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0~5岁同步育儿大百科
32338900000014

第14章 宝宝早期教养方案

这个月龄的宝宝已经能高兴得笑出声了,与父母的联系也更加密切了,也能分辨表扬和批评的话了,听到批评往往会哭起来。如果没有任何反应,则宝宝可能耳聋,家长应注意。因为认人了,所以有的宝宝会认生。

宝宝成长到7个月大以后,其四肢的力量明显增强,运动能力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这时,宝宝不但会爬、坐起和躺下,若有人扶着还可以站起来,手也可以做出一些精细灵巧的动作。

在语言发育方面,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宝宝在学习和模仿大人说话,比如喂饭时妈妈说:“啊,张嘴”。反复几次,宝宝就会发出“啊”的声音,并且全张开小嘴。

在与人交往的方面,通常,宝宝在从7个月起时怕生的行为非常明显,一见到陌生人或陌生的事物都会赶紧藏在爸妈的背后。其实,这是宝宝认知能力发展的一个大飞跃,爸爸妈妈应当多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让宝宝多接触陌生的环境,慢慢就能将这一行为克服。

体态语言及动作训练

7个月的宝宝,在大动作能力上,可以能独坐在床上,并且能独坐10分钟,无需用手支撑身体。

这个时期,宝宝已基本会爬,平衡能力也越来越强,逐渐能可以从趴着转变成坐姿;还能用手掌拿东西,会用手指的前半部分和拇指去捡起较小的东西。基本上掌握了简单玩具的功能,并能按要求去做。可以用双手握取东西,并将手中的物体对着敲。

这时期的宝宝,还能用体态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高兴时往往手舞足蹈,生气时则捶拳踢腿,难过时还会嚎啕大哭等,因此,肢体语言就成了宝宝在能够以字词表达以前的一种与他人沟通之工具。对此,还望爸爸妈妈多观察与理解。

耐心地训练宝宝学爬行

7~8个月是宝宝学爬的关键期,会爬的宝宝不但健康而且聪明,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帮助宝宝完成爬行动作。

宝宝能力特点

在5~6个月的时候,宝宝就会为爬行作准备了,他会趴在床上,依赖腹部为中心,向左右挪动身体打转转,渐渐地他会匍匐爬行,但腹部仍贴着床面,四肢不规则地划动,往往不是向前爬而是向后退。到了7~8月时,宝宝就会爬了。在真正会爬时,宝宝是用手和膝盖爬行,头颈抬起,胸腹部离开床面。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爬对宝宝来说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动作,这是因为完成爬的动作需要全身许多部位的参与,包括手臂、腿脚、胸、腹、背等,还需要大脑对这些部位的肌肉运动进行协调平衡。所以说爬既能锻炼宝宝全身肌肉的力量和协调能力,又能增强小脑的平衡与反应的联系,这种联系对宝宝日后学习语言和阅读会有良好的影响。

宝宝学爬行的3个阶段

刚开始宝宝学爬有三个阶段:有的宝宝学爬时向后倒着爬;有的宝宝则原地打转,只爬不前进;还有的是在学爬时匍匐向前,不知道用四肢撑起身体;这都是宝宝爬的一个过程。因此,在这个时期爸爸妈妈一定要配合并教好宝宝练习爬行。

宝宝爬行训练方法

在教宝宝学爬时,爸爸妈妈可以一个拉着宝宝的双手,另一个推起宝宝的双脚,拉左手的时候推右脚,拉右手的时候推左脚,让宝宝的四肢被动协调起来。这样教导一段时间,等宝宝的四肢协调的非常好以后,他就可以立起来手膝爬了。

另外,在爬行的练习中,宝宝的腹部着地也是训练他的触觉。因为触觉不好的宝宝会出现怕生、黏人的症状。一旦宝宝能将腹部离开床面靠手和膝来爬行时,就可以在他前方放一只滚动的皮球,让他朝着皮球慢慢地爬去,逐渐他会爬得很快。

对于爬行困难的宝宝,可以让他从学趴开始训练,然后爸爸妈妈在帮助宝宝学爬行。其实,刚学爬的宝宝都有匍匐前进、转圈或者是向后倒着爬的现象,这是学爬的一个过程。这时爸爸妈妈一定要有耐心,想宝宝学会爬,就要下些功夫。

此外,要给宝宝学爬开辟出一块场地,可以在硬板床上,也可以在地板上的地毯上,周围移去不需要的东西,任宝宝在上面自由地摸爬滚打。再说,爬对刚学习的宝宝来说是一项很费劲的运动,注意每次训练时间不要太长,根据宝宝的兴趣,花上5~l0分钟就可以了,但要知道贵在坚持。

宝宝学爬贵在坚持

爸爸妈妈在训练宝宝爬行时要非常的默契,使宝宝的四肢非常协调才好。如果爬行过程中宝宝的脚不动了,爸爸妈妈可以把手放到他的膝盖上,帮助他弯一下小腿就可以了,也不一定非要推他的脚。

对于匍匐爬行的宝宝我们要让他尽快学会正确的爬行姿势。练习爬的时候,一定要在宝宝状态非常好的时候,最好能拿一个令他非常喜欢的玩具逗引宝宝向前爬,提起宝宝的兴趣。对于基本学会爬行的宝宝,爸爸可以用各种方式引导他独立爬行。

会爬的宝宝能在一定范围内相当自由,想爬到哪儿就可以去哪儿,只要能爬到的地方,再远的玩具也能够拿到,比起不会爬的宝宝就能接触到更多周围的物体,这样就能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对他的智力发育是有相当好处的。因此,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忽略了教宝宝学爬行。

科学训练宝宝用手活动

宝宝到7个月大时,手的动作会变得更加灵活,逐渐学会自己拿东西,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特别是示指的能力有很好的发展,如伸示指进瓶口,掏出里面的东西;会用手伸进盒子里捡起掉入的玩具等。

宝宝能力特点

7个月以后的宝宝,正值探索事物的萌芽期,当他抓到物品后,除了看一看、捅一捅和敲一敲外,还总是把物品放入自己的嘴里,通过吮一吮、舔一舔,咬一咬等方式,来尝试和探索。并且,在探索的同时,宝宝还能获得无比的欣慰和喜悦。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这时宝宝手部动作的能力越来越强,有时爸爸妈妈在喂饭时,他会伸手抓勺子;不想吃时,还会将勺子推开;还喜欢把手浸在饭碗里,然后将手放入口中,有趣的“吃”,往往这时候爸爸妈妈总是很急着,说:“哎,太脏了,不要把手放到嘴里”!

