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海归奋斗中关村
32282200000121

第121章 创新团队

记博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CEO汪波

汪波,男,1992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学位。毕业后供职于《计算机世界报》,任编辑、记者。1997年去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信息经济学,并于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同年,在美国波士顿IONA科技公司工作,任首席软件工程师。2006年回国创业,创立博看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光头,大胡子,因为刮得不彻底而留下了大面积的胡楂。这种形象在潜意识里总会使人们将激烈、暴躁甚至鲁莽等形容词具化为某个人的形象,然后再把这类词语推而广之,应用到一类人群上,贴上一个标签。当然,在目前这个花花世界里面,异于常人的扮相往往说明不了任何问题,真实的一面需要互动之后才能知晓。

汪波的粗犷外貌似乎就是为了说明上面提及的道理,而刻意修理出来的。交往中,记者发现他完全不能用上述词语去概括,事实正好相反,他热情、温和并且理智。作为一家高科技创业企业的CEO,他不断地向我讲述其创新的理念和有关创新的故事,记者则从他的故事里发现了一种深层次的互动模式。用汪波的话讲,这种从他的理念中生发出来的东西延伸到了公司业务、公司管理等所有层面,是一种公司的生活模式。

汪波目前拥有一个15人的较为稳定的团队和一些外围兼职人员,这些人无一例外地拥有一种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创新。

汪波的这个团队里都是些“80后”,这一代人的显著特点就是主动地创新。对于这些且0世纪80年代的后生小子们来说,创新原本就是他们标新立异、我行我素的特质表现,他们有足够的热情和创意,也有足够的表现欲望。然而他们普遍存在的恒心不足,却造成了这些创意的夭折和自身创新力的丧失,也造成了人员流动频繁等问题。如何让这些年轻的员工有恒心,怎样才能让他们的创新力具有持久性,如何保留公司的技术力量,这正是影响一个高科技创业企业发展的传统难题之一。面对这一难题,汪波又将如何解决?

汪波的团队理念是开放的环境、创新精神和互利共赢,其核心就是创新。汪波所倡导的深度互动,使团队形成一种循环往复的模式:开放一分享一创新一互利。通过这样的设置,汪波把组织性跟自发创意有机结合起来,既促进了整个团队的稳定性,也使这个年轻的团队具有恒久的创新力。

在博看,工作区里没有办公格子,员工随时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开放的环境使这里的每个人都成为朋友,包括汪波自己。于是这里的每介人也都特别乐意与其他人共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就像他们乐意在午饭桌上分享自己的笑话和创意一样。很快他们便发现,分享使笑话更好笑,也使创意更出挑。这种对创意的分享早已成为每个博看员工的习惯,而汪波更是为员工们准备了每个月至少一次的创新会。这更成了大家畅所欲言的良机,每个人至少要完成两个创意的硬指标,完不成任务的人,作为惩罚,其他人就会把一个猴子玩具放在他的办公桌上待一整天。

一个团队因为欢乐而团结,团队的群体智慧使创意变得无所不在。然而只有创意显然还是不够的,也要有执行。得到执行的创意才能最终成为产品,带来收益。汪波对这一点的把握颇为深刻。在博看,无论是谁提出的创意,都会在分享的过程中迅速得到分析,而可行的创意会立即被规划出具体方案并得到执行。此时,无论创意的提供者还是实现者,都怀着一份共同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开始协作,他们会在代码上签名,并为代码质量而感到骄傲。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创新的团队总会比其他团队更团结的原因。

当创新成为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当创意很快会体现为产品甚至收益,自发而短暂的创新热情就会变成主动而持久的创新精神。“很多好的想法都是在吃中饭、晚饭,大家在一起聊天时提出来的。聚在一起的时候,员工们就会把自己在家里、在工作之外的很多好想法讲出来。这是创新融人生活很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