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藏獒生存法则
32273300000047

第47章 执著是一种气,它需要信仰的支持

目标就是藏獒的信仰,藏獒的战斗性、纪律性都是为目标而准备的,而目标一旦成为个体的生存信仰,就会自然生成一股坚持到底、一往无前的气势。

要达到目标就要摆脱一切束缚和羁绊。藏獒在势如箭发的行动中,不但不会给自己设置任何束缚,而且还会努力顽强地粉碎外在的一切障碍。这使得它们总是能让目标迅速地不再遥远。而许多人之所以感到自己的目标总是遥遥无期,原因就在于,自己没有足够的执著和勇气,未挣脱束缚以便飞得更高。每一个目标对于藏獒,都是自己生存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因此,它始终不能有任何的松懈。不轻易泄气者可谓执著。执著的人不畏挫折和磨难,不论出现什么情况,总是能够充满信心,勇往直前,对自己钟爱的事业总是努力追求,从不间断。对这种人来说,事业更容易成功。

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还表现在对事业成就的从不满足。因为不满足于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才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才可能使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把事业这块“蛋糕”做得越来越大。只有那些热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全身心地进行投入的人,才可能获得人生的成功。这个道理可以从一项物理实验中得到很好地理解。在一般情况下,太阳光的温度再高,也不可能将地球表面上的东西点燃。然而,用一面放大镜却可做到这一点。通过调节放大镜与纸张之间的距离,把所有的光线聚于一点,经过一段时间,纸就会燃烧起来。从理论上讲,只要放大镜足够大,它可燃烧或熔化任何东西。

其实,放大镜的这一聚集特性早已被各个领域的知名人物所应用。

在治学方面,黑格尔说道:“一个志在大有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情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最终归于失败。他必须专注于一事,而不可分散他的精力于多方面。”凭借这一思想的指导,黑格尔既博览群书,又学有所专,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就连马克思也要从他那里吸取思想的营养。

在文艺创作方面,马克吐温指出:“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为此,马克吐温一生笔耕不辍,他的小说成为世界小说史上重要的一章。

执著是一种气,它需要信仰的支持。人不能够没有信仰,信仰不仅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同时它还是你走向成功的起点。

正如古罗马哲人奥古斯丁所说的那样:“信仰是去相信我们所未看见,而这种信仰的回报,是看见我们所相信的。”信仰是人的一种主观信念,却绝不抽象。从小处来说,信仰就是一个人所追求的目标,而目标是所有行动的前提。没有目标的人,犹如是浮萍漂荡于水面,很难把全部的精力和智慧集中到某一点上,因此就不可能创造成功的人生。从大处讲,信仰就是一种责任,一种最能使自己的价值发挥到顶峰的使命感。拥有使命感的人,会感到自己的奋斗充满着意义,从而超脱了个人的渺小。

人应该像宇宙中的恒星一样,有目标、有方向、有理想、有追求。只要自己觉得是对的,就要照自己的观点尽力去做,不管别人怎么评论。只要自己是正义的,是正确的,就要坚持,不为其他势力所屈服,不为强暴所控制,要有一种坚强、执著的精神。我们要做一颗颗恒星,无私奉献,坚持真理,为了美好的明天,不懈地奋斗。

不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爱情上,我们光有执著的精神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学会在压力中生存,只有承受住压力,才能追求到目标。其实在藏獒的神勇和成功背后,有着非凡的忍耐和承受能力。对于人而言也同样如此,一般集大成者往往都要承受住巨大的压力,也只有在压力中,才能体现他们伟大的人格。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我们在面对压力时,一定要想到这是一个必然的经历,就如雪莱的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