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做事提早成功20年
32371600000044

第44章 有坚韧之志方能成功

孔子认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个人能不能够成就大事需要看他是怎样面对挫折与困难的考验。失意时要有坚韧之志方能成功。

苏秦是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字季子,出生于农贾之家,家境贫寒。苏秦素有大志,不甘寂寞,听说纵横家鬼谷先生博学多能,便去寻找鬼谷先生,拜鬼谷先生为师。鬼谷先生相传姓王名栩,因隐居鬼谷(今河南登封县东),所以被称为鬼谷先生。其学问精深广博,人所不及。数术学、兵学、道学、纵横学无所不通,名闻天下。与苏秦一起学习的还有一人名叫张仪,是魏国贵族的后代,后游说于秦,被封为武信君,担任了秦国的宰相,主张诸侯各国与秦国连横,以破坏诸侯各国合纵抗秦之策。苏秦、张仪一起向鬼谷先生学习纵横之学,学业有成,然后辞别鬼谷先生下山。

张仪自往魏国去了。苏秦回到洛阳家中,举家欢喜,自不必说。时,苏秦听说卫鞅人秦游说秦孝公,甚得秦孝公欢心,秦孝公封他商(今陕西商县东南)地十五邑,号称商君。于是,苏秦便准备西人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以“兼并诸侯”之策,往说秦王。计议已定,苏秦便变卖家产,得黄金百斤,制作了黑貂裘的衣服,准备好车马仆从,欲向咸阳进发。兄嫂及妻子等家人见苏秦准备出游列国,都劝阻他说:“季子不种田耕地,经营家产;也不经商谋利,以求十分之一二的利润;反而企图以口舌之劳去求取富贵,丢弃现成的家业,一旦穷困潦倒,悔之晚矣!”苏秦执意不听,遂向咸阳进发。

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3年),苏秦一行来到了秦国。时,秦孝公渠梁卒,太子驷立,是为惠文王。惠文王听信贵戚公孙虔党徒的诬告,以谋反的罪名,将商君五马分尸处死。苏秦见秦孝公薨,商君亦死,便去求见惠文王。惠文王召见了苏秦,询问苏秦说:“先生不远千里到敝邑,有什么高见来开导我呢?”苏秦便以“兼并”之策,游说秦王。苏秦对惠文王说:“您的国家四面有天险环绕,易守难攻,可谓是四塞之围。西面有汉中(今陕西秦岭以南南郑地区)南面有巴郡(今四川东部)和蜀郡这些富饶的土地,北面有胡地出产的貉,代郡(今河北西北部、山西东北部)出产的马可以利用。您的国家土地肥美,百姓殷实富足,有战车万乘,武士百万,沃野千里,物产丰富,真正称得上是天府之国,天下最强大的国家。依靠您的贤能,凭借易守难攻的地形地势及经过严格训练的武士,就可以吞并天下,灭掉诸侯各国,建立帝王事业,以求长治久安。”秦惠文王因刚刚车裂了商君,心中憎恨游说士,对苏秦之言置若罔闻,因而不肯重用苏秦。待苏秦语音刚落,惠文王便不耐烦地推辞说:“我听说,羽毛不丰满的,不可以高飞;政令不完善的,不可以对百姓加以责罚;道德不丰厚的,不可以使用老百姓;政教不顺从民心的,不可以麻烦群臣。如今先生您不远千里来到秦国的大庭之上来教训我,我想改日再领教您的教诲吧!”

苏秦回住处后,仍不死心,又相继写了十封书信给惠文王,始终得不到回音。苏秦在秦国住了很久,身上穿的黑貂皮袍已经破旧不堪,一百斤黄金已经用尽,却任何收效也没有得到,无可奈何,只得离开秦国,返回自己的故乡洛阳。

他变卖了车马,辞去了仆从,步履蹒跚,精神沮丧,一步步向洛阳走去。他腿上打着绑腿,脚上缠着裹脚布,穿着一双破草鞋,肩上挑着担子,一头装着书,一头装着乱七八糟的东西,身体瘦弱枯槁,满脸又黑又瘦。当他走进自己的家门时,羞容满面,任何话也说不出来。他的妻子正在织布,见到苏秦出去这么多年,回来竟是如此的狼狈,根本不同他搭话,也没有离开织布机,依旧埋头织布,嫂子连饭也不给他做,父母索性不理他。苏秦见到全家人对自己这样冷漠,长叹一口气说道:“老婆不把我当作丈夫,嫂子不把我当作小叔子,父母不认我这个儿子,这都是我的罪过呀!”

苏秦非常羞愧地躲进屋中,当夜就翻拣书箱,数十个书箱都被他搬了出来,找到《太公阴符》一本书,闭门苦读,昼夜不息。读到困倦打瞌睡的时候,苏秦就拿起一把锥子,朝自己的大腿刺了进去,鲜血一直流到脚上。他自言自语地说:“哪里有劝说国君,使国君图谋霸业,却不能让国君自觉拿出金玉绸缎作为酬答,并且取得卿相尊位的人呢?”苏秦奋发图强,拼命苦读、揣摩,这样过了一年,天下大势,如在掌中,苏秦自认为学业有成,非常高兴地安慰自己说:“这一回确实可以劝说当世的国君了。”苏秦想道:“当今七国之中,只有秦国最强,可以辅成帝业,无奈秦王不肯采纳我的‘兼并’之策,如若再去,不能成功,有何面目复归故里?”便想出了一个“合纵”之策,使六国同心协力,方可抑制强秦。

