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人人都爱心理学:最妙趣横生的心理学教科书
32324500000061

第61章 个人空间圈

两个不同国家的人交往常常会出现这样有趣的现象:一个美国人和一个阿拉伯人一起谈话,美国人边说边往后退,而阿拉伯人边说边往前走,当他们聊完以后,发现他们离刚才碰面的地方移动了很远。这是因为,美国人与人交往的时候需要保留一定的距离,他们认为这样才比较有礼貌。相反,阿拉伯人往往喜欢与对方拉近距离才叫有礼貌。这个当个体间互相作用时,试图保持围绕身体周围看不见的空间范围在心理学上称为个人空间圈,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心理上都需要一个最小空间范围——身体缓冲区(body buffer zone)来保护个人环境免受社会侵害。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证明个人空间圈的存在。选择一个面积为10米×10米左右大小的空教室,然后准备一把量程大于2米的米尺。测验由3个人参加,寻找一个主试者和一个被试者,他们之前是不相识的,自己做记录员。你自己和主试者、被试者两人是认识的。实验前,你告诉被试者:“当主试者在某一方向的5米处向你慢慢走近,在你觉得不能容忍时就叫主试者站住。”然后你要求主试者听到被试说停止时要立即站住不动。之后,你记录下主试者与被试者之间的距离,并填好。

实验时要注意主试者的步伐要慢,步子要小,而且8个方向不要按次序进行。实验一共进行三遍。实验结束后,将各个方向的三次实验所得到的数据加以平均,最后将各个方向的平均数绘制成个人空间圈。

好了,你一定会发现每个人都存在自己的个人空间圈。这就是为什么你在一辆并不拥挤的公共汽车上,有许多空位子,突然有个陌生人偏偏坐到你旁边,你一定会感到非常不自在。还有,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会惊奇地发现,即使站在电线上的小鸟也会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会站得很近。个人空间圈的意义在于人们总是会被一个看不见的屏障包围着,它的存在是为了保护你的个人环境免于大量的社会侵害。除了心理学家外,其他领域的研究者,特别是建筑师、地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都在积极地研究个人空间圈的概念。

个人空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而不同,这些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情境因素以及文化差异。如坦尼斯和达布尔及怀特发现,个体处在大房间或房间中央与处在小房间或在房间四周、角落相比,前者会使个体保持更大的人际距离。而海杜克、斯奈特和恩特尔曼指出,人们对自己所喜欢的或与自己有相似态度的人,往往会以比较小的距离和他相处。吉福特、普赖斯、萨拉菲诺、赫尔穆特和斯梅坦纳等人指出,2岁的儿童就表现出有自己的个人空间的偏爱和差异,而且儿童的个人空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一直到12岁左右,这个空间就会接近成人的个人空间。贝利与其同事的报告称,让儿童观察社交伙伴与人相处的距离,他们往往表现出与所观察的伙伴相似的人际距离。另外,萨拉菲诺和赫尔穆特的报告补充了性别、角色诸因素也可能会影响个人空间,如在幼托期间,女孩会比男孩保持较小的人际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