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0~5岁同步育儿大百科
32338900000026

第26章 宝宝早期教养方案

这是一个依赖的年龄,孩子比较依赖母亲,也很任性,有一种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想要什么妈妈都会给什么的思想。这个时期的孩子有一定的自立能力,但是是不完善的自立,妈妈要注意帮助其转变成完全的自立。

语言智能的培养

方法:培养此阶段孩子的语言智能,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给孩子念诗歌:平时家长应收集一些好听的、通俗易懂的、短小精悍的诗歌、儿歌念给孩子听。在给孩子念诗歌、儿歌的同时,也可结合孩子的生活,合理的选择。如孩子要睡了,妈妈可以念《宝宝困了》,如果孩子吃饭吃不干净,妈妈可以抓住这一机会,对孩子进行教育,可以给孩子念《锄禾日当午》等,这样做可以训练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等。父母除了在生活中给孩子念诗歌外,为了加强孩子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父母要不断重复念诗歌,待孩子对诗歌内容熟悉后,再更换新诗歌。

介绍自己:让宝宝向别人介绍自己,清楚地讲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和性别,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述能力,此外对于培养他们的语言智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看图说话:家长准备一些动物图片,如小兔、小鱼等,成人出示图片(小兔),让孩子说出名称。启发孩子说说小兔,以引起孩子听话说话的兴趣。“小兔有尖尖的耳朵,小兔有红红的眼睛,小兔有三瓣嘴,小兔有短短的尾巴。”大人边指着小兔边说。让孩子跟着大人一起边念边指,等他熟悉了,可以跟随儿歌中的语句让孩子指认图片上小兔身体上的相应部位。

除了我们介绍的这些方法外,大人也可以自己创设,重要的是有益于培养宝宝的语言智能。

训练目标:发展孩子语言智能,增进亲子关系等。

大运动能力的培养

方法:培养此阶段孩子的大运动力,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玩球:球类玩具也是发展孩子运动智能的重要选择,在通过练习滚、接、踢球等动作中,可锻炼孩子全身的大肌肉,提高其身体协调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可以这样引导:提供给孩子一个球,让孩子滚球玩,也可以和大人玩互动游戏,即大手双手相扣、两臂前伸围成空心圈,让宝宝将球投进臂圈。刚开始臂圈要低些,便于宝宝投进,以后慢慢升高。也可以这样玩,大人和宝宝距离很近地对面相站,让宝宝抛球,家长接球。宝宝动作熟练后,可与家长相互抛接并逐渐拉大距离,增加难度。

模仿小动物:每种小动物都有其自己独特的运动特性,孩子都喜欢小动物,也喜欢模仿小动物,所以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这一特点,创设出很多与动物有关的运动智能培养活动,让孩子在玩和、模仿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运动智能。

也可以跟着儿歌做动作: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们在一起玩跟着儿歌做动作的游戏,这种游戏可以训练孩子随儿歌内容和节奏迅速做出各种动作,发展孩子语言、视觉和身体的反应能力。所以大人应多找找这方面的儿歌,和孩子玩玩这样的游戏。

另外,在此阶段,我们也可以带宝宝到户外玩耍,如放风筝、登山等等,这可以让孩子在一系列的走、跑、跳运动过程中,增加孩子的腿部力量,保持身体平衡性和协调性,使其身体运动智能得以良好的发展。

总之,训练宝宝大运动智能的方法还是有很多的,同样需要父母自己发挥聪明才智进行创设。

训练目标:培养宝宝的大运动能力,有助于身心健康和智能发展。

精细动作能力的培养

方法:此阶段我们培养宝宝的精细动作能力重在生活中的小事,如剥糖纸、穿珠子、拆包装、玩积木等。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学如何用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来发展宝宝精细动作能力:

剥糖纸

供给孩子不同外包装纸的糖果若干粒。其中一种是两端用糖纸旋拧的糖果,另一种是两端有锯齿状可撕开的糖果,还有一种是从纸板上用手指按压出来吃的糖。家长要示范各种糖果包装纸的剥法。让孩子学习剥糖,要看不同的包装糖纸应有不同的剥糖方法,家长在一旁指导。然后家长和孩子一起,请孩子自己取糖并剥开糖给家长和自己吃。这种小事,不仅可以发展宝宝的动手能力,使宝宝的手指更加灵活,并且还能培养他们为自己服务的能力。

穿彩珠

大人准备一些彩色线绳2~3根,彩珠若干。大人先示范穿一条彩珠项链给宝宝戴在脖子上,吸引宝宝。让宝宝将彩珠穿在彩色线绳上。让宝宝按同一颜色穿,也可交叉颜色穿。穿好后可分别戴在宝宝的脖子、手腕或脚腕上。