殊不知,爸爸妈妈阻止宝宝这样做是不科学的。因为宝宝的运动发育过程,遵循头尾规律,即从头开始,然后发展至脚,感知觉的发育也是如此。宝宝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一定的动作。

其实,宝宝能用手把东西往嘴里放,这代表他的进步,这意味着他已经为日后自食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也锻炼了手的灵活性和手眼的协调性。

这时,爸爸妈妈应鼓励宝宝这样做,并要采取积极措施,例如把宝宝的手洗干净,让他抓些饼干、水果片类的指捏食品,这样不仅能训练示指的能力,还能摩擦牙床,以缓解长牙时牙床的刺痛。

另外,训练宝宝动作的灵活性,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双手交替玩玩具

爸爸妈妈可以将有柄带响的玩具让宝宝握住,然后,自己手把手摇动玩具,宝宝自己也学会摇动玩具;接下来,再给宝宝两个玩具,让宝宝一手一个玩具或是摇动或是撞击敲打出声;在给宝宝一手拿一个玩具的后,再在宝宝身旁放两件玩具,让宝宝两手交换几个玩具,并教他自己取玩具。

通过,这个训练可以培养宝宝小手的灵活性,并进一步提高抓握能力。

用全掌拨弄到小丸

爸爸妈妈可以教宝宝拨弄到小丸。用全掌拨弄到小丸,能使宝宝的整个手指都弯曲,并作拨弄和搔抓动作;也可用拇指和其他指一起拨弄小丸。这个训练,可以使宝宝的小手更灵活。

但是,在训练宝宝手部灵活能力时,爸爸妈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多为宝宝买一些指拨玩具,如指拨的转盘、玩具钢琴的键盘、指拨发条玩具等。

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玩具,要经常洗刷,保持干净,以免因不卫生而引起肠道疾病。

为宝宝买软、硬度不同的玩具,让宝宝通过抓握和捏各种玩具,体会不同质地物品的手感,让他的探索活动顺利发展。

不要给宝宝买有毒的玩具,如上漆的积木,也不要给宝宝买有危险的玩具,比如有尖锐角或锐利的边的玩具汽车等,均不要给宝宝玩。宝宝玩具不应过小,直径应大于2厘米。

另外,还要注意这个月的宝宝喜欢用拇指、示指捏小物品,还喜欢将小物品放进嘴里或耳洞里。因此,爸爸妈妈应多陪伴在宝宝身旁,做指捏练习,避免他吞食小物品或将小物品塞入身体的孔、穴中。

宝宝精细动作训练小游戏

7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很熟练地做一些精细的小动作,为了培养这方面的能力,爸爸妈妈可以在平时制造一些宜玩的小游戏供宝宝玩耍。

盖盖子小游戏

许多宝宝都喜欢玩锅碗瓢盆等一些炊事用具,这时爸爸妈妈可教他如何盖盖子。在宝宝能盖好一个盖子后,再给他另一个不同大小的盖子,看宝宝是否知道在瓶上应盖哪一个盖子。还可以把小玩具或零食放在锅中,以便宝宝掀开盖时,能得到一个惊喜。

摇晃不同物品游戏

对7个月的宝宝而言,他们很喜欢摇晃和挤压玩具。对此,爸爸妈妈可收集一些在摇晃或挤压时可发出声音的玩具,例如可发出音响的塑料充气玩具和装有谷粒或粳米的调味品罐,它们发出的声音明显不同,宝宝会很乐意探究其中的差别。但要确保所有的盖子都拧得很紧,以免宝宝吞下容器内的东西。

扔球游戏

准备一个小球及一个没有锐利的空罐盒子,让宝宝坐在地板上,把罐头盒放在他前边。把小球放在他手中,并让他把手悬于罐头盒上方,然后让他张开手,使小球落入罐头盒中。当听到小球撞击罐头盒时,你可以在口中发出“嘭”的声音。重复若干次,宝宝很快就可以自己扔球了,但球要是滚动的玩了,需要你帮宝宝把球捡回来。

沙包小游戏

通常,这个年龄阶段的宝宝对掷沙包的游戏很感兴趣,这种玩具是用布料与一些粮食做成的。

宝宝可轻而易举地将它们堆在一起,把它们一个一个地掷到自己头上,感受它们带来的刺激。但必须确保里面的粮食不会漏出。

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7个月龄的宝宝,能用眼睛看到自己的双手,并有手与眼之间的协调能力越来越强。

宝宝能力特点

这个时候的宝宝,清醒时经常在玩自己的双手,两手在眼前握着,手指乱动,手会抓脸抓衣被,因此有好多爸爸妈妈都会很着急,会赶紧把宝宝的指甲剪掉。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其实,给宝宝剪指甲最好在他睡着后,用指甲刀轻轻剪去,不让他把脸抓伤。但千万不要用手套裹住宝宝双手,因为他要用手来学本领。

下面几种方法,可训练宝宝手眼协调能力:

打吊球

在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时,爸爸妈妈可在宝宝手能够着处,吊一个小球,然后,爸爸妈妈拿着宝宝的手去拍打吊着的球,使球前后晃动,引诱宝宝再去拍它。

但是,当宝宝伸出手时,有时往往会因位置不对而经常拍不到吊球。这时要练习多次后,宝宝就会调整手的位置和伸出的长度,逐渐击中小球,这是手眼协调的结果。

捡豆豆

爸爸妈妈准备一些干净的大蚕豆,放在宝宝面前,让宝宝用手去拾,开始时加以指导。

通过这个训练,可使宝宝拇指与示指对捏拾细小物品这一精细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有利于促进大脑功能的发展。

但是,爸爸妈妈还要注意:宝宝捡豆豆时家长应在一旁照看,以免宝宝将蚕豆吞入口中。训练用品,也可以用钮扣、棋子、小糖块等细小物品。

高举小手碰东西

除了上面的两种训练外,爸爸妈妈还可以一手竖抱宝宝,另一手提起宝宝的一只手去碰房间里悬挂的一些物品,还可以说一些话以提高宝宝碰物的兴趣,碰一下讲一句鼓励的话。

训练宝宝学会表达肢体语言

我们的身体特别是幼儿,常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以动作的形式传递了许多讯息,这就是肢体语言,它是还不会说话的幼儿在能够以字词表达之前与他人沟通的方式。

宝宝能力特点

肢体语言所表达出一个人内心的意思,有时比说话还更为真实。特别是天真可爱的幼儿由于口语表达的能力不够成熟,所以最擅长运用其肢体语言来诉说自己的心情。他们往往在高兴时手舞足蹈,生气时捶拳踢腿,难过时嚎啕大哭等,都很明显而容易被了解。

宝宝体态语言分析

宝宝的肢体语言有天生的,也有后天学习的。先天常见的有:笑——高兴;打哈欠——想睡或感到无聊;噘嘴——不愉快;伸手向人——想被抱;身体打颤——冷;以手推开物品——不想要等。

后天常见的有:拍拍手——高兴或好棒;点头——是想要或好;挥挥手——再见;用示指轻触嘴唇——安静;竖起大拇指——好棒;摇头——要或不好等,真是不胜枚举。

说起宝宝学习肢体语言的途径,一般有刻意教导与无意示范两个方面。当宝宝的身体发展到某一程度,手肢较能灵活运用时,看到成人或较大一些的宝宝做一些可爱逗趣的动作,宝宝就会模仿起来。

对于宝宝的体态语言,爸爸妈妈要多分析与理解,才能明白宝宝真想要表达的意思。比如:当宝宝坐着的时候,双手高举,使劲儿向前伸,小脑袋偏着,小嘴抿得紧紧的,小身子也挺得直直的。

这是宝宝表达的意思在说:我想要妈妈抱抱,我想要那个玩具,可是我怎么也够不到,谁来帮帮我呀,要是再没人理我我就哭,我可一直忍着呢,你们快快帮帮我吧。

这时妈妈应做出的反应:观察宝宝的眼神方向,如果宝宝只是需要妈妈抱,就把宝宝抱起来好了;如果宝宝需要取得什么新奇玩具,可以顺着他的眼神帮助他取来;如果较重或危险的不适合宝宝玩的玩具,可以把这个东西隐藏起来,或以别的东西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宝宝体态语言训练方案

如何训练宝宝的肢体语言呢?以下方案供爸爸妈妈参考:

给予想象力的发挥:平时,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看一些人的不同表情、姿势的图片或照片,让他想象这些人为何这样。

智慧妈妈教子经

7个月的宝宝非常好动,能自己翻身并坐起来,对什么都想敲一敲,看一看。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有耐心。

注意肢体语言的礼貌:跟别人说话时,勿用手指指着对方,而眼睛要专注对方的脸孔。不要两手臂交叉抱在胸前,这会使他人有压迫感与被排斥感。

同理心:对于宝宝咬人、丢东西等行为,要先了解原因,体察他的情绪,再教导他不会伤害到别人的表达方式。

营造一个温馨安全的环境:宝宝在一个温暖安全的环境中,会乐于表达自己。

留意爸爸妈妈以本身惯用的肢体语言:宝宝是爸爸妈妈的一面镜子,那些有蹙眉叹气习惯的爸爸妈妈,他们的宝宝一定也常如此;而急躁的家长,其子女也一定不易安静。

适时的鼓励与赞美:当宝宝表达方式合适或有进步时,爸爸妈妈应给予增强的鼓励。

宝宝的模仿性很强,所以爸爸妈妈良好的示范是很必要的。肢体语言与口语一样,有些会带给别人愉悦的感觉。但也有些动作是令人不悦的,因此当宝宝表现不雅的或没礼貌的肢体语言,爸爸妈妈应立即予以纠正。

体态语言可以说是人格的一部分。有良好表达能力的人,总是较受欢迎,并有较佳的人际关系。但是,这些幼儿期的肢体的语言,多数会随宝宝年龄的增长就慢慢不再使用。因为宝宝已经懂得了丰富的语言来表达,有的会继续使用到成长,乃是辅助、强调语言意义。

爸爸妈妈应从小教导宝宝表达合宜适当的肢体语言,它与口语表达的能力训练是一样重要。

宝宝认知与社交能力训练

7个月的宝宝在与人交往方面,显得非常怕生,这种行为非常明显,对一些陌生的人或事都会显出很恐惧的心理。其实,这是宝宝认知能力发展的一个大进步,爸爸妈妈应当多训练宝宝的社交与认知能力,就能逐渐克服。

宝宝社交能力训练

7个月的宝宝,在愉快时能主动与大人交往,并且会发出类似“爸爸、妈妈”的叫声,以引起成人与他交往或对他的注意。见到爸爸妈妈或其他经常照料他的人时,宝宝会主动要求抱抱,然而,对于陌生人的反应则有明显的害怕、焦虑、哭闹等行为。

