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把握好说不的分寸与说是的尺度
32392300000016

第16章 对陌生人说“不”的奥妙——言之有“礼”

1、与陌生人交往的原则

人与人之间无论是言谈,还是交往都要经历一个从陌生到相知的过程。

人们在社会上做某件事需要别人帮忙时,头脑中总是会先闪出熟人的影子,但有时把所认识的熟人想遍了,觉得哪一个都不合适,这时,头脑中就想到:要是认识××就好了,而这个××又是你非常陌生的,于是你就产生了设法与这个陌生人交往和言谈的念头,以下就是应该如何与陌生人交往和说话的原则。

与陌生人交往同与熟人交往有明显的不同。人在社会上交往都有共融性又有排他性,而与陌生人交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排他性上。而这种排他性实际上是由人的防范心里和戒备心里造成的。所以,与陌生人交往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攻破这种防范和戒备的障碍上。

(1)创造认识的机会

与陌生人交往要有一种“缘份”。这种“缘份”,有的是无意中的“萍水相逢”,有的是有意识的中介引荐。萍水相逢而认识的陌生人大多是在出差、游游或参加某些社会活动中接触上的,这当然算是一种缘份,这种缘份,人们也是很珍惜的,所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来共枕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通过中介推荐而与某些陌生人的交往是一种仅属于人类所特有的社交活动,它是为着某种目的而着意策划和设计的社会交际形式。这就是说,所谓“机会”,有的是意外偶逢的,有的是自己创造的。这与我们在社会上做其他事情一样,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没有机会可以创造机会。一般说来,与陌生人交往的机会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创造。

①提前了解陌生人的有关材料

这方面的材料要尽力搜集,多多益善,力求全面详细。比如他的出生地、过去的生活经历、现在的地位状况、家庭成员、个人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处世风格、最主要的成就、将来的发展潜力、他的影响力所及的范围,总之,凡是与他有关的材料,只要能搜集到的,就尽力搜集。当然,也许你搜集到的有些材料是关于他的隐私的,那么就要特别慎重,不能轻易传播出去,更不能作为日后“要胁”他的把柄,只能作为你全面地了解他的参考资料而已。

②托人引荐

这是比较常用的办法,一般托那些与陌生人交往密切的人作为中间人引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陌生人对与他交往密切的人引荐来的朋友,自会刮目相看,并且很友善地对待。

找中间人需要注意的是:你要让中间人尽可能地了解你,并获得中间人的充分信任和欣赏,这样他才会积极地去引荐。对一个不太了解的人,或不太赏识的人,中间人是不会轻意引荐的,贸然引荐,会令对方不高兴,也等于减少了他自己在陌生人心目中的“印象分”。

另外,还可以通过举办酒宴的方式与陌生人相识。如果你想认识某位陌生人,你不妨找一个中间人请客。如果你与这位中间人交情甚笃,则最好由中间人做东,你和陌生人都作中间人的客人,这样,你同陌生人在宾主问题上就能平等相处了。当然,如果你与中间人关系一般,请客的费用则应由你出,但在表面上,你最好也让中间人以东道主的身份出现。通过在酒桌上喝酒谈天,你也就与这位“陌生人”接上头了。

③在某些活动中相识

通过参加社会性活动与陌生人相识。如果你预先得知对方有什么喜好和情趣,比如跳舞、喝茶、打麻将、保龄球等,亦知道他经常出入的活动场所,你可以有意跟踪,寻机与他在一起搞活动,几次之后,你也就与他由相识到相熟了。

(2)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对一些大商场来说,服务员的仪表态度,就是这些商店给人的第一印象,对个人来说,第一印象就是你的第一张“名片”,你在与陌生人交往中的首次表现就是介绍你自己的活生生的“名片”。

如果你在第一次交往中给别人留下了一个好印象,别人就乐于跟你进行第二次交往;相反,如果你在第一次交际中表现不佳或很差,往往很难挽回,除非你付出相当大的努力。所以,务必注意你第一次跟人打交道时的“第一印象”。

