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春苑论史
32286200000038

第38章 纪念杨杰将军诞辰一百周年

杨杰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始人之一,着名的国防战略家,爱国主义者。他一生为寻求祖国独立富强的途径,呕心沥血,曾实践过各种救国的方案,但都一一成为泡影,这使他苦恼,更使他奋进。20世纪30年代他对欧洲大小二十个国家进行了考察、认真研究比较,再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及物质条件作了具体全面的分析,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改造旧中国的方案。这个方案虽然在当时未能实行,但杨杰对改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的思考却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和价值。本文拟对此作一个简扼的论述,不仅希望对祖国文化宝库添一块砖瓦,更希望为祖国今天四化建设的某些方面做一个借鉴,以此缅怀杨杰将军诞辰一百周年。

一、农业国必须变为工业国

杨杰于1933年秋到欧洲考察,访问了大小二十个国家,所见到听到的都是讲军事机械化、农业机械化。使他感受到“一切职业推进的力量,都是在机械的指挥推动下,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以至一个人,都要仰着机械化的鼻息。”这使他“耸然惕惧,耽忧我们中国老是焦头烂额地在农业的圈子里摸索回旋。而外国,用机械工业品向我们暗攻,使我们贫弱下去,受到无斑痕的创伤;用机械化的军队向我们明攻,使我们不能在钢铁造成的地球上立足。”为此,他抱着把旧中国农业国这块老招牌,换成工业国的新招牌的宏愿,提出了改造旧中国的方案。他的这一思想具体地反映在他所着的《现代国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一书里,正如他自己所说:“本书的名目,虽说是研究国防的基本条件,但它的中心意义,是想建设一个新中国。”

首先,他认为我国造成贫困积弱和内战不已,是“大一统”与“民无二王”的这两个意识在作怪,因为“大一统”的意识伸展,便不能接受本国以外的文明而渐自积弱。“民无二王”的意识扩大,便不肯容纳个人以外的“力量”,而演成内战。内战不已,自己削弱了自己的力量,造成国防废坠,外力入侵压迫。要改造中国,必须首先把这两个怪意识除掉,本着“本身的短处,要研究对方的长处才能发现,同时还要师法对方的长处才能改正自己的短处。”。使中华民族展足前进。杨杰深深地了解旧意识在紧紧地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不革除它,要改造中国,使其大踏步向前是不可能的。

其次,他认为决定一个国家民族的命运,是看其工业发达的程度和国防建设的巩固、强大与否。他说,要建设一个强大独立的国家,必须具备三个主要的条件:民族的技能、机械的动力、天然的蕴藏。因为,科学为机械与地下蕴藏的产母,地下蕴藏,又为科学与机械的俘虏品。三者相依为命,互有关系,而交相为用。但是,它们的效用只是一个,就是机械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因为重工业是产生一切生产工具的总机关,是促进国防计划的总枢纽,它的使命,一方面是鞭策陆、海、空军的威力,不断地向前发展;一方面是鼓动国民经济全身的细胞,不停地循环生长。只要立稳了重工业的基础,平时仅可就国民生活所需要的条件下,作个别的从容供给。万一国际上有不幸的战祸,便可转换它的任务,在一切军事的需要上,作迅速大量的供给。这就说明了工业化对保卫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杨杰认为,世界上凡是注重工业化的国家,其国必强亦富,反之,虽富亦不能强,甚至走向衰弱。

杨杰列举荷兰、西班牙、德国、美国、日本、苏联等国的例子,说明了世界各国,不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还是殖民地国家,要想独立富强,都离不开走工业化这条基本的道路。他的这种认识基本上是正确的。然而,他也认识到,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有从重工业开始,有从轻工业开始,这就要由各国自己来定了。但是,不管从什么开始,国家必须工业化才能富强,要改造旧中国,必须首先把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才能够摆脱被殖民的命运,才能达到民族的生存发展、国家的独立富强这个目的。以此来看,杨杰改造旧中国的方案,是建立在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正确的,也是可取的。