宝宝能力特点

这个月龄的宝宝,已经很“懂事”,并且懂得“不”的概念,在与人交往时往往会用摇头、摆手等体态语言来表示自己心中“不”的意思,并阻止其不良行为和对自己不安全的活动。如果将宝宝抱到大镜子前,他会有对镜中人影进行捕捉、拍打、亲吻等反应。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这时教育,主要是培养宝宝的生活交往与认知能力。以下是两种社交能力培养方法:

寻找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或其他经常照看宝宝的人可以多与宝宝玩藏猫猫游戏,当他东看西瞅地找到人时,他会非常开心,这样就能增强他社交的能力与信心。

玩时,爸爸妈妈可以抱着宝宝,这时妈妈用一块手绢遮住自己的脸,并逗引他说,“宝宝,妈妈在哪儿?妈妈在哪儿?”。接着露出笑脸,同时说,“宝宝,妈妈在这儿”。重复多次后教他用手去拉妈妈的手或脸上的手绢。逐渐训练到他可以用手绢遮住自己的脸,互相捉迷藏。

寻找玩具

教宝宝玩寻找玩具的游戏。可以先将有趣的玩具让宝宝玩一会儿,然后当着他的面把玩具藏在枕头下面,露出一小点,再引诱他来找,找到后要赞扬他。比如,先把一件小玩具小狗放在桌子上,先让宝宝玩一小会儿。然后用一块手帕盖住玩具的一半,看宝宝是否会去拿玩具。还可以当着宝宝的面将整个玩具盖住,并问宝宝:“小狗狗呢?”。

然后,爸爸妈妈可以拿掉手帕说,“小狗狗在这里”。宝宝发现玩具还在,会特别高兴。反复做几次,加强宝宝的无意记忆,使宝宝认识到,即使玩具被手帕盖住了,但玩具还在原来的地方,从而使宝宝能独立找到玩具,并增强交往能力。

其实,小家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很强的,非常乐意探寻一些未知的事物,且一旦找到就很有成就感。通过玩寻找游戏,可以建立宝宝对客体永存的概念认识,培养他们的好奇心、乐于探索以及与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宝宝怎么如此怕生

宝宝长到7个月大时,比以前更有怕生的现象,面对不熟悉的人会感到不安和恐惧,害怕陌生人靠近他或抱他,总是紧紧地抱着爸爸妈妈不放。

对宝宝的怕生行为,有些爸爸妈妈会觉得奇怪,宝宝以前见到陌生人,还会朝陌生人笑,喜欢看着陌生人,怎么到了这半岁多的时候反而会怕生呢,是不是退步了?不是的。

宝宝能力特点

其实,怕生是宝宝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怕生是宝宝心理发展进步的一种表现,说明宝宝已能敏锐地辩认熟人和陌生人。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怕生就责备宝宝。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宝宝出现了怕生的情况,家长就要多注意,要多鼓励、多调教,让宝宝渐渐走出怕生的心理。

对客人怕生

如果家里来了与宝宝不熟悉的客人,不要将宝宝立刻介绍给客人,也不要让客人马上去抱他,不然会造成宝宝心理上的压力和不安全感,他会因为紧张和惧怕出现哭闹。可以把宝宝抱在怀里,大人们先交谈,让宝宝有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熟悉,渐渐地他的恐惧心理消退后,就会高兴地和客人交往。

如果宝宝出现了又哭又闹的行为,就要立即抱他离远一些,过一会儿再让宝宝接近客人。

对环境怕生

宝宝除了怕生人,还会出现对新环境的惧怕,这时候爸爸妈妈也要注意,不要让宝宝独自一人处在新环境里,要陪伴他让他熟悉以后再离开,让他对新环境有一个适应和习惯的过程。

过分依恋爸妈

伴随着怕生的行为,宝宝还会出现对爸爸妈妈的过分依恋。

这时期爸爸妈妈要尽量陪伴宝宝,不要长期离开自己的宝宝,在对爸爸妈妈依恋的基础上,宝宝会渐渐建立起对环境的信任感,发展起更复杂的社会性情感、性格和能力,巩固早期建立的亲子关系。

实际上,宝宝怕生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教养方式有关,如果平时爸爸妈妈能经常带宝宝出去接触外界,多和陌生人交往,经常给他摆弄新奇的玩具,那么怕生的程度就会轻一些,持续的时间也会短些。

宝宝认知训练小游戏

宝宝在7个月时,认知能力会有很大的飞跃,爸爸妈妈不可错过了开发的时机。

宝宝能力特点

7个月的宝宝,其认知能力有一个明显的特点:眼不见,心还在想。

如果你手中拿一个很有趣的玩具,宝宝就会兴奋地想伸出手去抓,但这时如果有什么东西挡住了宝宝的视线,那么玩具虽然在宝宝的视野在消失了,可宝宝却会突然试着拍打挡住他视线的东西,并用力要挪开它或压低它,而要努力想拿到那个看不见的玩具。

从这个动作我们可以意识到,宝宝已经“眼不见,心却在想”,他会表现出想去寻找见到过又被隐藏起来的物体,因为他已经意识到看不见的东西依然存在。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认识家

抱着宝宝多在家里走走,给宝宝指认家里的各种陈设和用品,边指边把名称告诉他,并进行多次强化。如果安全,还可以让宝宝用手摸一摸,充分调动他的感觉器官。如:“这是电灯。”用手指给他看灯,按按开关,让孩子注意灯的一明一灭,握着他的小手,让宝宝亲自开关灯的按钮,从而调动孩子的积极认知。

