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低碳博弈——低碳经济幕后的故事
32203600000102

第102章 购买低碳股

目前,中国政府正大力推进节能减排,这对低碳板块是大大的利好。所以,我们应该购买低碳股,这样既能为全球的节能减排、遏制气候变化做出自己的贡献,还能够坐上盈利的快车。

2009年12月26日,中国政府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168在当月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表现出了较高的姿态。业内人士预测,2010年上半年中国有望进入新能源、节能减排政策的密集发布期。因此,低碳经济相关个股将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投资机会。

2009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5~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推进节能减排,抑制过剩产能。要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管住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9年12月7日~19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召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其重要性堪比二战结束时的雅尔塔会议,“低碳经济”已经不再是新鲜词儿,节能减排风气渐盛,太阳能,风、核、光伏电等新能源大行其道,智能电网已提上各国日程……在这样一个大时代和大背景下,资本市场的资金也早就暗度陈仓,长期埋伏,期待未来在低碳经济中掘金。

2010年,墨西哥又将举办下一个全球气候变化会议。届时促进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体接受强制减排仍是成为焦点。

再加上《京都议定书》中2012年的年限将到,中国接受强制减排,是迟早的事。

在内外力量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的低碳经济想不扬帆起航都不行。这些对整个低碳板块无疑是利好。

对于个人来说,购买低炭股不但利己,而且利国利民。

具体地说,我国的减排重点将集中在新能源、电力供应、交通运输和建筑几个领域。其中,交通运输行业投资重点将会在以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电力供应预计将会以清洁煤炭技术、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太阳能、风电、核电以及配套智能电网为投资方向;建筑减排重点集中在建筑节能材料和节能照明的LED灯。

1 张继民:《南极洲》,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页。

2 黄勇、张景丽、金昌海:《新编中国大百科全书B卷地球地理(图文版)》,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9页。

3 张继民:《南极洲》,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年版,第23页。

4 夏立民:《极地科考》,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页。

5 石渝:《水下内阁会议:关注气候危机!》,《新京报》2009年10月23日。

6 石渝:《水下内阁会议:关注气候危机!》,《新京报》2009年10月23日。

7 叶海英:《如履薄冰的北极熊》,《气象知识》2009年12月17日。

8 龚冉:《今年9月北极可能完全融化》,《厦门商报》2008年7月2日。

9 新华社:《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最近十年全球最热》,《潮州日报》2009年12月10日。

10 冯君:《绿色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未来之路——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中国气象报社》2009年11月17日。

11 黄晨霞:《通往灭绝之路:IPCC的气候评估报告》,《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2007年4月14日。

12 周云:《美国智库最新报告赞扬中国抑制气候变暖》,《东方早报》2006年11月17日。

13 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21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将上升6.4度》,中央电视台2007年2月6日。

14 马克·莱纳斯:《6℃》

15 于胜楠、杨梅菊:《全球首批气候难民诞生到2050年将达6亿》,《国际先驱导报》2009年12月10日。

16 杨健:《水危机面临大挑战》,《解放日报》2009年11月16日。

17 周兴旺:《关注我们的生态:荒漠攻守》《工人日报》2008年6月22日。

18 本部分数据参考张传玖:《何时缚住“沙龙”?——关于中国土地荒漠化问题的报告》,《中国改革报》2000年3月2日。

19 新华社:《物种灭绝真正“凶手”应是全球变暖》,《济南日报》2005年01月22日。

20 新华社:《全球变暖8700种鸟类濒临灭绝》,《华西都市报》2007年6月7日。

21 耿小勇、王贵彬:《北京一化工厂排污致多名村民患癌症死亡》,《新京报》2008年1月2日。

22 邓飞:《中国近百癌症村或被牺牲数万因污染致癌病人无力获救治》,《凤凰周刊》2009年4月27日。

23 杰西卡·威廉姆斯:《大事件:决定人类未来的50件事》,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版,22.气候变暖。

24 易蓉蓉:《珠峰冰川消退亚洲水塔告急》,《科学时报》2007年5月31日。

25 路透社:《戈尔出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发言》,2009年12月15日。

26 联合国人居署:《和谐城市: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08/200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

27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匡耀求:《温室效应将带来更多极端天气》,《西部商报》2010年3月22日。

