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说过:“班级、班集体,人们生于斯,长于斯,变化于斯。在其中时,关心她,爱护她,为她吃苦,为她的荣誉奋斗。离开她后,留恋她,想念她,回忆她,魂牵梦绕见到她……这怀念的感情经过滚滚滔滔的时间长河的冲刷,非但没有消失,反倒经年累月,越积越深。许多人愈到老年、晚年,对其思之愈切,念之愈深。班级和人生维系得这么紧密,班主任这一职业便具有了一定的诱惑力。”
有人曾说:“当你获得班主任这个职位时,确实应该值得庆幸。因为这意味着校长对你以前工作的充分肯定和未来对你的信任,意味着你有更大的空间展示自己的才华,把自己对班级的想法变成现实。这样的成就感是教学工作无法比拟的,也意味着你将成为学生眼中的榜样,将会更多地和学生接触,了解他们的心理,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能力。但同时,你也失去了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可能别人在轻松游戏的时候,你还在忙碌地工作;在别人谈天说地的时候,你还得考虑手头的工作。正所谓:多顶帽子,多份责任。”
实际上,作为一名班主任,庆幸也好,埋怨也罢。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心境。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说:“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我体会到,比较有效、比较实际的做法,还是先从改变自己做起。用七分力量去埋怨、指责环境,可能一丝一毫也不见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助长别人的愚昧和自己的野蛮。但只要省下七分力气中的一分,用来改变自己,就能使自己发生变化。……人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只有先适应,才能有改变。”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心境。
班主任角色的定位及现状
1.班主任角色的定位
(1)教育型管理者角色:这也是班主任的最基本角色。班级是一个学校的次级单位,班主任是这一单位的组织和领导者。也就是说,班主任老师必须承认自己就是一个领导者,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具有权威性。认同了这一角色,有助于我们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
(2)学习指导者、学生的平等对话者、学习者: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具有的素质。班主任首先是一个教师(一般是一个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其次才是班主任,所以这一角色班主任教师自然应当胜任。
(3)心理工作者、家庭教育指导者:这一角色是由第一类角色引申出来的,班主任就是学生在学校的“监护人”(管理者),全面负责学生的教育工作,即“要面向全班开展教育工作,培养好全班每个学生”。
2.班主任工作现状
武汉市某区教育系统的一项调查显示,305位教师中有47.54%的人不喜欢当班主任,43.61%教师表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有48.52%的教师认为当班主任最大的困难与烦恼是繁杂事务多。“世界上权利最小的是班主任,但是贡献最多的也是班主任。”
教师不喜欢做班主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班主任待遇偏低。目前班主任津贴仍然执行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标准。有些地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提高,也不过100元左右,与班主任的付出是不相称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获取最大的收益,应是每个利益主体追求的目标。有些老师自我解嘲说:我当班主任每天就挣3毛钱(按每月7元的标准)!这样一种现状和分配制度,使个人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另外,抛开物质收益,就班主任的精神方面收益而言,并不比其他教师有什么优越感。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强调“科研立校”和“竞赛兴校”。鼓励教师发表论文,每发表一篇论文,对应不同的级别,有不同的奖励和加分,班主任一月的工作从分量上不及一篇省级刊物发表的论文。学科竞赛的奖励和加分更是如此。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奖,教师当然是优秀辅导教师,大多学校规定,给优秀辅导教师予以重奖(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方面)。
(2)班主任承担的责任过多。责任制出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曾推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而如今,责任制落实起来却常常出现问题,尽管满耳关于问责的呼吁,责任往往是层层下压。班主任作为学校最底层的“官员”,学生出了事情自然脱不了干系。难怪一位班主任这般感慨:“当班主任,时时像牵挂自己的孩子一样牵挂着学生,从每天学生进入校门开始,班主任的心就紧绷着,生怕出什么事情。看着孩子们放学后一个个走出校门才如释重负!”如此沉重如山的责任,再加上眼下一些学生动辄寻死觅活叛逆出走,家长刁难蛮横,动不动就上访告状,而校园又时不时遭遇安全事故的威胁,班主任成了“烫手洋芋”。
(3)班主任工作缺乏专业提升。前面已经论述过,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不是太强,更多的教师安身立命的是自己的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成了一份副业,班主任工作主要是促进学科成绩的提高。缺乏专业的引领,班主任工作只能在经验中成长,在案例中探索。班主任成了“救火队长”,发生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在理论体系的支撑下形成的一定的“预案”,从整体入手研究和解决问题。纵观一些优秀班主任的总结,我们会发现,更多是某一具体经验的总结,就事论事的评说,缺乏理论的支撑。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难以整合对接起来。
班主任工作内容
班主任工作根据德育内容可分为爱国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四个方面,在具体内容方面,按照行政部门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期开始,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的重点,安排好各项工作。
(2)了解和研究学生。研究每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业成绩、才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情况、社会生活环境等,掌握学生集体的发展情况、干部情况、班风、主流与倾向等,为自己和其他教师的工作提供依据。