在游戏时,爸爸妈妈要尽可能以让宝宝亲手摸或操作,以积累宝宝的触觉经验,加深宝宝对其生活环境、用品的感知。以训练宝宝将语言与实物相结合的能力;使宝宝认识生活环境和用具,积累视觉、触觉经验,加深记忆力。

认识鼻子

爸爸妈妈与宝宝对坐,先指住自己的鼻子说“鼻子”,然后把住宝宝的小手指他的鼻子说“鼻子”。每天重复1~2次,然后抱宝宝对着镜子,把住他的小手指他的鼻子,又指自己的鼻子重复说:“鼻子”。经过7~10天的训练,当爸爸妈妈再说“鼻子”时,宝宝会用小手指自己的鼻子。这时爸爸妈以应亲亲他表示赞许。

看看“百宝箱”

准备好一个“百宝箱”,用1个纸箱子或塑料箱,里面装上10~20个大小不同、形状不一的小玩具,如乒乓球、小娃娃、小汽车、小盒子等。

然后,将宝宝熟悉的几件玩具或物品放在他面前,先说出玩具的名称,再把它拿起来给宝宝玩玩,然后放进“百宝箱”。放完后,再边说边把玩具一件件从“百宝箱”里拿出来。从中挑出几件玩具,隔一定距离放在宝宝面前,说出其中一件的名称,看宝宝是否看或抓这件玩具。

当面把一件玩具藏在枕头下,开始可藏一只能自动发声的玩具,如闹钟。或者用手帕盖住玩具的大部分,露出小部分,让宝宝用眼睛寻找或用手取出,找到后将玩具给他或继续玩作为奖励。

这个游戏可训练宝宝理解语言、认识物体;培养宝宝再认记忆力以及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颜色感知练习

让宝宝多看各种颜色的图画、玩具及物品,并告诉宝宝物体的名称和颜色,这可训练可使宝宝对颜色认知发展过程大大提前。

方位听觉训练

训练宝宝追寻物体。用玩具声,吸引宝宝寻找前后左右不同方位、不同距离的发声源,以刺激宝宝方位听觉能力的发展。每日训练2~3次,每次3~5分钟。

训练宝宝的语言与听觉能力

通常,7个月的宝宝在能发出“大大、妈妈”等双唇音,能模仿咳嗽声、舌头“喀喀”声或咂舌声。并且能对熟人以不同的方式发音,如对熟悉的人发出声音的多少力量和高兴情况与陌生人相比有明显的区别。

这时,宝宝已经能看懂大人的表情,明白大人的喜怒,也逐渐听懂大人的话语了,说明宝宝的语方与听觉能力也有了发展。

智慧妈妈教子经

爸爸妈妈要让宝宝摸摸你的脸、鼻子、嘴巴,然后拉起宝宝的手摸摸她自己的鼻子与嘴巴,能增进亲子交流以,培养宝宝快乐的情绪。

宝宝语言能力训练

当宝宝在半岁左右时,他就会发现利用自己的舌头、牙齿可以制造出各种奇怪的音响效果,并且还对玩这个新玩具乐此不疲。

宝宝能力特点

7个月大时,宝宝会从单纯地玩自己的声音转而模仿来自外界听到的声音,并会使用自己母语范围内的音素来表现,所以虽是模仿动物的叫声或玩具所发出的声音,也不全模仿得一模一样。

不过,到了这个阶段,宝宝很少会发出自己生活中不存在的语言或声音了。而是发出一些很熟悉的音节,并且模仿咳嗽声、舌头卡嗒声或咂舌音,还经常对熟悉的人发音。而且能对自己熟悉的人以不同方式发音。如将对熟悉的人发出声音的多少、力量和高兴的情况与见陌生人相比有明显区别。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爸爸妈妈说的话语是宝宝最爱模仿的,这种模仿是在宝宝还不能正确发音之时。所以,宝宝会学大人说话的节奏、韵律或整体感觉,用自己容易说出的语音不断地重复。因此,爸爸妈妈可以多与宝宝说话,以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

增强母子对话

这个时期的宝宝,常常会主动与他人搭话,这时无论是妈妈还是家里其他亲人,都应当尽量创造条件和宝宝交流和对话,为宝宝创造良好的发展语言的条件。随着语言的发展,也增加了宝宝的交往能力。

教宝宝唱儿歌

这个阶段的宝宝虽然还不懂儿歌的意思,但喜欢儿歌有韵律的欢快的节奏,更喜欢爸爸妈妈给他念儿歌时亲切而又丰富的表情和动作。适合这个阶段的儿歌应短小、朗朗上口,并做一种固定的动作。如《甜嘴巴》:“小娃娃,甜嘴巴,喊着妈妈,喊爸爸,喊得奶奶笑‘掉牙’。”并且要用手点一点小宝宝的嘴巴。

爸爸妈妈每天至少给孩子念1~2首儿歌,每首儿歌至少要念3~4遍。念儿歌时,应当配以丰富的表情和动作。使宝宝做到眼、耳、手足、脑并用,从而更有效地记忆。让宝宝感受儿歌的韵律和节奏,增强宝宝语言和记忆能力。

发音游戏

爸爸妈妈要与宝宝面对面,用愉快的口气和表情发出“啊——啊”“呜——呜”“喔——喔”“咯——咯”“妈——妈”“爸——爸”等重复音节,吸引宝宝注视你的口形,每发一次重复音节应停顿一下给孩子模仿的机会。还可以抱着宝宝在穿衣镜前,让他看着你的口形和他自己的口形,练习模仿声音。

