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目击天安门-(一)
32351600000091

第91章 义和团血染紫禁城!八强盗蹂躏天安门(14)

1896年,宁寿宫失盗,立山犯下了“失察之罪”,但仅仅受到“镌职留任”的处分就解脱了。1898年,戊戌政变后,慈禧再次训政,立山立刻荣升为户部尚书,整个国家的钱库都在他的手里。

但在慈禧钦定接班人的时候,他失去了信任。1899年慈禧议立大阿哥时,立山主张立恭亲王溥伟,载漪自然对他恨之入骨。而大阿哥既定为载漪的儿子以后,慈禧又谋划把光绪皇帝从内部先给废了,立山仍然觉得不妥。这样一来,他便同最高权力有了隔膜。

庚子事变后,他只有一次与事变有所关联。那是在一次御前会议上,讨论是否进攻使馆,众论纷纭,久久不决。慈禧太后说:“这是国家大事,应当问皇帝。”光绪自退政以后,从来都是恭默不语,可这一次居然侃侃而谈,力言不可进攻使馆,说“断无同时与各国开衅之理”。

王文韶立刻叩头道:“皇上能考虑到这一点,真是国家的福气呀。”

载漪大怒,斥指道:“王文韶,此时你还要说这种误国的屁话吗?!”

这时,立山说话了:“我看,应该先派官员去向联军宣传朝廷的德意,如果他们不可理喻,我们再想办法。”

慈禧太后突然说道:“那么,我就命令你去和洋人谈!”

立山说道:“我受国家的厚恩,不敢推辞。只是臣向来对洋务是不熟悉的,敢请徐用仪和我一起去。”

然而,刚出宫门,立山便被一群义和团捕获,拥至家中。门外设坛,说立山家中有一个地道,潜通西什库教堂。于是大加搜索,没有发现什么地道。最后,把立山拥至义和团神坛前。一个义和团大师兄拿出一张纸,说:“这是神符,我烧时,神符上升,你就无罪。”果然上升。但仍然把立山捆绑了起来。立山一时吓坏了,不禁跪地求饶。一抬头,看到载澜正站在一旁讪笑,忽然全都明白了。

原来,北京有一名妓,名叫绿柔,艳绝一时,载澜和立山都很喜欢她,争着要把她“储诸金屋”,成为自己一个人的“美餐”。当其时,载澜不过一个闲散无差的公子,口袋里没有钱,根本没办法和装着朝廷钥匙的立山相争。于是,绿柔就归立山所有了。如此掠美之恨,载澜痛之入骨。忽然朝纲翻覆,载澜成为未来皇帝的小叔子,于是有了报复立山的本钱。

这样想着,立山站立起来,被下到刑部大牢,忽然大哭。同牢者询之所以,问:“怎么,怕死了吗?”立山说:“刚才,我一时昏瞀,居然屈膝于乱民。我虽不肖,也是朝廷的极品大员。如此亏体辱国,真是悔恨交加。我决不是怕死!”

于是以载漪兄弟诬蔑立山“交结洋人,行踪诡秘”,谕“著革职交刑部牢圈监禁”。

但上刑场的那天,刽子手的那一刀不过一个形式。脑袋掉下来以前,立山早就被马拖死了。

同一天,被处斩的还有兵部尚书徐用仪。他死于他自己的泪水。

他有过倒霉的日子。他是1894年甲午战争时的军机大臣,战争失败,言官文章弹劾,骂他“朋比误国”,被光绪皇帝逐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而戊戌政变后,慈禧再次训政,徐用仪复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这一年,他已经77岁,好友劝他不如“全身而退”。他不听,说“我当了五十多年官,什么都干过,就是没有当过尚书(部长),真是辜负了此生啊。我一定得当一回尚书,才能退休。”后来果然当上了兵部尚书。时值庚子国变的前夜。

而且,他忘了他有一个仇人:徐桐。

那是在甲午战争的时候,徐用仪以少宰为军机大臣,而徐桐以大学士管吏部。当时,徐桐久不召见,一日忽入见。入值后,他来到吏部,徐用仪已经在那里等他了。徐用仪问:“听说您今天有奏折,我可以听一听是什么内容吗?”