(3)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协调班内各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互通情况,统一要求,改进教学方法,制定课堂常规,建立批评表扬和学生学习手册等制度,共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掌握学习方法。
(4)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健康。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要配合有关教师开展好课内外体育活动。
(5)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其他公益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关心学生的健康和安全。
(6)领导班委会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好班委会活动,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7)依靠并指导班级团支部、少先队做好工作。既要尊重团、队组织的独立性,又要充分发挥它们的组织作用,使团、队组织成为班集体的核心。
(8)做好家长工作。通过家庭访问、书面联系、家长座谈会等,使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与学校的要求协调一致。对家长不适当的教育,提出意见和建议。
(9)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和校外活动。
(10)做好操行评定工作。
(11)处理班里的日常工作。如批准学生请假、安排值日、检查课堂常规、审查班级日志、组织早操和课间操等。
在我看来,以上这些班主任工作可以归为四大类,即班级日常事务管理、班风建设、问题学生的预救诊疗、家庭学校间的教育沟通。
1.班级日常事务管理
在“班级日常事务管理”这一大块,可以又分为常规管理工作和非常规管理工作。
常规工作即考勤、座位安排、组织班级活动等日常工作。常规工作有些并不需要班主任亲自动手。正所谓“勤快的教师培养出懒惰的学生”,班主任主要应该是分析这些工作,然后引导学生制定出工作方案,放手学生自主管理,并设计好问题解决的流程,避免出现衔接问题和管理空白。除了大量的常规工作外,实际上困扰班主任和体现班主任管理特色的主要是非常规管理工作。
首先我们对非常规工作进行一下归类:
一是行为类:主要做的是学生之间的矛盾处理、衣着发型、健康状况等;
二是心理类:主要是轻微心理问题的调适、情绪波动、学习习惯、人际交往等;
三是学业类:学习成绩、作业及测试、学习方法、学习效率等问题。
(当然这种划分有可能有不妥之处,有些问题是交叉的,这种划分只是看偏重于哪一方面。)
这些工作的非常规性,使班主任工作有了质的区分。有些班主任对这些问题深入研究,在某一方面有所得,并小有成就,成为优秀班主任;有些则在常规工作外,对这些工作并不过分在意,成为“维持会长”型,班主任工作在低水平上重复,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在重复中丧失殆荆从某种意义上说,凸显班主任能力不是常规工作,而是对非常规工作的研究和处理。
班主任在处理非常规工作时,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自己的管理权限,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自己不能处理的,该上报学校的一定要上报,该通知家长的一定要通知家长,这既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一个原则问题。
(2)坚持对问题分析分类指导。对于学生能处理的一些小问题,如衣着、发型、人际交往等,班主任一般不要过多插手;对于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如学习效率问题,一定制定出周密计划,分步实施;对于需要他人配合的工作,如学生与任课教师的关系,要善于合作解决。
(3)依法从教和以德从教相结合。人们更多地强调班主任“以德从教”,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等说法。诚然,这些说法都有它的道理,但我认为,班主任更应讲求“依法从教”,有些班主任谈自己的成绩,总是说,有一位同学成绩退步了,在自己的爱心教育下(几乎100%的关心),成绩上升显著等。我看完之后经常想,这一位同学几乎占了班主任的全部精力和爱心,这对其他同学公平吗,这样放弃绝大多数同学只关心少数同学的班主任合格吗,符合学校工作要求吗?
2.班风建设
著名德育专家王晓春老师认为,班风是一个班级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有特色的氛围、行为方式、习惯等等。班风就是一个班级与其他班级不同的氛围和习惯,包括七个方面:舆论方向、学习气氛、人际关系、代表人物、行为品牌、纪律、环境等七个方面。
班级管理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后,作为班主任,主要的工作应该放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班风作为班级文化的主要表现,其建设和引导成为重中之重。参照王晓春老师的意见,我认为班风建设或者说班级文化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有方向正确的奋斗目标。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本条件,有了它,集体也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与动力。可以使学生具有集体的特性,对集体的行为产生凝聚作用,增强集体的向心力。正确的目标必须在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指导下,能反映时代的需要,又能被全班学生所接受。一个没有共同目标的班级是无法成为一个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分为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班级目标的形成应该建立在个人目标基础之上,由班主任引导、学生共同讨论确定。班级目标也要分为远期目标(三年)、近期目标(一年或一学期)、短期目标(两周或一个月)。有了目标的引导,班级工作向何处走、如何走便不再盲目。
(2)制度保障。制度和纪律是目标能否实现的保证,一个集体必是一个制度健全、纪律严明的组织。制度分为常规制度和预案性制度;成文制度和非成文规范。制度的确定应该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全班协商,经过试行后确定,并有一定的完善机制。制度既要体现学生现实的基础,又要体现班级特色和班主任管理风格。纪律的实施要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协调的余地。班主任在引导制定制度和纪律时,一定要认真研究国家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不制定自己无管辖权的制度以及在实际中超出个人管理权限的纪律,避免出现制度和纪律的无效性。
(3)团队领袖(集体领导核心)。团队领袖既可以是个人(班主任或班长、团支部书记),也可以是组织(如班委会)。团队领袖应是班级目标和班级制度的践行者和监督者,同时也是集体的感召者。对外是班级形象的代言人,对内是班集体的核心力量和支柱,是共同奋斗目标的积极实践者,是全班学生的带动力量。
