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奋斗中关村
32282200000138

第138章 一名“观察员”

记北京智杰华隆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吴杰

吴杰,1989年进入日本同志社大学参加日语培训和国际留学生大学法学预备班:1991年考入美国EASTERNNAZARENE大学主修国际商业管理:1995年在美国RADIONICS公司总部任亚太市场销售经理:1998在澳大利亚悉尼任RADIONICS亚太有限公司高级销售主管:1999年任RADIONICS公司北京代表处总经理:2000年任亚洲医疗咨询公司董事:2004至今任北京智杰华隆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裁。

约吴杰,他答应得很爽快。在望京科技园智杰华隆的办公室,他给人第一眼的印象是谦和、沉稳。这个17岁就离开亲人远赴日本、美国留学,经历过安稳、得意,也品尝过彷徨、失意的人,如今坐在这间并不奢华的办公室里,娓娓道来创业的一路风景,眼神里透出的是一份从容和自信。

1988年,高中毕业后的吴杰东渡日本求学,就读于位于京都的私立大学??同志社大学法学部预科班。两年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美国马塞诸塞州昆西市的东拿撒勒大学(Eastern Nazarene College)商业系学习管理。这是个基督教教会学校,全校1000多人,而吴杰是唯一的华人。因为这,学校从教授到图书管理员,没人不认识他。

在那样一个几乎只有地道美国人的环境里,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语言。吴杰是北大子弟,虽然很小就学英语,并有机会接触外教练习口语,但那和来到异国和纯粹的当地人打交道,是两个概念。生活经历、文化背景以及价值观的差异,使吴杰在读大一时与美国同学们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交流障碍。在这个没有第二个华人的环境里,你要么张口说英语,要么你就得憋死。这个时候的吴杰,不得不开始说。环境带来的压力也成了动力,和美国同学们朝夕相处:一同上课、课外活动、参加查经班、做义工,吴杰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各科成绩也突飞猛进。大学四年住校,两任宿舍室友都是美国海军陆战队(U。S。Marine)预备役队员,从和室友的交往中,吴杰学到了责任、毅力、信心和勇气,也锻炼了体能。令吴杰自豪的是,自己从来没有在摔跤比赛中输给过室友。他们有时甚至根本不相信吴杰是中国大陆来的留学生,因为他们心目中的中国人应该是黑小瘦弱的,每当此时,吴杰都会骄傲地回答:“Yes,I am Chinese!”

在日本,吴杰还完全用不着打工。而到了美国,生活费都需要依靠打工来赚取。高中时,在当时还完全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国,吴杰曾在北大利用假期帮着做些接待外宾之类的工作。而在美国,你能打的就是蓝领的工种。在饭馆刷盘子、送外卖,再苦再累,忍受着疲惫和孤独,你仍然得撑着。就这样,每周20小时允许的校内校外的兼职以及寒暑假,吴杰都用来打工挣钱。

对孤独,吴杰有着切身的体会。当时全校就自己一个中国人,通信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吴杰记得那个时候,电脑几乎就只有文件处理器的功能,邮件就是快件也得十天半个月才能收到。和家里联系就是两三个月一封书信,打个电话舍不得,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让自己奢侈一下,听听家人的声音。也许正是孤独和环境的熏陶,使吴杰逐渐对基督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在学校系统化学习基督教的宗教理论,参加教会举办的各类查经、义工活动,吴杰不久后接受了教会的洗礼,正式成了一名基督徒。尽管生活条件颇为艰苦,精神却不再空虚。一次上课时,大学教授曾向班里同学介绍吴杰,评价他是一名好的“Observer”(观察员),并说无论是在何种环境中,若想适应必先观察。回顾多年来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吴杰正是通过这起初的细心“观察”,适应环境,一步一步来提高自己的。在学校,他观察周围的同学、事物,一步步融入陌生的环境中;出了校门,他同样用心去观察国内国外的行业动态、政策趋势,伺机而动,拓展自己的事业。

吴杰一直说,打工经历给自己带来了很多东西,通过打工,更深入地了解了社会,也认识了很多朋友。也正是大学的打工经历,给他以后的职业发展带来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