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年轻人成功必读的大学·中庸
32272700000009

第9章 威望源自以德服人

《诗》云:“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出自:大学)

《诗经》说:“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难忘啊!”这是因为君主贵族们能够以前代的君王为榜样,尊重贤人,亲近亲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泽,享受安乐,获得利益。所以,虽然前代君王已经去世,但人们还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道理之所以能够使人信服,主要是靠真理的力量;道德之所以能够将人征服,主要是靠人格的力量。人格和德行作为一种智力范畴以外的因素,尽管不是道理,但往往胜于道理,所以有时人格的力量更胜于真理的力量。对于那些德高望重的人,即便大家对他的判断和决定有所怀疑,最终也会因为相信他的为人和德行而欣然从命。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遵从温、良、恭、谦、让的圣贤古训就是德,而对于君王官员来说,体恤民情、仁义治国就是德。可惜的是,在中国历史上因“不德”而背负万世骂名的君王,好像更多于因“德”而流芳百世的君王,所以中国历史上才爆发了一次又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皆是因为这些高高在上的君王在德行上实在有所亏欠,无法服众。

古往今来,无论是皇袍加身的君王、封侯拜相的官员、清心寡欲的隐士、淡泊名利的学者,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百姓,人们最看重的往往都是“服人”二字。即便你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富可敌国的钱财、令人仰息的盛名、学富五车的才华,但如果缺少了令人心服的德行,最终也只会被人冠以“虚伪”二字作为评价。

“服人”有很多种方式。“以力服人”的人通常是以蛮力、蛮横、蛮不讲理来逼迫别人服从于他,其行为与市井无赖没有什么差别,所以,是最次的一种方式;“以威服人”的人通常会用自己的权势、威望来强迫别人屈服于他的主张,属于高一级的市井无赖,所以,是第二“次”的一种方式;“以利服人”的人通常会用小恩小惠去腐蚀人心、收买人心,或者用厚厚的钞票将人“砸”晕,借着别人的晕乎劲儿达到自己的目的,虽然被“砸”晕的人当中不乏两厢情愿者,但这样的方式总归逃脱不了“欺骗”的嫌疑,属于第三“次”的一种方式;“以理服人”的人乍看上去是最公正的,总以自己站在正义公理的一方而沾沾自喜,但这个“理”字在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深度和不同的施行尺度,一家人里还能闹出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呢,何况是全天下那么多的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执行的“理”是正确的、无可争议的,包括那些“以理服人”的人,他们在口沫横飞地用道理、真理劝服别人的同时,可能对方倒觉得他们是最不占理的人,但不管怎么说,能够秉持着公理、道理、真理去服人的人,其本意和出发点还是善意的,只是施行起来的难度比较大,所以,属于比较好的一种方式;“以德服人”的人通常并不会去指责别人如何不对,而注重在自身的人品修养上下工夫,行端品正,道德高尚,用自己的一举一动去感化、影响、带动、改变身边的人,所起到的影响最大、效果最好,于潜移默化中树立威望、令人信服,所以,应该属于“服人”中最好的一种方式。

后汉时期有个叫陈重的读书人,有一次,和他同住一室的人回家探亲,在收拾衣物时误将邻居晾在外面的裤子当成自己的带走了。邻居发现裤子丢了,怀疑是陈重拿的,陈重并没有分辩,而是立刻出去买了一条新裤子送给邻居。后来与他同屋的人探亲回来后向邻居解释自己错拿了他的裤子,邻居顿时满脸羞愧,自此,再也不去随便怀疑别人。还有一次,一位平时与陈重关系不睦的同僚因家遭突变而负债累累。

有一天债主前来要债,碰巧那位同僚不在,陈重知道同僚的经济状况在目前是还不起如此高昂的债务的,于是就不声不响地帮他还清了,而且事后闭口不谈此事。后来那位同僚知道了这件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虽然在“裤子事件”中,陈重的表现有些“软弱”,不但被冠以“小偷”之名而且还自己掏腰包赔给人家一条裤子,但这条裤子却消除了邻居的怨气,更在误会消除之后换来了邻里之间的和睦与信任,还因此修炼了自己的德行、感化影响了身边的人一同向善。

