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中国金融运行研究
32282800000004

第4章 从投入产出调查看江西金融业与江西经济发展的关系

孙菊生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健康发展能对经济形成支撑和推动,两者休戚相关。本文以我国1987年、1992年、1997年和2002年分别进行的四次投入产出的调查事实为基础,动态描述了江西金融业与江西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若干基本结论。这些基本结论还将与2007年第五次投入产出调查的结果相比较。

一、江西其他行业对金融业的需求

金融总产出等于其他行业对金融业的中间使用与最终使用之和减去省外调入。金融投入产出表的行表反映金融总产出的使用过程,及各产业对金融业的需求规模和需求强度,通过对行表的分析,既有利于金融业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可以从另一个侧面间接的反映一个地区产业结构层次的高低。

(一)对金融业中间需求率的总体描述

金融业中间需求率是指对金融业的中间需求量与总需求量的比例。中间需求率越高,表明该产业就越带有提供中间产品(生产资料)的性质。江西金融业中间需求率水平很高,四个年份均在0.9以上,说明江西金融业主要用于满足中间需求,以提供生产性融资服务为主,为消费者提供的生活性融资服务少。

(二)三次产业对金融业的需求

1.从三次产业对金融业的使用量分析,农业得到的金融服务最少,第二、三产业位次不定。2002年,江西第一、二、三产业对金融业的消耗分别为5.6亿元、55.5亿元和43.8亿元,第二产业对金融业的消耗量比第三产业多11.7亿元,呈第二、三、一产业次序,与1987年一致。1997年,江西第一、二、三产业对金融业的消耗分别为1.6亿元、41.0亿元和55.9亿元,第三产业对金融业的消耗量比第二产业多14.9亿元,呈第三、二、一产业次序,与1992年一致。

2.从三次产业对金融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分析,第三产业对金融业的消耗强度最高,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很低。2002年,江西第一、二、三产业每生产1万元产品,需要直接消耗的金融服务分别为63.5元、180.2元和245.5元。

四次投入产出调查反映,从1987~2002年,第二、三产业对金融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全社会对金融服务的依赖程度相对下降。一部分原因是经济发展使各类经济主体积累增加,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例如,2003年江西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自筹资金的比重达到47.1%,比1991年提高7.7个百分点。在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对金融业直接消耗系数的下降幅度最大,2002年江西省第三产业对金融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只有1987年58.4%。在此期间,江西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12.0%,增速为三次产业中最高。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对金融业直接消耗系数在总体下降的同时,出现较大波动。

(三)42个产业部门对金融业的需求

1.各产业对金融业的直接消耗量分析。

消耗金融服务的产业的集中度较高,金融的产业投向始终有主有次、有保有压,较好地贯彻和体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在42个产业部门中,对金融业直接消耗量居前10位的产业所消耗的金融服务占据很大比重,四个年份中,除2002年只有57.3%之外,其余三年均在70%以上,其中1992年高达96.5%。在前三个年份里,商业(现改称批发零售贸易业)对金融业的直接消耗量均居各产业的首位,2002年滑落到第11位。2002年,交通运输仓储业消耗金融业13.4%的产出,居42个产业部门之首,其次分别是建筑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在前十大产业中,属于工业的产业个数逐步增加,2002年为6个,比1987年增加2个,说明金融业支持工业的力度增加,工业正成为金融需求的主体。

2.各产业对金融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各产业对金融业直接消耗系数的大小,反映金融业在各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大小。2002年,江西旅游业1万元的产出中需要直接消耗731元的金融业,直接消耗系数居42个产业部门之首,其余依次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他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房地产业等。在前十大产业中,属于第三产的产业个数迅速增加,2002年为6个,比1987年增加5个,说明日益兴起的现代服务业对金融的依赖程度高。

无论是对金融业的需求还是从对金融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来分析,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这四大行业都属于前10位之内。说明这四大产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量大,而且金融对其发展的支撑作用强,金融业应将其作为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全面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二、江西金融业的产业波及效果

产业波及效果主要从产业影响力和产业感应度两个方面反映。

(一)江西金融业的产业影响力

金融部门的运作需要非金融部门提供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金融业提供的虚拟服务是其他部门财务运作等活动的基础。利用投入产出的影响力系数可以反映各部门间需求变动的波及程度。产业影响力反映某一产业的最终产品变动对整个国民经济总产出变动的影响能力。这种影响能力表现为该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与间接推动能力的总和。一个产业的影响力系数越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就越大,发展这些产业对经济增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投入产出调查表明,1992年、1997年和2002年,江西金融业的影响力系数均小于1,说明金融业对其他行业发展的推动力低于国民经济整体水平;2002年江西金融业影响力系数为0.8374,在42个产业部门中列第30位,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纵向分析,江西金融业影响力系数总体呈现上升态势,1992年最低,2002年比1997年的高点有所回落,说明金融业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不断提升。2002年,江西金融业增加1个单位最终产品的增加值,推动国民经济增加0.83742个单位增加值的总产出,比1992年增长66.1%。江西金融业的影响力系数小与金融业中间投入率低直接相关。

(二)江西金融业的产业感应度

产业感应度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变动后使某一部门受到的感应能力,反映当各部门均增加1个单位最终使用时,需要某一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这种感应能力表现为该部门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与间接拉动能力之和。

2002年,江西金融业的感应度为1.3266,即国民经济各产业均增加1个单位最终产品的增加值,拉动金融业增加1.3266个单位增加值的总产出,在42个产业部门中,金融业感应度系数居第9位,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说明金融业与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具有比较广泛和紧密的联系。纵向比,江西金融业的感应度系数有所降低,2002年只有1992的81.1%。事后的分析表明,由于江西省民营等新经济主体获得到金融服务难度较大,降低了全社会对金融业的需求,从而使金融业感应度系数变小。

三、若干基本结论

1.从江西省其他行业对江西金融业的需求情况来看,江西省的产业结构仍处于相对较低的状况。这首先表现为现代服务业对江西金融业的需求量很低,排在行业需求量前10位而属于第三产业的只有交通运输及仓储业、房地产业这两个行业;其次还表现在高新技术产业对金融业的需求量过低。

2.对江西金融业的产业波及效果的调查分析表明,江西金融业对江西省国民经济的推断能力较弱,这表明江西金融业自身需要加大改革和创新的意识,以便更好地为江西省经济发展服务。

3.本文的分析是以四次投入产出调查为基础,时间跨越15年(1987~2002年),这说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金融业将继续成为制约江西省经济加快发展的“瓶颈”。这个事实应引起江西省高层决策部门的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