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把握好说不的分寸与说是的尺度
32392300000013

第13章 对朋友说“是”的奥妙——真诚是友爱之桥梁

1、朋友是心灵凯歌

友者,有浅交、深交、短交、长交之分。社会上几乎人人都知道朋友的重要,都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但凡是人们珍惜的,也许一定是稀少的,因而自古以来人们便慨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其实,我们置于社会中,未必能把每一个朋友都交到“知己”的程度。朋友可分为不同层次,有的是于事业有益的,有的是于生活有益的,有的是于感情有益的,也有的是于娱乐有益的,每一种朋友应该交到何种程度才恰到好处,才于人生有益,并没有一把尺子能量得出来的。不论深交也罢、浅交也罢,朋友之益人人皆知,但这“益”并非信手拈来,重要的是要把握获得这“益”的分寸。

法国《观点》杂志曾刊登了一张调查表,调查青年“你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的看法,对五百多人的调查结果表明,与人友好相处,获得生活中的友情是他们的第一需要,占42%。友情常常还是生活的信念和意志的推动力,有时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终身事业。友情是我们欢乐和事业成功的纽带。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它。

在这个世界上,人人承认在人生经历中最为有益的事即是友情。有些人连美德都看不起,以为是虚伪;有些人轻视财富,因为他们能安贫,以恶衣恶食为乐;政治的尊荣,固有人趋之若狂,然而有些人亦视如敝屣,因为他们视尊荣如浮云。有许多东西,一些人认为可羡慕的,许多人都认为毫无价值,但是友谊则众口同声地赞美。举凡曾为公家服务的,专攻科学哲学的,自由经商的,以及专门追逐声色之娱的——所有的人都承认没有友谊的生活实在不是生活,因为友谊是于不知不觉中就爬进生活里来了,所以生活中是不能没有朋友的。

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会使人致病。医学告诉我们,磁铁粉可以理通脾气;杏仁可以理通肺气;海狸胶可以治疗头昏。然而除了一个知心挚友以外,却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治疗心病。只有对于朋友,你才可以尽情倾诉你的忧愁与欢乐,恐惧与希望,猜疑与烦恼。总之,那沉重地压在你心头的一切,通过友谊的肩头而被分担了。

友情是当你接近沉沦或危难当头时突然增添的助飞螺旋。它可以是金钱、是眼泪、是劝慰、是忠告,也可以是呵斥、是暴怒,甚至是耳光,当然也包括帮助你在爱人面前善意地撒个小谎,出个伪证。友情是靠付出才能得到的。如同在银行存款,只有平时多存本,动用本息时才心安理得。

朋友于人生至关重要,但不可滥用,也不可过分依赖,因它毕竟是助飞的螺旋,你主机毁损失衡,外力将爱莫能助,甚至会殃及助力。因此,当自立自强,将友情潜置生命意义之中,彼此倾慕,相互欣赏最佳。

清凉灰冷的日子委实难捱,但有朋友,足以壮人生之色。

朋友是一把伞。虽不能遏制狂风恶浪,也自能撑起一方晴空。没有朋友就像雨中无伞独行,唯有默默承受雨淋心头的那份伤痛。其实朋友是一种心的交流,在语言的撞击中你或许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快乐。追思与畅想赶走了孤单,一腔柔情也有了着落,心灵的平衡带来谦让与宽容,人性因此而趋于和善,世界也因此更加美丽。

心灵的,永远是真诚的;精神的,永远是纯粹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是谁在艰难跋涉,上下求索?又是谁在苦苦追问,惺惺相惜?是你,是我!是他!在人生漫漫长路上,生命如此渺小,生命如此孤单,生命需要慰藉,生命需要温暖。让我们在同声共振的朋友之谊中一起歌唱生命的美好。

2、学会交友的规则:对朋友要有“度”

