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虚是人的一种高雅的素养。谦虚的人,常常会“不耻下问”,不懂就问。因此,谦虚的人也会学的更多。管仲在《形势解》里说:“海不辞溪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其学,故能成其圣。”韩愈认为人天生有许多疑惑,要解惑必须谦虚地学习。孔子曾请教于老子,学到了许多知识。其实,孔子的学识不比老子差,但“术业有专攻”,老子在某些方面比孔子精通,所以孔子就谦虚地请教他。唐代白居易作诗,为了使诗文更好地表达现实生活,每当写完一首诗,便念给村夫老媪听,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终于成为一代著名的诗人。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虽然身在病榻上,仍然不忘向别人请教,甚至包括向他的外孙女婿请教物理学上的问题,请他替自己“补课”。向他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容纳百川。这种求学的态度和不耻下问的精神,表现出一个人品德的高尚。
儒家强调“不耻下问”,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认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因而也都有值得他人尊重和学习的东西,“今且不须择人,只于市井稠人中,聚百人而各取其所长。人必有一善,集百人之善,可以为贤人;人必有一见,集百人之见,可以决大计。”自满自足的人总是只见自己的长处和他人的短处,自高自大,总觉得自己天下第一,什么都好,别人一无是处,因而瞧不起任何人。只有谦逊的人才能发现他人的优点,虚心向他人学习。集众人之长以为己之长,补己之短。“圣人设教,欲人谦光。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病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虽有,其犹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谦虚作为一种美德,既表现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同时,它又体现了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的尊重,它既能促进主体自身的充实与完善,又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个谦虚的人,深知“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懂得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对学问、对真理总是执著地追求;尊重事实,尊重真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随时准备充实和完善自己,对外来信息,兼收并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我所用。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是众所周知的伟大科学家,她曾于1903年和居里、柏克勒尔共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获诺贝尔化学奖。在她结束自己的人生旅途之后,所有熟悉她的人不仅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和对人类作出的伟大贡献,而且认为她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其道德品质方面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她贫困、艰苦,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百折不挠地从事她的科学实验。爱因斯坦与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爱因斯坦曾说:“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是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
正是因为她的谦虚,居里夫人才成为世界科学史上少有的一生获两项诺贝尔奖的杰出女性。如果她稍有一点骄傲情绪都不可能在科学史上获得登峰造极的成就。谦虚对一个人品德的修养和学问的钻研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谦虚的人往往能得到别人的信赖。因为谦虚别人才不会以为你会对他构成威胁,而你正是因为谦虚才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因为谦虚,你可能会学到别人本来不愿意透露的东西。因为谦虚,你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为你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因为谦虚,往往还能得到别人友善的帮助。
谦虚谨慎是一种美德,更是每个人走好人生之旅的必备之具。只有谦虚,才会不断要求上进,才会善采人之长而补己之短,才会兢兢业业,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才会达到事业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