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凤头鹦鹉虽然是产于热带的鸟种,但也有较强的耐寒力。在南方,健康的鸟冬季完全可以度过,对于体质较差的鸟可适当提供保暖设备。在我国北方地区,家庭中有取暖设施,完全可以解决其保暖问题。
为保持鸟的健康和羽毛的洁白,必须做好每日的清洁工作。对上架饲养的葵花凤头鹦鹉,若鸟架下部设有承粪盘,需每日清洗。鹦鹉除站立于栖架上外,还经常站立于食器的边缘,这部分常被污染,应保持其清洁。从鸟的跗部连接于栖架的金属链条,其长度应小于从栖架到承粪盘的直线距离。若链条过长,鸟会站立于承粪盘上,污染趾部,并进而污染栖架及食器等。对笼养葵花凤头鹦鹉的鸟笼清洗比较困难,鸟笼设计时可考虑底部安装可以活动的承粪盘,承粪盘上的金属网的孔径可大一些,承粪盘内可装入经过消毒的河沙或木屑,在每日的清扫时,将有粪便的河沙除去,并适时补充与消毒。对栖架和食器等设施也要定期清洗和消毒。
6.大绯胸鹦鹉的饲养与管理大绯胸鹦鹉体型适中,聪明灵巧,学舌能力强,颇受人们喜爱。由于饲养四川鹦鹉的主要目的是教其学人语,故以从窝雏开始饲养为好。这种从小由人工饲养的鹦鹉性格温顺,喜欢与人接触。若窝雏过小,全身仅为绒羽,则需制做一个40厘米×30厘米×40厘米的保温箱,里面装有白炽灯。箱底可铺垫柔软的卫生纸,被粪便污染后及时取出,再更换或添加。白炽灯的位置可靠近一侧稍高的位置,以雏鸟抬头时不会碰到为宜。温度是否适宜,可通过观察来判断:若温度偏低,雏鸟会紧缩一团;若温度过高,雏鸟则伸长脖颈张口呼吸;适宜的温度下,雏鸟则表现得安静、嗜睡。随着其生长发育需逐渐降低温度,直至与外界环境温度相吻合。
雏鸟饲料可按带麸小麦粉3份、玉米粉1份、熟黄豆粉1份,再添加适量熟蛋黄、骨粉及维生素A、D剂,再加水调和均匀后捏成团粒填喂。团粒的大小可根据雏鸟的大小来决定。填喂时为便于吞咽,可将团粒沾水润滑,但应注意团粒不能太软,否则填喂不当会造成其喉部堵塞而窒息死亡。待雏鸟羽毛基本丰满后,应让其学吃成鸟饲料,即中型鹦鹉的饲料。幼年鹦鹉学吃食时,往往不能吃饱,仍需人工填喂一段时间雏鸟饲料。从雏鸟饲料过渡到成鸟饲料需逐渐进行,慢慢地减少填喂次数及喂量,直到完全学会自己采食。
图4-12上架饲养的大绯胸鹦鹉(挂式站架)我国传统的饲养习惯是鹦鹉雏鸟育成后都选择上架饲养,见图4—12。对刚上架饲养的鹦鹉不能挂得太高,其站架离地面的距离比脚链的长度略高一点,以鹦鹉离开站架时未上脚链的一只脚能站立在地面上为宜。这是因为刚上架的幼年鹦鹉飞离站架后,往往不会转身飞回站架,将鸟架挂得过高是很危险的。经过一段时间,待其熟悉后,离开鸟架又能飞回(俗称“回链”)时,才能挂在较高的地方。
对刚上架的幼年鹦鹉,往往都是学食阶段,在完全学会吃食前,除需人工填喂外,可以新鲜玉米为主,若没有新鲜玉米,可用蒸煮或浸泡过的玉米粒饲喂,再逐渐适量地添喂其他饲料。对成年四川鹦鹉的饲养管理,可参照葵花凤头鹦鹉的饲养管理要求,与葵花鹦鹉不同的是,四川鹦鹉较耐粗食,其管理可以粗放一些。
宠物鸟的繁殖
