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家庭疗法1000问
32296700000395

第395章 子宫肌瘤有哪些针灸疗法

体针疗法1

取穴:子宫、曲骨、横骨。

配穴:皮质下(耳穴)、三阴交、次髎、血海、肾俞、复溜。

具体方法:

(1)主穴每次取1~2个,可交替使用,酌加配穴。子宫穴斜刺2.5~3厘米,曲骨和横骨均直刺2~2.5厘米,以得气为度,施平补平泻方法,配穴除耳穴用埋针法或磁珠贴敷外,其余穴方法同主穴。

(2)体穴均取双侧,耳穴取单侧轮替。留针15~20分钟。针刺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耳穴每周埋针或贴敷2次,15次为一疗程。

体针疗法2

取穴:阿是穴、内关、照海。

阿是穴位置:瘤体。

具体方法:上穴均取、体穴选双侧。先令患者排空尿液,阿是穴针3~4针,直刺入2~2.5厘米;内关、照海常规针法,用平补平泻方法,留针15~30分钟,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

电针疗法

取穴:关元、子宫、秩边。

配穴:气海、血海、阳陵泉、三阴交。

具体方法:穴位局部消毒,以32号毫针6厘米直刺穴位。得气后,接通电针仪,连续波,输出频率为70赫兹,每次刺激10分钟,每日1次,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7天。

火针疗法

取穴:中极、关元、水道、归来、痞根。

配穴:曲池、合谷、足三里、肾俞。

具体方法:

(1)主穴及配穴:肾俞用火针法,其余用毫针法。主穴每次均取,配穴酌加。火针为长6厘米、粗0.8毫米的钨锰合金针具,针尖在酒精灯火焰上1厘米处加热约5秒钟,以针体前3厘米处呈鲜红为度,将针快速地刺入穴位,再快速出针,全过程应在1秒钟内完成。

(2)针剌深度:腹部穴为3厘米,肾俞和痞根为1.5厘米。腹部穴可加用温和灸15分钟。配穴中照海、足三里行提插捻转补法,其余穴用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周治疗3次,12次为一疗程,一般需三疗程。

温馨提示:

采用火针阿是穴和针刺远道穴相结合,有良好疗效。近年来,有人还采用耳穴触诊法来诊断子宫肌瘤,是以金属棒在双侧子宫、内分泌穴触诊,凡皮下组织内有1毫米粗细之条索触之不消失者,即为触诊阳性。通过70例患者观察,阳性符合率为90%以上。因此认为本法有一定诊断价值。在治疗上,应用体针为主,配合耳针,也有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