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藏獒生存法则
32273300000073

第73章 找到证明自己的最佳方式

就语言能力来讲,藏獒肯定比不上人,但是这也强化了它的另一个能力:行动。一只藏獒因为同伴的死伤心欲绝,连续数日不吃不喝,总是无精打彩地卧在一边。这时候主人会拿一张沾了狼毛的羊皮扔在它面前,怒斥因为它的疏忽造成了狼的入侵。藏獒嗅了嗅羊皮上狼的气味,立即起身,它不做任何辩解,它知道证明自己的办法就是找到并咬死那给它带来耻辱的狼。

在藏獒的世界里,绝对没有只说不好,以怀才不遇为由发牢骚的现象。

爱发牢骚者从来都是行动的侏儒,但是如今,“怀才不遇”好像成了年轻人的一种通病,他们普遍的症状是:牢骚满腹,喜欢批评他人,还时常显出一副抑郁不得志的样子。和这种人交谈,运气不好的时候,还会遭到一顿批评。当然,这类人确有怀才不遇之人,由于客观环境无法与之适应,于是虎落平阳龙困浅滩。但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屈待自己,所以他们生活得十分痛苦——慢慢就养成了只知动口不去动手的坏习惯。

现实中有才的人都是如此吗?不,尽管有时出现千里马无缘遇伯乐的现象,但如果你真是一匹千里马,一次错遇伯乐,应该还有第二次、第三次……很多人之所以出现一种不好的结局,主要是因为自己造成的。有些人确实有才,但他们常自视清高,看不起那些能力和学历比他低的人,可如今的社会关系复杂,并不是你有才气,就能成大器。别人看不惯你的傲气,就会修理你。至于你的上司,因为你的才干本来就会威胁到他的生存,你又不适度收敛自己,生怕别人不知道你的才干,那你的上司怎么会不打压你,而让你出头露面呢?最后的结局就是,你也变成了一位“怀才不遇”者。

还有一种怀才不遇者,他们就是一类自我膨胀的庸才。因为他们本身无能,别人当然无法重用。但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没用,反倒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无人识才,于是到处发牢骚,吐苦水。

不管是有才还是无才,怀才不遇者真是人见人怕,一听他们谈话,就会骂人,开口就是批评同事、主管、老板,然后吹嘘自己多厉害,多么能干,听者也只好点头称是,要不然,他也许就会骂到你的头上来。

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怀才不遇”之感越多的人,就会把自己孤立在一个圈子里,甚至无法与其他人的圈子相交。人都怕惹麻烦,不敢跟这种人打交道,人人视之为“怪物”,敬而远之!一个人如果给众人的印象已成定局,那除非遇到贵人大力提拔,否则将很难改善这一印象,结果有的辞职了,有的外调,有的总是个小职员,有的则一辈子“怀才不遇”。

一个人不管才干如何,都会碰上无法施展自己才干的时候,这时候千万要记住:即使你觉得自己“怀才不遇”,也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你越是沉不住气,别人就越看轻你。

你应该客观地评估一下自己的能力。是否高估了自己——人应该有一个自我评价的能力,如果你怕自己评估不客观,可以找个朋友和较熟的同事帮助你一起分析,如果别人的评估比你自我评估的结果要低,那你就要虚心接受。有些情况下,旁人可能对我们了解得更加准确深刻。那为什么不接受他人的评价?

还应该检查一下自己的能力为何无法施展——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机会?还是大环境的限制?还是人为的阻碍?如果是机会的原因,那继续等待和创造机会不就行了吗?如果是大环境的缘故,那就离开这一环境好了。如果是人为因素,你可与人诚恳沟通,并想想是否有得罪他人的地方,如果是,就要想办法与人疏通。

你也许该亮出自己的其他专长——有时候,怀才不遇者是因为用错了专长。他们确实有才,但用得不对,或者不是时候。如果你有第二专长,可以要求他人给个机会试试,说不定又为你开辟一条生路。

你应该去营造一种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不要成为别人躲避的对象,反而应该以你的才干协助其他同事。但要记住,帮助别人时不要居功,否则会吓跑你的同事。此外,谦虚客气,广结善缘,这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助力。

你要继续强化你的才干——也许你是在某一方面有才,但可能由于才气不够,所以没让人看出来。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更加强化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当时机成熟时,你自然会闪烁出耀眼的光芒!别人当然会另眼相待你。

藏獒在行动之前,不会在意主人的眼光,它只会用实力证明自己。作为一个人,不管怎样,你最好不要成为一位怀才不遇者,这样会成为你的一种心理负担。勤恳地做好自己的事,即使是大材小用,那也比没用要好。慢慢从小用开始,你也许有一天能得到大用!过于谨慎会导致坐失良机狼也好,藏獒也好,往往凭借天生的感觉在行事,所以它们一旦凭感觉作出判断,会立即行动,一秒钟也不会耽误。狼与藏獒面对猎物即使有失手的时候,也绝不会是因为思前想后的谨慎所致。

