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奋斗中关村
32282200000156

第156章 25年磨一剑

记北京伊士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燕毅博士

燕毅,男,1960年5月出生于四川成都,现居于美国科罗拉多州。1982年获成都电子工程学院应用数学理学士学位:1985年获中科院数值分析和计算方法硕士学位:1989年获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数值分析和计算方法博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1989年10月?1992年7月,美国肯塔基大学计算中心研究员。1992年8月~1993年5月Math Dept。,Uniof Kentucky,助理教授;1993年7月~1993年8月Research SystemInc,咨询师;1994年5月~1994年7月EDI System,Inc。,丹佛,科罗拉多,程序员;1994年7月~1995年2月DP Associate,丹佛,科罗拉多,高级程序员;1995年2月~1996年6月Applied GraphicsTechnologies,Inc,波德,科罗拉多,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1996年7月~1999年7月Avalon Imaging,Inc,波德,科罗拉多,高级软件工程师:1999年8月?2000年3月Boldtech System,丹佛,科罗拉多,高级咨询师;2000年4月,webMethods美国,高级顾问;2003年5月成立YiSquare Technology,Inc,任董事长;2003年12月成立QualitrolTech,Inc,担任董事长一职;2006年9月创立北京伊士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任董事长,入驻中关村创业园,获得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创业资助10万元。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成功进入欧美市场,带动了经济的长足发展,90年代,印度的软件产业进入北美市场,目前占据北美74%的软件外包市场,而中国只占5 010的市场。中国完全有能力替代印度,成为新的软件大国。也正是基于这个判断,我才回国发展。”北京伊士格科技有效公司董事长燕毅自信地说道。

“上周我在迈阿密开创新世界年会,会上一位美国人演讲说:‘如果把中国25%的IT资源利用起来,就会满足全世界的IT需求。’这句话让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也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国软件行业前景的信心。”燕毅说。

事实上,北京伊士格自从2006年在北京注册以来,已经由一个人发展到了拥有几十名员工、北京和深圳两个研发机构的稳步前进的高科技公司。

而燕毅和自己的合伙人、总经理张弋弘为公司确定的把国内优质廉价的人才资源和国际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的发展策略,对许多希望在中国创业的专业人才来说,也提供了一份稳妥而效果显著的创业和发展案例。

燕毅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当时他在班级里是年纪最小的,只有17岁。和其他那些二三十岁、甚至40岁的同学相比,燕毅确实很幸运,能够在应该参加高考的年龄就参加了高考。

1982年,燕毅从成都电子工程学院获得学士学位,然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在当年那种“走向世界”的潮流中,他又成为出国留学的弄潮儿,于1985年以公派自费的形式到澳大利亚留学,并在1989年获得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数值分析和计算方法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去了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并准备像他的许多同学那样终生从事科研工作。

在美国的一所高校教书做研究几年后,他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道路:是继续学术研究道路,还是把科研变成产品,进入企业?

1993年,他人生当中的转折点到来了。他对稳定而缺乏变化和挑战的研究生涯感到了厌倦,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就这样平平淡淡地持续下去。他咬咬牙决心去企业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由于燕毅的专业和计算机相关,因此去企业找工作很容易。但是,进什么样的企业,也是一个问题:是去工作稳定、待遇优厚的知名大企业,还是去一些充满不稳定感、但是却很有活力的小企业?

“我对大公司的感觉特别不好,很快就离开了,并且以后就决定不再去大公司。我在一个一千多人的中型公司呆过。进去后,感到自己就像一块石头,扔下去的时候还有点水花,但是随着波纹的扩散,很快就没有一点声音了,而且看看周围的同事,就知道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声音了。大企业的职位分工都很细,每个人可能在自己的工作范围都是专家,但是对于整个流程几乎是一无所知。在那里,每个人真的就像一个巨大机器上的一个小螺丝钉一样,毫不起眼,个人发展是很困难的。”燕毅说。

事实上,他的合伙人张弋弘也在同一家中型企业干过,他们俩是同事,而且还是邻居。

“张弋弘是北京大学数学力学工程专业出身,然后转学计算机工程专业,在北美也呆了很多年。他和我在这点上是有共同之处的,都是不习惯在大企业呆。他告诉我,他在IBM干过,但是只呆了一周就走了。他说自己的专业是计算机,而且要干的工作也是计算机,但是呆了一个礼拜,还没有自己的电脑。他当即就觉得在那里就是浪费生命,于是就离开了,而且此后也不再打算去大企业了。”

事实上,燕毅在小企业中经历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他知道了小企业起步时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有哪些困难是难以跨越的,哪些是可以设法克服的,也知道小企业要获得发展的基础是什么。他和当年所在的小企业一起经历过经营困难,经历过企业倒闭的时刻。

“企业发展中会有些什么问题,我都很清楚,也经历过,所以面对现在的世界经济危机,我不会感到慌张。我知道如何渡过这段时期。”燕毅平静地说。

“在那些小企业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生存第一的道理,以及如何生存下去的智慧。”燕毅说。

在小企业的经历让燕毅掌握了创立企业的秘密,并对自己进行创业充满了信心。

如果说从1977~1993年的15年时间,燕毅都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话,那么,从1993?2003年的10年,他则在公司里学习把专业转化为商品的知识。

2003年,燕毅已经43岁,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事实上,他对自己的创业也没有一点困惑。他像一位剑客,在潜心研习25年,对各家剑术潜心琢磨,直到一切都了然于心之后,才开始出手。

这样的出手,必然会出手不凡,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