二、中国工业化的条件

认定工业化是改造旧中国唯一正确的道路,为此,杨杰具体分析了中国工业化的条件。

首先,是民族技能的提高。而要能够提高民族技能,就需要解决民族自卑感或者媚外的奴才思想。

他针对有些人说:“中国人到底不行,不论办什么事,还是要请外国人。”留学生也没用,回国后“做些非其所学的很空洞的便宜事;甚或仍溜到外国去,自谋生活。”杨杰认为照这样仅从表面上责备学生是不对的。因为一般学生回到本国,先就丧失了他们向学的指标与他们生活的根本,工厂不能在他们才学得到很薄弱的基础上,磨炼培养,培养成适合于国家需要的技术人才,这能够单怪在人的一方面吗?杨杰进而说明物质文明,固是依赖人的技能,同时人的技能也是凭借已成功了的若干的物质,才能继续增进,两者是辩证的关系。他说,在工业革命以前,欧洲各国老是停止在那很陈腐、很混乱的中古时代,与中国同样的砍杀至几千年之久,到了螺丝钉、蒸汽机次第出世后,一百年间的进步,胜过以前几万年,这能说明某时代的人行,某时代的人不行吗?所以,“不惟不能怪青年学生,就是一般的中国人,也不能一笔抹杀说不行。”杨杰这种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是有说服力的。他进而引用孙中山的话说:“中国,不是人不如人,是机器不如人。”这就更抓到了问题的实质。他也表白,他不是不欢迎外国技术人才,而是因长久地用外国技术人才,使中国人的技术老是无进步,这于国家民族的前途是极危险的。我们如有机器的后盾,加上环境的训练,自然各方面要强得多。所以,民族技能的造就提高,科学的发达是国家工业化及国家独立富强的首要条件。

第二个条件,就是机械动力。据欧美统计学家对于机械力的计算,以为“一国的机械动力的总数,与其国人口的总数相比较,能达到某个限度以上,则其国必富强。在某个限度以下,其国必贫且弱。并可依据这个方法,决定其国防力量的厚保”这说明了机械动力是关系到国家的强富贫弱及国防力量的强弱。然而,我国的机械动力如何呢?

杨杰说:“除各大埠有极少数的机械动力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操纵下挣扎活动外,可以说空若无物。”他认为,如果与各先进国家相对比,无异是大刀队与机械化的军队比,帆船与军舰比,人力车与飞机比。处此情况,我们还能无动于衷,束手就擒吗?所以,大力发展机械工业是刻不容缓的。

第三个条件是天然的蕴藏。杨杰认为关于天然蕴藏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明白:天然蕴藏多的,并不是强国,缺乏天然蕴藏的也不是弱国。如非洲、印度、安南,这些地区和国家天然资源极为丰富,可都是殖民地,而荷兰缺煤、意大利缺铁、德意志缺橡胶树,却早已被称为世界的强国了。但是,天然蕴藏是国家工业化和建设富强国家不可缺少的一个条件。他可以就地取材,不至于用各种手段去获取等等。

我国是天然蕴藏素称丰富的国家。杨杰认为,我们凭借这种种的蕴藏,政府和人民很快可迅速地把中国改造成为一个工业国。如果不很好很快地利用这些天然蕴藏,枉有天然蕴藏的美名,也不能成其为工业国,强国也免不了孙总理所称的:“次殖民地”的命运。

杨杰用辩证的方法,具体分析了我国工业化应具备的各种基本条件,鼓励国人很好地利用这些条件进行国家工业化的建设,以改变旧中国的命运。

三、实现工业化的具体办法

杨杰认定发展工业是改造旧中国的中心,那么怎样来实现这个中心呢?

他说,首先就是要集中财力。并分析道,我国的财力,固不能望美国,但终胜于意大利,唯独可惜的是所举的内债外债,因种种关系(救灾、剿匪等)大都不能集中,不能完成一种根本建设,发挥集中财力的作用,得到应该得到的利益,何况我国目前的国难,不但是关系安危,简直是关系生死,我们不忍痛,就不能把财力集中,不紧缩或停止若干不急的经费,就不能把关系生死的工业建设起来,把国防建设起来。

其次,是政府与民众合作办工业。杨杰指出,要使一般人认识政府的决策,和这样的决策与个人本身的关系,自动起来为建成工业国共同努力。在工业建设开始的时候,应该先在富有铁煤的各省,选定若干区域,倾注全力,建设极大规模的钢铁厂,以制成的机械和低价钢铁供给全国各企业家,一方面抵塞漏洞;一方面促进生产,同时便可形成建设国防的策源地。