著名俄国寓言作家克雷洛夫写过一篇著名寓言《杰米扬的汤》。寓言说的是有位善做鲜鱼汤的杰米扬,为了款待老友福卡,作了一锅香美可口的鱼汤,一盆接着一盆地敬劝老友多喝,直喝得老福卡大汗如注,叫苦不迭。可是杰米扬还是一个劲儿地劝:“喝得痛快!好,再来一盆吧!”结果是尽管福卡很爱喝汤,也不得不赶紧拿起帽子、腰带和手杖,用足全力跑回家去,从此再也不敢登杰米扬的家门了。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事情做过了头,好事也会变成坏事。《杰米扬的汤》以生动的形象揭示了这条辩证法。我们处理人际关系,应当时刻记住这个真理。比如坦诚、热情、谦逊、活泼、谨慎等等都是对朋友说“是”之道,也无疑都是待朋友必不可缺的品格。然而,这里同样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即要注意掌握分寸,尽量做到恰到好处,否则便极易失度,从而影响人际交往。怎样才能把握住“度”呢?下面几点建议可供借鉴。

(1)坦诚但不犯忌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所谓友谊,这首先是诚恳。”的确,人际交往倘不襟怀坦荡,真诚恳切,而是相互戒备,“见面只讲三分话,绝不全掏一片心”,正常交往尚且谈不上,又怎能指望相互推心置腹,以诚相见?但是,所谓坦诚,也要适度,要讲效果。如,朋友之间,“胸无芥蒂,无话不说”固然不错,但是,坦诚也应留有余地。说话办事透彻、痛快当然无可非议;不过,像鲁迅先生所反对的“透底”就不好,注意留有余地,必要的避讳、求雅还是需要的。有时为避免意外的发生,向当事者暂时保密,不吐露真情,也是人之常情,不宜把它同坦诚对立起来。

(2)热情但不轻率

人际交往,由于场合、年龄、性别、辈分以及交往深浅程度等等方面的不同,热情也应该有档次、分寸上的区别。在公共场合,即使熟人、恋人相见,也不宜旁若无人,高声纵情谈笑,至于失度的亲昵举动则更不相宜。有人认为,只有事事应允对方,才能显出自己的热情来。其实大不尽然。中国有句古语“轻诺必寡信”。失信的热情好比一张空头支票,只能取悦于一时,终归毫无价值。所以,有人相托自应尽力而为,不过也应权衡是非利弊。对于那些明显不合情理,或者自己力不从心的委托,都应婉言明白谢绝。同理,自己对与其交往的对方,也不宜提出不合情理的要求。总之,热情应是友谊的升温剂,但是倘若失控,超过了限度,也足以酿成焚毁友谊的悲剧。

(3)谦逊但不虚假

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过:“谦虚是不可缺少的品德。”谦虚的品德对于人际交往尤其重要。一个背着自负自傲沉重包袱的人,他的友谊财富必然少得可怜。这里,谦逊须以坦诚为基础,否则就难免陷入虚伪的泥潭。比如讨论问题时,明明自己有不同意见,为表谦逊而不明白说出,或者吞吞吐吐,言而不尽;对方批评自己时,当面唯唯称是,背后却又发牢骚。再者,还应划清两个界限。一个是谦逊与虚荣的界限。如果一个人故作谦逊姿态,以求得“谦逊”的美誉,就是虚荣的一种常见的表现。这种虚荣心一旦被对方察觉,还哪里会有愉快的交往可言?再一个是谦逊与谄媚的界限。有些人在交际时爱对对方说一些言不由衷的溢美夸饰之词,以为只有这样才显得自己彬彬有礼,谦恭而有教养。殊不知,过分溢美;几近谄媚,也往往令人生厌。

(4)谨慎但不拘泥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谨慎从事总是获取成功的必要条件,处理人际关系,自然不能例外。然而事情还有另外一面,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约翰·洛克曾经指出:“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在人们面前手足无措、忸怩拘谨,这是既有碍于观瞻,也不利于交际的。应该说的话不说,能够办的事不办,已经成熟了的果子,也不去摘取,这就不是谨慎而是怯懦了。拘谨与忸怩貌似谨慎,实则是怯懦。在交际过程中,不应把仪态的落落大方同言行的谨慎持重对立起来。否则,一身的“小家子气”,谁还喜欢同你打交道呢?