藏獒的不盲目和冷静,并不等于谨慎过度,更不等于延宕迟缓。过于谨慎,会让一个雄才大略的人功败垂成。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上书刘禅,自己也表明自己是谨慎的性格。但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是对诸葛亮谨慎性格失败的总结。

诸葛亮是中国人心目中智慧的化身,这只能说明诸葛亮作为一代贤相竭心尽力辅佐汉室的美德,如果从其性格上来说,他是失败的。过于谨慎的个性使他失去了惟一一次北伐成功的机会。

诸葛亮属于谨慎性格,他虑事周全,谨小慎微,对他这种性格描述贴切的是《三国演义》里他第一次兵出祁山的一节。

诸葛亮用马谡的反间计使曹睿削掉司马懿的兵权后,开始北伐中原,曹睿派驸马夏侯为大都督来迎战诸葛亮,于是魏延向诸葛亮献策:

“夏侯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岭以东,当子午谷而投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夏侯若闻某骤至,必然弃城望横门邸阁而走。某却从东方而来,丞相可大驱土马,自斜谷而进,如此行之,则咸阳以西,一举可定也。”

孔明笑曰:“此非万全之计也。汝欺中原无好人物,倘有人进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杀,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伤锐气。决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从大路进发,彼必尽起关中之兵,于路迎敌,则旷日持久,何时而得中原?”孔明曰:“吾从陇右取平坦大路;依法进兵,何忧不胜!”遂不用魏延之计。

其实魏延此计正合兵家奇袭之计,妙不可言,后来司马懿重掌兵权之后,分析说:“如果是我进兵,我一定要从子午谷进攻,奇袭长安,这样长安一带便唾手可得。”魏延与司马懿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可过于谨慎的诸葛亮却不用此计,实在遗憾。

再看后来邓艾率五千精兵,偷渡阴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奇袭成都,一举成功,他没按正规进攻路线来攻打成都,避开姜维剑门关的大军,灭了蜀汉政权,此计与魏延之计如出一辙。

诸葛亮北伐中原能够成功的惟一一次机会就在这里,因为魏主曹睿连续犯了两个错误:一是中了马谡反间计,撤了司马懿的兵权;二是派不谙战事的夏侯为帅来拒蜀。这正好给了诸葛亮天赐之机,如果诸葛亮能抓住这一机会,按魏延之计,率五千精兵直取长安,自己再率军出斜谷,那么大事几乎成矣。再加之其他兵马呼应,谁能定天下就难说了。

机会是均等的,也是短暂的,成功者的素质就在于能抓住短暂的机会,哪怕是瞬间也不错过,只有如此,才能成功,古往今来成功者无不如此,不管是谁,只要机会闪现,他们便绝不放过。

然而,诸葛亮毕竟是诸葛亮,如果他不如此就没有“诸葛一生惟谨慎”之说了。谈笑间,他失去了一个千载难逢一统天下的机会。他博古通今,智慧超群,但却性格谨慎,不敢冒险,使他一生都在徒劳心智。

诸葛亮个性谨慎细微还表现在事无巨细上。唐代赵蕤的《长短经》上说:“知人,是君道,知事,是臣道。无形的东西,才是有形的万物的主宰,看不见源头的东西,才是世事人情的根本。”这是教导人们要发挥人才的作用,不要细大不捐,事无巨细都要一个人去完成。所以说,会办具体事的人只是办事的人,而会使用人的才是真正的领导者。刘邵在《人物志》中也说:“一个官员的责任是以一味协调五味,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是以无味调和五味。大臣们以自己能胜任某种工作为有才能,帝王却以会用人为有才能。大臣们以出谋划策、能言善辩为有才能,帝王以善于听取臣民们的意见为有才能。大臣们以能身体力行为有才能,帝王以赏罚得当为有才能。最高统治者正是因为不必事事精通,不必事事躬亲,所以才能统帅众多有才能的人。”

刘邵的话无非告诉人们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领导。谨慎精细性格的人常常会关注一些细小之事。诸葛亮便是这样,他事无大小,都大包大揽。蜀国似乎只有一个诸葛亮是个人才,他事必躬亲,结果呢?落个好名声,累死五丈原。就他诱司马懿出战就很能体现他这一性格特点。

一次,诸葛亮知道司马懿因胆怯而不敢出战,就派使者去激怒他。一天,忽报诸葛亮率蜀兵进驻五丈原,派人送来一盒礼物和一封书信,司马懿只好把来人叫来。司马懿接过盒子,打开一看,却是妇人的头饰和素衣,再看那封信,竟是取笑他身为大将,却和关在闺房里的妇人一样,躲着不敢迎战,没有一点大丈夫的气概。

司马懿大怒,但他抑制住不肯发泄出来,却装出一副笑脸道:“诸葛亮竟把我看成妇人了!”说罢,吩咐把盒子收起来,重赏来人。

接着,他又问来人道:“你们丞相平时饮食的情况怎样,忙不忙?”来人回道:“丞相每天理事都到深夜,凡是刑棍在二十以上的,一定要经他亲自办理。然而,一天的食物却吃不上几升。”司马懿对身边的部将说道:“诸葛亮确是忠心无私的,只是不肯信托别人,所以事无巨细,什么都要自己管,做个主帅怎么可以这样呢?况且他食少事烦,准是活不多久了!”

