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炒股有绝招
32363700000007

第7章 绝招之坚持长线投资就有赢的机会

1.牛市是大势所趋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增强,并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从1996年到2006年,中国的实际GDP年均增长9.3%,是世界发达国家年平均增长率2.7%的三倍,是全球其他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年平均增长率3.5%的两倍多。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作为世界工业制造基地的进程正在加快,新农村运动方兴未艾,城市化进程加速,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面临升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将开始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海外证券市场两百多年来的发展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任何一波大级别的上升行情,其背后必然有一个与之相配合的主题,不同年代的产业发展周期,与之对应的也必然是相应行业的热门股。19世纪的铁路股,20世纪初的汽车股与钢铁股,20世纪50年代的玻璃纤维股,20世纪60年代美苏军备竞赛之下的电子股,以及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之下的石油股,无一不是和当时社会主题和经济背景紧密相连的,而货币状况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更是不可低估。国外如此,中国股市也概莫能外。

[BT3](1)人口也有红利

“人口红利”是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意思是劳动力充裕出现了劳动力廉价、雇工便宜的现象。正是因为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的高出生率,才导致了八九十年代劳动力的充沛、富余状态。从对中国过去20多年的经济增长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数据: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间,物质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值在28%,劳动力(不含人力资本)的贡献值在24%,教育程度提高形成的人力资本的贡献值为24%,劳动力转移的贡献值在21%。

未来一二十年内,中国还将处于人口红利高峰期。中国每年将新增劳动力1200万人以上。这些新增劳动力需要吃、穿、住、行,将来还要养老。在这一长时期里,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发展中国家,将有一个漫长的工业化发展过程。除了工业化必须的硬件设施(包括道路、交通、公用设施、房屋等),中国还将再经历一个在粗放发展基础之上的集约化过程,然后慢慢变成一个成熟的工业化国家。这个工业化打造过程,就是中国继续享受人口红利的过程,劳动力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的一项研究表明,从1990年到2030年,中国处在一个大约40年为期的人口红利期。中国人口红利的峰值在2010年出现,目前中国正处在人口红利峰值的前期。当然峰值过去之后直到2030年,人口红利仍然颇为可观,只不过这个盈利在2010年之前是累进的,而2010年到2030年之间这个盈利是逐步递减的。

[BT3](2)城市化进程加速

许多国外学者把“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的观点看来一点也不算过分。美国《华尔街日报》2005年1月8日以“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为标题报道:“中国二十多年来的经济改革引发了有史以来最引人注目的人口迁移:1亿多人从贫困的农村地区转移到了城市和工业制造区。”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化程度仍然十分低。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05年世界高收入国家的城市化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0%,低收入国家为28%,而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41%,比低收入国家高,却大大低于中等收入国家二三十个百分点,与高收入国家城市化水平更是相差甚远。但正是这个巨大差异,决定了中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巨大潜能。

世界其他国家的城市化的发展经验也同时表明,城市化进程可分起步、加速和成熟三个阶段,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联合国预计,21世纪头十年里中国会有2亿人口移居到城镇中去。亚洲开发银行预计,到2010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将新增3亿,总数达到7亿人,占全中国总人口的几乎一半。未来2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中国的城市化,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又是有效解除中国经济社会的约束“瓶颈”,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持续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组团式城市群正呈现出新一轮财富增长势头。所谓“组团”,是指区域内不同规模尺度和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通过形成网状格局和等级系列的相互协调,也就是以城际合作、城乡一体的形式,在使区域的社会经济生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使“组团”中的每个城市附着于一个坚实的社会经济基底,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组团式城市群已率先在中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而且这种经济区域的发展模式正由南向北展开,如京津环渤海经济圈也正在成形之中。当上述“三维制高点”在中国完全形成后,全国人口总量的50%、GDP的80%、工业总产值的90%、进出口总额的95%将在此地域上产出。根据计算,它们只占用了国土面积的20%,却产出了中国财富总量的80%,有效减轻了全国其余高达80%面积上的发展重负,实现了在高水平上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公平目标,由此向人们真正展现出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图景。