徐桐微笑着说:“也没什么。只是引用《春秋》之义,责备贤者耳。”

原来,徐桐刚刚弹劾了徐用仪。后来徐用仪被赶出军机处,徐桐的这份弹劾是起了大作用的。这仇就结得深了。

庚子年间,徐桐卖身投靠,一跃而为未来儿皇帝的“师傅”,以帝师之尊,柄执朝纲。这时,他的好友再次劝说徐用仪“时事方艰,当乞身勇退”。

好友派人给徐用仪送去一封信,封识重重。徐用仪打开一看,里面却只有素纸一幅,上书“水竹居”三字而已。徐用仪一看就明白了:水竹居者,徐用仪家乡的一座别墅名称是也。这是劝他“归去来兮”。但徐用仪还是舍不得他的官位。

庚子国变中,徐用仪小心翼翼地不在战与和的争端中发言,自以为可以逃脱大难。但他一个不慎,在袁昶和许景澄被诛死以后,无人敢哭,徐用仪居然“独为哭殓”。

于是刚毅说:“看来,徐用仪也是个汉奸!留下一定是个祸患!”

徐桐也看到了机会,立刻附和道:“杀了他,可诛内奸以清朝列!”

徐用仪就这样被杀了。死后,柩停南洼破庙。开吊两日,只来了一个人:他的儿子。

仅仅10天时间,连杀五大臣。紫禁城内阴云密布,气象萧然,人人自危。但此时,距联军攻入北京,只剩下3天时间了。

联军破京,紫禁城内一片红

8月12日,联军占领通州当天,高级将领们召开了军事会议,决定进攻北京的时间和路径。军事地图铺在桌上,他们看到,所谓北京城,实际上包括4座小城:外城,西方人称之为“中国城”;内城,又称鞑靼城;皇城;紫禁城,也就是皇宫,西方人称之为“红色禁区之城”。

军事会议决定:明天,13日派出侦察部队,14日各国军队集中到离北京约5英里的战线上,15日展开进攻。

从通州到北京有好几条路,各国部队进攻路线部署如下:

俄国军队,走北路,从通州向东直门进发。

日本军队,走一条直通齐化门(今朝阳门)的大石板路。

美国军队,在大石板路南面,沿运河河岸进军,直达东便门。

英国军队,走南路,大约在美军路线南面2英里,进攻宣武门。

其他各国军队在俄、日、美、英部队进攻时跟进,并配合作战。

进军路线和时间都决定了。但第二天,各国军队到达集中地点时发现,俄国军队不见了。他们已提前进军。日本将军知道,这一行动意味着俄军决心第一个进入北京,攫取先入北京所带来的一切好处。这好处日本人也想得到,于是日军也立刻出发了。随后,各军都急速地前去攻打北京城。

13日晚上,夜色漆黑,11点时暴雨倾盆。俄军一个步兵营和半个炮兵连抵达外城东便门。清军没有发现敌人,俄军司令官决定发动突然袭击。

沿城墙有一条护城河,可由一座小桥通过。俄军向着小桥悄悄地匍匐前进,企图通过小桥,夺取城门。

桥头堡内的中国士兵惊醒了,城墙上的清军向俄军猛烈开火。但漆黑的雨夜未能使俄国人遭受伤亡。

俄军将两门火炮在逼近城门处架起,开始向城门开火。北京的城门已用极厚的铁板加固,俄军火炮经过大约20次轰击,才打开了一个仅够一个人钻过去的洞。但俄国居然冲了进去,并打开了旁门,把3门大炮拉进去,继续前进。

清军退守内城,在一处角楼集中火力,向俄军猛烈开火。仅几分钟,俄军炮兵连的18匹马就倒下了10匹,指挥官受重伤,他的士兵死亡过半。但俄军惊讶地发现,“大约20分钟后,射击停了。”