相比之下,一条裤子就能换来这么多的好处,人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国时的一代枭雄曹操,虽然生性多疑,野心很大,但在治军方面却十分严格,更用自己的德行降服了全体将士的心。

一次麦熟时节,曹操率领大军去打仗,沿途的老百姓因为害怕士兵,都躲到村外,没有一个敢回家收割小麦的。

曹操得知后,立即派人挨家挨户告诉老百姓和各处看守边境的官吏:现在正是麦熟的时候,士兵如有践踏麦田的,立即斩首示众。

于是所有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轻轻拨开麦秆,小心翼翼地通过,没有一个敢违抗军令践踏麦田的,老百姓看见了,悬着的心立刻放下了一大半,忍不住啧啧称颂。可偏巧就在这时,一只偶然飞起的麻雀惊吓了曹操的马,马一下子踏入麦田,踏坏了一大片麦子。

曹操见状立即叫来负责行刑的官员,要求他按规定将自己治罪。官员为难地说:“我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拔出剑来横在脖子上就要自刎服罪,众人连忙上前阻拦并跪地苦劝,曹操这才将剑放下,但又表示自己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于是传令三军将士: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自己的头发替罪。一时间,曹操断发守军纪的故事被传为美谈。

细细分析,曹操因为不小心践踏了麦田就要横剑自刎,确实有些做作,不管怎么说,一个深谋远虑、肩负着国家振兴大业的军队最高统帅,如果因为一小片被踩坏的麦田就要赔上性命,未免死得有些太不值得了,而曹操大概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手下的官员是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剑割破血管,造成自刎的既成事实的,所以才放心大胆地演出了这样一幕令将士、百姓都心服口服的好戏。

但无论曹操的本意如何,他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保护老百姓的利益;让将士们明白“统帅无戏言”,何况,威震八方的军事统帅,堂堂的丞相大人当众割断自己的头发,也算得上震惊四座之举了,要知道,古人崇尚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孝道,曹操能够拼着背上不孝的罪名维护百姓的利益严格治军,也算得上是以德服人了。

初唐时,唐太宗气量宏大,从谏如流,并深爱少数民族,唐太宗曾这样表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意思是说,自古以来的统治者,都重视中原的汉族,而轻视那些少数民族,而我却对他们一视同仁,因为他们都是我大唐的子民。

他不但是这么说的,而且还用自身的行为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一次出征时,军中的突厥将领、右卫大将军阿史那思摩不幸中箭,但仍然坚持战斗,结果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而导致伤口淤血感染,唐太宗亲自为他吮血疗伤,前线将士无不感动。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落首领纷纷来长安朝见唐朝皇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把唐太宗拥戴为他们共同的君主。后来,漠北地区各部落也相继归附,为了方便来长安朝拜唐朝皇帝,他们在大漠南北专门开辟了一条大道,称为“参天可汗道”,沿途设置驿站68处,备有马匹与食物供应往来使者。唐太宗死后,那些曾经目睹他吮血疗伤的各族将士悲痛欲绝,纷纷自剪须发、划破面孔或割破耳朵,有的甚至还要自杀殉葬,用哀悼本民族首领的方式悼念他,真正是把唐太宗当成了自己的可汗。

用嘴去吸吮一个人已经化脓感染的伤口,这恐怕连平常若百姓都不容易做到,更何况是一个贵为天朝之邦、强盛大国的皇帝,唐太宗的这种善德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服众之法,无论是汉族、少数民族甚至是外国人,恐怕都会被这种“德”感动得五体投地,从此誓死效命。

