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藏獒生存法则
32273300000029

第29章 保持自己的本色

藏獒把它的美与丑、凶猛与善良、忠诚与仇恨、聪明与愚蠢都无遮无拦地暴露给人们,让人们在选择中欣赏,在欣赏中选择。

无论是威猛还是瘦弱,无论皮毛光滑还是黯淡无光,藏獒都不会表现出低同伴一头的样子,更不会去掩饰自已的弱点。保持本色对动物、对藏獒或许只是一种本能,是它的智商还不能与人相比条件下的自然反应。但是对于人来说,保持本色则是生存方式的一种选择。

(1)分清可能和不可能

实际上,自信的力量是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相信自己”始终伴随着我们。在我们跨出第一步时,我们就相信自己会走;在我们说出第一句话之前,我们就相信自己会说。因为我们先相信,所以我们会去完成它。反之,如果我们根本不相信,那我们就不会去行动藏獒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它们在体形、外貌方面也有很多不同,有的粗壮,有的偏瘦。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所有的藏獒都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威力,绝不会渴望变成同伴的样子,就像人类也各自偏好口味不同的水果一样。许多机会便是这样从身边悄悄溜走的。

通往自信的关键是自律。自信使我们能以智力、体力来迎接任何挑战,但那只有在我们能完全控制自己时才能达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克服自疑的心态,而使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致。我们不能等那个不肯定的自我给我们允许才行动,我们可以勇往直前地去做。

自信有时不过是一种感觉,如果我们以一种肯定的态度去反映这种感觉,那么久而久之,它自然就会变成一种实在的行动,而我们的这种感觉,也会更强。自信,自然会逐步增长起来。

(2)不要拿“他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消除自卑感

从某个角度来看,地球上每一个人都不如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你知道你的举重比不上保罗安德森,掷铅球比不上白利欧布莱恩,跳舞比不上亚瑟毛瑞,这些事情你知道得很清楚。但你不应因为比不上他们而产生自卑感,使你的人生黯淡无光,也不该只因为某些事情无法做得像他们那么有技巧,而觉得自己是块废料。

自卑感的产生不是来自“事实”或“经验”,而是来自我们对事实的结论与对经验的评价。例如:你是个举重不行的人,或跳舞不行的人,但是,这并不是说你是个“不行的人”。

安德森与毛瑞没办法替人动外科手术,他们是“手术不行的人”,但这并不意味他们是“不行的人”。这全部决定在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自己,拿什么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

自卑感之所以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并不是由于我们在技术上或知识上的不如人,而是由于我们有不如人的感觉。

不如人的感觉,产生的原因只有一种:我们不用自己的“尺度”来判断自己,而用某些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我们这样做,毫无疑问地,只会带来次人一等的感觉。因为我们想,我们相信,我们假设应该以某些人的“标准”来向他们看齐,所以我们觉得忧虑、不如人,因而下个结论说我们本身有毛病。

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接受了“我应该像某某人”的观念或“我应像其他每一个人”的错误观念。事实上并没有“其他每一个人”的通用标准,况且“其他每一个人”都是由个人组成的,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有自卑感的人,为了要取得优越地位所作的努力,只会使错误更加牢固,他的感觉是发自“我不如人”的错误前提。他整个“逻辑思想”的内涵与感情也源于这个错误的前提。如果一个人努力地想取得优越地位,会招来更多的困扰,受到更多的挫折,有时甚至会导致以前没有的神经机能病。他变得比以前忧郁,而且“愈努力”忧郁愈加深。

卑下与优越是一枚铜币的两面,只要了解这枚铜币本身是假造的,问题就解决了。

你应该认识到:你不“卑下”;你不“优越”;你只是“你”。

你身为一个人,不必与别人比较高下,因为地球上没有人和你一样。你是一个人,你是独一无二的,你不“像”任何一个人,也无法变得“像”某一个人,没有人“要”你去像某一个人,也没有人“要”某一个人来像你。

上帝并没有创造一个标准人,也没有在某人身上贴标签说“这个才是标准”人,他使人类有个别独特之分,犹如他使每一片雪花有个别独特之分一般。

上帝造人,有高矮、大小、肥瘦、黑白、棕黄之别,他并不偏好某个大小、形状与肤色。有一次林肯说过:“上帝一定爱普通人,因为他造了许许多多。”这句话错了,并没有所谓的“普通人”——人没有所谓“高级”或“普通”的格式。如果他说:“上帝一定爱不普通的人,因为他造了许许多多。”这句话或许更接近事实。