俄军也停止前进,等待破晓。天亮时发现,中国军队仍然顽强地占领着高墙。城墙顶上,大清国旗迎风飘扬。这是李鸿章奉命于今年设计的第一面中国国旗,红色的底色,衬托着一条正在舞蹈着的黄龙。

但这面旗帜,很快便被俄军缴获了。

中国军队开始反击,试图夺回战旗。俄军发现,这支军队的军人,身着白色的衣服和带尖角的蓝帽子,知道这是董福祥的被称为甘军的穆斯林士兵。他们成群结队,勇敢地进攻,俄国人觉得他们的阵地岌岌可危了。

就在这时,西方援军到了。在远处,俄军发现一面美国旗正在城墙上飘扬。不久,一大批美国士兵攀登上城墙,到达俄军阵地。

1小时后,中午时分,北京内城的城墙上升起了白旗。下午2时,北京内城被西方联军全部占领。

就在这时,使馆区发出了信号。俄军率先冲过去,在被围的中国基督徒和一对欧洲夫妇帮助下,用铁棍在一处腐朽的木门上捅了个大洞。这时,他们听到了前来迎接联军的基督徒的欢呼声,而在使馆门口,享受到张开双臂等着他们的白人男女和孩子们惊喜若狂的迎接。

北京内城被西方联军攻克了。

但内城里面的皇城和更里面的紫禁城,仍然在中国人手中。

8月15日,使馆解围后的第二天,浪漫的法国人在正阳门以东约150米的城墙上架了一门炮,一发接一发地用炮弹轰击他们“前方的阵地”。“法国指挥官身边围着一群昨天被他们解放的女士。每打一炮,她们都堵住自己的耳朵,钦佩地张大嘴巴,看到炮弹在远处爆炸时,惊喜地叫喊。”

与此同时,美国军队开始向皇城发动攻击。上午6点30分,美国人夺取了正阳门,架起大炮,开始继续进攻。指挥官用望远镜望了望前面说:“前面有一座皇城,占领它!”

皇城的第一座门被打开了。美军在院子中行进。只走出大约100米,远处门顶上和院墙上的中国士兵就一齐向他们猛烈开火。大群中国士兵仍然在保卫着皇城。一颗子弹飞向正阳门方向,美军最优秀军官瑞利上尉头部被击穿,倒在血泊中,咽下最后一口气。

美军运来一箱又一箱的炮弹,每发炮弹都一颗一颗地填入大炮,发射出去。在巨大的爆炸声中,北京皇城的城门颤抖着,但颤抖之后,仍然顽强地挺立着,决不倒下。

英国人来支援了。他们派来一群日本苦力,抬着从天津带来的竹制云梯。几个日本人像猴子一样摇晃着往上爬。不知为什么,守护皇城的士兵没有开枪。日本人终于爬到了城墙上,并摇晃着带上去的星条旗。这时,下面的美国人听到日本人在上面大声地报告:城门上除了一些尸体外,没有一个中国人。

“轰!”美国大炮又一次对着大门喷出火光。皇城的城门被打开了。炮火停止时,听不到一点枪声。

大约中午时分,美国人的脸上开始荡漾着辉煌胜利的激情。他们已经到达皇城第三道门前。通过了它,前面就是紫禁城的第一道大门了。

美国人把大炮运到了门前。再轰一两炮就能扫除进入紫禁城的最后障碍了。美国人将获得第一个占领紫禁城的荣誉。

就在这时,美国军队司令官下达了“停火”的命令。

后来,懊丧的美国人得知,“停火”命令是各国驻华大使敦促美国将军下达的。据说,使馆送给美国将军的信上写着:“停止进攻皇城,因为那会激怒中国人。”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现在,政治已经开始来插手战争了。