明朝时,大学士严讷想在城中营建一座大房子,草图大致已经规划完成,惟独邻居家的房子里有一根梁柱特别突出,使得严讷的新宅不够方正。

邻居家住的是一对夫妻,靠卖米酒为生,这栋房子是他们世代的祖产。所以,尽管学士府的工头出高价请他们出让房屋,但他们依旧断然拒绝。

工头非常生气,将此事禀告严讷。严讷说:“不碍事,你先盖房子的其他三面。”开工后,严讷下令,以后学士府中每天所需的米酒都向这对夫妻购买,并且每次都是先给钱后拿货。

这对夫妻平日生意清淡,生活拮据,每天的收入不足糊口,严讷知道后,便为他们介绍买主。后来,夫妻俩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不久就因为人手不足而开始招募伙计,屋里到处都堆放着米谷、豆类,石缸的数目也成倍增加,原来的房子一下子显得狭小了许多。

这对夫妻感激严讷的恩德,对自己当初的断然拒绝感到非常惭愧,虽然严讷从此没有再提买屋之事,但他们却自动写下了契据将自己的房子白送给了严讷。

严讷却没有占他们这个便宜,而是用自己在城中的另一处房子与他们交换,夫妻俩看到换来的房子比以前的更大更新,于是满心欢喜地搬了家。

严讷贵为朝廷重臣,在遇到触犯他利益的事情时,并没有“以威服人”,拿出自己当官的权势去逼迫人家,而是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对方、感动对方,最后毫不费力地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同时还留下了“官大不欺民”的好名声。

古人曾经说过:“遇欺诈之人,以诚心感动之;遇暴戾之人,以和气熏蒸之;遇倾邪私曲之人,以名义气节激砺之;天下无不入我陶冶矣。”意思是说,遇到狡猾欺诈的人,要用赤诚之心来感动他;遇到性情狂暴乖戾的人,要用温和的态度来熏染他;遇到行为不正、自私自利的人,要用大义气节来点醒他。

假如能做到这几点,那天下的人就都会受到我的美德感化了。

在我们这个有着传统美德的文明古国,历来最讲究的就是要以德服人。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无论为官还是为民,无论年老还是年少,每个人的荣辱、成败、功过和是非都与“德”字息息相关,有德者,哪怕就是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也会赢得老百姓的爱戴和拥护。特别那些为官者,更要学会以德服人。有德的官员,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处处为人民谋利益,老百姓就对他心服口服;缺德的官员,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事事为自家打算盘,老百姓即便敢怒不敢言,但也会在心里鄙视他,口服心不服。古人强调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以力服人”、“以威服人”、“以利服人”,都不如“以德服人”来得稳固长久。

“以诚待人,以德服人”是做人的根本,在现阶段,它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是我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重要基石和标志。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让我们牢记立信守则:“以信立身,以信立世,以信处事,以信待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未曾做事,先做人。无德者虽有一时一事的成功,但却会失败一生,终为人所唾弃;德厚之人虽有一时一事的失败,但却成功一生,让人心悦诚服。因此,对一个想永立不败之地的人来说,必须要以德服人、以德治人。

多交益友

尊贤则不惑。(出自:中庸)

尊崇贤人就不会思想困惑。

人们在选择朋友时,要时刻记得中国的那句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子曾经说过:“友也者,友其德也。”意思是说要选择品德高尚的人做朋友才对。与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将对方作为榜样,通过耳濡目染,取长补短,获得进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进而使自己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许多朋友,这本来就是一个充满交际的世界,如果没有朋友那反而倒是异类了。从心灵的角度来说,朋友虽然不分高低贵贱,但却要分三六九等,最低等的朋友是那些以谋取利益为目的接近你;和你成为朋友的人,而最高等的朋友则是那些品德高尚、修养良好、以一颗诚心对待别人的人,这样的人无论是做朋友还是做伴侣都会对你的人生大有裨益,使你也慢慢步入“人之极品”的行列。

三国时,东吴的徐原和吕岱是一对交情很深的好朋友。徐原很有才学,性格直爽,讲话从不转弯抹角。吕岱有了过失,徐原从不姑息宽容,总是毫不客气地直言相劝,给予批评,吕岱在徐原的帮助下无论在为人还是才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吕岱的其他朋友看不惯徐原的态度,就在吕岱面前说徐原的坏话。但是吕岱却说:“你们不明白,你们所说的徐原的缺点恰恰正是我看重他的地方啊!”后来,徐原因病去世,吕岱十分伤心地边哭边说:“徐原是我吕岱难得的‘益友’,如今他不幸去世了,我以后从哪里听到对我过失的批评、得到能够帮助我改正缺点的建议呢?”

