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学生上课学习的意义
根据教学大纲规定,一个学生在中学期间上课的总数大约有二万多节。如果把每节课四十五分钟累积起来,这将是多么惊人的时间数字啊!学习成绩的优劣固然取决于多种因素,但如何对待每一堂课则是关键。要取得较好的成绩,首先就必须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来提高听课效率。
每节课45分钟,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公正的。同在一个班里学,由相同的老师教,而有的同学成绩却不理想,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不能充分利用45分钟,课堂学习效率低,学习方法有问题。为了搞好学习,应把握好课堂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努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能够有效利用时间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意味着有效地利用时间。在校学习的时间80%都安排在课堂上,从课堂学习所处的时间看,是早饭以后的整个上午和下午3点前后。此段时间是学生脑功能最活跃的时间,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学习效果最好。
因此,必须有效地利用这段黄金时间,谁如果轻视课堂学习,谁就是在浪费青春,浪费生命。有不少人年少时不努力学习,参加工作后又深感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以致追悔莫及。故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训流传至今。
有利于磨练意志
搞好课堂学习,注意力必须持久地集中,脑功能必须持久地启动。若因某件不愉快的事而分心,或因休息不充分而有所困倦,都会分散注意力,影响脑功能的活动,从而影响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必须时时注意磨练意志,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战胜惰性。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须几经岁月,几经春秋。只要坚持下去,天长日久,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便能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讲十分重要,它是一个人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
2.学生上课有效学习的特点
有效学习课堂的主要特点,包括学习任务的适切性,学习环境的宽松性,学习过程的科学性和评价反馈的包容性。
学习任务的适切性
适切性指切合学生实际、切合课程标准。切合学生实际:指确定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又能满足少数水平较高和水平较低学生的需求,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宜的目标。切合课程标准:指确定教学目标切合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不“超标”也不低于课程标准的“底线”。
学习环境的宽松性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与此相适应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由学习的场所,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学生在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更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有潜能,这种潜能在适合发展的空间内才能被极大限度的挖掘出来。
那么如何构建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又怎样去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结合课堂教学,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浅谈如下: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整个新课程教育理念和现代教学理论的培训学习中,我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开始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课堂教学重结果但更重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地发现并发展自己,极大限度地开发其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付出真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注重了对“问题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使他们重新认识了自己,知道原来自己也有这么多优点,从而对学习、生活充满了信心。没有尊重,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一次次的失败已使后进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希望。
于是,极力给他们关爱和微笑,指出他们各自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抬起头来走路。在的关爱和激励下,班里的学生认为是一个可亲可爱,可以信赖的老师,大家和的距离逐渐缩小,时常倾诉学习、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总是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流,为他们解决问题。
久而久知,师生间形成了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在课堂上,学生改变了过去冷漠呆滞、愁眉苦脸的样子,个个情绪热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他们不再惧怕老师,而是敢说、敢想、敢做了。师生间、同学间的心灵真正得以沟通,课堂上形成了一种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索自由学习,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去支持和促进学习。
创设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的建构。
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身上深藏着的潜质和优势没有很好地被挖掘和开发。
基于这种认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指导、帮助学生利用情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首创精神,促使学生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把积极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才会得到有效的训练,最终达到学习目标。
进行赏识教育
进行赏识教育,发展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赏识教育,即欣赏每一个学生,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促使学生发现自己,知道自己身上蕴藏着一股巨大的力量,找到自己的不足,满怀信心地不断争取成功。
班里的“后进生”同学,学习成绩差又调皮,平时不受学生的欢迎。在一次主题班会上,同学自告奋勇地用口琴独奏《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吹奏得流畅、优美,一阵惊喜,吹得多棒呀。激动地抚摸着同学的头,对同学们说:“同学吹得太动听了。他虽然学习差,可是他并不笨,只要坚持吹奏,一定会非常出色。如果在学习上同样用心,一定会进步的。”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后,同学逐渐改变了调皮、懒惰的坏毛病,学习开始认真、专心了。
在我的鼓励下,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器乐兴趣小组,表现很不错。对其他同学也一样,只要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便抓住有利时机对其赞赏一番,并使这一优势得以发展并努力获取成功。