训练宝宝发“妈——妈”“爸——爸”时让孩子看着妈妈、爸爸进行,以形成语言与形象联系结合的能力。这个训练可以增强宝宝的初步记忆能力,发展宝宝的口语表达能力。

叫宝宝的名字

妈妈用同一语调叫很多人的名字,其中夹有宝宝的名字。如果在念到宝宝的名字时,他能回头朝妈妈看、微笑,表明他能准确地听出他自己的名字,妈妈要抱起他,亲亲他的小脸,对宝宝说:“你好,你是××”。如果孩子没有反应,要反复地对宝宝说:“××,你的名字叫××,你就是××呀”!反复练习。

这个游戏也可以由爸爸、奶奶、爷爷一起轮换着叫宝宝的名字。当宝宝有反应时,家长应及时的鼓励、强化。训练宝宝对语言的反应能力,并让宝宝记得自己的名字。

培养宝宝的言语能力,爸爸妈妈可以随时随地教宝宝周围东西的名称。多听多练,宝宝的言语能力很快就会发生惊人的变化。在和宝宝说话,不仅有意识地给予不同的语调,还应结合不同的面部表情,如笑、怒、淡漠等,训练小儿分辨面部表情,使他对爸爸妈妈不同语调,不同表情有不同的反应,并逐渐学会正确表露自己的感受。

此外,家长在做动作时说出这一动作的词语,如让小宝宝用手指爸爸妈妈在哪儿,模仿欢迎、再见等。

宝宝视、听觉发展与训练

宝宝到7个月时,视觉发育的范围会越来越广,听觉发育也越来越灵敏,这时爸爸妈妈务必要做好对宝宝视、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宝宝能力特点

7个月的宝宝,看东西时视线能随移动的物体上下左右地移动,能追随落下的物体,寻找掉下的玩具,并能辩别物体大小、形状及移动的速度。能看到小物体,能开始区别简单的几何图形,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

这时宝宝的听觉能力也越来越灵敏,能确定声音发出的方向,能区别语言的意义,能辨别各种声音,对严厉或和蔼的声调会作出不同的反应。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其实,宝宝的听、视觉与语言能力是同进发展的。宝宝从听大人的语言到学会分辨,再发出与听到的声音相似的语音,同时以听觉、视觉来认识外界所发生的各种现象,再把现象和语音联系起来,才得以学会使用语言。

因此,培养宝宝的视听觉能力还需要从多沟通多交流开始。

视听觉协调训练——听音找物

爸爸妈妈要多给宝宝看一些形象逼真的玩具和图片,告诉他名称并逗引他用眼睛去找,用手去指。如看到室内红红绿绿气球后,妈妈说:“宝贝,球在哪里”?他听后会抬头去找,用手去指。诸如此类反复练习,可促进宝宝听、视觉和动作协调发展。

听音乐和儿歌

在上一个月训练的基础上,爸爸妈妈可以继续定时用录放机或VCD给放一些儿童乐曲,提供一个优美、温柔和宁静的音乐环境,以提高宝宝对音乐歌曲的语言理解能力。通过训练培养注意力和愉快情绪,也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扩大视觉范围

随着宝宝坐、爬动作的发展,行动也大大开阔了他的视野,他能灵活地转动上半身、上下左右地环视,注视环境中一切感兴趣事物。

这时爸爸妈妈可以让宝宝走出家门,带宝宝出去看蓝天白云,鲜花青草、来往人群、汽车等等,促进他的视听能力的发展,同时又可以培养他的初步的观察能力。

训练宝宝规律的生活行为

宝宝到了7个多月时,爸爸妈妈会发现他们变得调皮了,坐不好好坐,站又不会站,抱在手上上窜下跳,左右环顾,还整天手脚不停,没有安静的时候,将爸爸妈妈给折腾得够呛。

是的,这是因为宝宝的自主意识加强了,也就动作多了。他的活动能力加强了,就显得活泼好动,这时候爸爸妈妈不但要仔细地看护,还要注重宝宝生活行为向规律化发展。

培养规律的睡眠与饮食习惯

良好的睡眠不仅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而且要保证睡眠的质量,一方面要睡得踏实;另一方面还要有良好的睡眠习惯,要按时睡,按时醒,自动入睡,睡得香甜。这样一觉醒来,就会精神饱满,情绪愉快。但是,良好的睡眠习惯也来自日常的培养,因此,爸爸妈妈要从小培养宝宝有规律的睡眠。

此外,良好的饮食习惯也一样。有规律地饮食可以使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等协调工作,并建立起对进食时间的条件反射,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宝宝能力特点

7个月以后的宝宝,白天约睡3次,每次睡1~2小时不等。通常早上醒来玩2小时后就会感到疲倦而入睡;午餐后玩一小会儿,又将入睡;醒后玩2小时左右,在傍晚前又睡一觉。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爸爸妈妈要从小养成宝宝按时睡觉的习惯与饮食的习惯,不要总是抱着宝宝连拍带摇、又走又唱地哄着睡,这样虽然也能入睡,但却养成了不良的睡眠习惯,这样哄着睡常常容易惊醒,睡得不踏实。

睡眠习惯训练

培养有规律的睡眠,爸爸妈妈可将宝宝白天的睡眠时间逐渐减少1次,即白天睡眠3~4次,每次1.5~2小时。

夜间如果宝宝不醒,尽量不要惊动他。如果醒了,尿布湿了可更换尿布,或给他把尿,宝宝若需要吮奶、喝水可喂喂他,但尽量不要和他说话,不要逗弄他,让他尽快接着转入睡眠。

同时,要注意宝宝睡觉的姿势,要经常让宝宝更换头位,以防宝宝把头睡偏。

饮食习惯训练

培养宝宝的饮食习惯,爸爸妈妈可以每日将喂养次数减为6次,白天哺喂4~5次,间隔3~4小时。

夜间可以视宝宝需要情况进行哺喂,一般1次即可,若宝宝夜间不醒或不愿进食,可不哺喂。

还要开始逐渐训练让宝宝学会用勺吞咽食物,为以后断奶用勺进食做准备。开始可先用勺喂开水,若不呛,可逐渐开始用勺喂果汁、菜汁、稀糊、蛋黄糊、果泥等。

有规律地进食,可使消化系统等协调工作,并建立起对进食时间的条件反射,在接近喂奶的时间,胃肠就开始预先分泌消化液,并产生饥饿感,这有助于增加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培养生活规律

