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奋斗中关村
32282200000096

第96章 弃官就学

记北京风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马重

马重,20世纪50年代生于广州,美籍华人,金融风险管理与系统专家,国际上为数不多的能主导研发衍生品实时风险管理系统的高级人才之一。曾上山下乡当过知青,回城后进入科研单位工作,从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到室主任,80年代初参与主持彩电副载波高精度时间频率标准传递的科研课题,该项目曾获省、市优秀科技奖。1986年自费赴美国芝加哥留学,先进入公立的Washington学院,并担任了学校的中国学生会主席,随后又转入芝加哥DePaul大学,其间获中关教育基金会奖学金及DePaul的奖学金,1990年获计算机通讯硕士,同年加入美国SDC公司,参与首个用于全球衍生品市场交易的实时风险分析与监控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1998?2000年作为项目经理负责公司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合作的对有关系统的更新换代工作。2001年加入美国R。J,O'BRIEN公司,任高级系统分析师。2007年1月正式回国创办北京风软技术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4年11月30日,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因参与石油衍生品交易出现5.5亿美元巨额亏空而申请破产保护。这一事件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中航油本身,中国国企的管理水平和能力又一次成为海外金融界和投资者的议论热点。

中航油事件发生之后,马重虽然远在大洋彼岸,但一直关注事件的进展以及其对国家衍生品交易发展的影响,并奋笔疾书,连续在国内的《中国经济周刊》、《?望周刊》、《证券市场周刊》等刊物上发表了观点独特、言之凿凿的系列文章,为国内有关部门出谋划策。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反思中航油:衍生品风险管理重在实时监控》、《从战略风险的角度看建立两个金融中心的必要性》、《SPAN与衍生品风险管理》等。

在马重看来,造成中航油事件的重要原因是在风险管理与监控上出现了明显漏洞。“如果当时身在北京的有关领导能通过一个风险监控系统得知每天的延误都将可能增加平均高达1000余万美元的损失,结果很可能就会不一样了。”

几年过去了。如今,国内期货交易已有一定规模,期权交易也在准备登场,境外衍生品交易进一步开展。但由于我们的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水平仍然落后,大大限制衍生品交易的进一步发展。可以说,面对变幻莫测的全球衍生品交易,没有先进的实时计算机风险监控系统,有效的风险监控与管理只会是一句空话。

马重正在把空话变成现实。他创立的北京风软技术有限公司不久前自主研发出新一代风控产品RIMS(实时风险分析与监控系统),可以为国内外的衍生品交易客户提供全面的实时保证金数据及风险管理解决方案,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让我们将时间的指针拨转到20多年前的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当年的马重已经是广州市属的一个科研单位的室主任,参与主持开发了有关彩电副载波高精度时间频率标准传递的科研课题。这是一个当时在国内领先的科研项目,先后获得了省、市优秀科技奖。其间马重在相关学术杂志上发表专业论文6篇,并编写了十余万字的技术讲义。同时,在科研之余依靠自学完成中央电大的课程。

为了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中国从80年代起开始着手培养后备队伍。作为选拔第三梯队干部改革的试点,广州市委派出工作组到马重所在的单位搞试点。在民意测验中,马重以最高票数被群众推荐为接班对象。随后,工作组找马重谈话,希望他能去市委党校学习,回来后准备挑起更重的担子。对于一个行政管理与科研合二为一的单位,这意味着就有机会晋升市属局级干部了,但这并没有打动马重的心。当官的机会对于马重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几年前的知青回城潮中,马重当时正担任连队的代理指导员,他所在农场的场长,一个50年代转业的老干部,也曾经亲自找他谈话,希望他留下来日后接替自己的班,马重谢绝了,此事多年后还一直被老场长念叨着。

对技术近乎痴迷的马重,对此解释得非常简单:“我们这一代人被文化大革命耽误了学习,如果不抓紧时间补回来,很快我们就会被新一代超过。”尽管当时马重已经是单位里的技术骨干,并到全国各地给那些与高精度时间频率测试相关的计量单位、军工基地的技术人员、工程师讲课,但马重一直有着很强烈的危机感。他很清楚,一个科学技术腾飞的新时代正在到来,面对无数“文革”后跨进大学校门的年轻人,要始终能站在时代发展前沿,他需要一条超常规的途径,那就是出国深造。

不过,马重的计划一度几乎泡汤。原来,他的老红军父亲看到儿子一直只埋头学习,对络绎不绝的登门说媒者毫无反应,尽管其中不乏医生、演员、干部,心里越发着急,最后亲自出马包办,甚至作为间接上级找到马重单位的领导提出要求,弄得马重十分尴尬,最后不得不“离家出走”,搬到单位宿舍去“避难”。不过,这也进一步加快了马重出国的步伐。

