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秦末汉初那些事儿
32383600000021

第21章 项梁的成败

项梁大败秦军

章邯破了陈胜以后,下一个目标就是魏王咎。

本来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九月,周市就立魏咎为王。当时魏咎在陈胜那里,陈胜不放他走。使者往来五次,直到三个月后,章邯攻到陈县来,陈胜才答应,估计是出于这种考虑:与其留在身边,不如让他就国,还能得到一份支援。

魏咎当魏王才一个月,就被章邯的兵包围在临济(今河南封丘东)。但章邯还来不及灭他,而忙着镇压陈县以东、淮水以北的众多反秦武装。

宋留可能是陈胜余部中最大一支,在陈胜失败以后撤出南阳地区,向东退至新蔡(今河南新蔡,南距陈县一百四十四公里),被秦军包围,率部投降。

吕臣、英布两次夺占陈县,复立张楚。秦军势大难敌,引兵东去。

秦嘉立景驹为楚王,引兵西击秦,其中一部收留前来借兵的刘邦,合力与秦军战,先败后胜,攻下一城。

项梁派朱鸡石、余樊君与章邯别将战败,或死或走。项梁东撤三十公里,至薛城。

项梁派项羽攻秦襄城(似为襄邑更妥),襄城坚守不下。项羽大怒,攻陷以后,坑杀全城。

若以吕臣、英布的撤退为标志,那么陈胜所占领的楚地核心区,在他死后两个月,被章邯收复。张楚以东地区,若以项梁撤退至薛城为标志,也在两个月内被章邯收平。

自章邯组织骊山刑徒以来,前四个月打败陈胜主力,后四个月镇压其残部,击败项梁。在他看来,以陈县及大泽乡为中心的楚地四郡(南阳郡、陈郡、泗水郡、砀郡)已经基本荡平,九江郡在淮南,会稽郡在江南,暂时可以不管,因此决定挥师西返,去围攻魏王咎。

事后我们当然知道,章邯在此犯了一个大错,没有乘胜追击项梁,直至消灭他的新楚军(当然包括项羽在内)。其实这种指责没有意义。项梁至薛城,有兵十余万,但不及已经称王的魏、赵、齐、燕影响大。章邯也不了解他,既然自己的别将都能打败他,为何还要重视他?还有一个情况,恐怕章邯也忽略了,项梁并没有吃败仗,吃败仗的是他的两个别将,至少其中一人不是他的贴心部将:朱鸡石先从秦嘉,后属项梁,难怪项梁舍得杀他。话又说回来,即使章邯追击,能不能彻底胜利,也还是一个问题,因为项梁手下有堪称天下第一悍将的项羽、英布及江东八千精兵,他们都还没有出手。

不管怎样,章邯率领军队围攻临济来了。可怜的魏咎,当王一个月就被包围,现在连生命都有危险了。但他并不是胆小鬼,派相国周市向齐、楚求救,自己则领兵坚守城池。此时为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四月,陈胜死后第四个月。

齐王田儋亲自率兵来救,足见他的重视程度。正是陈胜的死唤醒了大家:强秦还在,必须联合起来,才有希望。项梁此时可能还打着张楚旗号,还没有召开扩大会议,项羽也没回来,所以派了项它救魏。令人奇怪的是,四月周市出城搬兵,六月齐、楚援兵才到达临济城外,如此缓慢,不知何故。

这个章邯颇有谋略,命令将士嘴里衔着一根筷子状的棍子,两端有绳,系在颈上,禁止出声喧哗,乘着夜色,偷袭敌军;衔枚夜击,大破齐、楚援兵于临济城下。这一仗,章邯运用夜战奇袭的方式,获得很大成功,敌军最高首领齐王田儋战死,周市战死。

田荣、项它领了各自的兵散走,章邯放开手脚围攻临济。魏王咎可怜其人民,向章邯请降,要求不杀百姓,然后引火自焚。弟弟魏豹投奔项梁。此时项梁已立楚怀王。楚怀王给了魏豹数千人,让他去魏地打游击,能夺一地就夺一地,反正不让章邯爽快。

章邯眼下考虑的是灭齐。齐王田儋战死,国内人心动摇,正是灭齐的好机会。章邯分一支兵留守魏地,自引主力追击田荣,到了东阿(在临济东北一百八十公里),把田荣围在城里。

齐国那边,听说国王战死,乃立齐王建(被秦始皇饿死在松林间)的弟弟田假为齐王,田角为相,田间为将,以拒外敌。他们所拒的外敌,既指秦军章邯,也隐含了反对他们的各种力量,其中就有田荣。田荣是田儋弟弟,看自家哥哥的王位被夺,自然心中不快。但他正被章邯包围,一时也无可奈何。所以他不向齐国求援,而向项梁搬兵。田间是田角弟弟,看秦军势大,担心自身安危,也去赵国搬兵。两股齐军,宁可求助外人,也不肯自己握手。

