚷道,要点燃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将皇宫付之一炬,以解他们心中对沙皇的仇恨。一些有知识的革命工作人员出来劝说,但无济于事。

列宁同志得知此消息,立即赶到现场。面对着那些义愤填膺的农民,列宁同志很恳切地说:“农民兄弟们,皇宫是可以烧的。但在点燃它之前,我有几句话要说,你们看可不可以呢?”

农民们一听这话,列宁同志并不反对他们烧,立即允诺道:“完全可以。”

列宁同志问:“请问这座房子原来住的谁?”

“是沙皇统治者。”农民们大声地回答。

列宁同志又问:“那它又是谁修建起来的?”

农民们坚定地说:“是我们人民群众。”

“那么,既然是我们人民修建的,现在就让我们的人民代表住,你们说,可不可以呀?”

农民们点点头。

列宁同志再问:“那还要烧吗?”

“不烧了!”农民们齐声答道。

皇宫终于保住了。

迁怒于物往往是情感朴直、思维简单化的一种表现,关键在于疏导。面对愤激的群众,列宁的5句循循善诱的问话,理清了群众思路,提高了他们的思想认识,保住了皇宫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他采取的步骤是,首先理解和赞同群众的观点,这样可以争取到引导群众的时间和机会;其次,正本清源,使农民们懂得,皇宫原来是沙皇统治者居住的,但修建者却是人民群众;如今从沙皇手中夺过来回归人民群众,就应该让人民代表住,这个道理是可以服人的,因此农民们点了头。最后一问,是强化迂回诱导的结果,让群众明确表态:“皇宫不烧了”,从而完全达到了目的。

(4)针锋相对

有一位女作家写完了一部长篇小说,发表后立即引起轰动,一时成为各大书店最畅销的热门书。有个评论家在向女作家求婚遭到拒绝后,便一直怀恨在心,经常在评论中旁敲侧击地贬低这个女作家的才干。有一次文学界举行聚会,许多人当面向女作家表示祝贺,称赞作品的成功。女作家一一表示感谢。忽然那位评论家拨开众人,挤到前面,大声向女作家说道:

“您这部书的确十分精彩,但不知您能否透露一下秘密。这本书究竟是谁替您写的?”

女作家还陶醉在众人的赞扬声中,冷不防他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就在她一愣的刹那,已有人偷偷发笑了。女作家立即清醒地估量了形势,做问题以外的争吵于自己不利,她马上镇静下来,露出谦和的笑容,对评论家说道:

“您能这样公正恰当地评价我的作品,我感到十分荣幸,并向您表示由衷的感激!但不知您能否告诉我,这一本书是谁替您读的呢?”

评论家的问话,用意十分明显;而女作家的反问,同样针锋相对,潜台词是说,你从来不认真读别人的作品,所做的评论无非信口雌黄。连书都不读的人,有什么资格做评论!巧妙的反问,使评论家陷入了十分狼狈的处境。

(5)运用幽默的力量

有时候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需要肯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在受到某种不合理的阻扰或不公正的待遇时,不妨哇哇叫几声,这也是在运用幽默的力量。

当问题已经十分明显,这时再坚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是懦弱的表现。

有一家公司的餐饮部,不仅伙食很差,而且收费昂贵。职员们经常批评吃得不好,甚至也谩骂餐厅负责人。有一回一位职员买了一份菜后叫起来,他用手指捏着一条鱼的尾巴,把它从盘子中提起来,冲餐厅负责人喊道:“喂,你过来问问这条鱼吧,它的肉上哪儿去啦?!”另一位职员要的是香酥鸡,他发现没有鸡腿,于是他也叫起来:“上帝啊!这只鸡没有腿!它怎么跑到我这儿来了呢?”

同样,当别人妨碍你的工作时,你也可以提高嗓门回敬他一个幽默。

有一位女乘客不停地打扰司机,车子每行一小段路程,她就提醒他,说她要在某个地方下车。司机一直很耐心地听着,不吭声。后来女乘客大叫:“你不说话,我怎么知道要下车的地方到了没有!”

司机也叫起来:“那你就看我的脸吧!我的脸笑开了,你就下去吧!”

著名电影导演希区柯克有一次拍摄一部巨片。这部巨片的女主角是个大明星、大美人。可她对自己的形象“精益求精”,不停地唠叨摄影机的角度问题。她一再对希区柯克说,务必从她“最好的一面”来拍摄,“你一定得考虑到我的恳求”。

“抱歉,我做不到!”希区柯克大声说。

“为什么?”

“因为我没法拍你最好的一面,你正把它压在椅子上!”

在和不喜欢的人相处的时候,运用幽默的力量,既能巧妙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能避免造成过分尴尬的局面,伤害别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