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健康健美长寿学(四)
32280900000005

第5章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都属于古代哲学的范畴。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宇宙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它们各具特性和“相生”、“相克”的规律。

《内经》将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使哲学理论与医学知识互相结合,形成了中医学的五行学说。中医学用五行学说认识人体局部、局部与整体、体表与内脏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的统一。五行学说贯穿中医学各个方面,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理、临床诊断和治疗,形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相生”“相克”规律,作为解释各种事物相互联系的基本法则,因而形成五行学说。

推演络绎法是根据已知某些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归纳其他相关的事物,而确定这些事物的五行归属,如已知肝属木,由于肝合胆,主筋,其华在爪,开窃于目,因此,可以推演络绎胆、筋、爪、目皆属于木;同样肺属金,则大肠、皮肤、毛发、鼻亦属于金;心属火,则小肠、血脉、脸、舌亦属于火;脾属土,则胃、肌肉、唇、口亦属于土;肾属水,则膀胱、骨、发、耳等亦属于水。

《易经》也是中国哲学的书籍,内容也是取类比象,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古代医学、哲学、文学都有相通之处,也有互相借用之处。

人和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当自然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体也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所以《内经·灵枢·邪客》说:“人与天地相应也。”如季节对人体的影响非常明显。当春天的时候,大自然草木生发,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与繁殖,所以气候温暖,主万物升发,主生。而夏天天气炎热,草木茂盛,动物活动也多,繁殖也快,所以也主生长及发散。到秋天的时候,天气凉快,草木开始凋零,一片肃杀景象,而树木的精华都会向根部收藏,一些动物也准备冬眠,宇宙间一派收与降的景象。冬天来临时,天气寒冷,冰封万里,动物与人或冬眠地下,或藏于室内,天地间全是闭藏之象。这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人亦与之相应,如人体的脉象就有相似之处。

人体与大自然五行属性表

类别内容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官目舌口鼻耳五形筋脉肉皮毛骨情志怒喜思悲恐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方东南中西北五气风暑湿燥寒五化生长化收藏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以一日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中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应,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主动的。《内经·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又说:“栖息之室,必常洁雅;夏则虚敞,冬则温密。”

中医强调整体观,除了刚才提到的大自然外,也包括社会,即天、地、人三者的关系。首先,人是社会组成的部分,人能影响社会,社会的变动对人也发生影响。

社会进步也给人类带来一些不利于健康的因素,如汽车噪音,工业污染了水源、土壤及空气,而过度紧张的生活节奏,也给人带来精神焦虑、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研究发现,发现肾气旺者,不易耳聋,于是用补肾的方法,以增强人体对噪音的抵抗能力。又如过度紧张的生活,会带来诸多疾病,但可以通过八段锦、太极拳等方法,使人的精神和肌肉得到放松和锻炼,以起到防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