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常见病家庭疗法1000问
32296700000370

第370章 产后眩晕有哪些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取穴:水沟、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胸闷欲吐者,加内关。出血不止者,加隐白。心悸者,加神门。

具体方法:外用补泻兼施法,可灸。针水沟行捻转泻法,气海、关元重灸,余穴针用补法。

功效:适用于血虚型产后眩晕。

体针疗法1

取穴:支沟、足三里、三阴交、关元。

具体方法:关元用艾卷雀啄法灸。足三里、三阴交,宜用补法。支沟先补后泻,以补法为主。留针及艾灸至神志恢复。

功效:适用于血虚型产后眩晕。

体针疗法2

取穴:支沟、血海、水沟、十宣。

具体方法:十宣以三棱针刺血;支沟先泻后补,以泻为方。余穴用泻法。宜留针至神清。

功效:适用于血淤型产后眩晕。

足针疗法

取穴:涌泉、然谷、照海、行间。

具体方法:血虚者,针刺用补法,或用灸法。留针15~20分钟,灸15分钟左右。

温馨提示:

中医认为,产后眩晕分为血虚和血淤两种。

血虚的治疗原则是养血补气固脱。足三里、三阴交补益脾胃,令气血生化有源。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之经穴,三焦为水谷之道路,故用之以加速水谷精微之输布,补气养血。气海、关元为元气之根,灸之能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血淤型则要行血通淤。水沟开窍醒神。督脉主阳,针刺水沟以回阳救逆。支沟可调理三焦气机,促进血行,以消淤平逆。十宣刺血可行气活血,宁志定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