此时,项梁已立楚怀王,自己也称武信君,部队休整了三个月,是该出兵击秦了。七月,尽管天降大雨,三月不停,是所谓的秋涝,项梁仍然冒雨出兵,围攻亢父(今山东济宁南,在薛城西北六十三公里)。然后得到田荣的告急信,立刻引兵驰援东阿(在亢父北偏西一百一十八公里)。

薛城、亢父、东阿其实在西北一条直线上。似乎可以推断,项梁出兵时候,想的就是找章邯打架。章邯在东阿,所以他先攻亢父,一路向西北走,自然就找到章邯。田荣告急,他果断放弃亢父,急救东阿,正好跟章邯干仗,又帮了田荣。他的目的,既为报前面一箭之仇,也因为章邯是秦军主将,打败章邯,秦帝国就亡了一半。

在章邯眼里,项梁的楚兵先败于栗县,再败于临济,所以他没充分重视,却不知道项梁、项羽才是自己劲敌。项梁、项羽赶到城下,大破秦军。章邯第一次吃了败仗,引兵南撤百余公里,驻扎在濮阳(距东阿一百一十四公里)以东,没有急着进城。

这一仗,双方似乎都没有什么谋略。比较起来,项梁算是有备而来,部队也经过休整,还有训练有素的江东八千精兵,这是一支正规军,与农民军大不同;章邯几乎不了解对手,在接连胜利之后,甚至有些轻敌。

田荣缓过劲来,立刻引兵归国,要惩罚那些叛国者。叛国者不能敌,赶紧逃跑,遂成流亡人士。田假投靠项梁,田角奔赵。田间搬救兵未归,也留在赵国,不敢回去。田荣立哥哥田儋之子田市为齐王,自己为相,弟弟田横为将,再次收复齐地。

田荣打内战去了,独有楚兵追击秦军。项梁派刘邦及项羽追击章邯,攻城阳(在濮阳东偏南六十六公里),攻克之后,又一次屠城(典型的项羽方式)。然后在濮阳城东再次攻打章邯,又赢了。这次攻击是项梁的命令,还是刘邦、项羽临阵决策,现在也搞不清楚了。项梁此时还在东阿附近,正等着齐、赵出兵,好并力西向。

项梁数次派人去联络田荣。这个不要脸的家伙,项梁救了他,他不知报答,竟让使者跟项梁说:“你杀了田假,赵杀了田角、田间,我就发兵。”

项梁答复说:“齐是我们的盟国,田假也是齐王,落魄时来投奔我,不忍心杀他(杀之不义)。”这句话《史记·项羽本纪》记为项梁所说,《史记·田儋列传》记为楚怀王所说,估计是田荣故意制造的麻烦。项梁派人来催,他则派人去找更远的楚怀王,也可能派了两个人,一个找项梁,一个找楚怀王,目的是拖延时间,寻找摊牌的机会。项梁不答应田荣,表面看是嘴巴上挂着的仁义,其实另有谋略:我救了你,你不感谢我,还跟我讲条件;今天不杀田假,等我回腾出手来来收拾你,田假就是最好的理由。

赵也不杀田角、田间。

田荣说:“毒虫蜇手则断手,蜇足则断足,为什么?为了保住性命。田假三人对楚、赵来说,连手足都谈不上,为何不杀?你们让我为难,等于是侧齿咬自己。秦兵一旦振作,侧齿咬人者必死矣。”

楚、赵不听,田荣也怒,终不肯出兵。

田荣心胸肯定狭小了,项梁因为对方恩将仇报,心胸也欠宽广。当前目标是反秦,假惺惺的仁义只会因小失大,何况还有他的报复私心在其中(对比刘邦暂时答应韩信称齐王,可知胸襟与事业成败的关系)。

章邯两战不胜,知道遇上劲敌,不敢大意,赶紧收兵退保濮阳城,一面引黄河水环城自固,一面向朝廷请求增援。章邯未伤心腹,又及时自保,援兵也逐渐会聚过来,于是秦军复振。

濮阳有黄河水作为屏障,刘邦、项羽不能攻城,遂引兵南攻定陶(在城阳之南三十五公里)。定陶坚守未下,又向西进攻,至于雍丘(今河南杞县)。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似乎缺乏长远的作战谋略:撤出濮阳,正好给秦兵会聚濮阳让出道路。可以围城打援吗?恐怕兵力不够。项梁几次三番要田荣出兵,就是为此。