一个人的印象是通过他的服装仪表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来表现的。

要创造良好的第一印象,就要注意服装及仪表。俗话说:“人靠衣服,马靠鞍”。着装会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修养,气质与情操,它往往能赶在别人认识你或你的才华之前,向他们透露你是什么人物。一个蓬头垢面衣衫不整的人站在你的面前,一定会让你讨厌;服装也并不一定要时髦赶潮流,最要紧的是大方得体、干净整洁、大众化。如果你想在服装方面“标新立异”,那只能使你脱离人群,是不会得到别人喜欢和接近的。

专家提醒人们交际时的服饰仪表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胡子剃了没有?头发乱不乱?衣服扣子扣好了没有?衣服的褶皱是否抚平了?裤管直不直?鞋擦了没有?每一个小细节都应注意到。

初次见面时,真诚自然地表现自己是很重要的。千万别忘了诚恳的微笑,你的微笑比你身上穿着的任何名牌服装都值钱。

其实,微笑最简单——动一动脸部肌肉就行了,但却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国外某些大百货商店宁可雇佣一个小学未毕业但有一个可爱的微笑的女职员,而不雇佣一个面孔冷漠的哲学博士就是这个道理。

初次见面给对方加深第一印象还有一个要点是:适当地赞扬对方的优点,比如对他出色的言行表示赞赏和饮佩,对他大方得体的装束表示欣赏,等等。

(3)尽量表现自然些

几乎每个人初次与陌生人见面或者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免不了会产生不安和紧张的心理。产生这种不安和紧张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在“超前意识”中,对自己的力量估计不足,而把对方的力量又估计得很高,或者诸如此类的对自己不利的估计,凡此种种,都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初生牛犊之所以不怕虎,是因为牛犊不知道虎比它自己更有力量。而我们在初次见面时充满紧张和不安,是因为我们把初次见面这件事情看得过于神秘而无法把握。

“第一次”是逾越不了的。如果每一个人都能从这种角度考虑,紧张和不安也许会有所减弱。如果再进一步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也要闯过这一关,紧张和不安就更会减弱。带着这种不太紧张的心理去参加第一次会面,你就会自如一些了。

如果,你将与一位具有较高社会地位或是被认为不好相处的人见面时,你还可以用尽量提早见面时间的办法,既然迟早要碰面,倒不如将时间提前,减短自己事前紧张不安的时间,创造一份自如的心情。能争取到这份主体地位,在与对方见面时,自然就不会感到胆怯了。

另外,你还可以在约会时,略比对方早到,以此争取一些“自如”。自古以来,“不守时的人绝不可靠”的观念已经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里,因此,如果你赴某一约会迟到,你必定要向对方道歉,这样,它就成为你自己的心理负担。尤其面对一位从未见过面的陌生人,这句“很抱歉”将会带给你很大的不利。你会由于歉疚而萎靡,如此而影响了整个会晤过程,甚至可能将一切都弄得混乱不堪。

一位十分能干的业务员曾说,每当他与客户约定会面时,他必定比对方早20分钟到达地点,利用这一段时间重新斟酌与对方的谈话。正因为有了这样充足的准备,所以无论怎样难缠的客户,他都能应付自如,毫不困难地说服对方。

这种做法可以说是很正确地掌握了人的心理。事前有了妥善的准备,自然会增加自己的信心,使自己在心理上先占有优越地位而不致胆怯,这样,便轻而易举地掌握了主动权。

在主动争取“自如”的时候,还应当注意自己的步履,也就是说要用轻快的步伐走进会见的地点。轻快的步伐能在无形中增强自己的勇气。这是因为人在受到刺激而意识到身体的变化时,会引发恐惧、悲伤、愤怒的感情。事实也证明,当我们不愉快时,如能采取一些由于快乐而引起身体变化的行动,心情自然能开朗起来。懂得了心理的这些微妙变化,也就懂得了在与人初次见面时,若步伐沉重,会更感到不安;而步伐比往常轻快,心情自然也能轻松,并可缓和自己不安和紧张的心理。