关于任随民众办大规模的工业问题,有人对杨杰的这种主张表示怀疑。杨杰进而说明这种怀疑是有道理的,他承认世界上这种民营发展的弊病,以至政府采取了经济统制,或者社会主义的分配,以制止个人企业过度膨胀的一切流弊。但是,他认为,我们中国,国内的经济力量尚未伸张到海外,与各国争夺市场,国内的机械工业,尚未发达到生产过剩、失业增多的那个境界。那么我们对于大规模的工业正是提倡之不暇,又何必忧虑到某种大工业有独占性而不许民营呢?不过在这种大规模的民营工业当中,要有若干的计划和条件。他说:“一,要摆脱帝国主义各国所加于我们的不平等条约的拘束(例如关税不得完全自主,各租界不能收回,而听凭外人设立大工厂两事,便是我们的致命伤)。二,政府要有整个的一定不易的计划。三,政府要在有形无形中,规定若干扶助的办法,鼓舞一般民众企业的勇气。”远在20世纪30年代,杨杰即提出了结合中国国情的迅速发展中国民族工业的办法,并强调要摆脱帝国主义经济优势的压迫及政府扶助民营的办法,同时指出中国工人失业的原因是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连年内战以及苛政暴力影响的结果,而不是办民营工业的结果。

杨杰一生最可贵之点是任何时候遇到任何困难,绝不灰心、悲观、气馁,相反地,他说:“我仔细观察,觉得我们中国,与这些国家比较,总落后了半个世纪,又听到一般政治家批评说:‘欧美一百年的进步,像日本那样办,只要五十年,又像苏联那样办,只要十年’,这就是物质建设不论在时间上、经济上,越后越占便宜。那么我们既有这个便宜,又有日本、苏联那样的先例,凭借这天然资源,我们还怕没有超越农国进入工国的办法吗?”

杨杰作为一个军人,要想完成农业国变工业国的宏愿,是需要付出重大的代价的,然而,他并不因此以个人的得失而畏惧权贵、畏惧舆论,从而动摇或放弃改造旧中国为工业国的宏愿,他一方面提出了理论根据,列举了世界各国的例子;另一方面又积极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再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这种一心为祖国的思想,怎不使人感动并为之钦佩呢?

再次,选择一个中心区域。有了实现工业化的条件及具体办法外,还得选择一个中心地区,否则遍地撒网,满地开花,结果将无所收获。他认为,中国国防中心及近代大工业区的中心最恰当的是陕西西安。就西安本身说,一则重工业必需的金属原料、化学原料,以至石油、石灰各种矿藏皆极丰富。二则地质深厚,适合于国家及民众在地层以下的远久的或暂时的各种设备。三则形势天成,举凡进取保守,以至后方的一切建筑,在纵的、横的方面,皆易计划布置。四则因气候寒冽,民习建武,举凡兵家坚忍耐劳的基本美德,无不备具。五则帝国主义经济力侵入的程度较浅,凭借丰备的资源与俭朴的民俗,建设成近代的大工业中心区,而与滨海七省的商业各区相吞吐,皆是适合于国防中心的重要条件。而邻接陕西的甘肃、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各省的已开发未开发的各矿藏,皆天然拱卫陕西,形成取之不尽的宝库。

他说:“总之,整个中国的北方,天气高寒,民俗刚强。并且土厚质坚,矿藏丰富,近代的工业原料,无不应有尽有,宜于重工业。于人如头脑,其职司在指挥。南方土沃而燠,江河深广,天然的交通便宜,宜于农商。于人如脏腑,其职司在营养。明了这天然形势,国防中心能得一个具体的决定,那末人为的一切建设,自然有条不紊了。”

杨杰对工业及国防中心区的选择,对于中国当时的处境来说是正确的。他这种主张是在“九一八”之后,“七七事变”之前提出来的,当时中国大陆上东北已沦入日本之手,日军以东北为根据地,积极入侵西北,截断我们的陆地交通,企图一举并吞整个中国。在海上,琉球群岛、台湾岛、澎湖群岛早已为敌所霸占,日本积极准备大队潜水艇,并由日本迤南经台湾、马加利纳岛、加罗林岛至马绍尔岛一带,遍设海军根据地,俾成连锁,以期完全控制中国海及西部太平洋,封锁我们的海上交通。杨杰根据当时的形势和自然条件提出,以西安为工业及国防的中心区,这样既可以接近资源,发展工业,完成国防中心的建设计划,又可开发西北,作为复兴中国的根据地,这就是他希望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道理。可见他对问题本质的分析是透彻而全面、宽广而长远的,他不仅以经济的眼光,还以政治的头脑看待问题,这就使他所提出的方案是正确的。