[BT3](3)新消费群的崛起

中国中产阶层的定义是什么?是指人均年收入2.5~3万元、家庭年收入7.5~10万元,受过高等教育,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从事脑力劳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其白领群体。目前,符合上述标准的人数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3.5%。据测算,2005年中国达到中等收入阶层标准的家庭为7000万个,家庭平均年收入为7.5万元,家庭平均拥有31万元资产。我们还预测,到2010年,以上数字均将翻番。随着中等收入阶层崛起,中国消费率(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将不断上升,从2005年的62%上升到2010年的68%,并于2020年达到71%,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对于未来中国中产阶层人群的构成,一些关注中国中产阶层形成的社会、经济学家有过非常明确的表述。他们认为,有五种人将成为中国新兴的中产阶层的代表,他们是:科技企业家、金融行业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各类专业人员尤其是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员、国外驻华企业的中方管理人员、个体私营企业家中的一部分。可以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城市,中产阶层将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同时,中产阶层的崛起,也将成为整个社会的最大财富来源。

对于中国未来的中产阶层的构成,美国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McKinsey&Co。)却有着不同寻常的见解。他们预计,从农村涌入城市的农民工群体到2011年将增至2.9亿人,大约相当于当今美国的总人口;随着这些人收入的提高,他们亦将步入中产阶层的消费行列,其人数到2025年将达到约5.2亿,相当于那时中国城市人口的一半以上。

调查表明,买房、购车、自费旅游将是当今乃至未来中国中产阶层的三大消费热点。目前的中国中产阶层还没有形成一个实力群体,这正好说明中国中产阶层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今后几十年,中国消费结构升级与经济扩张将形成新的良性循环,表现为如下过程: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等一批相关产业增长——提高经济活动的总量水平——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和乡村城市化——农民收入提高并在较低档次上形成消费需求——为加工业、原材料工业和建筑业提供广阔市场——国民经济进入扩张性时期。

2.了解价值投资法的几个原则

价值投资法则其实一点也不神秘。投资人不需要通过电脑指令或计量经济模型就能运用自如,也不需要具备MBA学历背景就能掌握其精髓,这里需要的只是正确的心态。即买进两三只长期获利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绩优股,然后耐心地持有5年、10年甚至20年后,再去关注它们。20年后,你看到的将是已经涨幅惊人的获利股。这里,我们把价值投资法则具体简化为以下一些主要原则。

(1)逢低买进资产原则

逢低买进资产就如同消费者低价买进任何商品的道理是一样的。但在股票市场里,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处将消费基本原则倒行逆施的地方,在那里,追涨杀跌现象盛行,投资人都相信,股票价格上涨时要跟进,价格下跌时要杀出。投资人“害怕跟不上”的心态促使他们追涨杀跌。

因而,价值投资法特别强调逢低买进股票的投资原则。这一投资原则和我们上述的消费原则其实并无两样。不论是在超市里购买商品,还是在资本市场投资黄金、外汇、债券和股票,投资者都应该尽可能以低价买进,使每一块钱的投资价值最大化。

当然,正确评估投资标的的价值并非难以做到,尤其对于一只普通股票来说,因为它们的价值是可以非常准确地计算出来的。只要使用的计算工具得当,信息透明,投资人就可以计算出一家公司的真正价值,这就使得投资人在逢低买进时,要比消费者决策购买一件商品的准确性更高。而且股票市场的价格随时都在变化,投资人有更多的低价买进公司股票的机会。逢低买进的理由很简单:增加潜在利润。

(2)塑造价值概念原则

投资若要成功,就必须先做好充分的功课。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世纪以来,所有伟大的投资大师没有一个是以技术图表和凭空臆测来累积他们的财富的。可以说,他们今天的成就,最主要的还是归功于他们在投资前所做的分析研究工作。在持有一家公司的股票之前,他们必然会去了解这家公司的所有运营和财务状况,包括其经营的产业环境、公司潜力,最后再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出是否要买进股票的可行性企划来。不这样做而盲目投资,其结果无异于掷骰子。一旦把投机引入到整个投资交易过程,尽管买进的股票偶尔也能大捞一把,但这种获利只能算是运气,而不能称为价值投资。