等到约会的人时,别忘记清清楚楚地跟对方说声:“你好!这时你的紧张与不安可能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而且你还会让人觉得充满朝气,性格开朗。”

(4)自己主动结识对方

这也是较多结交名流心切的男女通常采用的办法,就是“冒昧”地给陌生人写信、打电话,主动提出结识要求,这种方式也不乏成功的案例。

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当你“冒昧”地给陌生人写信而且又希望陌生人能回赐佳音,那么千万别忘记随信附上写好地址、姓名并贴足邮票的信封。

(5)学会与陌生人交谈

初次与陌生人交往,由于双方素不相识,没有相互了解的基础,于是温和友善与彬彬有礼便成了与陌生人交谈的前提。只要以礼貌友善态度进行交谈,双方就会很快地进行交流。

如果去拜访一位陌生人,你最好向你们双方都认识的朋友,探听一下对方的情况,有所了解。

陌生人之间的交谈,一般应做到:

①说话要适当考虑措辞。显然,说话不是写文章,不可能字斟名酌来进行推敲,但也决不是想怎样说就怎样说。尤其是在一些比较重要的交往中,实际上人们在将一句话说出口之前,还是经过一番考虑的。

②神态应自然大方。与陌生人说话,语气要亲切,言辞要得体,态度要落落大方。为了吸引听者的注意力,使言谈显得有声有色和增强感染力,在说话中也可加进一些手势,但动作不要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和用手指指人。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抱着不卑不亢的态度,才有利于双方平等地交流思想感情,并获得对方的信任和尊重。

③说话时要认清自己的身份。任何人,在任何场合说话,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在说话时,首先你就要认清自己是以什么身份,在向哪个人说话。这种身份,也就是自己当时的“角色地位”。举例说,在自己家庭里,对子女来说是父亲,对老人来说你又成了儿子。

④随机应变,看准应当说话的机会,适时插入交谈,并且不失时机地介绍自己的情况,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如果陌生人能从你的话中了解你豁达的性格,双方就会更亲近。

⑤寻找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话题,以此找出共同语言,引起共鸣,以缩短双方距离。如果你对陌生人的爱好显出浓厚兴趣,通过他的爱好表明自己的爱好,交谈也会顺利进行。

⑥与陌生人谈话要注意话题的选择。要尽量避免那些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当你选择某个话题时,要注意对方的反应,一旦发现对方反应冷漠或皱眉,应马上调整话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交谈顺利进行。

⑦向陌生人提出请求时要语气恳切,要平等待人。这里,首先要解决一个基本认识问题,就是向几个陌生人提出请求时,虽无须低声下气,但也决不能居高临下,而应当是语气恳切、平等相待。因为这是你在提出请求,对方并没有义务非得按你所说的去做。即使是请人一起吃饭,你也应当这样做才对:“请您和我共进午餐好吗?”你没有丝毫理由摆出一副施恩于人的样子。

⑧如果陌生人的口才比你更差,你可以跟他先谈些无关紧要的事,让他心情放松,再从某一话题引起他的兴趣。

(6)贸然造访

这是求见心切或者有事必办时而采取的一种策略。这种方式给人一种无所防备的唐突之感,如果没有特殊事求见,最好少用这种方式。

2、言谈之前,勿设“假想敌”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包罗万象,身处于这样的社会中的我们,显得无奈而孱弱,尤其是面对形钯各异的人们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一不小心,就会撞在这网上,缠得头脑发昏,心力交瘁。每个人都想成功,每个人又都担心别人的冷箭会不会在向自己瞄准,于是心里便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对手或“假想敌”。

面对“假想敌”你总想能够打败他,你总想在他面前隐瞒和保留自己,你不愿也不敢同他畅所欲言,安心共处,同他一起,有时你很难保持一种回归自然的心境,你时时事事注意自己,又关注着你的“假想敌”的行为与语言,在人皮面具的掩饰下,你成了一个生活得很累的人;同时,“假想敌”同你的一句很平常的玩笑,也令你神经质起来,甚或触动你某点心灵的酸楚,你就忍耐不住,想同他进行一次口角“交锋”。