雍丘距定陶九十公里,距濮阳一百一十六公里,三川郡郡守李由在此。他手上有精兵,战斗甚为激烈。刘邦赶紧调猛将曹参回来支援。曹参正在别处攻城,得到调令,立即回援雍丘,击破李由军,杀李由,还活捉了一名军官,取得一次不小的胜利。

项梁在北边东阿,从七月等到八月,看齐、赵都不肯出兵,乃率军南下,走到定陶,又败秦军;同时也知道项、刘二人杀了李由,欣喜之际,开始骄傲起来。他们在两个月里连续五次大败秦兵,其中三次都是秦军主将:

七月,东阿城下一破章邯;

七月,项羽、刘邦屠城阳;

七月,刘、项在濮阳东二败章邯;

八月,刘邦部将曹参杀李由;

八月,项梁在定陶大败秦兵。

项梁轻敌,兵败身亡

于是宋义劝谏项梁说:“战胜了,而将骄卒惰,必败。现在士卒有些怠惰,秦兵却在一天天增援,臣为君感到担忧。”

项梁不听,嫌他啰唆,派他去齐国搬兵。路上遇到齐国使者。使者名显,封高陵君。

宋义问他:“你是要去见武信君项梁吗?”

高陵君显说:“是啊。”

宋义说:“臣又武信君必败。你慢慢走,可以免死。走得快了,恐怕有杀身之祸。”

章邯在濮阳城里待了两月,一边休整部队,一边总结经验。李由死了,他知道;项梁在定陶,他也知道;濮阳至定陶七十四公里,他同样知道。等增援的部队到得差不多了,连戍守长城的边防军主将王离也已南下,章邯再次衔枚夜击,大破楚兵于定陶,杀了项梁。此时为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九月,距东阿之败才两个月。

这次战斗,章邯有备而来,又使用自己擅长的黑夜偷袭战术,在兵力上占有明显优势,因此获得巨大成功。项梁应该是在被包围的情况下混战而死。刘邦、项羽正在攻打陈留,距定陶一百二零公里,即使得到消息,也无法赶回增援。

章邯在两次失败之后,开始重视项梁,但他只是战术上重视。他可能始终认为,前两次失败是因为自己缺少准备,而不是楚兵强大能战;一夜偷袭就杀了项梁,恰好证实了他的判断。他带兵才不过一年一个月,就打了这么多胜仗,连杀“贼首”陈胜、魏王咎、齐王田儋、项梁,以为楚盗名将已绝,楚地兵不足忧,所以挥师北上,渡过黄河,攻打赵国去了。结果给了项羽、刘邦重振旗鼓的机会。

直到此时,章邯仍然没有重视那个名叫项羽的年轻人,因为项羽才二十五岁,而且还是配角(刘邦的助手)。其实章邯骨子里是骄傲的,在内心深处,他并不重视关东的各色杂牌武装。因为这骄傲,他没有乘胜追击楚兵。后来他才知道,他一时粗心放过的残余,竟是将来彻底推翻秦帝国的精英:项羽大破秦军主力,刘邦则乘虚入武关,灭了秦朝。

项梁立楚怀王,反秦事业开始走出低谷。两败章邯,杀李由,进入第二次高潮。项梁死,再次跌入低谷。前后不过四个月(六月至九月)。刘邦、项羽听说项梁战死,商量道:“项梁战死,士卒惶恐,还是先撤吧。”和吕臣的部队一起东还。刘邦驻砀,项羽驻彭城西,吕臣驻彭城东,三军布成一条直线,防止秦兵南下。再往东南走一百七十七公里,就是楚怀王的都城盱眙。

楚怀王听到项梁噩耗,也觉恐慌。不过他很快就表现出了一种勇气,从盱眙来到彭城,收了项羽、吕臣的兵权。同时任命吕臣为司徒,吕臣的父亲吕青为令尹,刘邦为砀郡长,封武安侯,领砀郡兵,项羽为长安侯,别号鲁公。这些措施,明显巩固了楚地军心。