(5)活泼但不轻浮

举止活泼,谈吐风趣幽默,往往是人际交往的良好触媒,也是交往深化的催化剂。不过切莫做过了头,否则就难免有上面所说的不检点、轻慢之嫌。我们的身边可能都有这样的人,他不分场合,不择对象,谈话中一味插科打诨,俏皮话连篇,有时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呼叫别人的绰号,开一些不适当的玩笑(例如以对方的生理缺欠为目标),不仅引起当事者的反感,连在场的其他人也觉得难堪,不知如何收场。这样怎能收到活跃气氛、融洽关系的预期效果呢?因而,我们绝对不能把庸俗(甚至是恶俗)当成洒脱幽默,把肉麻当成好玩有趣。否则,这种所谓的“活泼”就将变成人际交往失败的陷阱。

(6)认真但不挑剔

—个人要赢得友谊,就要多看到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其实,每一个人都有长处,问题是在于发现。比如某人事业上很有才气,但生活处世能力却很差,那么,如果择其长处学习,你就会和对方建立友谊,相处和睦。相反,你睁开两眼看对方,要求对方什么都好,那么,最终使你失去友谊和失去朋友。闭一只眼看朋友,才是一种宽容的处世之道。比如你的朋友过去曾失足过,或者至今有某些缺点,你与他相处,不妨回避对方的伤疤,忘记他的过去,尊重他的今天,寄希望于他的明天,那么,你交朋友的视野就更为宽广,绝不会因斤斤计较某个朋友的过去而与对方不能相处。又比如,某人从前曾冒犯过你,或做了对不起你的某件事,如他已认错了,你也不妨闭上一只眼,让昨日的误会与冲突流逝,这自然不是无缘无故的宽恕,而是一种风度,同时能让对方认识你有不凡的胸襟与风度。

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无缺的人,如果你睁大双眼看对方,总可以发现对方有许多弱点,如以这种尺度去寻找朋友,你就会对生活充满了失望。你的过分挑剔以及过分苛求,最终可能使你连一个朋友也找不到,或者说,你的朋友因你过分睁大双眼而对你敬而远之,远而避之,直至退避三舍。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挫折,从挫折中经受失败的考验,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认识弱点走向克服弱点,那么,我们完全不必要把对方的过去洞察得完全透明化,你只要认为对方是一个真诚的人,即使他有某些与你格格不入的嗜好或其他经历上所没有的东西,你也不必大加追究。睁一只眼,即是多看到对方的长处;闭一只眼,即是少看到对方的弱点。唯有如此,你才能永远保持处世的乐趣。

3、理解万岁,谦让有度

人在世上可能有很多朋友,但知己很少,人们常说“相交满天下,知心能几人”。能得一知已是幸运的,许多事不必说他就能知晓,他深知你心中的每一根弦和音调,在你弹出第一个音符时,他已知道其全部。这就是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知己乃知音,理解才是知己。欧阳修被贬后,因心中忧愤,于是寄情山水,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的感伤之词来排解心中无人理解的不谐。

《世说新语》载:管宁和华歆曾经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车子、戴着礼帽的显贵人物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不误,华歆却放下书本,走出去观望。管宁就割断席子,将座位分开,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古人说,同师曰朋,同志曰友。管宁与华歆同席读书,同师教导,其朋友之情之厚深,我们无须考证。但剪席绝交,必然是一件极其悲哀的事情。古圣贤讲究君子安贪乐道,耻言富贵,管宁割席之由,正是因为华歆有崇尚富贵之嫌。人们历来赞赏管宁割席品节高尚,但从处世交友之道上看,管宁就因华歆的这一小小的“富贵之嫌”,就无规无劝、轻而易举地“废”掉了这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友谊”,这可取吗?

其实,管宁对朋友似乎太苛求了,其期望值似乎太高了。情投意合,志同道合,当然是友谊的最高境界。伯乐弹琴,音调高昂激越,砍柴人钟子期闻声驻足,叹道:“巍巍乎高山”。伯乐又奏出奔腾回荡的旋律,钟子期说:“潺潺兮流水。”两人于是成为知音。在交友时,我们当然推崇这种纯粹的心灵交流。但这种“高层次”的知音,也许我们终生不可遇也不可求。

其实,人各有异,人各有志。朋友之间必然都是独立的人。世界是缤纷多彩的,世上的事物也是复杂多变的,而人的思想与见解也不可能绝对化地统一在一个水平线上。例如色彩,有人崇尚鲜艳,喜欢大红;有人却以素色为美。我们交友,不能要求别人在各个方面都完全符合自己,我们只要取其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一两点,便可以与他交往成为朋友了。做不了知己,也可以做一般朋友的。我们平常讲的谨慎择友,只不过是为了避免与那些凶恶的有破坏性的人交往;至于那些平庸、无能的人,更不必苛求了。或许,在交往中,我们还会帮助他们有所改变。

有一天,有一位三十挂零的姑娘遇到一位资深作家。她苦着脸对这位作家说:“我至今未找到知音。我周围的人都不喜欢我,我现在真有点不知所措。你经常写文章,能给我出出主意吗?”