班里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且不遵守纪律,可在音乐课上发现他很有乐感,歌声响亮、悦耳,于是当众对其赞扬。并给他机会表现自己。后来被选为班里的文艺委员,在我的鼓励下还参加电子琴培训班,成绩很不错。赏识教育使学生产生了成就感,带给学生鼓舞和自信,并使其内在潜能得以开发。
学习过程的科学性
“你每天上课前都预习课本吗?”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课前预习没有必要,反正老师上课时要讲,上课专心听讲就行了,何必事先多费脑筋,还浪费了许多时间。应该说,这是一种错误。
事实上,许多同学在学习上花费了不少时间,但忽略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学习成绩始终不理想。一位高二的同学对我说:“记得在初中的时候,老师就向我们提出过预习的要求,但当时,和许多同学一样,没把它放在心上,觉得反正老师上课时要讲,课前看不看没多大关系,就没有有意识地进行预习。
到了高中,明显地感到我的各门功课学得不扎实:往往上课时听懂了,下了课就忘了,觉得很被动。这是什么原因呢?仔细琢磨,发现重要的是因为没有认真预习。”可见,预习对同学们的学习非常重要。
学会认真听课
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听课这一环节抓好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避免课后浪费时间。听课时思维要紧张、活跃、积极,切忌消极、被动、心不在焉,学会经常走在老师前面。
在听课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而不是老师怎样讲,自己就怎样想,脑筋并没有真正开动。总之听讲时集中注意力,调动各种感官,积极思维,就可以使听课效率大大提高,既能帮助掌握知识,又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当上课铃声响过,同一课堂里,同学的表现却千差万别。有的同学还沉浸在课间游戏的兴奋之中,脑子里想的全是同学间嬉戏的场面,甚至想到高兴之处,忍俊不禁,笑出声来;有的同学还在做着前一节课老师布置的习题;有的同学眼睛瞪得大大的似乎在认真听,实际上什么也没听进去,思想早已溜了号;许多同学盲目地、机械地听,机械地记,不用脑思考,结果,一堂课下来,脑子里空空的,什么也没留下,没记住。
课堂学习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形式,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因此,学会听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是学业成功的关键环节。
做好课堂笔记
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教材上什么都有,上课只要听讲就行了,没必要记课堂笔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研究表明,对于同一时段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提高二倍。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快乐,展示生命的灿烂,这既是我们教师的最大快乐,更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那份爱。
3.加强学生上课学习的重要性
上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是最重要的一环,只有抓住这个中心环节,才能使自己在校的学习获得好成绩。
上课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
学生阶段是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它对一个人毕生事业关系重大,中学时代大部分光阴是在课堂内渡过的,学生上课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着自己的学习质量。
获得知识,发展智能主要靠上课。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实践活动,教师用较短的时间,把前人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通过小学、中学十几年的时间,就把人类几千年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继承下来。
老师讲解一节课的内容,往往是一个科学家毕生研究的成果。教师传授的是“活”的知识,注意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如果学生上课时能和老师密切配合,一般地说,是可以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智能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专心上课必须做到四个认真
(1)认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主要是通过预习来进行,在预习过程中,要了解新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内在联系,排除有关知识障碍,使已经学过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这样,听新课时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也能较快地使知识迁移为能力。把课本、笔记本、练习本等和学习用具在上课前准备好。每个学生应该在晚上学习结束时把文具盒和书包准备好,有比较固定的位置和次序,这样随用随拿,得心应手。
要有理想的听课效果,必须身体健康、精神饱满,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这是因为上课就是靠大脑来思考问题的,它的状态如何直接影响上课效果。
因此,要注意:早睡早起,不开“夜车”;中午不做剧烈运动,要适当午睡;双休日、节假日活动不要太疲劳;饥饱要均匀,饮食要合理得当,早餐不能太随便,更不能不吃。
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即上课前调整好对所学课程和执教老师的心理状态,使自己的心理准备达到理想的境界,这是提高听课质量的有力保证。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每一门学科的重要意义。
以“需要”的姿态投入学习;理解、尊重老师,老师为了培养人才呕心沥血,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应当感谢和配合。要正确对待老师对自己的批评和教育;振作精神,克服消极情绪和无所谓的态度,以青少年应有朝气积极地迎接每一堂课。
(2)认真克服注意力的分散和漂移
我们平时讲的智力,就是指一个人认识活动的能力,它主要是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几个基本因素所构成的有机综合体。可以说,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前提和保证。
注意力就是把自己的感知和思维等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的能力。感知:感觉和知觉的统称;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主动地为一定任务服务的注意。它是自觉的,并需要作出一定的努力。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被动地、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它不需要作出任何努力。
注意力的品质特性:稳定性是指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即是把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一定认识对象或所从事的某种活动上的能力。
转移性是指根据当前新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迅速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分配性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有效地分配到两个或几个对象或动作上的能力。
注意力的分散和漂移即“分心”和“开小差”,是指一个人的某些有关心理活动未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于当时所应该指向和集中的事物,或完全离开了当时所应该指向和集中的事物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