单位没有公派的名额,即使有的话也难以摊到一个没有正规学历的助理工程师身上,奖学金更不可能,马重决定走自费留学的道路。他知道没有奖学金获取美国签证的难度很大,但这并不能阻止他。当一个严肃的签证官飞快地浏览了马重手上一大摞的杂志、讲义、获奖证书并听完他用不太流畅的英文讲述自己的经历后脸上露出笑容:“我相信你的理想与能力,希望你能在美国实现你的梦想。”马重知道,他已经获得了签证。1986年6月,马重怀揣着多年来省吃俭用留下的所有积蓄兑换成的1000多美元,飞往了美国密执根湖畔的芝加哥。

“现在回过头来想,当年希望学习的心情特别急切,什么也阻挡不了我的决定。”往下来的事情,跟许多自费留学生一样,马重一边打工赚取学费与生活费,一边上学。他进过厨房,当过餐馆服务生、家具店推销员、电视台市场经理,曾经在芝加哥的漫天大雪中凌晨两点下班回家,一个人在火车站上遇到随机打劫的黑人而被抢去了一天打工赚来的三十多美元,也曾经与抢劫家具店的“越青帮”厮打着从楼上滚到楼下而几乎丧命。这些经历对于曾经上山下乡的马重来说,只是生活经历中的小小涟漪。

Washington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以自费为主,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开始许多人对未来十分茫然,作为中国学生会主席,马重经常鼓励大家,并设法组织年轻人开展各种活动,让大家分享打工、学习、生活的体会与信息,互相帮助共同度过难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后来都先后完成了学业,在美国顺利地扎下根来。

就在那段时间,马重遇到了他后来的太太??三峡工程负责人之一、两院院士潘加铮的女儿潘筠,当时她正好也在芝加哥留学。两人互相支持,共同度过了留学最艰难的时光。当他把这一消息传回国内,父亲终于才算松了一口气。

不过当时最让马重担心的还是研究生入学资格问题。由于在国内没有学位,按照常规,马重必须老老实实先补完大学课程,拿到学士学位,然后才有资格申请研究生,这对于当时已年过三十的马重来说将会是一个漫长的煎熬过程。

“在经过仔细的考虑之后,我决定直接去找教授,争取能直接申请研究生。我相信自己的实力,但如果不去尝试,机会是不会自动从天上掉下来的,”惯于挑战自我的马重,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果断地做了个决定。这个决定,又一次改变了马重人生的进程,包括多年后的回国创建北京风软。

马重抱着签证时用过的一大摞材料,直接去找了DePaul计算机系的教授兼系学术委员会主席Z,希望能说服教授批准自己的研究生入学资格。面对充满疑惑的教授,马重侃侃而谈,从彩电负载频传递高精度时间频率标准的科研项目,谈到信号传输的信噪比与稳定性分析,教授不时提出一些跳跃性很大而且很尖锐的问题,马重都一一巧妙地回答了。Z是一位计算机通讯专业的专家,熟悉电子通讯技术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虽然与时间频率测量的领域不同,但其中许多电子领域的基础知识十分接近。在听完马重的陈述后,教授已完全被马重的专业水平和敏捷的反应折服了。“看来你的专业知识已经超过我们系的许多申请者,我觉得现在要求你再去补个学位,然后才读研究生,对你来说很不公平。”说完,教授当即在申请书上签了字。

更出乎马重意料的是教授竞一口气同意免掉5门预修课程。在申请美国的研究生时,通常会被要求预修一些课程,以弥补专业基础的不足。由于计算机通讯在当时是一门新兴学科,预修课程多达6门,几乎等于正规课程的一半,许多申请者能被免掉一两门就已经感到很幸运了。但由于马重在国内自学的课程以及科研项目涉及的电子测量与信号处理知识大多与所申请专业吻合,而且面谈时对这些知识的理解给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教授毫不犹豫地砍去了大部分课程。这不仅为马重省下了一大笔学费,更宝贵的是节省了近一年的学习时间。

建于1898年的DePaul大学是美国最大的天主教大学,85 010的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学生与教师的比例为15:1,小班教学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与教师交流的机会。在这里,马重终于有机会平等地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学生在一起,夜以继日地吸收着各种计算机领域的最新技术与发展信息。

一年后,马重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了计算机系授予的奖学金。1990年获计算机通讯硕士,还未拿到毕业证书,马重已经加入美国SDC公司,开始参与首个用于全球衍生品市场交易的实时风险分析与监控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

命中似乎注定马重要和风险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