这位作家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位女士,她的外表说不上端秀,但并不讨人烦。和她交谈以后,发现她善于动脑,有很宽的知识面,人也活泼。那她为什么不能赢得周围人的喜欢呢?作家从她的谈话中了解到她有一个毛病,即不善于理解人。也就是说,她对周围的人与事,往往以自己的观点与思想意识去猜度他人,以致于把自己孤立起来。

这个毛病,恐怕不是孤立地出现在某一个人身上,不少青年朋友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固执己见,以致把人际关系搞得很紧张。比如,我们在生活中往往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

“××真怪,穿这种衣服,真难看!”

“××真是憨大,做这种事情,真是神经病!”

“××寻这种人当丈夫,真是神经病!”

“我最看不惯××了。”

诸如此类的议论,恐怕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究其原因,是议论者从自身的立场上去看待他人的一言一行。一旦他人的思想、语言、行为与自己格格不入,他(她)就认为他人不可理解,甚至产生反感,加以非议。

其实,这种不善于理解人的处世之道,正是不能赢得他人喜欢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每个人的思想程度、文化水平不一致,对某一事物的看法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个人有个人的标准,有人以为习以为常的东西,有人就认为很怪;而有人认为值得惊奇的东西,有人却毫不奇怪。因此,一个聪明而有理智的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既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更应该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一想。学会理解人,也就是学会尊重他人,并以宽容、公平、冷静的心态与他人友好相处。

有这样两个人,梅和莹,她们既是同事,也是多年的好朋友。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兴趣,那就是喜欢读书,都是书迷。可最近她们却因为读书,而伤了以前的友情。原因是,梅喜爱三毛的作品,而莹却迷恋琼瑶的小说。两人对此表现出不同的见解,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但梅却对莹冷嘲热讽,把琼瑶的小说抨击得体无完肤,并力劝莹转变读书兴趣。莹很不服气,于是两人不欢而散。梅姑娘还谈过一个对象,两人开始谈得很融洽,但后来在谈到对未来新房布置时,又闹僵了。原因是梅姑娘要她的男友在所有的见解与审美观上与她保持完全的一致。如果男友表示异议,她就认为对方古怪,不可理解。正是由于梅姑娘抱着这样一种不愿理解人的宗旨,使她在交友与恋爱上不断受挫,以至自己人为地制造孤立的境地,失去了友谊和爱情。

不理解人,也就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好像世界上发生的一切都必须与自己的思想吻合,这其实是办不到的,也是缺乏修养的一种表现。

谁也不愿意找一个过分挑剔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

谁也不愿与一个只顾自己嗜好,而不许他人有嗜好的人结成终身伴侣。

因此,理解是友谊的纽带,是爱的代名词。

管仲和鲍叔牙的相交,历史上称为“管鲍之交”、“管鲍遗风”。这里面揭示了交友的许多真谛,但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互相的理解及人性化的真诚关爱:做生意赚了钱,多给家贫的管仲一些,这是大度的理解;带兵打仗时,在最危险的时候,鲍叔牙用身体掩护管仲,这是最真势的关爱。因为管仲而辞官还乡,这更是出于相互的认同与尊重。他俩的友谊长久,理解使然。

4、朋友盛邀,拒之无道理

凯伦和丈夫被邀请去参加一次非同寻常的婚礼。她的一位朋友曾在几十年前参加过集体婚礼。这次她想通过在教室举行仪式的方式再次表明夫妻恩爱的责任和义务。

婚礼前的早晨,凯伦打电话告诉朋友,想借口推辞。

“凯西,我是凯伦。”凯伦犹豫不决地拿起了话筒。

“您一定会光临的,不是么?”凯西打断了她的话,急切地说。

凯伦迟疑了一会儿。就在这时,她突然改变了主意。“是的,我们当然会去。”她果断地说。

凯伦和丈夫如期赴约。她为自己所做的感到欣慰。还未坐定,凯西就来到他们身旁,她十分激动,眼中闪着感激的泪花。凯伦和丈夫的到来对她来说何其重要。她告诉他们,她的亲戚都没有来,尤其糟糕的是,她的两个儿子和她一向很尊重的姐姐也没露面。凯伦从她的神色中窥探到了她心灵的损伤。后来凯伦对丈夫说:“想到当初我实际上不愿意去,那是那么可怕的想法啊。”

