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一线教师的修炼之道
32215300000001

第1章 修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障碍不容忽视

教师,从古到今都应是受到人们尊重的职业,教师不但起到传授知识、传承文明的作用,还是学识渊博、经验丰富、道德高尚、积极向上、理智、稳重的典范,而且教师们所具备的各方面素质也是较常人要高许多的。但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却表明,在心理精神健康方面,教师存在着一个不小的薄弱点——教师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比较高。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然而,不久前,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2292名教师进行检测。检测结果,69%的教师自卑心态严重,另外,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等也是较突出的问题。另据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心理疾患检出率为48%,与一般群体的“常模”相比,有23.4%的小学教师超出“常模”2个标准差。

事例1:江苏省盐城市一名30多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竟然自杀身亡。据其家人事后介绍,这名教师近几天一直休息不好,心情也不好。

事例2:“我知道,我活着的时候是一个不讨领导喜欢的老师,我死了同样也是一个会让领导头疼的老师1因试题题目超出大纲,江苏江阴一个年近半百的中年人,一个从教26年的老教师,在留下如此冷漠与愤恨的语言后服毒自杀,永远离开了校园。

事例3:宁波二中的一名副校长在风景秀丽的千丈岩纵身一跃,身后留下的遗书上说,自己工作压力太大,郁闷、压抑,实在忍受不了了。

事例4:2006年5月10日晚10时左右,浙江嘉兴平湖一位初中英语教师周君在杭州割喉自杀,年仅33岁。

事例5:“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觉自己是在耽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这是陕西省石柱中学一位年仅25岁长相漂亮、工作出色,又没有情感纠葛的女教师自杀前留下的遗书。但留在她寝室的遗书却显示,不能承受工作之重致使其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最后走上不归路。“她是好老师,我们去殡仪馆时都哭了,没想到她会突然离开我们……”说起马老师,她教过的学生们泣不成声。

教师心理障碍,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

如此多的中小学教师存在着心理问题,不尽快采取具体措施解决,情况只会愈加恶化。目前对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教育往往停留在从书本到书本的阶段,对教师形成健康人格的指导意义并不大,也有一些老师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心理健康保护的必要。

如何提高教师良好心理素质

减少和消除教师的心理障碍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科学管理,以及教师个人的个性塑造方面的帮助等。

(1)适当提高教师资格准入门槛

应该承认,在现行教师队伍中,确有一部分教师本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比较差,他们在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之后,更是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难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应该从源头上抓起,采取种种措施吸收各方面素质优秀的人才进入师范院校,适当提高教师资格准入的门槛,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通过对教师法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有关条款的修改和完善,明确把心理健康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之一。

(2)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教师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工作过重,竞争激烈,事多就难免有错,作为文化人,他们又显得特别自负,因此他们更需要来自领导的人文关怀。教师又是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他们,特别是他们中的优秀骨干分子,都希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都有着成为名师甚至教育家的冲动和梦想。作为校领导就应该保护、鼓励这种积极性,尽量采取种种措施使他们脱颖而出,圆他们心中的梦想。因此,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进行人性化管理。多一点关心,少一点指责;多一点爱护,少一点挑剔;多一点人性,少一点奴性。

(3)真正提高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

安居才能乐业,教师也是人,需要基本生活保障,同样也需要发展,教师不应该成为贫穷苦难的代名词。解放前,一个大学教师拿200块大洋,就可以养活一家几十口人,可以住洋房用小车。更重要的是,有了足够的经济收入,就有了蔑视金钱和权贵的资本和勇气,从而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了。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么,让优秀教师过上优质生活,是不是也应该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举措呢?只有经济地位的提高,才可能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只有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才可能让教师职业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也才可能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加入教师行列。

(4)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适当进行心理检测和心理咨询,从而提高自我调适的能力

教师肩负着“塑造新一代国民”的使命,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新世纪的教师应是人类的终极关怀者,新世纪的教育应是真正的“人的教育”!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使学生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人,是未来教育特别强调的终极目标之一。未来社会评价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程度的尺度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增长的指标与数字,国民精神振奋、国民人格完善等也被作为评价其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

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锻炼。古人云:师者乃人之楷模也,就是说,教师应该是全社会的表率。在心理素质方面教师也应当高于和优于其他行业的人,不然如何能担当起“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周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