四、发展重工业为重心

杨杰主张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来完成中国的工业化,这样可以同时解决国防与经济的问题。

他认为,重工业领域内钢铁工业的最大任务,在制造一切机械,而机械的动力,一方面在经济上活动,一方面又可以在国防上活动,世界上工业极度发达的国家,同时也就是国力充实,对于国防极有办法的国家。他们可以把和平的商品制造厂,在一昼夜短促的时间内,改为兵器制造厂,或毒瓦斯制造厂,使邻国感受威胁而极度不安。他引用德国作家汉司兰博士的话:“武力或战争,并不能威吓科学与工业极度发达的国家,而使它屈服,因为人人习于工业,便不难把全国民众,于短时间武装起来,为国效命。”并进一步指出,国家能实现工业化后,国防和经济这两个问题也能因此而得到解决。我们这个农业国家,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改造成工业国。因为,我国有极丰富的金属原料和化学原料,我们可以把工业机械动力,逐步转向农业机械化,使工农的界限逐渐融合,成为职业上的分工。我们的国家,非下定决心这样做不可。他说:“最近日本在中国经济提携的谈话中说,‘以中国丰富的农产供给日本,以日本大量的工业制造品供给中国’,这样的语调,不惟菲薄我国,欺骗我国,直是以殖民地待遇我国。我们幸勿妄自菲薄,自视为农业国,自甘为日本的殖民地啊!”这是多么感人肺腑的心声!他激发国人振奋精神,甩掉自卑感,造成中国的工业化、农业机械化,摆脱日本企图殖民中国的命运。因此,他非常强调中国工业机械化的重大意义,认为这简直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并说机械化愈普遍的国家,研究科学的人愈进步,科学的进步又能促进工业机械化的发展,国家也才能随之富强。在世界机械化突飞猛进的当中,中国还不振作,还像现在一样浑浑噩噩的侈谈所谓“形而上学”,墨守手工业而不大重视机械工业,所以贫困,因贫故弱,因贫弱交困故多动乱,如果中国工业化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入与掠夺,把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封建统治者为了苟且偷安,“不惜量中华之物力,以求帝国主义之欢心。”使中国日益贫穷和落后,中国人民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从帝国主义侵入的那天起,就没有停止过斗争;代表各阶级的政治势力,也曾不断地提出过各种救国方案,发展资本主义,但都失败了,都行不通。蒋介石背叛革命建立起来的政权,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大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的政权,他利用种种特权,发展了官僚资本,不但没有摆脱,而且扩张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势力,加上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和掠夺,国民党军阀连年混战的破坏和苛捐杂税的不断增加,使中国民族工业日益衰退,农村经济日益破产,日本帝国主义乘机袭来,使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这就是蒋介石标榜的中国外交新纪元的时期,就在这个时期,中国仍然不能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完成工业化的道路。

就在上述的国内外形势下,杨杰提出了他的建设旧中国工业化的思想。这一思想是以抵抗帝国主义、建设国防为中心,促进中国工业化,这是一条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农业国走向工业国的道路,他希望通过这条道路,建设一个新的中国,把世界各国和我们自己公认的农业国这块老招牌,换成一块工业国的新招牌。

要把旧中国建设成为工业国,除了基本条件、三个要求及具体实现的办法外,他还提出了如下几个先决条件:

第一,参照各先进国先设工业基本的成法,制定一个国策。凡足以实现这个国策的办法可以改变,而国策不容改变。

第二,希望全国的各级政府,把政治工作的重心渐次移到工业上面来。

第三,希望在政治、军事……方面已有地位的人们,把做官的意志与财力,渐次转向到社会事业中的生产事业上面,因为民众观瞻所系的人们,拥有一种有形无形的吸引力,既可转移风气,又可事半功倍。

第四,希望全国青年,尤其是学生们,把各人做官的指标,改为做工,因为做官这条道路极窄狭,又极险恶,难容多数人;不如工业一途的坦平,可以任人竞争,并且愈竞争而国家愈繁荣,社会愈安定,个人文化程度愈向上,就是所谓“官愈多而国愈乱,工愈盛而国愈治”的道理。