西方军队攻破了北京城,并进入了皇城。但他们没有攻陷紫禁城。在紫禁城面前,洋鬼子的脚退了回来,那是他们的禁区。

至此,西方联军进攻北京的任务全部完成。

除了董福祥军轻微的抵抗,联军在北京的最后攻击战中,没有遇到任何义和团的阻拦。而且,城破之日,除了皇城内的驻军有过最后的拼搏,整个北京城内,并未发生联军曾经预料的巷战。北京城内的义和团如鸟兽散,西方联军几乎是如入无人之境。历史学家曾经计算过,义和团当时在北京“城内设坛至800余所,每坛以100人,过8万人”。但是,城破时,所有的义和团“皆不知所之,惟地上、井中得刀剑红巾无数”。义和团兴起时如烈火燎原,解散时如瓦解冰消。

他们到哪里去了呢?

他们都变成顺民了。

当年的目睹者描述着:

联军攻入北京后发现,顺民旗帜遍悬门巷,箪食壶浆跪迎在道路左右的中国人,数不胜数。有一个朝廷的亲贵,还让鼓乐队奏乐欢迎,并燃放爆竹,准备了羊肉和酒。等到内城、外城各地区被十一国军队分划驻守后,你走进那十一国公使馆、十一国警察署、十一国安民公所去瞅瞅,最为金碧辉煌的,是咱们的国民向侵略者贡献的“万民匾”和“联衣伞”。你听吧,向西方人歌功颂德之词,洋洋盈耳。这要是真出于至诚,真是让人愤恨羞愧呀!

顺治门外一带,是德军驻守地,界内新设各店牌号,大都由咱中国的知识分子们为之命名,有的叫“德兴”,有的叫“德盛”,有的叫“德昌”,有的叫“德永”,有的叫“德丰厚”,有的叫“德长胜”等等。甚至不相关联的字,也要强以“德”字冠其首。种种媚外之名词,指不胜屈,而英、美、日、意诸界,也都是一样呀!

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其《中国在动乱中》一书,同样记述了联军占领北京后,京城顺民们的类似表现:

中华帝国的首都被联军占领不久,为了巡逻的目的,便把这块被占领地分属于几个军事分遣队管辖。在这种情形里中国人开始使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如同水被倒进容器里那样自然。

掌握汉语书面语的日本人,是首先进入新领域的,整个城市在3天之内充满了中间为红盘状的小旗,上千个门帘前装饰上这样的标语:“日本帝国顺民。”

在一段时期里,通常遇到中国人都拿着这样的旗子,在上面的空白部分写有“顺民”的字样,他们依属国家的名称留在后面填写,这是对中国人“爱国主义”醒目的评注。

如有10个人在路上行走,会有约8个人执不同国家的旗子(仿造得非常低劣,若遇到暴雨就更坏了)。中国人常彼此忠告:“万勿随洋人”,而现在出现这样的局面,这在人类史上或许是独特的。

更有甚者,在曾作为义和团坛口的一座庙门上,令人吃惊地贴有这样的字样:“上帝基督徒的人”。

毫无办法,这都是目睹的历史事实。历史不是别的,它是一位伟大的含垢忍辱者。历史总是被迫接受令它汗颜耳赤的史实。

但历史也经常有它的闪光处。联军攻陷北京后,有两个故事开始流传。

第一个故事是西方人记述下来的。北京使馆被围困的时候,一个日本厨师出了个主意:用300元酬金,雇用中国人张德林(董福祥部的士兵)为密使,到天津去向联军报信。张见酬金如此丰厚,非常高兴,立刻答应完成这个任务。一天后,他返回北京,把300元又交了出来。询问原因,得知他作为密使前往天津时,与他的父母妻子相见了,把事情告诉了他们。他的双亲听后非常气愤和伤心,劝导他不要为了金钱就给敌国作密使,那会受到上天报应的。他非常受感动,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因此,回京后将酬金如数归还。

第二个故事是一位留在北京的官员记述的。本来,他是作为奏折上报朝廷的,但朝廷已经没有了。于是,他把奏折作为“投稿”,投到了上海的一家报馆,并刊登了出来(译文):

联军占领北京后,日本人所雇侦探,在日军领地当铺之内,查得一表,有克林德(北京动乱时被董福祥的部下安海所杀的德国大使)图记。当铺主人说,这是一个满人名叫安海的来当的,他现在住在内城车店内。日本侦探查得此事,立刻报告,并派人前往车店内搜索。有两三个人先进去,站立在院中,问:“安海是住在这里吗?”有一人答道:“我就是安海”。于是安海被捕了。

审问时,安海神色镇定,毫无畏惧。

外国审问官问道:“德国公使是不是你杀的呀?”

