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新潮宠物饲养(时尚生活指南)
32257200000054

第54章 宠物鸟的养殖(9)

1.孵化设备孵化设备实际上是一种恒温设备,其温度能恒定在必需的孵化温度范围内。人工孵化技术在家禽养殖上应用相当普遍,其孵化器大致可分为平面孵化器和立体孵化器两大类。平面孵化器有单层和多层之分,一般孵化出雏在同一地方,也有上部孵化下部出雏的。热源多为热水式、煤油灯式,也有少量是电力式的,并用自动启闭盖、棒状双金属片调节器或胀缩饼等进行自动控温。此类型没有均温和自动转蛋设备,孵化量少。立体孵化器可分为箱式孵化器和房间式孵化器,前者为一个独立的可移动的箱体,可根据需要进行布置,外壳多用木结构或铁铅结构。后者是用砖等材料砌成一个房间,是一个固定的孵化器,不可移动。

鸟的孵化与家禽不同的是种蛋数量少,蛋的尺寸小,并且需要均恒的孵化温度。一般都是采用自制的小型箱式孵化器,可使用导电表通过控温仪起闭箱内的热源以维持恒定温度。由于上蛋量少,对通风的要求不像高密度的家禽卵孵化那样严格,箱内若不安装风扇,但必须有空气循环的通风孔。箱内安置蛋架,可采用手工翻蛋。箱底部可放置水盘以提供孵化湿度。

2.卵的孵化条件

(1)温度在人工孵化中,温度是鸟卵孵化的最重要的条件,鸟卵必须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才能保证胚胎的生长、发育和生活力。胚胎发育时期不同,对环境温度的要求也不相同。孵化初期,胚胎物质代谢处于低级阶段,本身产生的体热很少,因而需要较高的孵化温度;孵化末期,胚胎本身产生大量的体热,因而温度应偏低。对大中型鹦鹉的卵孵化温度一般设置在38.0~38.2℃,可得到较好的孵化效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严重时造成胚胎死亡。一般温度偏低则胚胎生长发育迟缓,温度高则胚胎发育快,但很软弱。

(2)湿度孵化湿度与卵内水分蒸发和胚胎的物质代谢有关。孵化过程中,如湿度不足,则卵内水分加速向外蒸发,从而导致尿囊绒毛膜复合体变干,阻碍了胚胎代谢产物二氧化碳的排出和氧气的吸入。而尿囊和羊膜的液体失水过多,会因渗透压的增高而破坏其正常的电解质平衡。相反,湿度过高会阻碍蛋内水分正常蒸发,同样也会破坏胚胎的物质代谢,此时因尿囊绒毛膜和两层壳膜含水量过多而妨碍胚胎的气体交换。由于湿度具有导热作用,孵化初期适当的湿度可使胚胎受热良好,而孵化末期可使胚胎散热加强,因而有利于胚胎的发育。此外,湿度还与胚胎的破壳有关,出雏时在足够的湿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下,能使蛋壳的碳酸钙变为碳酸氢钙,蛋壳随之变脆,有利于雏鸟啄壳。

对大多数雉类的孵化湿度可参照家鸡的孵化湿度要求,即孵化器内的相对湿度经常保持在53%~57%,开始出雏时提高到70%。而一些热带鹦鹉,孵化湿度可保持在60%~65%,出雏时可再提高一些。

(3)翻蛋自然孵化情况下,孵抱中的鸟总是不时地翻动自己的卵,这对孵化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鸟卵入孵后,卵黄因比重下降而从稀蛋白中上升,浮于蛋的上部,而胚胎又位于蛋黄之上,容易与内壳膜接触,如长时间放置不动,则与壳膜粘连导致胚胎死亡;翻蛋还可使胚胎各部受热均匀,供应新鲜空气,有利于胚胎发育;此外,翻蛋也有助于胚胎运动,保证胎位正常。因此,人工孵化过程中应经常翻蛋,特别是前期更为重要。若是手工翻蛋,需轻、稳、慢;翻蛋角度达到90度,一般每2小时或3小时翻动一次。