近几年来,有多种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获得成功。一些在野外环境下生活的鸟,因其原产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面临绝灭的危险。这些鸟经过养鸟家的努力,在人工饲养环境下繁殖成功,使繁殖种群得以保持。许多的鸟种通过半强制的方法使最初的一窝蛋取出放入孵化器中孵化,可以使鸟再产第二窝蛋。这种技术称为“二抱卵”,与亲鸟自然孵化相比可以得到更多的雏鸟。这是通过人工繁殖增加繁殖数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繁殖成功的主要因素
人工饲养的鸟种要想获得繁殖成功,应具备前述的基本饲养条件,鸟种需健康并达到繁殖年龄。在此基础上则应创造适宜的繁殖条件,如巢箱的配置、栖架的设立及营养丰富的食物等。
(一)繁殖的刺激条件
有许多的因素刺激着鸟的繁殖活动。如虎皮鹦鹉、澳大利亚鹦鹉,在自然状态下都是在雨季开始后进入繁殖状态,这是因为此时作为其食物的植物生长繁茂,成为鸟繁殖的刺激因素。许多迁徙的鸟类,为寻求食物而改变栖息地,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食物的来源可以得到保证,而营养结构是否合理则是影响繁殖的重要因素。由于产卵的需要,输卵管分泌大量的钙质以形成卵壳。此时的饲喂若不补充钙质,鸟常产下软壳卵或质量极差的卵,这些卵都不能正常地孵化,因钙的缺乏有的鸟甚至将自己产下的卵吃掉。
光照周期对产自日照几乎没有多大变化的热带地区的鸟并不重要,但是人为的增减日照时间,可使繁殖活动变得活跃。特别是在室内饲养环境下光照是繁殖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在野外许多种鸟一年内仅产卵一次。如果是在没有保暖设备的室内饲养,食物不发生改变,采用人工光照条件,在1月份便可开始产卵。最好的方法是一周增加一项光照并逐渐增加光照周期。
室外鸟舍中安装巢箱,对许多种鹦鹉来说是最基本的繁殖条件。巢箱不仅是供其产卵与孵化的场所,同时对达到性成熟的鸟类可以起到“巢箱引诱”的作用,刺激其尽快进入繁殖状态。增加新鲜的树枝作为鹦鹉的栖架不仅是满足其啃咬树皮的嗜好,许多鹦鹉常将啃咬撕扯下的树皮作为营巢材料设在巢箱内,同样活跃其繁殖状态。
食物的调节,如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对鸟的繁殖是有利的,并提高卵的孵化率。仅喂以种子饲料,往往必需氨基酸、维生素不足,对繁殖状态的鸟类必须人工补充。
(二)配对
正确地配对,是许多种鸟繁殖成功的重要前题条件,这不仅对高产的虎皮鹦鹉很必要,许多种类的鸟对配偶都有明显的选择喜好。群养条件下的鸟,并非任意地选择一对鸟就能得到繁殖,或者至少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配对前饲养者应仔细观察鸟的各种行为,选择常在一起表现亲昵、不离左右的鸟配对时会有理想的配对效果。如果仅单独饲养一对虎皮鹦鹉,完全不能见到其他虎皮鹦鹉或听到其叫声,这种群集性的鸟也许不会繁殖或是繁殖率低下。
许多鹦鹉(包括大、中型鹦鹉和吸蜜鹦鹉)配对后常相互攻击,为防止咬斗,应分笼饲养。对室外鸟舍,相邻的鸟笼应安装双层的金属网。
