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和消除教师的心理障碍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科学管理,以及教师个人的个性塑造等。
1.适当提高教师资格准入门槛
应该承认,在现行教师队伍中,的确有一部分教师本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比较差,他们在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之后,更是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难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应该从源头上抓起,采取种种措施吸收各方面素质优秀的人才进入师范院校,适当提高教师资格准入的门槛,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通过对教师法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有关条款的修改和完善,明确把心理健康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
2.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教师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工作过重,竞争激烈。事多就难免有错,作为文化人,他们又显得特别自负,因此他们更需要来自领导的人文关怀。教师又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他们,特别是他们中的优秀骨干分子,都希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都有着成为名师甚至教育家的冲动和梦想。作为校领导就应该保护、鼓励这种积极性,尽量采取种种措施使他们脱颖而出,圆他们心中的梦想。因此,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进行人性化管理。多一点关心,少一点指责;多一点爱护,少一点挑剔;多一点人性,少一点奴性。
3.真正提高教师经济和社会地位
安居才能乐业,教师也是人,需要基本生活保障,同样也需要发展,教师不应该成为贫穷苦难的代名词。建国前,一个大学教师拿200块大洋,就可以养活一家几十口人,可以住洋房用小车。更重要的是,有了足够的经济收入,就有了蔑视金钱和权贵的资本和勇气,从而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了。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么,让优秀教师过上优质生活,是不是也应该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举措呢?只有经济地位的提高,才可能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只有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才可能让教师职业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也才可能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加入教师行列。
4.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适当进行心理检测和心理咨询,从而提高自我调适的能力
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人,是未来教育非常强调的终极目标之一。未来社会评价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程度的尺度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增长的指标与数字,国民精神振奋、国民人格完善等也被作为评价其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
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锻炼。古人云:师者乃人之楷模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全社会的表率。在心理素质方面教师也应当高于和优于其他行业的人,不然如何能担当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