一般,在宝宝半岁以后就可以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比如练习把大便,使之形成规律。定时定量喂养,解小便的时间也逐步规律。此外,还可以建立洗脸、洗澡、洗脚和擦手的良好习惯。

总之,培养宝宝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在从吃、睡和大小便、洗澡、洗手脸等方面逐步开始训练。

训练宝宝喝水从用奶瓶开始

爸爸妈妈要想训练宝宝自己喝水,可以先从用奶瓶开始。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对宝宝来说,从出生起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应该额外喂一点白开水。所以,当训练宝宝自己喝水时,不妨将训练他自己学会用奶瓶作为第一步。等宝宝熟练了用奶瓶喝水后,接下来就可以训练他用吸管以及杯子喝水了。

训练宝宝用奶瓶喝水

在让宝宝学用奶瓶喝水时,先是妈妈手持奶瓶,并让宝宝试着用手扶着,再逐渐放手。如果担心太重的话,可以用小的奶瓶或只装少量的水。

开始的几次,妈妈一定要在旁边守护着宝宝,万一宝宝手无力让奶瓶掉落,妈妈应及时扶住。因为是奶嘴,所以不太会呛着,宝宝学会应该并不难。

训练宝宝用吸管喝水

让宝宝尝试用吸管喝水,也不是很难,而且操作方便。只需宝宝能捧住盛水的容器,口吮吸管就能够喝水了。

但是,爸爸妈妈要注意,如果吸管质量不够好要防护伤到宝宝稚嫩的口腔,此外还要避免宝宝多吸了空气而引起打嗝等,因此采用这个过渡训练方式的宝宝并不多。

训练宝宝用杯子喝水

通常,爸爸妈妈总是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尽早用杯子喝水。下面是几种教宝宝用杯子喝水的方法:

在教宝宝用杯子喝水时,要先给宝宝准备一个不易摔碎的塑料杯或搪瓷杯。要带吸嘴且有两个手柄的练习杯,练习杯不但易于抓握,还能满足宝宝半吸半喝的饮水方式。

此外,也可以选择吸嘴倾斜的杯子,这样水才能缓缓地流出,以防止呛着宝宝。

在开始让宝宝练习时,要在杯子里放少量的水,让宝宝两手端着杯子,妈妈帮助他往嘴里送,要注意让宝宝一口一口慢慢地喝,喝完再添水。千万不能一次给宝宝杯里放过多的水,避免宝宝呛着。

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当宝宝拿杯子较稳时,妈妈可逐渐放手让宝宝端着杯子自己往嘴里送,这时杯子里的水也该渐渐增多了。

在宝宝练习用杯子喝水时,爸爸妈妈要用赞许的语言给予鼓励,比如:“宝宝会自己端杯子喝水了,真棒”!这样能增强宝宝的自信心。

此时,爸爸妈妈不要因为怕水洒在地上或怕弄脏了衣服等而停止宝宝用杯子喝水,这样会挫伤宝宝的积极性。

再说,当宝宝第一次能够独立地喝水时,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地夸宝宝一番。而且应该多让宝宝试几次,巩固技巧。这样反复锻炼的话,相信宝宝一定能够令人安心地自己喝水了。

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

宝宝的咀嚼功能发育,需要适时的生理刺激,正确“吃”是需要培养和训练的。特别是在断乳期,家长要及时给宝宝添加泥糊状食物,以促进咀嚼功能发育的适当刺激。

宝宝能力特点

一般7个月以后的宝宝在饮食上,食物质地也应由软渐渐过渡到稍硬,也可以给一些磨牙饼干、面包片等等,让宝宝磨磨牙,让胃肠道逐渐向适应成人固体食物过渡。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练习咀嚼对宝宝有很多好处,不但有利于胃肠功能发育,有利于唾液腺分泌,提高消化酶活性,促进消化、吸收,还有助于宝宝长出牙。此外,还有利于宝宝头面部骨骼、肌肉的发育,对日后的发音和语言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再说,让宝宝拿着食物自己吃也是学吃的重要步骤,不但可提高智商,还可享受成功的心理满足,对培养宝宝自立、自强、减少依赖、建立自信心是十分必要的。

有些爸爸妈妈,对宝宝特别宠爱,生怕宝宝不会吃,总是先将食物放在自己嘴里嚼碎,再喂给宝宝。殊不知,大人嚼食物喂宝宝是有坏处的,而且这样做极不卫生,具体有三个不良因素:

其一,大人嚼过的东西失去了食物原有的色、香、味、形,无法提高宝宝的食欲,无法引起宝宝进食的兴趣。最终导致延缓了宝宝学吃的进程,影响了宝宝从生理到心理的发育。

其二,剥夺了宝宝练咀嚼的机会,失去了前面谈到的几点好处,不利于宝宝生长发育。

其三,成人口腔内往往含大量细菌,由于成人抵抗力强一般不致病,可这些细菌却能对宝宝可构成威胁。

不要剥夺宝宝吃手的专利

7个月的宝宝能将感知的物体和动作、语言建立联系,比起其他部位的动作手的动作能力更加灵活,知道用手拿着东西放进嘴里,尤其是吃手动作演义的特别棒。

宝宝能力特点

宝宝成长的到7个月,手的动作会变得更加灵活,逐渐学会拿东西时,大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开,特别是示指的能力有很好的发展,如伸示指进瓶口,掏出里面的东西;会用手伸进盒子里捡起掉入的玩具,等等。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这个时候,有好多宝宝当爸爸妈妈给他喂饭时,他会突然伸手抓勺子,并且喜欢把手浸在饭碗里,然后将手放入口中,有趣的吃起来。然后,往往这时候,爸爸妈妈总是急着说:“哎哟,宝宝,太脏了,不要把手放到嘴里”!