安海回答:“我奉长官命令,遇到外国人就杀。我是个士兵,只知道服从长官命令。那天,我带领二三十人,在街上见一外国人坐轿而来,我立于旁,对准外国人放一枪,轿夫立时逃走。我将外国人拖出,他已经死了。他的胸前有块表,我拿了。同事中,有的得到了他的手枪,有的得到了他的金戒指。万万不料,我会因这块表让你们抓来。但我因杀国仇而死,心中很高兴。你们就立刻杀了我,给那个德国鬼子偿命吧!”

翻译是中国人,问安海:“你那天是否醉了?”

安海笑着回答:“酒乃最好之物。我平常每次可饮四五斤,但那天实未饮一杯。你是怕我倚酒希图减罪吧?”

安海真是个忠勇的人,一点都不畏惧,观看的人都为他而动了感情,觉得中国的军队中还是有英雄的呀!

第二天,日本人把安海交给德国人,把他在克林德被杀之地处死了。

臣思量此事,理当奏闻朝廷。安海为国而死,应当得到皇太后皇上的悯惜,加以荣典。谨此具奏。

据历史学家统计:

40年前,英法联军从天津进攻北京,走行并战斗40余日,方才战胜只有大刀长矛的清军,攻入北京城。

40年后,七国联军8月4日从天津出发,到8月14日战胜有洋枪洋炮的清军并攻入北京,共走行并战斗了10天。

第四节 慈禧西逃,国破家亡身何在

由两个忠实的近臣搀扶着,步履艰难地出来了一个气喘吁吁的人――慈禧太后。

8月14日中午,载澜匆匆入宫通报:“老佛爷,洋鬼子来了!”

李莲英等遂将珍妃推于宁寿宫外一口大井中。

慈禧大喜,立刻喊:“赏”,才知道无物可赏。翻检了半天,发现竟带着一面黄龙国旗,便赏了李家。

光绪一哆嗦,怀里的小木盒子掉到地上,向前滚了滚。

此山谷荒城,到哪里去弄“满汉全席”和“一品锅”?

国破山河在,今后又如何?从逃亡的头一天起,慈禧便决定同西方谈判求和。

光绪皇帝的宝盒子

8月15日凌晨,夜仍然深沉,偌大的紫禁城一片漆黑,空旷无人。几辆马车驶进紫禁城。王宫的一扇暗门开了,一名太监一手擎着火把从门里出来。随后,由两个忠实的近臣搀扶着,步履艰难地出来了一个气喘吁吁的人――慈禧太后。当她被扶上马车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屈膝下跪,其处境的悲惨令人感动而震悚。辕马起步了,其余的马车紧随着第一辆,蹄声得得,马蹄踏在硬砾石上的声音响了几分钟。然后,宏伟的王宫周围又是一片寂静和黑暗,直至黎明――是西方联军攻进北京城的第一天。

几天前,军机大臣荣禄入见。其时,西方联军正在进攻通州地区,李秉衡率领着义和团前去阻敌。荣禄问慈禧太后:“如果拳民战败了,北京为洋人所破,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吗?”