现在凯伦终于明白了,为了友爱,“亲自去”无疑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值得的。

亲自参加亲人或朋友组织的活动,不管这种场合是欢乐的还是严肃的,对于邀请者或接受者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把“自己”当成礼物,亲自到场,“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友谊得到报偿。

当我们出现在他人面前的时候,生活中意义深远的事悠然而至。我们不断交换友爱,在感情和精神上获得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安慰。看来,“亲自去”是社交礼节中最有价值的精髓。

那么,什么场合最为重要呢?一般地说,婚礼和葬礼处于首要位置,非去不可。生日、纪念日、节日或胜利庆祝日也很重要。诸如拜访一位病友或陪同朋友去法庭之类的事情,就是一种不很明显却需认真对待的关心和安慰的表示。

如何把“亲自去”这份礼物送给朋友呢?现提供几条参考意见:

(1)积极对待邀请。当你接到邀请后,是否立刻想到推脱呢?如果真是这样,就须克服这个缺点,尽量说“是的”。生活中许多好交朋友的人的准则是“从不拒绝任何邀请”。这可能不切实际,却十分可取。对待此事要专心致志,把杂事抛开,尽量接受邀请,绝不要回答“不”。千万记住,“亲自去”胜过你送给朋友的任何礼物。

(2)想方设法亲临。要做到这一点,有时是困难的,常会遇到交通、开销、时间上的多方不便,但一旦我们想方设法践约到场,就会惊奇地发现,这是值得的。

(3)因故耽搁,事后弥补。有时人们因故未能践约,内心感到负疚,但事后未做补偿的努力,渐渐地把友谊忘却了。千万不要因小失大,失去友爱。如果你当时未能出席某仪式,事后可以去拜访邀请者,把事情说清楚,以获得理解。

5、对朋友的忠告说“是”并接纳它

美国著名女演员玛丽·马丁12岁时结上了一个“小冤家”,有个女孩老爱揭她的短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女孩对玛丽的攻击面也越来越宽。她说玛丽“骨瘦如柴”;她说“不是好学生”;说她“太顽皮”;说她“说话嗓门太大”;说她“太自私”……等等。起先玛丽尽量忍耐,但后来却禁不住怒火中烧。她眼泪汪汪地去找爸爸。

爸爸却心平气和地倾听着玛丽的发作。接着他问:“那么,她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怎么会是真话?”玛丽委屈地哭着说,“她说的还会是真话?”

“玛丽,你想过自己究竟是怎么一个人吧?好,现在你既然已得知那姑娘对你的看法,那不妨将她说的一切一一列出,然后再在她说得对的项上作个记号。至于她说的其他话就不必计较了。”

玛丽按照她爸爸的说法列了表格。令她大吃一惊的是:小女孩说的话中竟有一半没错!其中有的倒是玛丽无力改变的(如说她“骨瘦如柴”),但玛丽觉得她所说的自己的许多缺点却是完全可以克服的——玛丽突然萌起了克服这些缺点的念头!这是她生平第一次对自己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玛丽把纸交给爸爸,但他没有接。

“那是你自己的事,”他说,“因为你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更真实地了解你自己。但是你得学会倾听——不要由于生气或难受而掩耳。如果别人的议论没错,那么你自会心中有数的——你会听到内心深处引起的一阵共鸣声!”

以前,玛丽一直认为爸爸是自己所住城市里最有学问的人——他是城里的首席法官兼律师,同时还是学校董事会的董事长。不过眼下她却感到难以接受他的观点。玛丽似乎觉得,如果照他那么办,那就太便宜了自己那位“冤家”了!

“不过,她当着众人的面说我闲话绝非好事!”玛丽说。

“玛丽,只有一个办法使人永远不被议论和批评,那就是:什么也不说,或者什么都不干——当然,那不就成了个多余的人。你总不想当那号人,是吧?”