于是,苏秦辞别了父母妻嫂,从洛阳出来,北上赵国。赵肃侯在一座高大华丽的宫殿中接见了苏秦,苏秦以“合纵”之策,游说赵肃侯。赵肃侯与苏秦谈得十分亲密融洽,谈到兴奋之时,甚至相互拍打着对方的手掌。苏秦对赵肃侯说:“六国合纵联盟,共同对抗强秦,如果各国有不按照盟约办事的,便使用其他五国的兵力共同讨伐他,那么,合纵散横的大计可成,秦兵一定不敢走出函谷关来危害山东各国,赵国霸主的事业就可以成功了。”赵肃侯听了,非常高兴地对苏秦说:“我年纪轻,管理国家大事的时间短,还没有听到过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谋略,如今有您这样一位尊贵的客人出谋献策保全天下,安定各国,我愿意诚恳地率领全国民众,听从您的安排。”赵王对苏秦倍加赏识,当即拜他为相,授予相印一颗,并封他为武安君。赵王赏赐给苏秦白璧百双,锦缎千匹,黄金万镒,兵车百乘。令苏秦以“合纵”之策,游说关东六国;拆散秦国与诸侯国之间的连横,使六国联盟共同对抗强秦。

苏秦做了赵国的宰相之后,联合关东六国,共同抗秦,使秦兵不敢进入函谷关以东地区。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都取决于苏秦的“合纵”策略。苏秦没有使用一斗粮食,没有动用一兵一卒,没有折断过一根弓弦和一根箭矢,就使得关东六国互相亲密合作,比亲兄弟还亲。此时,苏秦有万镒的黄金可随意使用,外出有无数的车骑跟随,苏秦精神焕发,十分得意。关东六国受到赵国的影响,纷纷响应赵国,苏秦使得赵国备受各诸侯国的尊重。

苏秦原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辩士,然而,今非昔比,他出入乘坐着华美的车子,神态怡然地伏在车前的横木上,手中持着马缰绳,控制着车的快慢,横行天下,畅通无阻,在列国的大庭上教诲各国的君主,不许左右之人随便插言乱说。此时此刻,苏秦之威,天下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同他相比。有一次,他将要到楚国去游说楚威王,路过洛阳时,他的父母听说了,连忙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清扫好街道,张挂起乐器,准备好酒杯,亲自赶到郊外三十里去迎接苏秦。苏秦的妻子见到苏秦衣冠楚楚,威风凛凛,吓得不敢用正眼看他,只能是侧目而视,侧耳以听;苏秦的嫂子见了苏秦,吓得匍匐在地上,屈膝前行,向苏秦拜了四拜,并将脸贴在地面上向苏秦谢罪。苏秦见到嫂子如此,问道:“嫂嫂,您以前为什么那样傲慢,现在为什么又这样谦卑呢?”嫂子回答说:“季子,因为你现在地位高了,钱多了。”苏秦听罢,十分感叹地说:“哎呀!一个人如果穷困,连父母都不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一个人如果富贵起来,父母妻嫂都如此的惧怕;人生在世,对于权势富贵,怎么可以忽视呢?假如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良田两顷,安于耕耘,难道能够佩上六国的相印吗?”

于是,他便施散千金,赐给他的族人和朋友。当初,苏秦去燕国时,曾借过别人的一百钱作为路费,如今,他便拿出一百金(一百万钱)偿还给那个人。不仅如此,他还重重地酬报了所有曾经对他有过好处的人。当时,他的随从人员中有一个人没有得到赏赐,这个人便主动向苏秦提出请求。苏秦回答说:“我并没有忘记您。您当初随我去燕国,在易水(水名,在今河北西部)之上,您再三要求离开我,那时我处境困难,正需要得到您的帮助,所以深深地怨恨您。我并不是不赏赐您,而是把您排在最后,您现在可以得到赏赐了。”

苏秦虽出生于农贾之家,是一个普通百姓,却志向远大,勤奋好学,百折不挠,务求进取。他变卖家产,游说列国,不远千里,以“兼并”之策游说于秦,不能成功,弄得穷困潦倒,徒步返回洛阳,遭到全家人的讥笑与嘲讽。虽然如此,他不但不灰心,反而更加努力向上,以锥刺股,闭门苦读,纵观天下之势,揣摩游说国君之辞,终于学业有成,然后以“合纵”之策,游说六国,首先得到了燕文侯的赞赏与支持,紧接着赵肃侯又拜他为相,封他为武安君,令他游说六国。苏秦相继说服了韩宣王、魏襄王,又向东进发,说服了齐宣王,最后往西说服了楚王,使得六国合纵成功,并力同心对付秦国。苏秦做了合纵联盟的盟长,担任了六国的相国。苏秦外出时,各国国君都派使者一路护送,随从的车辆马匹及仆从很多,其威风可与任何一国的国君相比。秦国得知了六国合纵的消息,不敢轻易侵犯关东六国长达十五年。苏秦的成功,在于他百折不挠,在于他刻苦攻读,在于他能以挫折为师,在于他对天下大势的了解。这一切全都不是生理因素而是心理因素。苏秦的成功,难道不能给我们以更多的启示吗?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真正能够成就大业的人,他们总是在逆境中能够坚守自己的志向和信念,使逆境成为自己成材的学校。只有那些在失意的时候仍有坚韧之面对挫折与困难仍百折不挠仍奋勇前进、艰苦奋斗的人才能最终做出骄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