在魏国,管宁和华歆也曾经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他们一见如故,于是常在一起读书。有一次,他们俩在园中刨地种菜,地上有块黄金,管宁见了视同瓦石,毫不动心,华歆却拾起来看了一会儿才扔掉。还有一次,他们俩在一起读书,门外正好有达官显贵乘着豪华的马车经过,街上的人都跑出来看热闹,管宁像没听见似的照旧读书,而华歆却放下书本一溜烟地跑出去看热闹了。等他看完热闹回来后惊奇地发现,管宁将他们平时在地上铺坐的席子割成了两半,并向华歆宣布:“你抗拒不了金钱名利的诱惑,这不该是读书人应有的品德,所以,从今以后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唐代诗人张籍和大文学家韩愈,也是十分亲密的好朋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影不离,外出并马前行,睡觉对床而卧,一起博览群书,事事互相商量酌定。张籍早年生活困顿,后来经过韩愈推荐,中了进士。韩愈虽然名气和成就都超过张籍,但却有两个缺点,一是不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二是沉迷于赌博。别看张籍在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如韩愈,而且还是靠韩愈的推荐才中了进士,但是他对于韩愈的缺点却一点也不姑息,一再提出批评。经过他的诚意规劝和严肃批评后,韩愈终于克服了这两个缺点。

吕岱、管宁和韩愈都是懂得选择朋友的人,并没有因为朋友的直言相谏而发怒,也没有因为碍于友情而勉强和一个不同道的朋友继续交往,更没有因为自己对朋友曾有所帮助而轻视朋友的意见,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所选择的是具有高尚品德的朋友,他们自己本身也成为了一个情操高尚的人。

结交朋友之所以要有所选择,是因为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对他的事业、工作以及品德、情操,都会发生极大的影响。古人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俗化矣。”意思是说,与品德高尚的人相处久了,就像进入了散发着兰花一般芬芳馥郁之气的房间一样,虽然待久了就闻不到香味了,那是因为自己身上也染上这种香气;而与品德不良的人相处久了,就像进入了散发着鱼虾腥臭味的房间一样,待久了就闻不到臭气,因为自己身上也染上了同样的臭气。的确,与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可以使自己的品格更加完美,情操更加高尚。而与品德低劣、情操卑下的人交朋友,则可能在精神和品格上都受到“臭气”的熏染,给自己带来不良的负面影响。

很久很久以前,狗和猴子是一对好朋友,猴子敬佩狗的忠心和勇气,狗则欣赏猴子的机智和灵敏。但是它们共同的朋友狐狸却非常嫉妒它们的亲密关系,总想找机会挑拨它们的关系。一天,狐狸对猴子说:“狗最贪吃了,你瞧,大热天,它还把舌头伸得老长老长的,那副模样,真叫人讨厌。我不明白你怎么能受得了?”接着,狐狸又对狗说:“猴子最脏了,整天没完没了地捉身上的虫子吃,真恶心!”

猴子和狗经过仔细观察,果然发现对方有狐狸所说的毛病,于是相互之间逐渐产生反感,慢慢疏远了对方,最后成了陌路人。本来,狗伸出舌头是为了散热,而猴子是在身上找盐粒吃,这是它们各自的生理特征决定的,任何人都改变不了。但是,它们交到了一个品德低劣的朋友,并被狐狸的“臭气”所熏染,最终失去了这份宝贵的友谊。

在当今社会中,许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叹:工作中再大的困难都不怕,就怕人际关系太难处,真正的朋友太难交。是啊,当朋友的真谛已经变成了不择手段和相互利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岂有不难之理!无论是财富、名利、地位还是权势,这些东西统统都会因为岁月的流逝或人生的多变而最终荡然无存,不可能会形影不离地伴随你一生,只有高尚的品德才是你能够随心所欲地选择放弃还是留下的东西,也是对你的人生最有助益的东西。