自己设定“假想敌”令自己不安;自己设定“假想敌”,你很难与他融洽相处。

有时,也许你会拿三毛的例子来质疑——三毛初嫁给荷西,总想象着荷西的母亲是多么凶狠,与婆母的相处中,很久都把她当作自己的“假想敌”,想象着婆母将会有什么不利于自己的行为或语言,于是刻苦勤俭,对丈夫、婆母温良孝顺,而婆母始终都是以疼爱和关心的方式照顾她,三毛逐渐消去“假想敌”的烦忧——她设定一个“假想敌”不是一样和她相处很融洽吗?

当然,她们相处得很融洽。

一个是荷西敬爱的母亲,一个是荷西亲爱的妻子,她们俩从此已经具备一定亲缘关系,共住在一个家里,这种“亲缘”的向心力当然会引着“假想敌”与三毛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家庭气氛。

可是,我们较多假定的“假想敌”却并不具备这种性质。

你与同学、同事一点小小的瓜葛,于是在你们之间横起了一条心灵鸿沟,你把他作为一个“假想敌”,认为他是否会择机对你报复、落井下石;有人借你一笔钱,很久都没有还,你有点不满,认为他还不起或想赖帐,他成为你的“假想敌”;你深爱着你的女朋友,却又担心某一天她的妈妈给你提出一些苛刻条件或棒打鸳鸯,将你们活活拆散,你警戒着、防备着,你的未来岳母成为你的“假想敌”……这些“假想敌”都会使你心理上处处提防、杞人忧天,行为上束手束脚,甚至产生偏激行为,你时刻担忧、郁闷,严重地影响了你的健康。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随意将你周围的人设定为“假想敌”,你要多想他的好处和优点,多想起他往日对你的帮助和你们俩推心置腹坦诚相交的友谊时光,多从对方角度考虑、体谅,你的未来老丈母的一些谆谆教导和嘱咐完全是一片爱女之心。你的爱人有这么一个慈善、关心照顾她的妈妈不是很幸福吗?

当你把他(她)已作为“假想敌”,你要切记避免和消除内心的“敌意”带来的不良影响。

你不仅应从好的方面去看待你的“假想敌”,还应努力改变成见去接纳他,不妨努力接近他,邀他一起游玩,与他坦诚地畅谈你对事情的看法。那时你会发现,他并非如你想象的那么“可怕”,你会发现,他同其他人一样,你们相处是十分融洽的。

勿带着敌意的目光和心理对待你周围的人,他们未必是你的敌人,而真正的敌人也许是你自己——怀疑、担忧、缺乏豁达和忍耐。

3、反驳陌生人的分寸

跟陌生人交往,难免会出现意见相左的时候,这时,你肯定希望自己能驳倒对方,若要将对方驳倒,除了必须理由充分,还要靠说话的技巧,懂得反驳陌生人的分寸。你要悉心静听对方所说的话,摘出他话中的要点与漏洞,如果对方不曾说完,无论如何不要插嘴,面上表情也不要露出什么地方不对,什么地方赞同的表示,等他说完,有时还需问他一句,还有其它的意思吗?言多必失,让他畅所欲言,正是找寻反驳点的好机会。

你开始反驳时,态度必须从容,说话必须稳当,先把他的话总括扼要地提出,问他是否是这些意思,再从他对的方面,表示相当的赞同,使他高兴。说到后来,用“但是”两字一转,逐层反驳,把轻的放在前面,重的留在后面,越说越紧,越说越硬,不给他留下一点辨别的余地。如果你要教训他几句,更要留在最后,看见他的面部表情已有感悟的表示,才好开始说教训的话。说教训的话,态度必须诚挚才显出你的善意,千万不要有斥责或讥笑的意思,尽量避免他恼羞成怒,引起新的纷争,因为反驳虽恃理由与技巧使他折服,但也必须动以感情使他心悦诚服。理由越是充分,反击越是强烈,语气就越要婉转。中间有时还要替他设身处地地着想,说出他的苦衷与用意,然后随即加以反击,使他知道错误。有时还不妨态度激昂,接着又须和悦,春风与雷霆,相互间用,充分表示你的立场的公正,表示你的凛然难犯,表示你的富于同情。就全部反驳过程而论,都是欲抑先扬,但不要扬得过分,否则反使你的抑失去了力量,也不要抑得过分,这会使你的扬引不起他的赞同,废话是绝对要避免的,但是巧譬善喻绝不是废话,譬得越巧喻得越善,越能激起他的同情。

