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32249500000038

第38章 教育,就要给一缕阳光

教育教学中,我常常告诫自己,不要把目光仅盯在知识上,而更应深入孩子们的心灵世界。那些情牵着心灵的无数细节,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件小小的礼物,无不蕴含着一片偌大的“海域”。关注或疏忽,往往涉及对一颗心灵的尊重和伤害。

石晓檬是我们班最不爱说话的学生,课堂上几乎很难看到她举手发言,虽然经过交流、开导,但她始终一副沉默不语的样子,两眼呆呆地注视着前方的黑板,不知道她在听还是思想在开小差。她很文静,下课了,她总是一个人独处,外面精彩的课间仿佛与她无关,她性格异常内向。我不知道究竟如何走进她的心灵。我猜想,或许她一直就没有在认真听老师说什么。

有次课间,我和孩子们在一起交谈,不记得当时说了什么,好像谈什么童年的趣事之类的。我模模糊糊地记得说到小时候自己嘴馋,春天来临的时候,经常到湖里拔一种生长在乡间阡陌沟畔的植物,叫茅缨,咀嚼它那甜丝丝的味道。

第二天午自习,我还没有进班,就发现孩子们围在一起叫嚷着什么。这时,眼尖的孩子立即跑来向我汇报,老师,石晓檬手里有一塑料袋茅缨,老师,石晓檬想把茅缨送给您吃,她说您喜欢吃茅缨,老师,石晓檬今天一放学就去湖里拔茅缨了,老师,石晓檬到现在还没有吃中饭呢,老师……老师……孩子七嘴八舌地汇报着。顺着孩子们的指引,我看见了人群里的石晓檬,第一次灿烂的石晓檬。只见她一身尘土,粘着几枚枯黄的细叶,头发也乱了,一脸的疲惫,又一脸的兴奋。她用那粘满泥巴的小手,紧紧地攥着茅缨,透过人群的小树林,吃力地伸向我,羞涩地说,老师,给您的……

一瞬间,我的眼角湿润了,泪水从我心灵的河堤决口了。我怕孩子看见我的泪,便一把抱过小檬,把头埋在她的胸口,久久不愿抬起。我深深地被这个不善言辞、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孩子打动了。

晓檬,你饿了吧,我悄悄地问。

老师,我不饿。

晓檬,你这样会伤害身体的。

老师,我身体棒着呢!她还挥舞着小小的拳头。

我被她调皮的样子逗笑了。

晓檬,你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拔茅缨吗?你怎么知道我喜欢它?

晓檬被我一连串的为什么唬住了。

她嚅嗫道,老师,我想让您注意我。

我心头一阵愧疚。不顾路远,放弃吃中饭去拔茅缨,竟然就是为了得到老师的注意。这不是对我的一次教育失误的提醒吗?哪一个孩子不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啊?!在老师这个“大太阳”下,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阳光”的照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功能在于对受教育者心灵的唤醒。最伟大的教育,莫过于来自心灵的教育。以人为本,不是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吗?关注心灵的细节,其实就是要求我们的教育者走进孩子的世界,去关注,去发现,并帮助他们面对和解除成长的每一个挫折、阴翳,拨开云雾,使他们健康地走在蓝天下。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够馈赠给孩子一把钥匙,为他们的内心世界打开一扇天窗,让阳光透进来,那么,在人生的征途上,他们还有什么不能够实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