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书世界社会主义纵论
32344900000020

第20章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在我们跨入21世纪,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十六大就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历史的、具体的,是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自身使命的变动不断地进行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世界形势和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党的自身也发生了新的变动,使党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考验,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首先,在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一方面,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迅猛发展的趋势下,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技术条件,打开了广阔的前景,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时代的潮流。另一方面,和平与发展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好,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一些过去被两极格局矛盾斗争掩盖的问题,如地区冲突,民族和宗教问题等开始暴露出来,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在抬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霸权主义国家,出于称霸世界的狂妄野心,一刻也没有放弃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图谋,继续采取“接触”加“遏制”的政策,加紧运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手段对我渗透,不断利用人权、民族、宗教等问题制造麻烦,干涉我国内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成为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态势。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更好地掌握新的世界格局的发展规律,保持主动,促进和平与发展,怎样维护好中国的主权、安全,保证经济上的持续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使中国在国际政治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是我们党面临的新考验,其次,在国内,社会情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近些年来,我国人民在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进取,顺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沾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民族振兴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与之同时,在深入地进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多种经济成分迅猛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社会生活出现多样化趋势,即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收入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并且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多样化发展趋势必然地给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课题。经济成分多样化决定着思想观念多样化,思想观念的多样化,对党坚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会形成冲击;社会组织的多样化和社会阶层的多样化,给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收入分配的多样化,利益差别的扩大,使社会矛盾复杂化。此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入世界大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西方意识形态,价値观念,生活方式的影响必然进一步加强。所有这些,都给党执政以及自身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带来了新问题,提出了新考验。

第三,从觉的自身状况看,我们党已发展成为具有6600多万党员,347万多个基层组织的世界上第一大党,成为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成为在全国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自身建设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党的建设同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地方还相当不少,党内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的不符合甚至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也相当不少。党的干部队伍正在进行整体性新老交替。他们大多数是“文革”以后和改革开放以后入党的,他们有很多优点,但对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了解不够,党性修养与锻炼不很强;一些老党员、老干部,也有一个如何适应新时代、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问题。所以,在加强党自身建设方面需要研究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相当不少,诸如如何正确处理党和国家政权及其它非党组织的关系,如何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立新型的党群关系,如何建立党和国家工作人员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法律制度机制和监督机制,防止权力的腐败和异化,如何提高党和国家各级领导人员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如何依法治国,把法制原则贯穿于我们全部的决策活动、行政行为和监督机制的过程之中,如何在党的队伍空前扩大,构成发生新的变化,组织和管理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艰巨和繁重的情况下,把广大觉员和干部教育好、训练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等,都是党面临和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同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表明,党的建设是一个十分严峻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十分艰巨的历史过程,特别是取得执政地位的党如何执政,如何巩固执政地位,有着十分深刻的教训。从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等一批国家共产党上台执政,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显示了蓬勃的生命力,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而到了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些执政几十年的政党或下台、或衰亡,社会主义遇到了严重挫折。这错综复杂、变化深刻的历史进程,向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特别是执政的共产党提出了许多重大课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这种变化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究竟为什么解体?具有几十年执政历史的苏共为什么会失去政权?苏共在长期执政中曾创造过历史的辉煌,保持过长期的经济增长、社会与政治稳定,为什么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垮台,出现国家分裂,经济危机,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都是我们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中需要考虑的。

总之,正如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8月31日在国防大学军队高级干部理论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所强调指出:“当今世界和我们所处的时代,同过去相比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无论从国际还是从国内看,我们都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记叙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因循守旧,停滞不前,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党就有丧失先进性和领导资格的危险”。面对新世纪国内外的形势和环境条件的变化以及党自身的状况,为了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举措

党的16大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国内外执政党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吸取了近些年来我们党自身建设的新经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灵魂,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提出和采取了加强和改迸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的新举措,主要是:

(一)、丰富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

任何政党,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和支配下进行活动的。指导思想的内容决定着这个政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后来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又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16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郑重写入党章。大会庄严宣告:“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学说,基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必须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论的旗帜,就必须高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鲜明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不仅正确地肯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而且使得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科学地揭示了执政党建设的客观规律,为党的建设和觉领导的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二)深化和具体化党的性质。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开宗明义地宣布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党成立后的第一个党章,即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就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忠实代表。党的七大进一步指出: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中国民族和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人民群众的先锋队。刘少奇同志在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明:“我们完全懂得,人民群众的先锋队在人民群众解放斗争的全部过程中所起的决定的作用。人民群众必须有自己的先锋队,而且必须有如我们党这种性质的先锋队,人民群众的彻底解放,才是可能的”。“中国共产党只有当它是站在全体人民的利益上,而不仅是站在本阶级当前部分的利益上,只有当它是组织与团结本阶级来进行奋斗,它才能胜利”。一般说,对党的性质的认识,既有一般性要求,又有同党在各个时期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具体历史任务联系的特殊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中对党的性质作了新的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性质的新概括,使党的性质得到了深化和具体化,进一步突出了党的先进性,并把党的先进性、阶级性与群众性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要求更加紧密地统一起来。这样对党的性质的规定,把党的任务和宗旨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作为党的纲领性要求,这在党的历史文献中是第一次,也是在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史上第一次。

(三)全面加强党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的建设。

党的思想建设是觉的建设的基础,它决定着党的政治、组织和作风連设。十六大的报告强调“必须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十分重视从思想上建党,一如既往地要求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时,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恩想路线,对党的思想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报告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时,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在过去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增加了“与时倶进”的要求。“与时俱进”,才能使党的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同时对如何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说明,这就是“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朿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然在认识上产生新的飞跃,必然包含“创新”。这就深刻说明,党的思想建设与党的思想路线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必须把深刻理节、自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作为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课题。

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十六大报告和党章规定,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为此,突出地强调要做到:一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培强党的活力和统一。坚持民主集中制,要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实行正确集中。十六大报告深刻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人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同时,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这样的原则规定,从制度上保证了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了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二是建设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十六大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够担任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特别是要培养造就大批关于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领导人才,这也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三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十六大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础,基础稳固才能保证党的整体有强大的战斗力,才能经得起任何风浪的考验,为了抓好基层,打牢基础,必须继续抓好农村、国有企业和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加强薄弱环节,加大整顿软弱涣散状态基层组织的力度,高度重视私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党的建设工作。同时要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这样,使党的组织建设的要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十六大的报吿针对我国深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方面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在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同时,突出地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联系在一起说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反腐败斗争,反腐败和党的作风感设从本质上说是一致的,两者都是由我们党的工人阶级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都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耍,都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当前,讲党的作风建设,不能不讲反腐败,只有严惩腐败,才能有力地促进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报告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提出了具体要求,作出了具体部署,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了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问题。

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是相互联系、互为作用的,党的思想建设为党的组织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党的组织建设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体观。十六大把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并注重制度建设,从整体上提高了党的建设工作水平。

(四)提升党的建设总目标要求。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确定总目标,进行总体设计,十分重要,实质上这是解决在特定历史时期内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是党建设的根本问题。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均曾明确提出党的建设总目标。这次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赋予了觉的建设目标以新的内容,具体地表述为;党必须既善于总结成功的经验,又善于从群众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的动力;既善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又善于组织引导干部和党员在实践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要按照这样的要求,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坚持觉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觉的群众基础相统一,使觉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同时强调指出:“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证。”并且总结性地指出:“总结党八十年来的历史经验,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方向和任务,使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继续前进。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辱使命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辱使命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地实践“三个代表”,加强觉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为此,十六大告诫全党:首先,要有执政安邦的忧患意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全党上下,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要善于洞察危机,未雨绸缪,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经受任何风浪考验。

其次,要有执政图强的机遇意识。机遇问题,至关重要,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在机遇面前,各级党的领导一定要有强烈的执政图强的机遇意识,切从实际出发,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勇于应对而不可畏缩不前,只争朝夕,加倍努力地做好工作。

第三,要有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我们党的各级领导一定要以强烈的执政求进的意识,及时总结新鲜经验,以积极的姿态坚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创新,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工作。

第四,要有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包括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和综合竞争力,离不开发展,要改善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文化发展,也都离不开发展。一定要不断增强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落实,才能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使强国富民的要求不断得到实现。

第五,要有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执政为民是我们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也是执政的本质和目的体现。我们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执政必须执行人民的意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切实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综上所述,党的十六大就为什么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及其意义作了全面系统的深刻论述,在阐明党的本质属性的同时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科学地回答了党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21世纪,把自己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又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和新的历史任务作出了新的概括,全面系统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成为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动员令和强大思想武器。

原载《学习与研究》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