反驳完毕,你虽取得胜利,态度仍须谦让,使他不觉得是失败,更应该丢开刚刚辩驳的话题,随便谈谈,总要有说有笑,把反驳时严肃的空气尽力冲淡。争辩是一回事,交谊是一回事,争辩只限于一个事项,不要牵涉到交谊,如果彼此都是代表人身份,随时要把代表人的身份分开,不要产生有直接人身攻击的嫌疑。万一对方盛怒之下,对你作人身攻击,你必须用和气的态度向他说明你是代表人,不是当事人。经过多方的解释必可减少误会,即使对方出口辱骂,你也要大度包涵,付之一笑。

至于没有利害关系的辩论,有的是维护各人的主张,有的则是比赛彼此的口才。为维护主张而反驳,多少要承认对方若干的论点,反驳的语气,有时可用补正的方式,不必完全以攻击的态度,倘若是在会议上,只要争取多数人的同情,促使各方面的响应,让各方面群起而攻击,造成他四面楚歌的局面,就可以不必单枪匹马和他相辩。这种四面合围,不但力量雄厚,声势壮大,而且你也可以不必费极大的气力。

至于比赛辩论技术,原只是游战性质,不要过分认真,倘使对方假戏真做,你便乘机退出,表示讲和。有人不能明白这一点,往往因为一点小事,极力争辩,弄得双方面红耳赤,不欢而散,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4、对陌生人说“不”——温柔不可抗拒

伯瑞是一个推销商,经常挨家挨户地推销图书。多年的经验使他明白如何把书卖给并不打算买的人。他衣着考究,而且说话很招人喜欢,人们一见到他多半就会立刻喜欢上他。对于这一点,他心里十分清楚。

有一天,他到一户人家推销。他拿着一本书敲响了人家的门,过了一会儿,一位小姐开了门,满是惊奇地看着他。“早上好,小姐,”他说,“我想你也有兴趣买一本《世界历史》。这套书一共有十本,你瞧瞧,里面的插图漂亮极了……”

“很抱歉,”她说,“我正在做饭,没功夫来谈历史。”不等他说话,她就把把门关上了。

谈话这么快就中断了,伯瑞感到很吃惊。他不愿意无功而返。他绕着房子走了一圈,然后敲响了后门。开门的仍是那位小姐。

“又是你!”

“哦,”他说,“你刚才告诉我你正在做饭,所以我只好绕到后来。也许你会允许我坐在厨房里,然后你一边做饭一边讲这本优秀历史书的一些内容。这本书很有用,如果不买,你会后悔的。”

伯瑞坐下来,把书放在饭桌上。他有信心劝这位小姐买一本。当她做饭时,他向她讲述着这本书的所有好处,而且提醒她这本书很便宜。

“等一等,”她突然打断他,随后她跑到屋里拿了笔记本和笔。她放下手中的活,与他一块坐到桌子旁。

他又开始讲起来,她则一边听,一边认真地记着笔记,中途还不时叫她把刚讲的重复一下。见她如此有兴趣,伯瑞非常高兴。最后,他结束了自己的谈话,合上书,问道,“你觉得怎么样?你难道不认为买一本是明智之举?”

“哦,不!”她吃惊地说,“我对历史不感兴趣,并不打算在一本历史书上花很多钱。”随后,她打开后门,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但你为什么要做笔记呢?”

