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国宝有秘密
32218700000047

第47章 《鲁滨孙漂流记》是否是原创之谜

18世纪初叶,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出版了优秀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几百年来它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约有700余种版本在世界各地发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极为耀眼的明珠。

然而,时隔漫长的二百多年,葡萄牙有一位历史学家振聋发聩地指责说:英国人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剽窃之作,剽窃了葡萄牙16世纪的旅行文学。这一论断,令葡萄牙、英国乃至整个世界大惊失色。

英格兰在历史上本来就存在着一个真实的冒险家,叫亚历山大·赛尔基尔克。有一次他驾船出海,遇到风浪,他的船不幸在太平洋中的朱安·费尔南代兹群岛的海滩上搁浅。岛上杳无人烟,他历经千辛万苦,多年挣扎,终于获救,返回英国。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就是根据这一个在英国妇孺皆知的故事,于1719年创作出版了《鲁滨孙漂流记》。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鲁滨孙的英国约克郡青年先因故被投入摩洛哥的监狱之中,后又在南非得了一大笔财富,正当他携财宝驾船回英国途中,船只被风浪击沉,漂落到岛上,后又获救回到伦敦的故事。一年以后笛福又写出了续集《鲁滨孙再次探险记》,鲁滨孙又回到他落难孤居的小岛上。

丹尼尔·笛福这两部小说的出版,使他成为“英国小说之父”。

费南达·费雷拉是葡萄牙的历史学家。她在最近出版的一本名叫《鲁滨孙·克鲁索的原型是葡萄牙人》的书中,发表了她的最近研究成果。她强调:“我读笛福的作品次数越多,就越确信他是剽窃了葡萄牙16世纪的旅行文学,有的地方甚至一字不改。”并指出笛福的作品无论在语言、人物性格,还是情节上,都与该国的旅行文学如出一辙。费雷拉还在如下几方面指出笛福的“剽窃”之嫌。

其一,鲁滨孙原型是一个名叫费纳奥·洛佩斯的葡萄牙叛国者。洛佩斯因被指控叛国罪,被砍去了耳朵、鼻子、右手和左手的拇指,后逃到大西洋的圣海里纳岛避难,于1546年死于岛上。洛佩斯在岛上生活时有一只忠心耿耿的小公鸡,成为他唯一的“伙伴”。洛佩斯后因故获救,回到过里斯本,但不久,又重返圣海里纳岛。因此,无论是《鲁滨孙漂流记》还是《鲁滨孙再次探险记》中的鲁滨孙形象的原型都应该是葡萄牙人洛佩斯,而不是英格兰冒险家亚历山大·赛尔基尔克。费雷拉就这一点,非常肯定地对传媒说道:“我现在一点都不怀疑鲁滨孙就是洛佩斯。”

其二,笛福肯定读到过葡萄牙旅行文学中讲述的有关洛佩斯的故事。因为笛福有不少好朋友是翻译家。而当时的葡萄牙旅行文学如加斯帕尔·高雷阿编写的《印度传奇》、戴·卡斯坦海达所著的《葡萄牙发现史》《征服印度》等,都被译成英文,在笛福生活的年代里广为流传,而笛福总能在第一时间从他的好朋友那里读到这些葡萄牙旅行文学。笛福受此影响是毫无疑义的。

其三,惊人的相似之处。洛佩斯在小岛上一只相处甚笃的“小公鸡”,变成了与鲁滨孙同在的小鹦鹉了。笛福所描述的鲁滨孙居住的孤岛与葡萄牙人讲述的孤岛的情形基本一致。笛福小说中有一章讲述了小岛上食人者准备在一艘来自南美的装满金银的船只上吃西班牙人。而葡萄牙作家帕奇科·皮雷拉在此之前已描述过一艘装满黄金的船只受到了食人者的攻击。

费雷拉这一最新研究成果的发表,在英国以及世界文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如果费雷拉的这一指责得到广泛首肯的话,岂不是要将英国文学史,甚至于世界文学史加以改写了吗?

其实,费雷拉的研究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毕竟有许多牵强附会之处。有学者建议,英国学术界有关研究人员应与费雷拉进行公开辩论。

的确,这是值得进行公开辩论的学术问题,其疑点亦有不少,例如:

①为什么鲁滨孙的原型就只能是洛佩斯,而不能是亚历山大·赛尔基尔克?这个英格兰冒险家不是同样具有鲁滨孙漂流所遇到的种种险境与相似的传奇经历吗?

②笛福在第一时间内读到过大量的葡萄牙旅行文学是有可能的。但即便如此,怎能成为“剽窃”他人作品的一大理由呢?世间很少有作家是从来不读他人作品而天生就会写小说的。

③费雷拉所指出的所谓惊人的相似之处,有不少是巧合,有不少是相似,更有不少是“生活”本身的相似而已。不要说相似,难道“生活”中雷同的事还少吗?怎么就断言为“剽窃”呢?“小公鸡”变成“小鹦鹉”,孤岛的情形基本一致,等等,确实很难以此判之为“剽窃”。

如今,笛福早已作古,今人又来指责,笛福无以答辩,作品却是白纸黑字、可以详加对照的,人们拭目以待费雷拉做更进一步的研究,拿出更令人信服的证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