“是的,”玛丽承认道。

爸爸停了一下,又说,“你会发现,世上有许多人会对你发出五花八门的劝告。别掩上耳朵,什么人的话都可以听听,不过重要的是你得善于分析,并且按照你认为正确的去做。”

在此后的许多关键的时刻,玛丽总会想到爸爸的忠告。她去过好莱坞,满怀希望能进入电影界,所有的摄影场她都去应过试。两年中她一次又一次地去应试,然而每次她都是榜上无名,大家都称她为“应试玛丽”。有个导演对她的频繁应考颇觉厌烦,因而对她不客气地说:“‘应试玛丽’,你的鼻子太大、脖子又太长,你不是演电影的料!请相信我说的全是真话!”

玛丽想他说的确是真心话。但对于天生的鼻子和脖子自己是无计可施的——她只有加倍努力,才有成功的希望!最后,玛丽需要倾听的那种真话终于进入了她的耳朵——那是一个名叫莎乐美发·恩的仁慈又智慧的人对她提出的忠告。当时他正在为圣路易斯歌剧院主持招聘演员的考试。玛丽自然又去应试了,但仍未被录取。不过他把玛丽拉到一边,告诉她:“你得按照你自己的方法唱歌!”

起先,玛丽对他的忠告无动于衷,因为她太失望了。不过后来当她再一次细细琢磨时,却茅塞顿开!就像爸爸说的,她在内心深处听到了共鸣!她试过种种著名的发声法,但科恩先生却指出她走错了路子!玛丽认识到,他说的是真话!要获得成功,一定得走自己的路,而绝不是步人后尘!

过了几周,有家好莱坞夜总会招聘演员,这个“应试玛丽”又去了。但这回她不想机械地模仿别人。她想:“我就是我玛丽”。她并不努力使自己招人注意,只是穿上素雅的黑绸衬衣和白色上装。她改用以前在德州学来的发声法放开嗓门歌唱,结果,她终于被录取了!

自此以后,成功便接踵而来,不久,玛丽便成了百老汇红得发紫的明星。现在,就像爸爸说的那样,玛丽被五花八门的声音包围住了——建议、赞美、批评,不仅有来自亲朋好友的,也有来自权威的戏剧评论家的。玛丽努力使自己听到内心深处的那种共鸣,不过却往往觉得困难重重。她说:“我必须依靠那些乐于指导和帮助我听到真话的人们。”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善于倾听朋友的忠告,只是时刻不要忘了用自己的脑子思索和判断。

6、自己也要存秘密

在人际交往中,许多青年人常常把自己的秘密毫无保留地袒露出来,有时如果没把自己的心事完完全全地告诉问及的人,心中就会不安,认为自己没有以诚待人,感到对不起人家。

很显然,这种年轻人在如何对待自己的秘密,以及如何对待坦诚这些问题上,存在着错误的认识。

坦诚是交际中的美好品格之一。人需要交流,需要友情,但谁都不愿与一个从不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对任何问题都不明确表态的高深莫测的人交往。然而,对于坦诚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坦诚并不意味着别人要把内心世界的一切都暴露给你,也不意味着你要把内心世界的一切都暴露给别人。每个人都有秘密,这是正常的。

一次约翰把自己的重大秘密告诉了乔治,同时再三叮嘱:“这件事只告诉你一个人,千万别对人说。”然而一转脸,乔治便把约翰的秘密告诉了别人。这种背信弃义有的出于恶意,有的却是无意的。这与个人的品质修养有关。有的人透明度太高,这种人不但不能为别人保守秘密,就连自己的秘密也保守不住。有的人泄漏别人的秘密,不是为了伤害别人,而是为了抬高自己,“咱们单位的事,没有我不知道的。”,“我要是想知道某件事,我就一定能了解出来。”——这种人常这样炫耀自己,他们认为,知道别人的秘密越多,自己的身价就越高。用泄漏别人秘密的方法伤害别人、娱乐自己,甚至把掌握的秘密当作要挟别人的把柄,当作自己晋升的阶梯,这种人在现实中也大有人在,对这种人最应该提高警惕。

