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怒海翻腾
32268500000023

第23章 盟军任命最高司令官

1943年11月30日,在伊朗德黑兰会议上,美、苏、英三国领导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共同制订了减轻苏联压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霸王”战役计划。

12月初的一天,阿尔及尔,盟军地中海司令部,艾森豪威尔默默地坐在办公室中等候他的总司令从德黑兰归来。

他感到孤寂,常想发火。他那成立虽短但却屡战屡胜、人数虽少但却统辖陆海空三军的地中海战区司令部即将解散一事,使他心烦意乱。

所以,当他的妻子玛莉来信请他到商店买些东西时,艾森豪威尔勃然大怒,回信道:“可能你难于理解,我不能像许多别的人那样有时间去商店闲逛。”

此行陪同总统期间,道听途说的一些消息,从金海军上将的口中得到证实:英国人同意交出“霸王”行动的指挥权;相应美国也将把地中海的指挥交给英国,以求英、美之间的平衡。金海军上将还告诉艾森豪威尔:

总统不顾他及其他一些人的劝告,初步决定把“霸王”行动的指挥权交给马歇尔。而马歇尔的陆军参谋长职务将由艾森豪威尔担任。

艾森豪威尔听此消息一点高兴不起来,他对于在五角大楼坐办公室的职务并不热心。

在12月初的一个晚上吃饭时,他自己的工作班子的一名成员问他们是否将跟他一起去华盛顿。他脸色阴沉,怒气冲冲地嚷道:“没有必要。如果我不得不回华盛顿,那么反正在6个月之内,我就会被拉到阿灵顿公墓去的。”

其实,罗斯福此时对是否任命马歇尔为盟军最高统帅还没有最后决定。最初,在争取美国指挥“霸王”作战最高领导权时,陆军部长史汀生和霍普金斯就力荐马歇尔为最佳人选。

在魁北克会议上英国人也同意他担任此项职务。在德黑兰,丘吉尔和斯大林也都欢迎马歇尔担任盟军统帅。

丘吉尔虽然在讨论未来战争计划时,与马歇尔发生过不愉快的冲突,但他了解马歇尔忠于他自己的祖国,知道马歇尔在危难时刻也愿意为盟友作出牺牲。

丘吉尔记得,一年前,德军在中东势如破竹,攻克英国的主要据点图卜鲁克,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危在旦夕,所剩部队亟须补充军用物资。那时,美国刚参战不久,日本人在太平洋战场攻势正猛,美军也对装备望眼欲穿。

丘吉尔亲自前往华盛顿,请求罗斯福提供武器以解燃眉之急。总统把此事交给马歇尔,马歇尔没有二话,马上从调给第一装甲师的装备中,调出英军急需的100辆坦克。

英军靠这些坦克,保住了中东的最后据点埃及和联结印度洋、地中海的苏伊士运河。丘吉尔念念不忘此事。

斯大林赞成马歇尔出任的原因是,马歇尔是美国军方的领导人,是美国军事战略的制订者,是他最早提出横渡海峡、进攻欧陆;是他积极主张尽早开辟第二战场,并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罗斯福在史汀生等人苦口婆心劝他任命马歇尔时,也曾认为马歇尔是最好的人选。罗斯福在1943年9月20日写给潘兴的信中说:

我们准备让他指挥的是这次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作战行动。我认为他将担负的乃是欧洲战场的全部指挥任务,而不仅仅关系到某一地区。

再者,我认为如果不给乔治一个亲临前线统兵作战的机会,就太不公平了。

我所能作出的最好解释就是:我想让乔治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潘兴——假如把他留在此地,他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罗斯福深知,美国人民崇拜英雄,对战场上的指挥官念念不忘,国内南北战争时期的格兰特自不必说,甚至连杰克逊啦、谢尔曼啦谢里登啦等,连小学生都能讲出他们的事迹,但能记住这一时期谁是美国的参谋长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他不想让马歇尔的名字在50年后就湮没无闻,马歇尔,一位杰出的军事领导者,他有资格作为一位伟大将军名垂史册。

马歇尔本人很想亲自指挥这次横渡海峡的进攻,他已经63岁了,这是他走向前线的最后机会,并以此来结束他的事业。但是当这一消息从不同途径透露出去后,在美国却引起一场风波。

任命马歇尔担任盟军最高统帅一事遭到海军上将和阿诺德空军上将的强烈反对。他们似乎并非反对马歇尔本人,而是认为由他们参加,并由马歇尔领导的参谋长联席会议这个班子配合得很好,调走了马歇尔就等于拆散它。

国内报刊也掀起一阵风波,一些人认为这是对马歇尔的“明升暗降”,是“有人不想让他当参谋长”等。

特别赏识马歇尔的潘兴也受这股舆论的影响,在医院里特别写信给罗斯福说道:

马歇尔将军要前往英国指挥作战的报道不断见诸报端,使我深感不安,我非常希望这些报道是凭空杜撰。我深信,倘若调马歇尔将军充任他职,将是一件根本性的、非常严重的军事方略的失误。

这些意见都没有动摇罗斯福要任命马歇尔的决心,他给潘兴去信说明他的打算,并设法说服其他将领们。

与此同时,马歇尔也做好就任盟军统帅的准备,甚至连在参谋长办公室的办公桌都准备运往伦敦了。他的夫人已经悄悄地把家具从迈尔堡的参谋长公馆内搬到了弗吉尼亚。

1943年11月初,丘吉尔来电,要英国人在地中海地区行动的指挥权。丘吉尔在发给英国驻华盛顿的军事代表迪尔元帅的电报中说:

我是绝对不能同意由一名美国总司令同时指挥“霸王”战役和地中海战役的建议,这种安排不符合伟大盟国之间必须保持平等地位的原则。

丘吉尔的问题使罗斯福棘手,也使他任命马歇尔的决心发生了动摇,直至德黑兰会议期间也没有定下来。

12月初,罗斯福与丘吉尔等人从德黑兰重返开罗,继续开会磋商。在这期间,罗斯福对许多问题进行了反反复复的考虑,表面上,虽然只有一次提到“霸王”行动由谁指挥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花费他的心思最多。

罗斯福考虑到,如任命马歇尔出任盟军最高统帅,则他这个“最高统帅”只能管“霸王”战役,而管不了南欧及地中海战场。而原来的打算是让马歇尔拥有指挥欧洲战场全部盟军的全权,而且这个消息已经透露出去了。

现在跳出个丘吉尔,从中反对,剥夺了盟军统帅的一部分权力,在此种情况下,再任命马歇尔,国内舆论中的“明升暗降”又会大行其道,就是潘兴将军那也交代不过去。再想到马歇尔如去欧洲上任,国内的参谋长得让艾森豪威尔代理。艾森豪威尔在地中海仗打得是不错,毕竟还经验不足,回国内就要和那些政客和议员打交道,他肯定处理得不如马歇尔好。

再有,代理参谋长不仅要注视欧洲战事的进展,也要研究太平洋战场的情况,艾森豪威尔对太平洋战场了解不多,他能提出正确的方法吗?

此时,罗斯福总统开始意识到,他似乎离不开马歇尔。从战争开始爆发以来,马歇尔全身心地投入到战略决策的制订以及具体计划的实施之中。假如没有马歇尔对国会和各个委员会施加他那不可思议的影响,华盛顿这一摊子将变得不可收拾。假如没有马歇尔这样冷静、沉着、坚定不移的中流砥柱坐镇华盛顿,一旦出现突如其来的军事危机,整个战争局面就难以预料了,所以不能让他走。

但转念间,罗斯福又想到马歇尔为国家、为世界作出了这样大的贡献,自己毫无所图,授勋不要,元帅不当,其最大的心愿就是想亲自指挥自己一手组织制订的这场世纪之战,以使自己的军事生涯功德圆满、无所缺憾。

作为总统,不能剥夺马歇尔攀上事业顶峰,名垂史册的最后机会。思来想去,罗斯福只得出奇招冒把险了。后人评论道:

在美国的军事政治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个总统敢做这样的冒险。这绝好地显示了罗斯福政客和总统集于一身的高超手腕。

罗斯福的这一招是请马歇尔到自己的住处,“最后确定”最高统帅的人选。12月5日午饭前后,在埃及首都开罗米纳饭店。“罗斯福先生兜了好半天圈子,”马歇尔回忆道,“然后才问我究竟愿意怎么办。显然这事是让我来决定了。”

马歇尔说:“希望总统依照最符合国家利益、最合他心意的方式处理这件事,千万不要把我个人的愿望考虑在内。不管总统让我做什么,我都会高高兴兴去做。”

马歇尔没为自己的要求开口说一个字。结果,罗斯福松了一口气,说:“唉,要是你不在华盛顿,我连觉都睡不安稳。”马歇尔不像其他人,战后他谢绝了重金邀其写回忆录的种种请求,他当时的心情只能从当时人们看到的行动去判断了。马歇尔默默地忍受了。12月7日上午,他拟好给斯大林的电报,拿给总统签字后发走。电文如下:已决定立即委任艾森豪威尔将军指挥“霸王”行动。电报发出后,马歇尔取回底稿,用铅笔在上面给新任盟军最高统帅写了几句话:

开罗,1943年12月7日。亲爱的艾森豪威尔,我想你可能愿意把它留作纪念。这是我在昨天最后一次会议结束后匆匆写就的,总统随即签了字。马歇尔果然,艾森豪威尔把这张纸条像宝贝一样保存下来,1948年就公诸在他那洋洋洒洒的《远征欧陆》中。马歇尔在做完这些他应尽的责任之后,才静静地表露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他没有向总统打招呼,带上自己两个亲密助手,不辞而别。

几个小时之后,总统几次要见马歇尔,都被底下的人借故搪塞掉了,最后他才知道,参谋长已取道锡兰、澳大利亚,经太平洋回国了。

对于马歇尔的突然离去,总统未置一词,马歇尔本人也没有作解释。与之同行的亲密助手之一麦卡锡上校后来说,在飞机上参谋长也根本没有提及这件事。不过,麦卡锡还是觉察到了上司那种深深地、难以排解的惆怅,并从他突然决定环球飞行这一点上,猜到了他当时是多么苦恼。

罗斯福和马歇尔谈完话后如释重负。见到丘吉尔,告诉他已决定任命艾森豪威尔时,丘吉尔口叼雪茄点头表示同意。那天晚上20时10分,他们在最后报告上签了字。庞大的进攻欧陆战役终于有了司令官,这一切均在斯大林所要求的一周解决了。

艾森豪威尔在烦闷中收到消息,说总统12月7日将取道突尼斯回国,他便急速从阿尔及尔飞赴突尼斯迎接总统。

下午三四点钟,总统专机徐徐降落,还没等把总统搀扶进等候的汽车中,罗斯福便迫不及待地对艾森豪威尔说:“嗯,艾克,‘霸王’行动将由你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