玩积木

此阶段的宝宝非常喜欢搭积木,千万别小视宝宝玩积木这种活动,这种在父母眼中看起来非常简单的堆积木,对宝宝来说却是一种高难度动作,所以年轻的父母们,如果有条件的话,应多陪孩子玩玩搭积木的游戏,来发展宝宝的智力。去玩具店买一些积木,经常和孩子玩各种积木游戏,如出示六面贴图或六面图案的方积木,家长教孩子用积木搭成塔,每搭一块都要摆正;也指导孩子把积木排成一列火车,并推着火车“嘟嘟”地前进以培养孩子理解语言及动手能力等。和宝宝一起玩堆积木的游戏。每多堆一层,都要夸奖一下。有时,宝宝会觉得将堆好的积木推倒更有趣,那就允许孩子把积木推倒再堆吧。这种积木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当它们损坏时可以随时丢掉。装饰这些积木和堆积木,有助于培养宝宝的动手能力。

也可在家,用牛奶盒、鞋盒等做成一次性的积木。如用胶条把牛奶盒的所有开口都粘上,再用纸把它们裹起来。鼓励宝宝用贴画装饰一下。

拆包装

大人收集各种纸张,如卫生纸、薄棉纸、锡箔纸、包装纸和报纸等。把宝宝的某一件玩具用收集的纸包起来。把包好的玩具给宝宝看,然后问:“猜猜里面是什么”?让宝宝拆掉玩具包装。

当着宝宝的面把刚从包装里拆出来的玩具用另一种纸包起来。让宝宝再把包装打开,如此直到宝宝玩够了这个游戏为止。

训练目标:发展宝宝的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并且还能培养他们为自己服务的能力。

生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方法:我们一直在强调要抓住1~3岁这个阶段,努力的培养宝宝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能力。可以这样做:

培养有序的生活和学习:学习有序是培养逻辑思维的重要步骤,平常生活中家长要从一些小事上做起,来培养宝宝有序的生活学习,比如家长给宝宝读故事,要特别注意按照书上每一个字去朗读。如果不照着书的字句叙述,虽然讲的意思相同,但孩子早已背熟了的句子不同,他会叫嚷起来。可见宝宝是在闭着眼睛背诵,在欣赏着故事的情节,按照故事发生的次序去记忆。

另外有次序地工作和生活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在平日生活中培养按次序工作,使孩子做事情有条不紊,可以在洗漱时,按先嗽口刷牙后洗脸,涂上润肤油的顺序进行,不可颠倒次序。晚上脱衣服时先脱下外衣——下身衣服——上身衣服等的依序放好。到早晨穿衣服时先内后外也应有条不紊。家中一切用具放在固定的地方,使用时才不致于因寻找而浪费时间。

让宝宝理解时间概念:平常生活中不但要培养宝宝习惯于有规律的生活,而且还要有意识的培养他理解时间的概念,常用一些表示时间的概念来说给孩子听,如当宝宝有某些要求时,母亲应经常告诉他“吃过午饭”,或“等爸爸回来”,“午睡之后”等等,以作为时间的概念。因为这样宝宝就立刻听懂了,而且能耐心地等待到应诺的时间有准备去做某事。待孩子慢慢长大,可以逐渐培养他们认识钟表,这样,对培养宝宝的规律生活则很有作用。

另外,也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来训练宝宝的生活能力,如:

照顾“宝宝”:很多孩子都喜欢模仿妈妈照顾宝宝,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这个“特别嗜好”,来创设一些游戏,让孩子在“照顾宝宝”的同时,学会一些生活本领,如照顾布娃娃睡觉,给布娃娃穿好衣服,带布娃娃出去玩、喂布布娃娃吃饭等等,这对培养宝宝的生活能力很有益。另外,还可以通过布娃娃来进行更多的生活技能训练,如鼓励宝宝模仿妈妈给布娃娃讲故事。拿出玩具电话,让宝宝给布娃娃打电话等等,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创设,这里不再进行过多介绍。

洗脸:成人与宝宝一起,一边用手指着图书(或图片),一边跟宝宝谈话:“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洗脸”。“什么时候需要洗手呢”?如宝宝回答不出,成人可告诉宝宝答案。然后给宝宝准备一盆清水,教他学习怎样把小脸洗干净,宝宝把脸洗干净后,给他摸上润肤霜,大人要夸奖宝宝并表现出非常高兴的样子。

刷牙:在孩子的视线范围内,悬挂小镜子,让孩子照照镜子,对着镜子笑一笑,看看自己的牙齿。和孩子讨论:“牙齿是什么颜色的”?“它有什么用处”?引出我们要保护自己牙齿的话题。并带孩子到盥洗室,拿自己的小水杯,跟大人学习刷牙或漱口的方法。

当然引导孩子讲卫生,不仅仅是指这几方面的训练,像洗澡、洗衣服等等都可以用来对宝宝进行培养,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自己创设,这里不再过多进行介绍。同样,其他收拾东西的游戏,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合理创设,这里不再进行过多介绍。

训练目标:有助于培养宝宝的生活习惯和能力,还能增进亲子关系等。

认知能力的培养

方法:孩子在此阶段,认知能力的培养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果成人能够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去实践,可以让孩子尽早地掌握一些重要的概念,为今后的生活、学习、认知等奠定好基础。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对宝宝进行认知训练:

比较概念的掌握:家长们应该根据生活中的有利条件为孩子创设一些学习比较的方法,如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教宝宝学会比较。如:爸爸比妈妈高,宝宝比妈妈矮。也可出示西瓜和苹果,让宝宝认识到西瓜比苹果大。给宝宝出示两堆糖,3颗和2颗,让宝宝了解到3颗比2颗糖多。

家长可以多跟宝宝进行此类游戏,除了比较大和小、多和少、高和矮外,还可创设条件让宝宝分长和短、粗和细、圆和方、正方型和长方形等数学或几何概念。

配对概念的掌握:家长给孩子出示两对东西,如,两个苹果和两只香蕉,让宝宝学习配对。家长先拿出一只香蕉放在桌子上,让宝宝从剩下的水果中拿出一个水果来与香蕉配对,如果宝宝拿出一只香蕉,放在香蕉的右边,家长要对宝宝点头或称赞他。如果宝宝拿错了,家长要摇摇头或说“不是”,然后再让宝宝拿直到拿对为止。接着往下进行。这样可以使宝宝学会配对的方法。等宝宝掌握后,增加到三对、四对,每对之间的差距也逐渐减小。以后还可逐渐过渡到图片配对、符号配对。

分类概念的掌握:给宝宝一些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球,如有大的红球、大的黄球,又有小的红球、小的黄球,把他们混在一起让孩子分类。孩子在分类时往往标准不统一,有时按颜色分,不一会儿又按大小分,结果往往是混乱的。这时你可教给他们,怎样按一个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在只按颜色的分类中,大小红球为一类,大小黄球为另一类;而在以大小为标准的分类中,大的红球与黄球为一类,小的红球与黄球为另一类。通过这些练习孩子能学会“一样”与“不一样”、“相同”与“不相同”、“像”与“不像”等关系。

诸如此类的游戏,可让孩子学会思考与分辨,学会认真观察事物,增加思维的敏捷性,同时在生活中增长很多知识和技能。

动物拼图:动物具有不同的外貌特性,将零碎的图片,拼成一个完整的动物图形,可以训练孩子的分类技巧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对动物的外形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大人可以从杂志或书上裁剪各种动物的图片,再将每张图片对折裁剪,把动物的头部(上半身)和尾巴从中间剪开。拿出剩下的图片,要求孩子将这些动物下半身的图片和上半身的相互配对。一旦配对成功,请孩子在一张卡纸上完整贴好动物的外形。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完成所有的图片为止。家长也可以准许孩子发挥想象力任意配对动物的上半身和下半身,在创造新动物当中会有意想不到的乐趣。

训练目标:通过游戏,引导宝宝认知一些事物或概念,对发展宝宝认知能力很有益。

社交能力的培养

方法:其实生活中可以用来引导宝宝发展社交能力的方法太多了。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宝宝社交能力的方法:

做小主人:让孩子当小主人,全家人(父母及祖辈)围坐在沙发上,茶几上放有果盘和几只不易碎的杯子,杯中各盛一半水,给孩子戴好帽子和围裙,鼓励孩子为大家送水,让宝宝双手端着杯子,送到大人手中,边送边学说:“请××喝水”。大人应答:“谢谢宝宝”!也可以在家中有客人时进行此活动。当客人来时,成人一定要热情接待,可以对宝宝说:“宝宝,请阿姨吃糖”。并与宝宝一起把糖送给客人吃;客人走时,教给宝宝客气地与客人道别,欢迎下次再来。注意成人的一言一行是宝宝模仿的榜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成人一定要以规范的行为做宝宝的表率,使宝宝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与邻里和睦相处:引导孩子搞好邻里关系,尊重邻居。比如,平常指导孩子见到邻居中的长辈要上前主动问好,打招呼,主动让路,而不能置之不理或抢到前边,特别是对年纪较大的爷爷奶奶;帮助邻居。并告诫孩子要有吃亏精神,能够容忍,特别应该谦让比自己小的孩子,主动把自己的书、玩具等借给邻居小朋友玩。教育孩子不随便打扰别人,在邻居休息的时间里,尽量把录音机、电视机的音量放小,以免影响他人的学习与休息等等。

购物:平常妈妈在购物时,可以带孩子去。在菜场、商店、超市转转,引导孩子看周围的环境,告诉孩子菜场中的蔬菜、商品等,让他跟买菜的人员打招呼,交流等。回家时,也可以让孩子帮忙提菜,和孩子谈谈路上的景物等。

除此之外,平常在生活中,家长也可以和孩子玩一些购物的游戏,比如在家准备一些水果图片,玩开水果店的游戏。让宝宝当售货员,给宝宝几个盘子,让宝宝把水果分类摆放好后“叫卖”:“卖苹果喽,又甜又香的大苹果!快来买喽!”爸爸妈妈扮顾客来买水果。宝宝有礼貌地问:“你们要买点什么”?“顾客”说出水果的名称,“售货员”拿出相应的水果交给“顾客”,“顾客”说:“谢谢!”“售货员”说:“不客气!欢迎下次再来!”以上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必要的交际活动,大人可以随时拿来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

训练目标: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社交技巧,为以后的社交活动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