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藏獒生存法则
32273300000035

第35章 性格要方正手段要灵活

一只藏獒独自对付几只外来的藏獒,入侵者很快占据了上风。实然,这位守护家园的卫士一口咬住了一只入侵者的屁股,猛一甩头把它扔出去,它如法炮制,几个入侵者很快败下阵来。原来藏獒相斗一般不咬屁股,而这只藏獒巧妙地利用了“规则”求得了胜利。

藏獒之所以能成为野狼的克星,不仅是因为勇猛,还因为它的灵活变通。因为手段灵活,所以才能对狡猾的狼构成危胁。做人的道理也是如此,性格可以方正,但做事的手段一定要灵活圆通。

方圆性格的胡雪岩,在晚清混乱的局势中以商业出人头地,红极一时,非有过人之处是难成其功业的。纵观胡雪岩的一生,其成功之处可归结在他的性格上,他能在乱世之中,方圆皆用,刚柔皆施。懂得何时用“善”,何时用“狠”,何时捞一把,何时之财不乱取。总而概括为三个方面:

首先是胡雪岩的“心”——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

胡雪岩认为,如果钱只集存在富人手中,市面就活不起来;况且,过富必遭人妒。贫的越贫,富人越危险,饥民四起的情况下,富人是没有安宁日子过的。

商人并不天然有义务关心社会问题,如果他们这么做了,精神层面上,表明了他们“好行其德”的良好品质;从实利层面上,表明了依靠商人如滴水般渗漏财富而支撑社会是一个健康稳固的社会。这就需要商人行善举,以感化社会。

胡雪岩当初创办庆余堂,并没有打算赚钱,后来因为药材地道、成药灵验、营业鼎盛,大为赚钱。但盈余除了转为资本,扩大规模以外,平时对贫民施药施衣,历次水旱灾荒、时疫流行,捐出大批成药,亦全由盈余上开支,胡雪岩从来没有用过庆余堂的一文钱。

庆余堂的伙计们都有一致的议论:胡雪岩种下了善因,必会结得善果,他一时垮下去了,但早晚会再爬起来。所以,所有店员们都一如既往,正常去店里上班,维持店子的正常运行。这是胡雪岩性格“圆”的一个方面,对民行大“善”,向自己成为最大的赢家。

商人致富后,多“富好行其德”。表现有二:一是富后周济贫民。陶朱公弃政从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西汉商人卜式曾捐款二十万,赈济徒民。司马迁颂扬道,“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史记货殖列传》);二是商人致富后,能正确处理自己与国家之间的关系。特别是表现在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斗争中,遵循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史记》中载:春秋时期秦师袭郑,军队走到滑国,郑国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十二牛劳秦师。秦师惊而还,灭滑而去”。西汉时,国家常受到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骚扰;商人卜式提出愿以自己的一半家产奉献国家作防务费用,当人问他为何这样做时,卜式回答道:“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于边,有财者宜输委,如此匈奴可灭也。”明代倭寇入侵,在抗倭斗争中,商人颇多尽力。《倭寇考略》载:“商人文士有资者,捐金助饷以备倭,如陆镌上海人,捐金十万助倭饷”。《祁门县志》载:商人徐正,“商于淮泗。时东南倭寇未靖,兵役往来,谁当充要,正捐金八百以佑述费”。

有了这一层考虑,胡雪岩历年在帮朝廷平靖天下和帮社会赈济灾荒是做出了大量贡献。我们不否认其中有一部分行动掺有商业上的考虑,不过凭心而论,胡雪岩的确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做出一个商人能够做到的事。至于说像此番义举是否为商人“应该”做,在今天看来,肯定不存在这种“应该”,因为从社会本位角度考虑,这些事完全可以与他无干。正像贩牛的弦高遇到秦师,完全可以避而遁之,反正自己的生意是有地方做的,财是有地方发的。

胡雪岩正是有这种利人济世的天性,加上他的超凡的悟性,使他的这种天性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在官商两道如鱼得水。

其次,胡雪岩的处世方式——圆而神。

水往低处流,人却是往高处走的。人的性格本来和自然万物的性格有所不同,总不能水取下泄之势,人也随其自然,不求向上和前进。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不通之处,总要想办法让它通畅才是。

不管是对抢了军火生意的龚氏父子,还是对刁钻霸道的苏州永兴盛钱庄,乃至已经实际损害了自己利益的代办朱福年,胡雪岩对他们的回击都很干脆。但有一条原则总是恪守不渝,那就是:总要给对方留个台阶,留个后路。

圆而神是胡雪岩处世方式的最好概括,也是他性格的最好写照。

所谓的圆就是圆通、圆活、圆融、圆满,围绕着这一个“圆”字,做足了通、活、融、满,一个喜气洋洋的大善人型富商大贾的形象便跃然而出了。

胡雪岩原本就不是读书出身的。因而能像孟郊那样“万俗皆走圆,一生犹学方”的心态志向,胡雪岩是绝对不会有,不能有,也不敢有。作为一个学徒的他,假如还有这种闲适高逸的志向,十之八九是要先大吃几年苦头了。

他惟一能行得通的,便是那万俗皆走的一个“圆”字。大家怎么说,我就怎么说;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体察了人心的喜怒哀乐,顺随了人们的爱憎善恶。做到了这两点,万事无不可遂,人心无不可得。

胡雪岩圆而神的处世哲学,深得中国传统儒家为人处世之个中三味,因而在复杂的社会及商务活动中左右逢源。因此,胡雪岩的飞黄腾达便不难理解了。都道是方正之士为人称羡,其实世俗人早有了计较。方正之士的品德风范令人肃然起敬,只是他们直犹如那庙里的神仙圣人,世俗中人自然是万分恭敬,但在敬的行为之后,便是“远之”。

这里边自有许多道理,非“俗”与“雅”两个字的判别能交待清楚。不过,方正便会不通,这倒是千真万确的。狼性狡诈多变,藏獒如果没有灵活多变的手段,就无法制服恶狼,我们做人也要像藏獒一样内方外圆,这样才能成大事。

拿那个嵇鹤龄来说,本是一个能言善道、足智多谋的人才,却落得了“恃才傲物”,方正不屈,不肯哭穷,不谈钱。说起来也的确是一个既有本事又有骨气的人。好在遇到了胡雪岩。经不住胡雪岩的上门吊丧,收还典当,安排妻室这一连串抚慰。心有所感,知恩图报,帮助王有龄出面化解了地方农民聚众闹事之围。

胡雪岩这些过人的素质,使他成为一个传统文化意义上的哲商,并在经商的过程中不断感悟,不断升华,他的智慧和商业活动也就不断通向一个炉火纯青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