在预测的繁殖期前应有充分的时间让雌雄鸟在一起饲养。一般情况下,与雌鸟相比雄鸟会较早地进入繁殖状态。若雄鸟向雌鸟求爱时,雌鸟不能顺应其反应,雄鸟可能攻击雌鸟,对雌鸟造成伤害,此时应及时将雌雄鸟分开饲养。
繁殖失败的主要原因
许多配对的鸟进入繁殖状态以后虽然开始产卵并孵育,但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繁殖效果。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产卵失败
鸟的繁殖年龄相差很大,虎皮鹦鹉5月龄即可产卵,而大型的金刚鹦鹉到4岁龄时还未开始产卵。由于供其繁殖的设备不足,常使繁殖失败。需提供啃咬的树枝的种类,特别是鹦鹉类,树枝是重要的繁殖刺激因素。筑巢的准备应在一月前或更长的时间开始。巢箱中需铺设柔软的木屑,以满足鸟的营巢行为的需要。
几乎所有的小型鸟类最适宜的筑巢材料是纤维,对于许多的鹦鹉类并不使用小鸟使用的筑巢材料。开始营巢时也并非意味着繁殖的开始,而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在此期间内,若管理不善,未能提供充分的繁殖刺激条件,雌鸟常不会产卵。雄鸟也是刺激鸟产卵的因素,为使一些雌鸟在繁殖周期内再次产卵,可间断性地将雌雄鸟分开饲养。
(二)卵的破损
由于巢箱的制作不当、鼠害等原因使卵破损外,还因鸟爪过长,使卵被抓破。若仅仅是很小的孔,在没有被污染的情况下用蜡封补后仍能孵化出雏。有的鸟类会将自己产下的卵吃掉,这可能是饲料蛋白质及钙等营养成分不足外,还可能是鸟产生食卵癖。在这种情况下可用塑料、粘土等材料制作“拟似卵”放入巢中,能使鸟的食卵癖得以纠正。此外,可改造巢箱,即在巢窝的正中作一孔洞,使产下的卵落入孔洞中而不被破坏。此孔洞的开口要小,以卵能落下即可,其深度应以鸟嘴不能碰到卵为宜。孔洞底部应铺垫柔软的羽毛、纤维等材料。通常卵的损坏都是在抱卵的初期发生,也有在孵化中雌鸟弃卵后将卵损坏。
(三)孵化失败
有时个别鸟产卵后却不孵抱,或者是坐巢孵化不能持续。正常配对的鸟大多数都能顺利地完成孵卵工作,因个体差异有的鸟受到外界各种干扰因素的刺激,产生神经质反应而停止孵卵。
对多产的鸟种,常产下未受精卵而不能孵化,其主要原因是产前在巢箱中停留时间过长,使雄鸟未能与其交尾。有时在雏鸟尚未离巢时,雌鸟又开始产下窝卵,在这种情况下可暂时封住巢箱的入口。有些种类的鹦鹉,雌性个体较雄性个体强壮,雄性难以同其交配,此时需要重新配对。
受精卵不能孵化,有时是因气候寒冷、连日阴雨,使胚生长缓慢及代谢废气经气孔的散发率低下。研究结果表明,几乎所有的卵在孵化期间都有最初卵重的15%左右的重量损失。
卵不能孵化的原因还有因疾病等因素造成的繁殖障碍。
(四)育雏失败
雏鸟孵化出壳后的第一天或者是最初几天,靠腹内的卵黄提供养分而生存。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一窝仅孵化两只雏鸟的鹦鹉类,较弱小的一只雏鸟,亲鸟往往照顾不到。这只雏鸟若不取出人工饲养,最后必然死亡。
初期阶段雏鸟的死亡,多因感染引起。一些鹦鹉幼雏的死亡同真菌的感染有关。也有因寄生虫的侵袭使雏鸟贫血、衰弱,最后终于死亡的。