现在,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法已逐渐为世界上大多数的成功投资人士所采用。他们会去全面评估一家公司,并在买进前就已评估好股票价值。这些伟大的投资人再也不会盲目投资,也不用心理臆测来贸然处理投资问题。买进前先评估公司,至少有以下三个好处:(1)能使交易保持连贯、一致;(2)有助于坚定自己的投资策略;(3)能让投资者事先确定投资报酬率的标准。

当然,采用价值投资法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万无一失的,但是有一点是完全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用这种方法可以防止抢进被高估但潜在投资报酬率不高的股票。

(3)利用“安全边际”原则

任何一个投资者都无法避免因股市周期处于低谷时带来的亏损,但是价值投资法却可以让投资者将亏损降到最低点。只要能使亏损最小化,投资者就能获得跑赢大盘的报酬率。事实上,各种研究都证明,在价格相对于市场水平较低的位置买进股票,假以时日都能获得优异的报酬率。但是多低的股价才算便宜,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如果你对自己的评估方法有绝对的信心,只要股价低于你所认定的公平价值时就可买进。但为了安全起见,可以给自己设一个缓冲价格,其区间越大越好,格雷厄姆于1949年著文时称这种缓冲价格为投资人的“安全边际”。

所谓安全边际,就是为自己可能要犯的投资错误预留足够的空间。格雷厄姆说:“或许大多数投资客在试手气时都相信他们会获利,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买进股票的时机是非常合理的,或者认为自己的投资技术总是优于一般大众,甚至自己所聘用的投资顾问和使用的系统都十分可靠。但是诸如此类的说法却无法令人信服,因为他们依赖的是自我的主观判断,是缺乏足够证据支持的,也缺乏实实在在的理论依据。如果有人以自己认定的涨跌走势拿钱去贸然下注,我们就相当怀疑他是否有任何可称得上‘安全边际’的保障。只用统计资料做一简单的算术推论来设定‘安全边际’是十分危险的。”

(4)采取“待售”原则

格雷厄姆曾说,将投资当成是做生意,才是最有智慧的。做生意,就要严格遵循通行的市场和商业法则,只有这时,投资才是没有激情的。我们建议投资者采用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的投资原则,把投资当成是角色互动的游戏。投资人应扮演企业主的角色,确切地知道公司是否真如股市上的价格那样值钱。我们认为,过分关注股价上下波动反而会忽略对公司内在质地的关注。

(5)坚持到底原则

价值投资法则告诫投资人对于自己既定的投资方法不要轻易改变,而要坚持到底,坚守对于经过自己认真研究的投资标的公司的立场和看法,因为股市中唯一被证明有效的就是只考虑所投资公司的真实表现。任何所谓的内部消息更多的是庄家的烟幕弹,改变不了由公司质地决定的股价的长期走势。

以价值为基础的投资方法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在低于公司真实价值的价位买进股票,不论利率高低、经济盛衰、货币强弱如何,不为一时市场震荡所动摇,坚持自己的信念,必有惊人的回报。

(6)反向操作原则

20世纪50年代,巴菲特操作无人问津的股票,且以三四倍本益比的股价大进大出。传奇基金经理人内夫在大众无情地抛售克莱斯勒和花旗银行股票时却大量买进。彼得·林奇则买进所有同行不屑一顾的消费性产品股票,从此使麦哲伦基金的业绩成为传奇。

所以,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价值型投资人,就要学会反向操作,不跟在别人后面人云亦云。当然这种反向操作并非是机械式的逆势而为,为反向而反向。股票市场对于公司股价判断准确与否的概率几乎是一半对一半,因此投资人唯一能与市场大众反向操作的状况应为:(1)股票市场对于某一事件的心理反应已到了疯狂的极致;(2)对于公司财务资料的分析大家都错了。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当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时,千万不要与市场对着干。

(7)忽略市场原则

股市中的芸芸众生若不为媒体信息所左右,那将是一个非常难能可贵的投资心态。而这正是成功投资人的重要个性特征。这样说并不是说他们不需要关心信息,而是说他们要关心的焦点应聚合在公司长期发展潜力上,而不是下个月或下一季度股市会发生什么事情上。判断公司价值大小最有力的要素就在于重视人人都可得到的公司财务报表,以及公司股票在股市上的长期表现,这较之经济学家、分析师等能告诉你的不知要有用多少倍。

