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职场我的手机会说话
32206700000014

第14章 建材?没搞错吧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总是让人觉得格外温暖,我躺在床上,懒洋洋的拉开被子,让阳光尽情的撒在身上,所感觉到的那种幸福感实在是难以用笔墨描述。遗憾的是,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接下来的就是相当漫长的不幸。

就比如我,虽然我很想就这样一直躺在床上享受晨光的沐浴,可是一想到还有那么多的事情要等着我去做,还有那么多人已经把命运跟我连到了一条线上,如果我不强迫自己去做些什么事情,有怎么能对得起那些信任我的人呢?尽管我很清楚他们的信任直到目前为止还是有所保留的。不管怎样,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就一定要走下去,而且是好好的走下去。

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从床上爬起来收拾好东西,等着宋洋的电话。这时才发现现在已经九点多了,我的那几个员工居然还都没有来上班。转念一想,他们一定是在忙着四处联系朋友、伙伴、或者是老部下,如果没有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这个盘古传媒就真成了一个皮包公司,现在即使来公司也没什么可做的。

既然宋洋不来找我,只好由我来找他了。我拨通了他的电话,却一直显示正在通话中,也不知道这小子在搞什么鬼。实在闲的无聊,我只好坐到电脑前查看盘古已经传送过来的资料。光是NVIDIA的GeForce 7800GTX显卡资料和戴尔的新PC资料就足足占了将近一G的空间。里边包含从理论阐述到设计图纸到样本模具,一应俱全。其详细程度实在令人瞠目。

我仔细瞧了一下文本资料,中英双语,估计打印下来至少要七百多页,里边各种专业术语让我这个学文科出身的看的一头雾水。说实话,我确实看不懂里边到底讲的是什么。

除了这两份资料外,还有一份是关于建筑材料的,我并没有详细看,只是奇怪盘古为什么会这么急的传这样一份资料过来。按照我想象,应该多弄点有关股票啊期货啊这类投资类的资料,毕竟能稳准狠的大笔搂票子。

就在我疑惑不解时,宋洋打来了电话,说是已经联系好了一家以营销新技术为主业的公司,约好在晚上见面,到时候在场的还会有两位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家,他让我好好准备一下,把所要交易的技术资料整理好,免得到时候出丑丢人。

我当然在电话里大骂他狗眼看人低,问好了见面的时间地点,我开始打印那两份文本文件。两份加起来,足足有一千页。钉了厚厚的两叠整齐的摆在桌子上。看着它们我不禁大发感慨,这就是知识啊!这就是钱啊!

好不容易等到盘古开通了跟我的联络,我赶忙问她为什么这么急着把有关建材的资料传输过来。传些股票货币类的金融资料不是更好吗?

“你知道,按照你们人类的划分,真正的近代文明应该是从工业革命开始,从那个时候起,新技术对人类历史的推动作用越发明显。很多时候,一项新技术的诞生所能创造出的财富是任何人都无法预测和估量的。每一个行业领域内的革命都会给这个社会带来一些新的变化。恰恰是这种变化在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与之相比,金融投资只是近代社会的产物,他们所衡量的仅仅是一种数字财富,有钱人的智力游戏。也就是说,它们并没有资格成为这个社会的基石。当然,在适当的时机我会提供这方面的信息给你,毕竟这也是我们积累资金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是眼下证券市场还会持续平稳一段时间,几支在未来会疯涨的股票还没有正式上市,即便是现在投资了,也不会获得太大的利润,况且,咱们现在并没有资金投资到证券市场上。”

盘古现在真的成了我的私人教师,经常会时不时的给我上上一课,没办法,毕竟人家比咱们多了几十年的经验,更何况,她本来就不是人,我掌握的那点知识在她眼里也许只能用可怜两个字来形容。每次她的长篇大论我都会很虚心的聆听思考,理由很简单,字字珠玑。

只是这回我听了大半天依然没有搞清楚这番话和我所提的问题有什么关联,“我说老兄,你说了这么多是要解释为什么会传输过来这些建材资料吗?抱歉,我还是不大理解!”

“不仅仅是资料那么简单,我要你现在去找两个人,他们会是未来建筑界以及建筑材料界的权威,他们的设计和发明可以说改变了建筑世界,哦,也可以说是改变了人类世界。”

“你说的太夸张了吧!建筑师和材料学家的成就再大也仅仅是局限于一个领域罢了,怎么能说是改变了人类社会呢?”我并不是有意和盘古抬杠,不过他的说法我的确很难赞同。有不同意见一定要表达出来,这是我一贯的做法,这次也毫不例外。

“恩,也许我的说法有些夸大,不过,绝对不会夸大太多!至于那些已经储存的有关建材方面的资料,在适当的时候你可以分成几部分,一点点透露给我要你找的那两个人,相信可以加速他们理论的成熟。”

我并没有十分理解盘古所说的绝对不会夸大太多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能让他提出需要寻找的人才,一定是在未来社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样的人才,我一定不会放过的。“好吧,你告诉我他们的名字,还有,现在应该在什么地方?我会尽快去把他们招揽过来的。”

“就知道你一定同意。”盘古的声音似乎很是窃喜,“一个叫杨森,现在在一家叫做兰帆的建筑师事务所工作,另一个叫管成,资料上只显示他现在在北京郊区生活,具体的工作地点和职业就不清楚了。”

靠,我心中暗骂,第一个杨森还好,毕竟有迹可寻,可这个管成,北京郊区吗?要在北京郊区找出个人来应该不比大海捞针容易多少。算了,慢慢找吧!

我打定了主意,先找到杨森,也算对盘古有个交代,至于哪个管成,看缘分吧!忽然又想到一个关键问题,“盘古,你让我找他们两个,不是要涉足到建筑行业吧?”

盘古似乎很不屑我提出这么个问题,冷哼着答道:“老大,你说呢?我们把这两个未来建筑行业的顶尖人才招揽过来,难道是叫他们跟着你去跑广告、做营销吗?”

“那就是说我要尽快再筹建一个建筑公司了?”

“暂时不用,他们一个是设计师,一个是材料学专家,恩,我觉得你应该给他们专门建立一个工作室,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研究仪器,先这样养起来,等到出了成果再考虑成立建筑公司的事。”

我这才暂时松了口气,要知道,这种基建公司成立虽然花不了多少钱,只是在目前情况下,一般都是大型的基建公司垄断着建筑市场,而这些大型的建筑公司大多是国家所有。如果拥有足够财力支撑的话,还可以抢占一席之地,在庞大的建筑市场里分一杯羹。按照盘古传媒目前的经济实力,实在不宜再背上一个建筑公司的包袱。至于建立一个工作室,相信问题不会太大,即使盘古没有提出,我也早就有了这种想法。只不过,在我的构想里,不仅仅是建筑工作室,而是一个能囊括各个行业顶级人才的大型研究所,尽可能的给里边的研究员们提供理想的工作条件,试验设备,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科技为王的时代里取得主导性的地位。只是目前的财务状况根本不允许我把这个计划付诸实施。只好从这个建筑工作室开始了。希望在以后资金充足时能将它一步步扩大,最终达到我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