使者回到蜀营,把司马懿接受衣服以及那番话都回报诸葛亮。诸葛亮听后,不觉叹了一口气说:“唉,司马懿可算懂得我了!”原来,诸葛亮由于操劳过度,神思不宁,有时还吐血。

此事发生不久,诸葛亮就因劳累过度,病逝于五丈原。诸葛亮无论是作为历史人物还是文学形象,其贤相楷模的定论似乎是千古不易的。作为道德人格,他确实有不可否认之处,然而,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做得是否成功,却颇有值得商榷的余地。

诸葛亮的确是累死的,他的品德是无可指责的。因为,治理国家的人除了要德行高尚以外,治国的艺术是极其重要的。

谨小慎微的个性让诸葛亮没有成功,这也是他最大的性格弱点,重筹划,缓行动,落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失败结局。如果名垂千古的诸葛武侯能够从既大胆迅速地付诸行动,又以绝对的清醒而避免盲的藏獒身上学到这些经验,也许这种遗憾,能够从历史中被抹去。行动中善于给自己加油鼓气藏獒的吠叫沉闷,但穿透力极强。它不会像一般的狗那样动不动就乱叫一通。警告入侵者时它叫,庆祝胜利时它叫,与对手相持时为给自己打气加油它又是一种叫法。

藏獒有诸多完美英雄的特点,但并不是说,它总是冷峻得要拒人于千里之外。其实,它也很善于搞些“励志”的温情花样山。就像人类中的每个人都有梦想,也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赞扬一样。日本有句格言:“如果给猪戴高帽,猪也会爬树。”这句话听起来似乎不雅,但说明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当一个人的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赞扬和鼓励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发挥更大才能的欲望和力量。

但是,光靠别人的赞扬还不够——因为生活不光是赞扬,你碰到更多的可能是责难、讥讽、嘲笑。在这时候,你一定要学会从自我激励中激发自信心,学会自己给自己鼓掌。

朱健参加工作后,他爱上了“小发明”,一下班,常常一头钻进自己的房间,看哪,写呀,试验呀,常常连饭也忘了吃。为此,全家人都对他有看法。妈妈整天絮絮叨叨地没完没了骂他“是个油瓶倒了都不扶的懒鬼”,“将来连个媳妇都找不上”;他大哥就更过分了,一看到他写写画画,摆弄这摆弄那就来气,甚至拍着胸脯发誓:“这辈子,你要能搞出一个发明来,我的头朝下走路……”

值得赞叹的是,朱健在这种难堪的境遇中,始终不泄气,不自卑,而且经常自我鼓励。报上每登出有关他的“革新成果”,哪怕只有一个“豆腐块”,“火柴盒”那么大,他都要高兴地细细品味,然后把这些介绍精心地剪贴起来,一有空闲就翻出来自我欣赏一番。

在自己给自己的掌声中,朱健实验搞成功的“小发明”慢慢多起来,“级别”也慢慢高起来了。几年后,他的“小发明”竟然在世界上获得了大奖。

给自己鼓掌的做法,促使了朱健的成功。

而在现实生活中,放弃自己的权利,计别人的意志来决定自己生活的人却实在不少。他们把自己上学、择业、婚姻……统统托付或交给他人,失去了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也就失去了自由,最后变成了一个毫无价值的人。

一位画家把自己的一幅佳作送到画廊里展出,他别出心裁地放了一支笔,并附言:“观赏者如果认为这画有欠佳之处,请在画上作上记号。”结果画面上标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过了几日,这位画家又画了一张同样的画拿去展出,不过这次附言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他再取回画时,看到画面又被涂满了记号,原先被指责的地方,却都换上了赞美的标记。

这位画家不受他人的操纵,充满了自信。他自信而不自满,善听意见却不被其所左右,执著但不偏执。

如果我们遇事都能采用这种积极的思维方式,哪里还会有烦恼,哪里还会有自卑感?人的自卑感的存在和产生,并不是由于自己在能力或知识上不如人,而是由于自己不如人的心态和感觉。为什么会产生不如人的心态和感觉呢?是因为有些人常常不用自己的“尺度”来判断和评价自己,而喜欢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说白了,就是喜欢拿自己与他人相比较,尤其喜欢拿别人的优点长处与自己的缺点和短处相比较。原本这些不一样的东西,是不能进行比较的,越比较,就越自卑。而在藏獒的生活中,这些自寻烦恼、灭自己威风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出现的。始终积极昂扬的姿态,让藏獒的阳刚之气和威猛之势,在其有生之年永不消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