(4)组织活动。班级文化的建设或者班风建设,必须通过一定的为班级目标而经常开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来支撑。尽管“学习”本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但还应开展一些专题活动来进行显性培养。组织好活动,可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能使集体精神焕发,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生活、发挥才干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考虑每月进行一次专题活动。
(5)正确的集体舆论。正确的舆论是对于个人和集体发展的巨大教育力量,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言行有极大的约束力。同时又具有无形的导向力,能有力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对培养良好的班风、巩固班集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个健全的班集体,有了这五个标志,才算形成。目标是方向,制度是保证,领导是核心,活动是动脉,舆论是灵魂。
另外如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学习效率的提高、人际关系的调整等也比较重要。
3.问题学生教育
问题学生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之一。在各种报刊杂志上我们能看到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经验类文章,大多围绕处理问题学生而展开。可以这样说,没有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班主任工作就缺乏了故事。
以前,我们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是笼统的、不清晰的。有些确实非教师个人之力能完成教育转化的,便成了教师的遗憾,给班主任工作带来挫折感。有些已超出了班主任工作的权限,而班主任并未察觉,使自己陷入被动,耗时耗力有时也不见效果,分散了班主任的精力,对班级上其他事情无暇顾及。
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对问题学生的处理应该遵循以下程序:
(1)对学生进行诊断,明确问题所在。王晓春老师曾经对问题学生进行过归类,从横向上可分为不良行为习惯型、厌学型、心理障碍型、品德型、“好学生”型等五种;从纵向即问题严重程度上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依据这种分类,我们首先应对问题学生进行界定,怎样的学生才能称为“问题学生”,被称为“问题学生”的学生到底在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经过这样的分析,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了,而不是盲目乱抓。尤其是从纵向即问题严重程度上的分类,也为班主任工作进行了准确定位,如班主任主要应该把精力放在对“轻度问题学生”的教育上,而学校应该负责对“中度问题学生”的教育处理(如班级间发生的学生纠纷、破坏校产等),那些“重度问题学生”则由于更多的严重问题要么学校已无权处理(如学生行为已构成犯罪),要么学校由于自身条件而无法解决(如严重的心理疾病),则应交由有关部门或机构去解决,避免过多的无效劳动。
(2)针对不同的问题剖析产生的原因。原因包括家庭和班级等方面,一定不要忽视家庭的问题。有人曾说过“学生有病,往往家长需要治疗”,真是一语中的。
(3)在查明问题产生的原因后,采取相应措施。自己处理或同科任老师协作处理、上报学校、通知家长等。
(4)属于自己处理权限之内的,制定相应教育计划,分步实施,追踪分析,若发现诊断有误,及时调整方案。
(5)形成教育案例,写出总结材料和教育反思。发现班级制度有缺陷,及时在班级内讨论修订。
4.家校教育沟通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沟通。学生教育需要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构建起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我教育四位一体教育体系。作为班主任,既是学校教育的落实者,也是整合各方面教育资源的中坚力量,其中尤其注重整合家校教育资源。
(1)要明确现在学生的心理特征。作为班主任,需要扮演好“家庭教育指导者”的角色,首先要明确和了解学生特点,包括共性的和个性的。掌握了详实的资料,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就掌握了主动权。
从普遍性的角度出发,现在的学生大概有这样一些特点:渴望独立、渴望友谊、出现反抗权威的倾向、同伴关系日益重要、与父母的交往水平下降、与教师的交往水平下降等。
(2)家校配合,帮助家长走出家教误区。宋庆龄说过:“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父母一天的学习能改变孩子的一生,也只有幸福的家长和老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孩子。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好多家长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班主任要努力帮助家长走出家教误区,使家庭教育和学校相辅相成。
目前在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偏差有:情感冲击理智、随意性大,计划性差;口头说教多,多渠道渗透少;存在“四重四轻”现象(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文凭,轻素质;重成才,轻成人);忽视心理健康教育。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确立理性的家庭教育态度、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培养孩子终身受用的品质。
(3)家校沟通途径。与家长交流毕竟和与学生交流有所不同,更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①要尊重家长,争取家长,但不依靠家长。
②可以利用电话、短信及时联系。
③要开好家长会。会前扎实准备,会上充分交流,会后加强联系。
④利用网络进行交流。有些家长也经常上网,我们可以通过QQ或聊天室进行交流。
⑤家访、写信。这种手段虽然传统,但并不过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可以利用的。沟通应注意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的有机结合。
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班主任工作不仅有苦累和奉献,还有收获和喜悦。如果承认教育是师生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的话,我们就不能只看到教师的付出,也应该看到来自学生心灵的清泉对我们心灵的滋润。班主任工作不仅是培育学生的工作,也是自我人格完善、提升生命价值的高级活动。
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给学生带来快乐,给自己创造快乐,在快乐中感悟生命的价值,实现终生从教的最高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