不要拿“他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因为你不是“他人”,也永远无法用他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同样的,他人也不该以你的标准来衡量他们自己。只要你了解这个简单、明显的真理,接受它,相信它,你的自卑感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要过分关心别人的想法。你过分关心“别人的想法”时,你太小心翼翼地想取悦别人时,你对于别人真正是假想的不欢迎过分敏感时,你就会有过度的否定反馈、压抑以及不良的表现。

无论何时,你不断有意地监视你的举止、言词,态度时,你一样会显得抑制并且神经过敏。

过分谨慎也无法使你好好表达,它只会闭塞、限制、抑止你创造性的自我,而使你给别人以一个不良的印象草草收场。

使别人对你产生良好印象的方法是:绝对不要有意地“想”让别人对你产生好印象,绝对不要为了有意构想的效果而行动或不行动,绝对不要“猜疑”别人对你有什么印象或别人如何评论你。

(3)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

爱默生在他那篇著名的散文《论自信》中写道:“在每一个人的教育过程之中,他一定会在某时期发现,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不论好坏,他必须保持本色。虽然广大的宇宙之间充满了好的东西,可是除非他耕作那一块给他耕作的土地,否则他绝得不到好的收成。他所有的能力是自然界的一种新能力,除了他之外,没有人知道他能做出什么和知道些什么,而这都是他必须去尝试求取的。”对此,伊笛丝阿雷德太太的体会是非常深刻的。

伊笛丝阿雷德太太从小就特别敏感而腼腆,她的身体一直太胖,而她的一张脸使她看起来比实际还胖得多。伊笛丝有一个很古板的母亲,她认为把衣服弄得漂亮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她总是对伊笛丝说:“宽衣好穿,窄衣易破。”而母亲总照这句话来帮伊笛丝穿衣服。所以,伊笛丝从来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动,甚至不上体育课。她非常害羞,觉得自己和其他的人都“不一样”,完全不讨人喜欢。

长大之后,伊笛丝嫁给一个比她大好几岁的男人,可是她并没有改变。她丈夫一家人都很好,也充满了自信。伊笛丝尽最大的努力要像他们一样,可是她做不到。他们为了使伊笛丝开朗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只是令她更退缩到她的壳里去。伊笛丝变得紧张不安,躲开了所有的朋友,情形坏到她甚至怕听到门铃响。伊笛丝知道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又怕她的丈夫会发现这一点,所以每次他们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时候,她假装很开心,结果常常做得太过分。事后伊笛丝会为这个难过好几天。最后不开心到使她觉得再活下去也没有什么道理了,伊笛丝开始想自杀。

后来,是什么改变这个不快乐的女人的生活呢?只是一句随口说出的话。

随口说的一句话,改变了伊笛丝的整个生活。有一天,她的婆婆正在谈她怎么教养她的几个孩子,她说:“不管事情怎么样,我总会要求他们保持本色”。

“保持本色!”就是这句话!在那一刹那之间,伊笛丝才发现自己之所以那么苦恼,就是因为她一直在试着让自己适合于一个并不适合自己的模式。

伊笛丝后来回忆道:“在一夜之间我整个改变了。我开始保持本色。我试着研究我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优点,尽我所能去学色彩和服饰知识,尽量以适合我的方式去穿衣服。主动地去交朋友,我参加了一个社团组织——起先是一个很小的社团——他们让我参加活动,使我吓坏了。可是我每发言一次,就增加了一点勇气。今天我所有的快乐,是我从来没有想到可能得到的。在教养我自己的孩子时,我也总是把我从痛苦的经验中所学到的结果教给他们:‘不管事情怎么样,总要保持本色。’”

詹姆斯高登季尔基博士说:“保持本色的问题,像历史一样的古老,也像人生一样的普遍。”不愿意保持本色,即是很多精神和心理问题的潜在原因。

每一只藏獒都有自己的优势,无论实力强弱,它们都会尽心尽力地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由此可见,成就都与本人的实际潜能有关。你只能唱你自己的歌,你只能画你自己的画,你只能做一个由你的经验、你的环境和你的家庭所造成的你。不论好坏,你都得自己创造自己的小花园;不论好坏,你都得在生命的交响乐中,演奏你自己的小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