配对不良的亲鸟,常会造成雏鸟的死亡。一些鸟受到惊扰后会放弃雏鸟。在温带地区,一些较早营巢的鸟夜间若不坐巢孵雏,常会使雏鸟因寒冷而死亡。一些养鸟家在巢箱底部安装取暖设备,可以防止鸟冻死。
许多鸟在繁殖期间因食物的限定,亲鸟不能供给雏鸟足够的蛋白质,而使雏鸟的成活率降低。多数杂食性的鸟育雏时主要是以昆虫为食铒,提供适量的昆虫是必要的。
(五)亲鸟对雏鸟的攻击
雏鸟离巢后有时会受到亲鸟的攻击,而使幼雏受到伤害。特别是一年多次繁殖的鸟种,在开始产下窝卵时会攻击雏鸟。一般情况下,雏鸟离巢后能和亲鸟一起安全地生活,直到完全能独立采食后再同亲鸟分开。
有时一些雏鸟还在巢中就被亲鸟啄死,这种情况通常都是颈部被咬,在葵花鹦鹉等鸟类可常见。为了预防,可以在雏鸟出巢前移到别处饲养,或者为了避免雏鸟的危险,尽早将雏鸟取出进行人工饲喂。
雌雄鉴别
许多外观雌雄同形的鸟类,其大小、体重、体色及性行为都非常相似,难辨其雌雄。正确地判定鸟类的性别对日后的管理和繁殖是极为重要的。外观同形的鸟,除观察其交配来确认雌雄外,主要是通过遗传学、行为学及生理学等方面来鉴别其性别。目前国外养鸟家主要通过内视镜检查来判别鸟的性别,这种方法直接、简单,且不花费时间,但目前国内个人或许多单位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许多养鸟爱好者主要根据自己多年来丰富的饲养实践经验,通过仔细观察鸟体的微小差异和相应的行为特点来判别鸟的性别。使用这类方法在画眉、金丝雀及四川鹦鹉幼雏等鸟类的性别鉴定上有较高的可靠性。
但有许多从国外引进的鹦鹉类,除折衷鹦鹉雌雄体色明显不同,具有雌红雄绿的特征外,绝大多数鹦鹉的体型、体色都几乎完全一致。甚至两只雄性鹦鹉或两只雌性鹦鹉在同舍中一起饲养,还会出现相互亲昵、交嘴吐食等现象,并试着交尾,常被误认为配对良好,造成雌鸟产无精卵。对这类鸟要通过实验室方法,如遗传学、细胞遗传学、荷尔蒙测定等方法正确鉴定其性别。这种实验手段鉴别鸟体的性别,可请当地动物研究所等相关单位帮助完成。下面介绍几种宠物鸟雌雄鉴别的传统方法:
(一)画眉鸟的雌雄鉴别
画眉鸟雌雄同色,体型差异甚微。俗话说:“画眉不开口,神仙难下手。”这一方面说明,从外观上画眉鸟雌雄几乎无差异;另一方面说明,只要能听到其鸣叫,就能判定其雌雄。雄性画眉鸣叫婉转动听,音韵多变;雌性则叫声单调,只有一个音阶。刚捕捉的画眉鸟常不能马上听到其叫声,需通过仔细观察其微小的差别来判别雌雄。
同一产地的画眉鸟若仔细观察可发现雄鸟体型略大于雌鸟。从体型上最能准确区别画眉鸟雌雄的部位是其嘴部、跗部和趾部。雄性画眉鸟的嘴,亦即上下喙较雌性粗壮,特别是下喙较雌性饱满,其嘴蜂钝圆,鼻孔较长,外露部分大。而雌性画眉鸟的嘴较雄性略短且窄,并微向下弯曲,鼻孔外露部分小,从外露部有一不明显的槽沟向嘴峰前缘延伸。雄性画眉鸟的跗部较雌性略长且粗壮,趾关节粗大明显,特别是后趾较雌性粗大,趾末端腹面球状凸起明显。此外,雄鸟头大,顶部宽平,嘴须粗长并稍向外展;雌鸟则头小顶圆,嘴须稍细且向下勾。
从行为上观察,雄性画眉鸟站立于栖架时身体较直立,其中趾与外侧趾分开;而雌鸟身体下压,中趾与外侧趾常并在一起。最明显的是排粪动作,雄鸟排粪时两侧腹羽外分,俗称蹲裆,而雌鸟只是抬尾。
(二)百灵鸟的雌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