同样,股市行情与公司真正的价值有时并不相干,唯一决定价值的只能是公司的获利表现,而不是期望股市给这个表现定一个什么价。不论大盘指数上涨或下跌带来什么样的震荡,都不应该成为投资人做出买卖决定的唯一依据。

简言之,价值投资只是一个简单的投资理念,它和逻辑推理、数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紧密相关。我们上面已经讨论了价值投资的原则和观念,这些原则和观念虽然是在西方形成和发展的,但应用于今天的中国证券市场的投资仍然具有非常现实且有重要的意义和可操作性。

3.欧美股票市场的长期投资收益很高

事实证明投资于股市的收益是最高的,股市是积累财富的机器和投资大众的提款机,投资股市的风险是零。席格尔教授主张在股市上长期持股的投资策略。他说,你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高位进入股市,只要你在股市回调中不离开股市,你都可以在股市上得到可观的投资收益。

1929年出现了让整整一代投资者不敢染指股票的大股灾,1932年7月8日,当这场灾难最终结束时,道·琼斯指数仅剩41.22点。世界上最大几家公司的市值缩水程度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89%。数百万投资者赖以生存的积蓄消失了,成千上万名借钱投资股票的投资者被逼破产。美国陷入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萧条。

但这在股票回报指数上也仅仅表现为毫不起眼的一段历史。严重打击投资者的熊市在猛烈上行的股票总回报率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人性的贪婪和恐惧使人们不能长期持有股票。股市本身拥有把1美元变成数百万美元的魔力,但是几乎没有人有这样的耐心或奢望这样的事情发生。唯一例外的是股神巴菲特,他能坚持股票的长期持有,直至成为世界的首富。由此可见,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具有多么强大的力量阻拦你成为亿万富翁,造成了你在股市泥足深陷的风险。

席格尔教授有一段惊人的论述: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因素,投资者投资在银行的资产将大大缩水,出现风险和亏损。因此,把钱放在银行的风险大于放在股市的风险。200年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已使1美元跌到了7美分。但投资股票仍有6.5%以上的年收益率。

投资股票的实际回报率在所有主要阶段都表现了出色的稳定性:1802~1870年,年收益率7.0%;1871~1925年,年收益率6.6%;1926~今,年收益6.9%。即使是在二战后,发生了过去200年内最严重的通货膨胀,股票的年平均实际回报率也是7.1%。事实上,这同过去没有发生全面通货膨胀的125年保持了一致。长期实际回报率的显著稳定性是投资回报回归均值的特性,它抵消了短期波动的影响,因此产生了更加稳定的长期回报率。

投资于股票所获得的购买力增长不仅优于投资其他资产,而且表现出非凡的长期稳定性。虽然在过去的两个世纪内,经济、社会、政治大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股票在每个主要阶段都获得了6.6%~7%的年收益率。

从1926~2001年的76年内,德国和英国股票的累积实际回报率走势和美国很相近。这3个国家复利年均实际回报率的差距保持在1%之内。

二战导致德国股价下跌了90%,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抛弃了股市。战后巨额的回报率给那些耐心持有股票的人带来丰厚的回报。到1958年,战后德国股市总回报已超过战前水平。从1948~1960年的12年间,去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德国股市仍以每年30%的速度上涨。事实上从1939~1960年,德国股市的实际回报率已经几乎同美国持平,并超过了英国的水平。尽管在此期间曾经有过战争的破坏,但战后德国股市快速而有力的反弹证明了即便在面对看起来极具破坏力的政治、社会、经济等压力时,股票仍然会很快补偿性地恢复它的勃勃生机。

长期看来,英国的股票回报率几乎和美国股市的回报率一样不同寻常。同美国的历史不同的是,英国股市的大幅下跌发生在1973年和1974年,而不是在20世纪30年代。1973~1974年,难以控制的通货膨胀、政治动荡和工人罢工使英国股市蒸发了超过70%的市值。股市资产总市值下跌到可怜的500亿美元。这个数字甚至比许多互联网股票在1999~2000年网络概念最火爆时的单只股票市值还要小,这个数字也比欧佩克成员国的年收入还要小。欧佩克油价的上涨导致了股票价值的下跌。