(4)通风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吸收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为保持胚胎正常的气体代谢必须保持孵化器内空气新鲜,风速正常。为此,通气孔的大小和位置要适当,以保证箱内空气流速正常,路线正确。空气流速不正常将直接影响温湿度的状态,而气流路线又关系到箱内各处湿度是否均匀。

(5)凉蛋对较小的鸟卵,凉蛋似乎显得不太重要,但在孵化后期适当的凉蛋,因较低的温度刺激,可促使胚胎的活力增强,并提高将来对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凉蛋的时间应视外界的气温而决定,一般每天1~2次,每次2~5分钟即可。

若用眼皮试温,即将蛋贴眼皮,稍感微凉,即停止凉蛋。3.孵化操作与管理在鸟卵入孵前应对孵化器进行仔细检查,再开机运转,观察孵化器是否正常工作,调节的温度、湿度是否准确并恒定在设定的范围内。孵化箱和鸟卵必须经过消毒后才开始孵化。在孵化过程中应作各项孵化记录,如温、湿度记录,转蛋方向及胚胎发育情况等。

(1)孵化器和种蛋的消毒孵化器的消毒可按每立方米福尔马林14毫升加高锰酸钾7克,烟熏0.5~1小时。也可将入孵的卵放于蛋架用此法一起消毒。

鸟卵的消毒有多种方法,最常用的有:①高锰酸钾消毒法,即将高锰酸钾配成0.5%的溶液,种蛋放在该溶液内浸泡1分钟,取出干燥后即可入孵;②氯消毒法,即将鸟卵浸入含有活性氯1.5%的漂白粉溶液中3分钟,取出干燥后即可;③用1∶1000(5%原液+50倍水)的新洁尔灭溶液喷雾于卵的表面,或是在40~50℃的溶液中浸泡3分钟。对于某些鸟类,如鹦鹉类,是将卵产在巢箱中,很难了解产卵的准确时间,有时取出的卵常常已经亲鸟自身孵化1天以上。对这种鸟蛋,最好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法,即将鸟卵距紫外线光源40厘米处照射1分钟,最后背面再照射一次。

(2)孵化观察鸟卵入孵后,每次转蛋时除记载转蛋方向外,还要记录温度和湿度,并观察温、湿度是否在要求的范围内,并即时调整。在孵化过程中还要进行2~3次验卵,即照蛋。验卵的目的是检查胚胎发育情况,其次是剔除无精蛋、死精蛋、死胚蛋。验卵一定要求稳、准、快,尽量缩短照蛋时间。大中型鹦鹉的卵孵化时间较长,大绯胸鹦鹉是23天,葵花凤头鹦鹉是30天。头照一般是在孵化后第5天,受精并发育正常的卵,照蛋时可见到微小弯曲的胚胎和伸展的卵黄囊血管形似一只蚊子,俗称“蚊虫蛛”,或是胚胎与卵黄囊血管形似蜘蛛,俗称“小蜘蛛”。末照时,大绯胸鹦鹉是在孵化第21天,葵花凤头鹦鹉是在孵化的第28天,照蛋时可见气室明显增大,气室边缘翅膀、喙、颈部的黑影闪动。此时则停止转蛋并做出雏准备。

(3)出雏及人工辅助出雏在正常情况下,雏鸟都能顺利地孵化出雏。对于一些相对较弱的雏鸟会难以破壳或正常出雏,而这些雏鸟往往都是价值很高的种鸟,因此有必要进行人工辅助出壳,尽最大可能保证其成活。正常出壳情况下,雏鸟会在气室边缘破一小孔,然后休息较长时间,大多是24小时左右,然后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并沿气室边缘将蛋壳用上喙的破壳器顶开,最后破壳而出。旋转一周的时间一般是1~2小时左右。