由此可见,让他人为自己保守秘密,远比只让自己保守自己的秘密难得多。因此,不是万不得已的时候,你不要让他人分享自己的秘密,要学会自己的秘密自己保守。

当然,过于封闭自己也是于自己的身心不利的,独自一人忍受心中的烦恼是不堪忍受的,有时我们需要找人倾吐衷肠。这种倾吐,有的是为了企求帮助,请对方出主意;有时则不是为了企求帮助,只要能向人打开心扉就十分满足了。渴望找人诉说心事,这是人之常情,但问题在于你应该找准可以信赖的倾吐对象。倾吐的目的是为了驱除孤独,但如果向不该倾吐的人倾吐了心事,其结果会适得其反,你会因为遭到自己信赖的人的嘲弄和背叛而感到更加孤独。所以,你有必要在平时就找到关键时刻能替自己分担忧愁和苦恼的挚友,以免在需要找人倾诉时无处倾诉。

对于自己的某种想法、某件事情,当你认为有必要保密时,你该怎样做呢?有两点:一是要耐得住孤独,自己不向他人吐露;二是当他人问及时,能够婉言谢绝。

婉言谢绝别人对自己秘密的探问确是一门交际艺术。对于关系不甚密切的人,谢绝不会使你为难。然而对于自己的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谢绝时就难以开口了。不过,无论关系是否密切,你在谢绝时最好不用“无可奉告”、“暂时保密”这类过于直率的言辞,应该把话说得柔和些。例如甲想了解乙的择偶标准,就问乙:“想找个什么样的?”乙想对甲保密,就可以这样说:“这个问题我还没考虑成熟。”这样,虽然你没有回答对方的问题,对方也非常容易接受。

7、对待错误要主动承认并道歉

道歉最关键的因素在于爽快地承担自己的责任。我们往往为自己的过失寻找借口来冲淡道歉的气氛,这就失掉了别人原谅的机会。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喜欢豪爽。直截了当的道歉会使双方感情更加融洽,这正是我们道歉的目的所在。对错误部分或全部进行道歉,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一个人对他过失的道歉可以鼓励另一个人接受他应承受的责备。

(1)真心地考虑赔偿

萨拉有一次到别人家里做客,吸烟的时候打了个瞌睡,把主人传家宝绣单烧了一个洞。当别人的东西被损坏的时候,仅有真诚的懊悔是不够的,应该精心地考虑赔偿。如果你问:“我可以赔偿吗?”通常是无效果的,主人会说:“没关系,你不必在意!”萨拉是这样解决的——他把修理绣单女工的电话号码告诉了主人,并说明由他来付钱。

(2)把你的歉意写出来

在有些情况下,物品损坏了不能修理或赔偿。巴巴拉在一次聚餐中醉酒,把主人镶蓝宝石的金手镯扔到垃圾堆中处理掉了。巴巴拉赔偿不起。他写了一个便条,用比说“对不起”更好的方法表达他的懊悔。在便条里,可以更详尽地表达你的感情。便条也是你表达道歉的一个标志。失主可以一次次地读到它,不管承认与否,我们有些人还是喜欢书面的悔过书。

便条是这样写的:“我知道对我昨晚的行为是没有理由原谅的,但我相信,你理解我不会故意扔掉您的手镯。如果我当时不过量饮酒,是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的。”他承认,餐桌上女主人递给他一杯苏打水,含蓄地劝阻他不要过量饮酒,可他却无视这彬彬有礼的暗示。

巴巴拉交便条的时候,还附上少量的女主人最喜欢的香水。他很清楚,这小小的礼物并不是对手镯的赔偿,而是他真诚懊悔的象征。

(3)道歉之后要改正

有这样一位女士,她丈夫经常当众贬低她。他每一次失口后,都用一束玫瑰表达自己的歉意。一天晚上,她把一束用荆棘缠起的玫瑰放在他的枕头上,并离开了他。她这样做是想提醒他,仅仅送玫瑰道歉是不够的,应该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和每一个道歉一样,情侣之间的道歉应是发自内心的,旨在不重复以往发生的错误。

(4)道歉不一定表示自己有错

生活要求我们,在有些场合下,不管自己是否有错,是否有意道歉,都需说:“对不起!”比如:

①当你与你的朋友争吵,你说他“傻瓜”的时候。

②当你与配偶吵架,你是对的,但你也有责任,因为再过一小时,你们就要去你同学家参加庆祝他们结婚纪念日的聚会。

③当一个多事的人听到你重复别人隐私的时候(即使这隐私是真的)。

适时道歉的人,为了避免一场纠纷的爆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对不起”;而我们知道,有的人在自己行为正确的情况下从来不道歉,而这样会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会时常遇到一些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