其实,爸爸妈妈阻止宝宝不能吃手是不科学的。因为宝宝的运动发育过程,遵循头尾规律,即从头开始,然后发展至脚,感知觉的发育也是如此。

所以,每当宝宝的发育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一定的动作。宝宝能用手把东西往嘴里放,这代表他的进步,这意味着他已经为日后自食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也锻炼了手的灵活性和手眼的协调性。

因此,爸爸妈妈不但不应该阻止宝宝吃手,还应该鼓励宝宝,要采取积极措施,例如把宝宝的手洗干净,让他抓些饼干、糖果、水果片类的指捏食品,这样不仅能训练示指的能力,还能摩擦牙床,以缓解长牙时牙床的刺痛。

智慧妈妈教子经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对于宝宝的爱好,只要是无害的,爸爸妈妈就应该尊重并加以培养,使宝宝能更健康的地成长和全面发展。

宝宝益智游戏训练

可以说,每一个宝宝都喜欢玩游戏。事实上,“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是孩子获取经验、发展智能的妙方,也是自发性、创造力、好奇心、想象力、探索、冒险及对未来处事的象征”。

游戏可以激发宝宝的智慧与潜能,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及时的培养宝宝做游戏的兴趣。此外,在辅导宝宝玩游戏时,宜注意个别与团体游戏的兼顾,以培养社交及合作遵守团体规范的行为。

其实,宝宝的益智游戏的花样会层出不穷。只要爸爸妈妈善于创造,多花点心思,有时候游戏的道具并不需要专门的玩具,只要借用一些平常的生活用品就可以了。

培养宝宝记忆力的小游戏

宝宝从一出生就具有形成记忆的能力,在那个阶段各种信息以一种自动的、无意识的形式进入宝宝的记忆中,而且只能存留很短的时间。因此,延长宝宝的记忆能力就要多加训练与培养。

宝宝能力特点

宝宝的记忆能力,先是对自己周边的东西最先产生记忆,比如能喂饱他的小肚子的乳房或是奶瓶,还要可以枕放他的小脑袋的柔软的地方,以及一个可以抓住的手指等,而且这个阶段的宝宝能够从感官的角度记住某些人或物,例如,通过气味记住妈妈,通过手感记住自己的小玩具,通过声音记住某一个“咯——咯”作响的玩具。因此,出生至7个月的宝宝只能对自己周边的事物作短暂的记忆。

宝宝能力培养方案

由于宝宝总是不断地寻找新鲜事物,因此一旦他们对某样东西熟悉了,他就会对之感到厌倦。长到7个月以后,宝宝能想起不在眼前的人或物。妈妈、爸爸以及其他许许多多事物都已经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他无需任何具体的提示就能想起他们。

宝宝在8个月左右的时候将能更好地领会物体永恒存在的道理。这时候,当人或物移出他的视线,他会以为他们消失了。但是在反复练习之后,他会意识到,尽管足球滚到了桌子底下看不见了,但是足球依然存在。

看照片

拿一些爷爷的照片给宝宝看上30秒钟,然后把照片拿开。1分钟后,再拿一张奶奶的照片和爷爷的照片放在一起给宝宝看。如果宝宝的记忆中仍然存有爷爷的形象,他就会更愿意看奶奶的照片。

藏玩具

一边让宝宝看着,一边用一块布盖在他最喜欢的小玩具上。过一小会儿,放开,看宝宝是否到那块布的下面去找他的玩具。如果他这么做了,说明他记得看见你把玩具盖了起来。

下一次做这个游戏的时候,在把玩具藏起来之后过上几分钟再看宝宝是不是会去找,这就是验证他能否回忆起刚才发生过的事。

增强宝宝好奇心的小游戏

下面这些小游戏,不但可以刺激宝宝的视、听、触觉的发展,还能增强宝宝探寻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爸爸妈妈一定要与宝宝多练习。

舌觉体验

爸爸妈妈一旦发现宝宝开始舔自己的拳头时,就可准备其他不同种类、安全而干净的东西,来让宝宝舔舔看。可别以为宝宝有贪吃现象,其实这是宝宝利用舌头的触感来认识东西的方法。

练习用杯子喝水

宝宝6~7个月大时,便可开始练习用杯子喝水。将饮料倒入杯中,由妈妈先示范如何喝水,再让宝宝练习。尤其是在宝宝口渴时,趁此时练习用杯子喝水,会比较快学会。

声音游戏

让宝宝躺着,爸爸或妈妈手持着铃铛等物,在宝宝的视线上方先以小幅度划动,再逐渐扩大超出宝宝的视力范围,让宝宝尝试用眼睛或耳朵来找寻目标。

滚布球游戏

首先将球让宝宝注视一会儿,接着把球滚出去,多反复几次并指示宝宝的眼睛往球滚动的方向看过去,之后他就能了解球将滚动的结果,这也就训练其预知能力。

和玩具过家家

爸爸妈妈先准备一些各种不同材质的玩具,如布娃娃、橡皮小牙仔,塑料积木等。然后,将各种玩具一个一个地拿出,一边拿一边说玩具的名字,如“小鸭子”“小猪猪”等。接下来,再帮助宝宝认真并充分触摸各种玩具,让他感受各种不同的材质和形状。

在触摸的过程中,帮助宝宝感受各种不同的材料,感觉柔软和坚硬,感受不同的形状,可以为他将来识别图形做最基础的准备,更能让他渐渐记住这些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