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兀鹰猛烈地啄着村夫的双脚。将他的靴子和袜子撕成碎片后,便狠狠地啃起村夫双脚来了。正好这时有一位绅士经过,看见村夫如此鲜血淋漓地忍受痛苦,不禁驻足问他,为什么要受兀鹰啄食呢?村夫答道:“我没有办法啊。这只兀鹰刚开始袭击我的时候,我曾经试图赶走它,但是它太顽强了,几乎抓伤我脸颊,因此我宁愿牺牲双脚。呵,我的脚差不多被撕成碎片了,真可怕!”
绅士说:“你只要一枪就可以结束它的生命呀。”村夫听了,尖声叫嚷着:“真的吗?那么你助我一臂之力好吗?”
绅士回答:“我很乐意,可是我得去拿枪,你还能支撑一会儿吗?”
在剧痛中呻吟的村夫,强忍着撕扯的痛苦说:“无论如何,我会忍下去的。”
于是绅士飞快地跑去拿枪。但就在绅士转身的瞬间,兀鹰蓦然拔身冲起,在空中把身子向后拉得远远的,以便获得更大的冲力,如同一根标枪般,把它的利喙刺向村夫的喉头,深深插入。村夫终于等不及扑地而死了。死前稍感安慰的是,兀鹰也因太过费力,淹溺在村夫的血泊里。
卡夫卡的寓言,大部分并不好懂,这是一个稍可加以诠释的小故事。你会问:村夫为什么不自己去拿枪结束兀鹰的生命,宁愿像傻瓜一样忍受兀鹰的袭击?兀鹰只是一个比喻,它可以象征着萦绕人生的内在与外在的痛苦。
其实,任何一个凡人,都会不知不觉地像村夫一样,沉溺于自己臆造的幻想中,痛苦得不能自拔,甚至“爱”上自己的痛苦,不愿亲手除掉它,尽管是举手之劳而已。卡夫卡另有一段格言,正是说明人身种种苦痛的洞彻哲理:“人们惧怕自由和责任,所以人们宁愿藏身在自铸牢笼中。”所以,村夫与他臆想的痛苦(兀鹰)同归于尽。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不要等待别人解决你的痛苦,只要愿意,你可以超越它,枪毙了你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