本来项梁是楚怀王的主心骨,现在他自觉挑起一个国家的重担,楚怀王可不像一个纯粹的傀儡,更不像一个简单的牧羊人。

田荣不肯出兵帮项梁,原因前面已经讲过;赵国也不出兵助项梁,原因他们遇到一堆大麻烦。

武臣自立为赵王,又派韩广政燕地,李良政常山,张黡政上党。韩广至燕,自立为燕王。武臣与张耳、陈余带兵来攻韩广,在燕国边界与燕军相遇。

不知何故,赵王溜出来玩,被燕军活捉。燕将说了,分他一半赵地,就放人。使者来一个杀一个,总之要割地才放人。张耳、陈余为此头疼不已。

有一个专管打柴烧饭的炊事兵跟室友说:“我去替他们说服燕军,保证和赵王一起回来。”

室友嘲笑他说:“使者去了十几个,都死了,你凭什么能救王回来?”

于是此人来到燕军壁垒下。不知他用了什么办法,燕将竟然也接见了他。

他问燕将:“您知道我想要什么吗?”

燕将说:“你不就是想要赵王嘛。”

他说:“您知道张耳、陈余是什么人吗?”

燕将说:“贤人。”

他说:“您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吗?”

燕将说:“想得到赵王。”

这个打柴烧饭的炊事兵笑起来,说:“您可不知道此两人的野心。武臣、张耳、陈余不费一兵一卒,拿下赵数十城,其实他们都想各自南面为王,哪里想当一辈子卿相?臣与主岂可同日而语。一个月前,赵地初定,他们不敢三分而王,武臣年长,所以让他先当王,以安抚赵地人心。此两人名义上想赵王回去,其实是想燕军杀他,正好分赵地而为王。一个赵国就能攻燕,何况有两个贤王左提右挈,打着为王报仇的旗号,灭燕就更加容易了。”

燕将觉得有理,于是放了赵王,炊事兵为他驾车,回到赵国。

这一段记载,不知道有几分可信。燕军活捉赵王,这么大的事情,燕将为何不跟燕王报告?又凭什么敢私下放了赵王?《汉书》则把“燕将以为然,乃归赵王”改为“燕以为然,乃归赵王”,这下合情合理了,但他删除关键一字,不知根据何在。

李良平定常山以后,赵王命令他攻打太原。从河北平原向西仰攻太行山,地形对赵不利。来到石邑,秦兵堵住井陉,李良无法前进。

秦将以二世皇帝的名义,伪造书信给李良,故意不封口,说:“李良曾跟随我得显贵。若能反赵归秦,我必赦免你罪,尊贵你。”

李良看了,迟疑不决。怎么办呢?他想到另外一个办法,回邯郸跟赵王请兵去,手上兵多了,不管是反赵,还是抗秦,都可以自己做主。

路上遇到赵王的姐姐出来吃饭,随从百余骑。李良远远望见,以为是赵王,赶紧伏在道边等候。赵王的姐姐喝多了,不知是谁,派随从骑在马上跟李良谢罪。李良听说搞错了,赶紧起身。但部下都看到了,他又当过贵族,所以更觉丢人。

部下有一人说:“天下叛秦,能者先立。赵王本是从你那里出来的,如今女人都不肯为将军下车道歉,追过去把她杀了。”

本来读了那封信,李良就想反赵,犹豫未决;如今又在部下面前丢了面子,怒而派人追杀赵王的姐姐,将兵袭邯郸,竟杀赵王武臣、邵骚。张耳、陈余平时有很多耳目,甚至有自愿充当耳目者,及时通知二人,才逃脱性命。

他们召集逃散的士兵,得数万人。有人对张耳说:“两位兵残势弱,想依附赵国,很难。唯有扶立赵国后人,劝奖忠义,可以成功。”两个月后,两人找到故赵国后裔赵歇,立为赵王,张耳为相,陈余为将,暂居信都(在邯郸北七十公里)。李良引兵来攻,被陈余打败,逃奔秦将章邯。

武臣自立三个月,被杀。再过两月,张耳、陈余立赵王歇。此时为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正月,陈胜刚死一个月,项梁率八千精兵渡江。

李良与陈余的战斗,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李良又什么时候投靠章邯,史书都没有交代。推测起来,似乎在章邯渡河北击赵地时比较妥当:李良打不过陈余,向南败走,正遇章邯渡河北上,干脆就投降了;何况章邯一直在黄河以南忙碌,直到六月围攻临济、杀魏王咎时,才离黄河比较近一些。七月、八月又连吃败仗,退守濮阳,跟黄河以北基本没有联系。

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么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二月至九月,赵国正在打内战,哪有精力管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