慈禧太后显然深思熟虑。她说:“你应该知道贾谊的对敌策略吧?建三表、设五饵而已。”所谓“三表”者:以情愉、以爱愉、以好愉也。所谓“五饵”者:文绣以坏其目、美食以坏其口、声乐以坏其耳、高堂遥宇以坏其腹、隆礼厚爱以坏其心也。太后说:“这些手段是管用的。两年前,我曾经请公使夫人来咱们皇宫里面游玩,我亲自招待她们,她们都很欢乐。这些洋人虽然向着皇帝,不喜欢我,但我有手段,准定叫他们把意思转过来。”

但仅仅过了一天,老佛爷就慌神了。12日,联军陷通州,城破之日,屈指可待。那一天白天,慈禧召见荣禄8次,召见载漪5次。晚上也没休息,召见军机大臣5次。但所有的军机大臣“皆默然不发一言”。

8月14日中午,载澜匆匆入宫通报:“老佛爷,洋鬼子来了!”

刚毅随着跟进来,也吼着:“有兵一大队,驻扎天坛附近。”

太后说:“别慌,恐怕是我们的回勇,从甘肃赶来护驾的。”

刚毅说:“不是呀!都是外国鬼子。请老佛爷即刻出走。不然,他们就要杀来了!”

关于慈禧夜半逃遁的事迹,有许多史料的记载。

那天晚上,慈禧仅仅睡了一个时辰,便召见军机。但6位军机大臣,只有刚毅、赵叔翘、王文韶三人到了。

慈禧说:“他们(指荣禄等军机大臣)到哪里去了?想必是都跑回家去了,丢下我们母子二人不管!无论有什么事,你们三人必须跟随我走!”

忽然又对王文韶说:“你年纪太大了,我不忍叫你受此车苦,你随后赶来罢。”

王文韶说:“臣当然尽力赶上。”

光绪皇帝忽若惊醒,对王文韶说:“是的是的,你总快快尽力赶上罢。”

慈禧又对刚毅、赵叔翘说:“你们两人都会骑马,应该随我走,沿路照顾。一刻也不能离开!”

接着便作逃亡的准备。慈禧匆匆地化了装:一身蓝布衣服,好像乡间农妇的样子,看来是早就预备好了。梳了一个汉人妇女的头,也是平生第一次。妆罢,太后瞅着自己镜子中的样子,叹口气说:“谁料今天到这样地步!”

三辆平平常常的骡车,偷偷地进了宫。所有的车夫都没戴官帽。

夜3时30分,所有妃嫔齐集,太后下谕:除皇后外,谁也不准随行。

这时,珍妃大喊了一声:“皇帝应该留在京城。”

太后立刻对身边的太监说:“把她扔到井里去!”

光绪皇帝跪下恳求。太后大怒道:“起来!这不是讲情的时候!让她就死罢!好惩戒那些不孝的孩子们!叫那些人看看,他到羽毛丰满的时候,就来啄他母亲的眼睛啦!”

李莲英等遂将珍妃推于宁寿宫外一口大井中。

光绪皇帝悲愤至极,至于战栗。太后说:“皇帝,上你的车子吧。把帘子放下来,免得有人认识。”

又对李莲英说:“我知道你不大会骑马,总要尽力赶上,跟我走。”

又把车夫招过来嘱咐道:“你们要尽力赶路。要有洋鬼子拦阻,你们不要说话,由我跟他们说,就说我们是乡下苦人,逃回老家去。好啦,现在我们先到颐和园。”

当此危急之时,只有慈禧太后一人心神不乱,指挥一切。

于是两宫启程,出神武门而去。其时夜色如漆,紫禁城失去了它的主人。

但所有这些史料的记载,都不如后来慈禧自己的回忆更生动。那时,她已经度过了危难,是在一种闲适的气氛中(译文):

洋兵是不是已经进了城,宫里完全不知道,只听着枪弹飞过。那声音全像猫儿叫――“喵、喵、喵”!

我正疑心哪里有这许多的猫儿。当时我正在梳妆,忽然又听得“喵”地一声,一个枪弹从窗格子飞进来。那子弹落在地上,又跳又滚,待我仔细认着明白,真个是子弹,这才又惊又怕起来。才要向外边查问,一眼瞧见载澜正跪在帘子外面,颤着声、颤着气奏道:“洋兵已进了城。老佛爷还不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