“哦,”她回答道,“我弟弟与你是同行,他也是挨家挨户去推销书,但一点也不成功。所以我记下了你说的话。你太聪明了,我会把这些笔记拿给他看。他就知道推销的时候该说什么了。这样就会赚更多钱,实在太感谢你了,我真高兴你今天能来。”

伯瑞站在那,呆若木鸡。

确实,面对生活中的不速之客,很多人都会觉得很反感。但是如何拒绝他们呢?上文中的女主人就很聪明,在拒绝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情况下,干脆不再拒绝,坐下来仔细聆听,然后再表明自己聆听另有原因,这样你就将那个陌生人狠狠地涮了一把。

5、不要以言语伤了陌生人

虽然说:“开口是银,沉默是金。”但是人与人相处,不能总是缄默不闻,就是最沉默的人,在必要时,也不能不说几句话。因为说话是彼此之间进行情感沟通的最好工具,你好与熟人讲话,不算本领;能与生人讲话,说得倾心如故,相见恨晚,才是你的本领。

既然说话的目的在于沟通情谊,当然应力求避免与陌生人说话而失和。说话实在是做人之道。古人所谓:“片言之误,可以启万口之识。”而一般初入世的后生,说话宜少不宜多,宜小心不宜大意,要说话以前,先得想一想,替听你说话的人考虑一下,他愿意听的话,才出口谈之,他不愿听的话,还是不说为妙。所谓不愿听的话,也有种种:老生常谈,他是不愿意听的;一说再说,且熟能详,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心境相反,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主张相反,他是不愿听的;与他无关,他是不愿意听的;与他利害冲突,他是不愿听的;与他程度不同,他是不愿听的;有关他的创痕,他也是不愿听的;有关他的隐私,他更是不愿听的;然而人们最不愿听,该算是尖酸刻薄的话了。

说话所引起的反应,可能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甜蜜之味,第二种是辛辣之味,第三种是爽脆之味。第四种是新奇之味,第五种是苦涩之味,第六种是寒酸之味,而最坏的反应,则是创痛之味。淡言微语,令人回味,对方自会发生好感;热情洋溢,句句打人心坎,对方自然会产生甜蜜的反应;激昂慷慨,言人所不敢言,对方自会发生辛辣的反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方自会以生爽脆的反应;“以反人为实”,“好为无端之言”,对方自会发生新奇反应;陈义晦涩,言辞拙讷,对方自会发生苦涩反应;一味诉苦,到处乞怜,对方自会发生寒酸反应;好放冷箭,伤人为快,伤人越甚,越以为快,对方自会发生创痛的反应;能得甜蜜反应者为上,能得爽脆反应者为次,能得辛辣反应者更次,得到新奇的反应,苦涩的反应,寒酸的反应的话都是不等,而得到创痛反应的话,就更是不尽人情了。

但是说尖刻话的人,未尝不知其伤人,而以伤人为快,这是什么道理?这完全是心理的病态,而心理之所以有此病态,也有其根源,且这根源是后天性的,而不是先天性的。换句话说,是环境逼他走人歧途。

第一,有些人有点小聪明,且颇以聪明自负,而一般人却不承认他们是聪明,因此他们有生不逢时之感;第二,他们更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一般人尊重他们,偏偏没有这回事,因此他们对于任何人都产生仇视的心理;第三,仇视的心理,累积很久,始终找不到消解的机会,他们自己又不知从事自身的修养,于是这种仇视心理只有找到发泄之途,谁是他们仇恨的对象?因为刺激的方面太多,早已成为极复杂的观念,复杂简单化,每个与他们接触的人,都成为发泄的对象。他们认为人们都是可恶的,不问有无旧恨,有无新仇,都要伺机而动滥放冷箭。

人都有不平之气,对方说的话,你觉得不入耳,不妨充耳不闻,对方的行为,你觉得不顺眼,不妨视而不见,何必过分认真一定要报以尖刻,与你无关的固不该予以反击,即使与你有关的,也应该接受而不报。何况对方的说话行为,如能平心静气的思考一下,也未必与你有大不利,又何必斤斤计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