朋友到底应该是什么标准?这个问题恐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人类自古就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说法,它的意思是指相同性格、相同气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因为彼此志同道合而相互影响、相互慰藉。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是无法容忍一个道德低劣的人做朋友的,而那些能够和道德高尚的人成为朋友的人,他们自己多半也是值得别人信赖和交往的。

中国有句古话“要观其人,先观其友”,一个人的人品决定了所结交朋友圈子的素质,但朋友的素质同样也对你的人品产生着相当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人是受所处环境的影响的,而你的朋友就是你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会影响你的一生。

小文曾经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丈夫憨厚老实,是个出租车司机,每天早出晚归地为了家庭奔波,儿子聪明可爱,经常在幼儿园里受到老师的表扬,骄傲地向小文炫耀他的小红花,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平静而又温馨。

但这一切的幸福自从她认识了一个朋友开始,就不可控制地走向了毁灭。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文在美发厅认识了一个年轻女孩,她是一个香港富商包养的情妇,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二奶”。

那个富商一两个月才来看她一次,她在当地又没有什么朋友,于是就将大把的时间都花在了逛街、吃饭、做美容上。

认识了小文以后,她索性黏上了小文,整天都要约小文出去玩。开始小文有些不习惯,但几次之后,看到那个女孩出手大方,从来不用自己掏钱埋单,于是便乐享其成、有约必赴。

一次,小文羡慕地说:“你过得可真舒坦啊!没有家庭的负担、没有丈夫的约束,也没有孩子的拖累,不用工作还有大把的钱供你挥霍,真是让人羡慕!”那个女孩趁机大肆宣扬了一通儿西方资产阶级不劳而获的腐化生活,说得小文怦然心动,于是再也没有心思去照顾丈夫和孩子,为了获得更多享乐的时间,甚至把孩子送去全托。

丈夫敢怒不敢言,即便是这样,小文还是为了追求所谓“高品位的生活”而在半年以后提出了离婚,并且绝情地将孩子推给了丈夫。一个曾经美满幸福的家就这样破碎了。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命运都是有因果关系的。

如果你想展翅高飞,就必须与雄鹰做伴,而不能与麻雀为伍,否则就只能在树梢顶上扑腾翅膀。

如果你真心地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目标,那么就必须从选择你周围的朋友做起。

因为,和碌碌无为的人交朋友,你的人生就会被酗酒、闲逛、打麻将所填满;和满腹牢骚的人交朋友,你就会变得消沉、极端外加愤世嫉俗……想成为人生舞台上令人尊敬的强者,你首先就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而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结交一些品德高尚的朋友,有了他们的监督、批评和言传身教,你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

如果你想借助自己的力量成为一个高尚的人,那么你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否则当你在人生路上遭遇挫折的时候,就极容易被周围的小人拉入偏僻的小路,从此离光明的正道越来越远。

对于你的一生来说,交几个杰出而优秀的朋友会比任何财富都宝贵。

人的一生如果交上好的朋友,不仅可以得到情感的慰藉,而且还可以相互砥砺,相互激发,成就事业的基石。朋友之间,无论志趣上、事业上还是品德上,总是互相影响的。

一个人一生的品德与事业,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选择朋友就是选择了命运。

清末名人曾国藩说过:“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今日吟读,仍觉余音绕梁,受益匪浅。

千万不可与邪恶、缺德者为伍,他们将使你步入歧途。与品德高尚、心地纯洁者为伴,他们是最好的朋友。

选对伴侣幸福一生,选对事业成就一生,选对环境快乐一生,选对朋友荣耀一生。

在不幸中,有用的朋友更为必要;在幸运中,高尚的朋友更为必要。在不幸中,寻找朋友出于必需;在幸运中,寻找朋友出于高尚。

一个小心选择朋友的人一定会从他们那里获得益处。为什么?因为在这个世界里假朋友比真朋友要多。有一个真朋友要比有一百个假朋友来得好。凡是当面奉承你、背后嚼舌根的朋友都不是真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