杨杰认为,这四项先决条件可保证他的工业化实现。他力图使中国不要固守陈规,要改变这种落后面貌,改农国变工国,改贫穷为富强,改变旧的陈腐观念,改变重农轻工,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总之,他说:“本身的短处,要研究对方的长处,才能发现;同时还要师法对方的长处,才能改正自身的短处。”从要改变旧中国的命运来说,还是值得肯定的。

杨杰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由于他所处的特殊地位,对社会上的利弊、统治当权者的腐朽看得比较清楚;在考察世界上二十个国家之后,又给他莫大的启示,他进行了研究比较,加上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支持,产生了他改造旧中国的设想。他完整全面地提出了发展旧中国工业化的方案,希望以此达到甩掉农业国的老招牌,使中国独立富强,与列强并驾齐驱于世界之林的目的。但是,杨杰不知道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对帝国主义的买办性、依赖性,以及半封建社会的顽固的封建剥削性,都不能容许他实现这一宏伟的愿望,他虽然大声疾呼,虽然拼命努力,虽然不畏权贵、不计个人的得失,并且也曾亲自支持友人,试办了一个水泥厂,但一切终归徒劳,办水泥厂反受到蒋介石的严厉斥责。直到他死于国民党特务的手枪下,仍未看到自己愿望的实现。

五、对杨杰改造旧中国思想的几点看法

纵观杨杰关于旧中国工业化的思想,我提出以下几点个人的意见,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第一,杨杰工业化的思想,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坚决主张取消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压制与操纵,主张政府从政治上、资金、原料、信息、法律等等方面,全面给予民族工业以巨大扶助与支持,使其得到顺利迅速的发展。这是一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使旧中国达到工业化的目的的道路,也是一条独立自主,动员全民族艰苦奋斗,努力克服困难的工业化道路,在日本帝国主义猖狂侵略中国的时候,这条工业化道路有其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杨杰是希望利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的热情,解决中国工业化问题。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步步逼侵,战争不断扩大,受凌辱、受奴役、东北沦陷的事实,已成为前车之鉴,他以此激发人们的反侵略的爱国感,他提出以建设国防为中心,促进重工业的生产和发展,以此带动其他工业的生产和发展,完成中国工业化的目的。

第二,杨杰工业化的思想,是希望发展重工业,建设巩固的国防,希望收到国防建设问题与工业化问题及社会经济问题同时得到解决的效果。他衷心展望着,当中国士兵手中的武器创造厂名由拉丁文变成汉文,人民生活日用品商标由拉丁文变成汉文的时候,就是中国国防建成、经济发展、中华民族开始扬眉吐气抬头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时候。

第三,杨杰的工业化思想借鉴于苏联并结合了中国具体情况的工业化道路,也就是说,他在主张发展本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同时,并不排斥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是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极端微弱,必须鼓励、扶持其发展;为了能在较短期间实现中国工业化,他研究比较了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道路,最终选择了中国走苏联工业化的道路,所以,他从多方面举例说明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使其在国防上、工业上、农业上所取得的成效。他认为中国的国情与苏联的相似,他们能做到中国也能做到,甚至比他们做得更好。

第四,杨杰工业化的思想,在旧中国,不仅帝国主义不容许,蒋介石政权也不能容许。如果按照杨杰的主张和具体办法去做,必然损害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侵略势力,损害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同时,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因受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压迫与操纵,与他们有矛盾,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面,但是,作为资本家的本质,是想方设法牟取剩余劳动价值,牟取利润,要他们去发展利润少而投资大的重工业,他们也不是十分愿意的。尽管杨杰以爱国主义激发当官的、经商的转向工业,那也是有限得很,因此,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在蒋介石政权统治下,杨杰的这条不能彻底解决蒋政权问题的改良主义办法的工业化道路注定行不通。

第五,杨杰工业化思想,毕竟是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明确提出的实现旧中国工业化的一个较全面、较系统、较完整的方案。他首先从理论上扫清了旧中国工业化道路上的障碍,接着提出了旧中国工业化的基本条件、实现工业化的具体办法,以及中心区域的选择和先决条件。他以工业化来改造旧中国的思想,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着书公之于世,他这种思想是以发展国营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为主,至于行之是否有效,因为没有实践的机会,也不敢妄言肯定。但是,处于当时历史条件下,杨杰的思想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特别是他坚持中国独立自主的工业化道路以及利用外资的各项条件原则,在今天我认为仍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他所列举的许多资料都可作为今天的四化建设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