实际上,欧佩克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可以用不到一年的石油收入购买英国任何一个公开营业公司的控制权。对于英国来说,幸运的是欧佩克并没有这么做。1974年大跌以后,英国股市很快地回升,而且在其他所有世界主要市场上的收益都超过了美国。在危机期间坚持持有英国股票的人都获得了高额的回报。

4.中国股市的长期投资回报率也很高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上海证券交易所是非营利性的会员制事业法人。它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常设的执行机构是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组织公平的集中竞价交易,即时公布交易行情,办理股票和公司债券的上市、暂停上市、恢复上市或终止上市事务,对证券交易实行实时监控,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监督等。上交所采用的是先进的计算机自动交易系统,成交价格由计算机自动撮合,实行电子无纸化交易,股票以数据的形式存放于上海证券中央登记结算公司的电子账户内,股票的买卖由计算机自动划转。1997年投入使用的上海交易大厦是目前亚洲最大的证券交易所,设有交易席位3200多个,与国内几十个证券交易中心实施计算机联网,整个交易系统的计算机报价竞价终端达6000个。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在向世界一流的证券交易所迈进。到2006年9月21日止,共有上市公司836家;上市证券1109只;上市股票880只;总股本7316亿股;总流通股本2025亿股;总市值4万多亿元;总流通市值11396亿元。

1990年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它也是不以赢利为目的,实行会员制的事业法人。它的领导体制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同,是由会员大会、理事会、总经理3个环节组成。组织公平的集中竞价交易,即时公布交易行情,办理股票和公司债券的上市、暂停上市、恢复上市或终止上市事务,对证券交易实行实时监控,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进行监督等。深交所的发展目标是用15~20年的时间,进入国际主要证券市场行列,成为国际知名的证券市场。到2006年9月21日止,共有上市公司545家;上市证券727只;总市值13093亿元;总流通市值6281亿元。

两地股票市值达到了6万多亿人民币。

同样,中国的股市也给了投资者很高的回报率,远远大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回报。

股指从1991年的1000点升到了2006年10月28号的4236点。凡是在深圳股票市场的投资者在1991年投入1000元,在2006年将有4236元的投资收益。每年的复利投资收益率是9.9%。如果考虑15年的通货膨胀率是3.5%。投资者的实际收益率为每年的6.4%。

同期投资者在银行的存款收益率只有3%,如果扣除物价的通货膨胀率是3.5%。每年银行的投资收益率就变成了-0.5%。实际上投资者在银行的投资出现了风险和亏损。

中国股市并不比西方股市差。为什么在西方股票市场上大部分人都能赢利,少数人亏损,但在中国股市上却是少数人赢利,大部分人亏损?很多人把股市大面积亏损的原因,归咎于中国股票市场,归咎于股票市场的管理层,认为中国的股票市场不如西方股票市场,这种认识是不对的。事实上是:中国股市远远好过美国股市的初期市场,股市的赢利能力也不比现在西方股市差。中国股市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投资回报最高和资金投入最安全的股票市场。

造成中国股市大面积亏损的直接原因不是中国股票市场本身,而在于股票市场参与者的投资方式,中国股民不了解在股票市场上如何投资,不了解股市的风险是价格短期波动产生的,不了解股市长期投资策略是股市赢利的关健。

5.避免几种常见的炒股心态

(1)盲目跟风

盲目跟风是最常见的一种股民心态。这是指股民在自己没有分析行情或对自己的分析没有把握时,盲目跟从他人的心理倾向。这种投资者往往是一方面对股价的狂涨狂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另一方面自己也上了那些在股市中兴风作浪的人的当。

在股市之中时常有风云突变,不时会有虚实参半,令人无所适从的消息传来。这种时候一定要有自主判断、自主决策的能力,避免人买亦买,人亏亦亏。股市中,真理不会因为人们的蜂拥而上就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因此切忌盲目跟风。

