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公安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位小孩,急促的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长说:“是我儿子。”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主要是因为定式思维影响了我们解决问题的速度。所谓思维定式,是指人在进行思维活动的时候,倾向于某一条熟悉的思路,使用某一种熟悉的方法。如果这些思路和方法屡试不爽,定势效应就越来越强,人就越容易死死抱住它们不放,而忽视其他可能的思路和方法。
下面我们用一个实验来说明知识和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现在有A、B、C三只杯子,A杯容量为21毫升,B杯为127毫升,C杯为3毫升,要求量出100毫升的水来。怎么量出来呢?我们可以按下面步骤进行:第一步,将127毫升的B杯灌满;第二步,用B杯中的水将21毫升的A杯灌满,这样B杯中还剩下106毫升水;第三步,用B杯中的水将3毫升的C杯灌满;第四步,将C杯中的水倒掉;第五步,再一次从B杯中向C杯倒入3毫升水。这样,B杯中就只剩下100毫升水了。
如果你理解了上面的方法,那么就请你按照这样的方法解决中的六个问题。
思考好了吗?下面我们来核对一下答案吧。前面四题答案与例题是一样的。而第5、6题不仅可以用例题的方法来解决,而且还有更简便的方法:20=23——3,18=15 3.是不是恍然大悟,然后认为自己很笨?没有关系,其实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那都是思维定式惹的祸。你刚才可能就是这样:看了例题,又做了前4题,这5道题的同一解法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你在解答后面题目时很自然地再次使用它,结果让最佳解法从自己眼皮底下溜走了。如果直接做第5、6题,就会觉得要找到捷径也并不难。
还有一个类似的实验:把六只蜜蜂和六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结果发现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由于蜜蜂基于出口就在光亮处的思维方式,想当然地设定了出口的方位,并且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定势思维,它们才没有能走出玻璃瓶。而那些苍蝇则对所谓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没有对亮光的定式,而是四下乱飞,终于走出了玻璃瓶。有时候,头脑简单者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这实质上体现了在偶然性当中有很深的必然性。
思维定式虽然有时会束缚我们的思维,使我们常常忽略了解决问题的“捷径”,也会给解决问题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但是思维定式有时可以使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时达到近乎自动化的熟练程度,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提高我们的办事效率。
好了,现在回到刚才提出的问题,答案是: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亲爱的读者,你答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