掌握各种鸟雏的出壳活动规律,对人工辅助出壳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雏鸟破壳前一般都可听到啄壳声和鸣叫声,此时表明雏鸟的喙已穿过气室,开始肺呼吸。若已超过破壳时间雏鸟仍未敲开蛋壳,可能是喙接触不到蛋壳或雏鸟较弱,无破壳能力。此时可在喙闪动的气室处人工破一小孔,注意破裂的壳内膜是否附着于喙上,特别是鼻孔上。此时应小心地用消毒干净的镊子把内膜和喙分离,露出鼻孔,动作要轻,不要破坏壳膜下的血管。蛋壳破一小孔后,水分易蒸发,可用注射器滴入几滴与孵化同温度的生理盐水,以保持湿度。湿润的壳内膜可见到尿囊上分布的血管,若血管完全干枯,说明雏鸟卵黄已进入腹腔,可剥去气室周围的蛋壳和壳内膜,并湿润壳膜边缘雏体,一般情况下雏鸟能挣扎出壳。若血管新鲜,则尿囊血循未中止,说明卵黄尚未收入腹内,雏鸟还不到出壳时间,需继续孵化,并保持胚胎湿润,同时应观察血管的退化情况。一些雏鸟经过一段时间后仍能旋转出壳,若血管完全干枯退化、尿囊枯萎,雏鸟仍无力挣扎出壳,则可按前述方法剥去气室蛋壳和表面内膜,将头轻轻拉出壳外,让其自己出壳或完全将其剥开。

(二)人工育雏

对野外捕获或孵化出的雏鸟的进行人工饲养,掌握相应鸟种的营巢行为、栖息地环境及食物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日龄越小的雏鸟饲养难度越大。自然孵化条件下,雏鸟出壳后仍需由亲鸟坐巢孵雏以维持其体温。人工育雏环境条件下,对雏鸟保温是必要的。初期育雏温度可参照该种鸟的孵育温度,并随雏鸟的生长逐渐降低,直至与外界环境温度一致。无论那种鸟类的育雏,都需精心地管理,并选择适宜的食物正确地饲喂。

1.雀形目鸟类的人工育雏雀形目的雏鸟出壳后尚未长出羽毛或身体仅有稀疏的绒羽,眼也未睁开,这时雏鸟保温是必要的。在育雏人工巢中或育雏代用品中应铺垫棉花,在雏身上也要覆盖棉花。可能的情况下,2~3只雏鸟一起饲养效果较好。在除去覆垫物时,雏鸟出现反射性地张开大口,在喂食后其泄殖腔会尽力地往巢的边缘上方抬起而排粪,粪便有一层薄膜,可用茶匙除去。最初需频繁地饲喂,白天每小时喂一次,夜晚减少饲喂次数但不应超过4小时饲喂一次,喂到直至雏鸟不再张开大口。

以食谷物为主食的雀形目鸟类,其雏鸟以高蛋白的营养米粉用少量开水调和后,再加适量蛋黄粉和菜泥,调制成较软的小粒饲喂。随着其生长,饲喂次数逐渐减少,并喂以较大的食物,应延长其在外界环境活动的时间。因成长较快,2~3周后,除寒冷的夜间外,即可除去覆盖物,此时雏鸟常在巢的边缘活跃地扇动双翅,常因忽视而不明方向地飞走,因此要适时地连同巢一起放入鸟笼中,并放入食皿,逐渐加入成年鸟的食物。随着其巢外活动时间的增加,雏鸟会逐渐学会吃食。

雏鸟开始自已吃食之后,则需供给饮水。饮水器皿应较浅,里面可放入较大的石块,既可避免幼鸟落入水中,又可供其水浴。

雀形目的鸟类种类繁多,对杂食性的鸟类,如画眉鸟的幼雏其食物应以动物性蛋白饲料为主,如黄粉虫、蟋蟀等各种昆虫。此雀形目的雏鸟在人工育雏期间应注意各种无机物及维生素的补充,以维持其正常的营养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