(2)举棋不定

具有这种投资心理的投资人,原本在买卖股票之前已制订好了计划,但当他步入股票市场时却一有风吹草动就心猿意马,不能按计划实施自己的方案,不是按兵不动,就是转而跟风。

举棋不定的人太易受环境的左右,朋友的三言两语或是其他股民的不同做法都会使他改变初衷,原本打算抛出的也不敢抛了,原本打算买进的股票也换了一种。如果说自己原来的计划是经过缜密的思考的,此时就应当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因现场买卖氛围的压力而抛却自己有理有据的分析。否则不但可能错失发财良机,更有可能再次因跟风而蚀本。

(3)欲望无止境

投资股市自然都是为了赚钱,但切不可太贪心,否则常常会造成“扭赢为亏”的局面。

股票市场上贪心的人总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贪欲,每当股票价格上涨时,总不肯果断地抛出自己持有的股票,总是在心里勉励自己:一定要坚持到盈利的最后一刻。最终导致错失良机。或是每当股票跌时迟迟不肯买进,总盼望股价能一跌再跌。这种无止境的贪欲,反倒使本来已经到手的获利事实落空。

另外,就是从尽量多赚钱的角度来说,死等一个股票涨到最高点也不可取。首先,谁也不会准确知道到底最高点会在何时出现,而且即使出现,也是转瞬即逝、难以把握的,谁也无法保证你能抢在别人之前把股票抛掉。哪怕是通讯过程或操作过程上的一点耽搁都会使你错过这个“黄金点”。其次,从稳健经营的角度来说,若有等这一只股票再涨一点的时间,不如卖掉它赶紧再买一些处于低价位的股票,待其攀升一段后再卖掉。这种做法可以在同样长的时间里稳赚两笔。不但保住了可以到手的利润,而且充分利用了时间这一股市中另一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因素。同时还可能获得更大的利润。总而言之,股市中流行的一句话概括得好:“多头空头都能赚钱,唯有贪心不能赚钱。”

(4)把炒股当赌博

不少股民都希望一朝发迹,一旦抓住一只股票,总想靠它一本万利,缺乏耐心和自身的判断力。若这一只股票获了利,就会像赌徒一样不断“下注”,把一切资金、希望,以至身家性命都押在这一个宝上,直至输得倾家荡产。

其实股市虽说变化无常,但并非完全没有规律可循,这同赌场中的碰运气不同。见好不收,依靠纯粹由心理支持的价格飞涨的牛市虽可持续一段时间,但终将一泻千里。而这种鲁莽的空中楼阁的缔造者也很少能幸免于难。

(5)贪便宜货

高价入市,手接别人的“最后一棒”,当然是投资者都不愿碰到的情况,但一心一意只想购入价格十分低廉的股票也不见得会有好的收益。若低价的股票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低价位购入自然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但若购买股票时一味贪低,不加分析,不去购买勤升的优质股,只购买一些价值不高、波动不大的低价股票,往往会被套牢在这些“垃圾股”中,眼看机会一个个溜走。

(6)恐慌

在股市中保持警觉是十分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听风就是雨。股市中随时传入的消息是很多的,其中良莠不齐,不乏别有用心者造的“假信息”或妄加猜测者搞的“空穴来风”。在这两种情况下大起恐慌,盲目抛售手中股票不啻是一场灾难。在这里强调的是对消息的分析。这个步骤分为两部分:一是核实消息的真实性;二是对消息可能产生的影响加以判断。即使消息是真的,其影响也有暂时的和长久的之分。若只起暂时的影响,也没必要做出什么大的反应。

(7)不敢输

在充满竞争的股市中没有常胜将军。许多人又总是敢赢不敢输。如何面对输的事实并尽力把损失减到最小,就是我们在投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输这个事实,不是不面对就会自动消失的,相反,你越是不敢正视它,后果就会越严重。所以我们应当主动出击,当断则断,把无望回升的股票立即趁早抛掉。大势已去的股票不会因为你一厢情愿地等下去而反弹。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只会招致更大的损失。

所以说,不敢输的心理使得投资者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也是入市前心理准备中应注意的一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