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32249500000029

第29章 教育,一个也不能少

那天,我到外地参加数学优课评比。比赛地点设在一所乡村小学里。

进班前,我向该班班主任了解班级情况时,班主任热心地对我说,班里有几个学生不能上。我问为什么呢?她说那几个学生实在太差了,怕捣乱,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埃这是赛课的潜规则,赛课者都希望挑选好的班级好的学生进行,其实很多老师也是这么做的。我知道她这样做,是为我着想的,担心这几个孩子,会给我带来麻烦,特别是有两个孩子,都12岁了,还在念四年级,因为他们几乎什么也不懂,也就是所谓的弱智。班主任还告诉我,这个班是全年级也是全校最差的班级,老师都不愿意管的。

我笑了笑,向她表示感谢,很感谢她的关心。我说,就让他们试一试吧。班主任遗憾地走开了。说实话,我也想赛出好成绩,也需要好生的参与。可是,我又不忍心让个别孩子走开。既然他们是学生,我有什么理由让他们从课堂上走开呢?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娇嫩鲜艳的花,一个晶莹的世界。

班主任对我的拒绝很纳闷,望着她离去的背影,我恍惚了一会儿。

走进这个有点破旧的教室里,看到眼前的这些孩子,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他们的淳朴和憨厚。

站在讲台前,孩子们泼辣中带有羞涩。我刚想说话,旁边的一个脸青的男孩子站了起来。(脸青在我们农村就是说不搽香香被风飕得起了一条条血印子)他冷不丁地问了我一句,老师,我这节课是不是又可以出去玩了?我纳闷,问为什么。他斜了我一眼,说,昨天有个老师来上课,就不许我和许二宝还有吴爱花去,说怕我们在课堂上捣乱。

听了孩子纯真的话,我心一惊。眼前这个男孩子叫张小武,在课堂上不管老师做什么,他都会跟着起哄,要么就是上着课就唱歌。我让许二宝和吴爱花站了起来,一个只有一只眼睛的、头发乱糟糟的男孩子站了起来。过了半天,那个叫吴爱花的学生还没有站起来,班里有孩子转过头喊,吴爱花,吴爱花,老师叫你呢!我发现那个叫吴爱花的女孩子,胖胖的,像只受惊的小鹿,神情慌乱而又迷茫,正不知所措地弓着身子斜站着。

我微笑着看着他们,问道,想去吗?那个眼睛不好的男孩子马上说,想……话还没有说完,那个脸青着的张小武叫了起来,你去干什么?接着教室里传来一阵哄堂大笑。那刚刚兴奋的眼神立马黯淡下来,耷拉着脑袋。

我望着这些淳朴又顽皮的孩子,轻轻地告诉他们,孩子们,知道吗?你们在老师的眼里,都是好孩子啊!你看,张小武,他肯定是最热爱集体、最爱打扫卫生的,(这些我也是根据自己多年的班主任经验猜测,以及一大早看到这个男孩子拿着扫帚)你们说是吗?这就是他的优点,还有他的大胆,他的坦率,都是他的优点埃你们再看许二宝,他是多么真诚啊,说出自己的真心话。他一定很想去,去了肯定能表现好,是这样吗?我相信大家,你们都是好孩子埃

孩子们听着我的话,都惊讶地睁大了眼睛,小脸憋得红彤彤的,从孩子们的脸上,让我看到了他们内心最深处的期盼。后来,公开课出乎班主任的意料,孩子们一节课下来,充满着激情,没有一个捣乱的,偶尔还冒出几个精彩的问题,令评委和听课的老师交口称赞。

课后,我和他们的班主任也深感意外,她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更让我感到意外的是,那天评委们在得知这一情况时,竟然获得了他们的一致赞赏,破格给了我一等奖的荣誉。他们的理由是,知识是无情的,人是有情的,教育,首先,是对人的尊重,眼中要有学生。不关注人性的教育,不是健康的教育,教育的真谛就在于对人的关爱,对人格与尊严的呵护。这节课在知识的教学上也许不够完美,但是她却真正把握了教育的要义——给了孩子们心灵世界的尊重与呵护。知识可以缺席,但人性化教育不可以缺席。

这一节课带给我深深的反思。的确,在教育的天空里,人性怎可缺席?教育,它的对象就是人,失去了人的教育,怎能称得上教育?作为教育者,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美丽的世界,如果说五彩缤纷是一种美丽,那么整齐划一就是一种伤害。为了所谓的荣誉,我们不能把孩子作为成人追名逐利的工具,千万不要通过孩子的行为和表现,体现自身的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可。其次,我们要尊重学生,呵护孩子的内心世界。心灵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之本。心灵的美、善是美好人生的基础,我们应以完善孩子的心灵为己任,用博大的爱关怀孩子,在爱与被爱之中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性和坚韧的心灵,开启另外一扇心灵的希望之窗。再次,我们应以孩子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孩子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各自独立和平等的,孩子也是大写的人。教育中的一切行为以孩子的发展为最终目的,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目的。

教育,一个也不能少。它是每一个教育者献给孩子们最珍贵的礼物。有了它,他们将会找到自信,找到一个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