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职场我的手机会说话
32206700000025

第25章 不亦乐乎

果真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在《VOGUE》和《INSTYLE》中文版进入中国内地这个问题上,期刊市场上掀起了一场巨大的波澜。

首先是由《世界时装之苑》联合《时尚COSMO》以及《瑞丽》发起了一场名为“捍卫本土文化空间”的大讨论,以种种理由借口阐述着同一个主题:如果任由各种国外名牌杂志进入内地市场,最后的结果无疑是本土文化产业的衰败枯竭。很明显,你今天让《VOGUE》进来,明天呢,就有什么《PEOPLE》啊,《号外》啊紧跟着进来。既然已经开了头,没理由不让人家进吧!在这些已经成名十几、几十年的名刊冲击下,本土市场上根本就很难有生存者了。

面对这种挑衅,《VOGUE》新上任的大中华区总裁杨彦宾先是很有风度的表示这次在内地发行中文版主要是想通过《VOGUE》搭建一座文化的桥梁,将一些西方现代元素引进到国内,当然最主要的原则是只引进精华,糟粕是绝对不会带进来的。至于对本土杂志的冲击,历史已经证明了一点,一切行业,只有在良性竞争中才能更快更健康的发展。《VOGUE》不会垄断内地市场,也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就在所有人都为其风度折服时,此君话题一转,直指三巨头的跨国背景,即便是守卫本土文化,也不应该是你们这些借着外国鸡生中国蛋的跳出来空喊捍卫啊!要真捍卫,早就该革你们的命了,如今得了便宜还要跑出来卖乖,真是好没道理。

于是乎,这位总裁第一天还被媒体高声称赞虽是生于英国、长于美国的华裔,身上却具有中国传统文人的儒雅之风。第二天马上就被冠以2005年度风云人物“毒舌奖”

来来往往的口水仗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只是让各财经类报纸杂志记者大为欢喜,毕竟这种场面也算罕见,虽然没有太多值得深挖的新闻,至少可以将双方言论占上大块的版面,反正有的是人对这种口舌之争感兴趣。

我们盘古传媒更是热衷于处在这种坐山观虎斗的位置,看两伙人你来我往吵个不亦乐乎。其实事实摆在眼前是很明显的,《VOGUE》的进入应该早就获得新闻总署的批准,否则怎么会这么高调的在这里陪着人家玩吵架游戏,程建甚至断言,当这场争论达到顶峰时,《VOGUE》会即刻发行,此前的一切表演,不过是借着吵作给自己提升知名度罢了。可怜的三巨头以及那些认为可以通过这件事情唤醒国人捍卫本土文化的传媒精英们,只是在人家不花一毛钱所做的广告中担任风光无限却必定自食苦果的可怜配角。

既然已经看到,任何形式的反对都无法改变强敌进入这个事实,我们之前所做的准备也就该派上用场了。在这场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的口水战期间,程建基本上已经做好了三线准备。之前收购的一家濒于倒闭的原创音乐网站在重金聘请的高手重新打造下已经焕然一新,成为网络版的《东方名利场》,如果说杂志版瞄准的是时尚类杂志的低端市场,那么网络版则是针对目前网络上娱乐性网站多不枚举,门户站却寥寥无几这种局面。正是因为娱乐站点的各自为战,既浪费了大量资源,又让人感觉无站可看,针对这一尴尬局面,网络版《东方名利场》将以时尚人物咨讯为主要内容,其涵盖范围包括与影视、音乐、时装、发艺等等称得上时尚的方面相关的人物,甚至连体育明星都榜上有名,毕竟文体不分家,两者具有很多相关之处。庞大的数据库是在技术人员日夜开工,参考了大量同类型的网站情况基础上完成的。更重要的是因为李庆的关系,得到了中国最大门户网站新狼的帮助。这让我十分惊讶李庆能力之通天。虽身在美国,却能仅仅通过电话就搞定新狼那个几乎水火不浸CEO。这笔帐我暗暗记下,算是欠了新狼一次,以后一定要找机会还了。毕竟,互联网行业也会是我以后的目标。单单就传媒业中的广告延伸来看,广告收入已经越来越多的转入网络领域。根据盘古所提供的资料,到2010年,在线广告市场将达到189亿美元的规模,而去年,也就是2004年底该市场规模为才93亿美元。五年时间翻了一倍多,如果运做得力,相信这个数字还能增长不少,毕竟未来的事谁也说不准,也许哪项新技术出现就会极大的刺激这个市场,所以我是绝对不会放弃这个大金矿的。既然有这个觉悟,相信总有一天会跟新狼走到对立面,当然这话现在不能说出去,否则人家都以为是我白日做梦呢!一个小小传媒公司竟然敢不自量力的把在纳斯达克股牌高挂的新狼作为对手,谁会相信呢?可又有谁能断言我做不到呢?网络经济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创造财富与摧毁财富都是在弹指之间。所以是没有什么不可能的,网络版的<东方名利场>在其首页重要位置会相应设有电视版和杂志版的专栏,能够在统一策划下协同开展工作。

与网络版、杂志版略有不同,电视栏目《东方名利场》实际上更符合传统娱乐节目,只不过它最大的卖点在于制造明星而不是过去的单纯报道明星。长达三十分钟的节目会有一半来报道各种娱乐八卦,争取做到圈内最快最全,毕竟很多事情只要是发生在所谓明星身上,本身就是最大的新闻了,根本不用花心思去做什么包装编制,只要原汁原味自然有人会欣赏。它的关键在于后十五分钟,将会把视线瞄准那些极具潜质的新人,由专门的造型师、设计师为他们打造最完美的形象、风格,再完全包装下通过《东方名利场》访谈推出,之后会由盘古传媒为他(她)专门设计一条最合适的成名路线,集中所有资源强力推出。在网络上会同时在重要位置刊登这个被包装艺人的一切相关资料以及成名里程,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切都是在你的注视之下发生的,换句话说,你亲自见证了一个明星的产生过程。这种感觉说起来很费口舌,体会到了的确会很有意思。杂志版的也会在同一时间,将其做为封面人物,隆重介绍,无形中在最为广阔也是观众最多的时尚低端市场上达到了宣传的效果。

这样,通过杂志\电视\网络三者的结合,可以说已经使受众面普及到每一个社会阶层,在开展宣传攻势的时候,三方面携手作战效果一定非常明显.这种模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因为之前就有很多媒体做过这种尝试,只是往往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况.而我们的重点就是三管其下,以精取胜.

当然,在这种类似“海陆空”三线宣传造势下如果还红不起来,我也只能是认为艺人部那些家伙没有识人慧眼了。不过相信萧菲菲沉浸这行多年的经验,应该不会看走了眼。

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就绪,等的就是一个机会,而这个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靠即将强势进入中国市场的《VOGUE》来给我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