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奋斗中关村
32282200000084

第84章 苦中有乐的留学生活

吕首松出国之前,在国内开过公司。1995年,他从哈尔滨来到北京,曾创办过一家商贸公司,此前有过在外企工作的经历。2000年来到英国后,他边打工边学习。相比较其他一些留学生而言,他的留学生活更艰苦些,但苦中有乐的日子很充实。

经历是一笔心灵的财富。吕首松在留学期间,利用周末假期赚钱,英国按小时支付报酬。他往往一天干两三个工,像赶场一样,结束一个工又进入另一个工作场所。那儿的中国留学生乐于勤工俭学,大家彼此分享劳务信息,因而学子们有更多的工作机会。吕首松比别人更勤奋,他从事过14份工作,比如物流搬运、外卖、皇家邮局搬运、做牙套、冷库、食品加工等等。夜间工作报酬多,他时常打夜工。吕首松适应能力强,他习惯了忙碌的工作、学习节奏,性情乐观的他珍惜一个个工作机会,做事认真、负责。

付出就会有收获。吕首松和同学通过打工赚钱留学,不仅生活有保障了,而且有盈余。大家一起到伦敦乡间或别的城市旅游或是自驾游。闲暇的时光格外愉快,喜好运动的他,和中国学生一起踢足球、吃烧烤,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怎能不快乐呢。

吕首松在Luton大学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授课多为案例分析,学员进行小组讨论、演讲和剖析案例。吕首松在讨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时格外活跃,他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以及从社会实践得来的经验加以分析,大多时候,老师、同学对他的做法很认可。英国老师和同学们比较亲近,有时在一起吃饭、交谈,他们喜欢中国学生送的带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喜欢向留学生打听有关中国的情况。通过与同学的沟通,他们认识了中国。英国人想了解中国经济发展,包括人际关系,非常想把本国商品推销到中国。

让吕首松有些失望和气愤的是,不少英国人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20世纪60年代,认为中国人没有素养,媒体上正面报道得不多。同英国人聊天,他们只关心欧洲、美国,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

伦敦早年有“雾都”之称,但工业生产带来的空气污染已成为历史。吕首松对伦敦的印象很好,这里环境美、河流清澈,城市、乡间空气质量差别不大,这里的自来水可直接饮用。大英博物馆以及具有这座城市象征意义的大笨钟闻名遐迩,伦敦还保留着许多100年前的建筑。在吕首松的印象中,伦敦有的街道和建筑100年来没有什么变化,显露出衰败的迹象。

吕首松说,中国每天都在变。尽管在英国他拿到学位后,已谋求到一个月几千欧元的高管职位,但他还是想回国。因为在英国当雇员施展自己才干的机会少。回国创业很激动,确实想把国外好的理念、产品带到中国。国外环境好,将来有一天中国的环境会和欧洲的环境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