28 唐宁:《从太空看地球冰川:格陵兰岛冰层厚度达2300米》。

29 参上数据参考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转引自徐明、马超德:《长江流域气候变化脆弱性与适应性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版。

30 刘文良:《生态影视的终极关怀》,《电视研究》2008年版第2期。

31 国际扶贫组织乐施会:《科学证据的应验——气候变化,人与贫困》。

32 数据参考熊焰:《低碳之路》,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第一章低碳革命开始了。

33 章轲:《调查显示:全球变暖导致穷者更穷》,《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6月17日。

34 郭平:《扶贫如何“整村推进”辽宁省今年又有50万农民脱贫》,《辽宁日报》2009年10月26日。

35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国际扶贫组织乐施会:《气候变化与贫困——中国案例研究》

36 冯欣、汤剑华等:《谁在威胁黄河源?》,《文明》2005年12月16日。

37 〔美〕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著、王振西主译:《流氓国家—谁在与世界作对?》,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五章:谁输掉了京都之棋·从臭氧到温室效应气体。

38 〔美〕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著、王振西主译:《流氓国家—谁在与世界作对?》,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第五章:谁输掉了京都之棋·从臭氧到温室效应气体。

39 波茨坦大学海洋物理学教授,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部门主任Stefan Rahmstorf:《哥本哈根是人类改变气候变化的最后机会》,《南方都市报》2009年12月3日。

40 (美)阿尔·戈尔(Al Gore):《难以忽视的真相》,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版。

41 刘欢、牛琪、王建华:《中国首次宣布温室气体减排清晰量化目标》,《新华时政》2009年11月26日。

42 欧盟:《中国减排承诺对哥本哈根峰会起表率作用》,新华社2009年12月4日。

43 辛本健:《解读中国减排目标:强力减排也捍卫自身发展权》,《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2月3日。

44 任海军:《美国确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新华社2009年11月26日。

45 宗禾:《“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可是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却最大”斐济代表泪洒会场》,《齐鲁晚报》2009年12月9日。

46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陈满春:《气候变化与海平面上升》,《研究动态》2009年第3期总第15期2009年4月3日。

47 方利平、吴倩:《两大阵营就三大焦点博弈》,《广州日报》2009年12月8日。

48 汪永晨:《图瓦卢提议遭反对要求休会 中国受灾少有人提》,《大河报》2009年12月11日。

49 李虎军:《小岛国开火 中国亦成目标》,《高端财经》2009年12月10日。

50 Mr。Michael Bascombe:ISLAND NATIONS PROPOSE TWO PROTOCOLS TO SECURE THEIR SURVIVAL,COPENHAGEN,Denmark,December 10,2009.

51 新华社:《世界自然基金会呼吁重视森林保护》,新华社2009年10月23日。

52 上海商报:《发展中国家谴责定减排峰值草案》,《上海商报》2009年12月11日。

53 庄贵阳、张磊:《从气候变化到低碳经济》,2010年5月5日。

54 新华日报:《八国集团发表应对气候变暖联合声明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半》,《新华日报》2009年7月10日。

55 半岛都市报:《人均不到2美元还不够买棺材板》,《半岛都市报》2009年12月10日。

56 宋士涛:《发展中国家遭强制减排77国集团与中国联手反对》,《齐鲁画报》2009年12月10日。

57 张哲、李宁静:《77国集团与中国小组强烈反对丹麦协议草案》,《广州日报》2009年12月10日。

58 南国早报:《哥本哈根大会“终场哨声”艰难吹响》,《南国早报》2009年12月20日。

59 南国早报:《哥本哈根大会“终场哨声”艰难吹响》,《南国早报》2009年12月20日。

60 刘启文:《解振华严辞拒绝 中国不接受强制性减排指标》,《中国产经新闻》2007年12月14日。

61 温家宝:《凝聚共识 加强合作 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历史进程》,《人民日报》2009年12月19日。

62 赵志莹、俞桂霞:《发达国家应为全球气候变暖承担历史责任》,《德州日报》2009年12月13日。

63 福州日报:《气候大会中国高调“发声”》,《福州日报》2009年12月17日。

64 新华社:《哥本哈根峰会上演“冷战”:发展中国家不满《京都议定书》遭搁置130余国代表退会抗议》,《财经日报》2009年12月16日。

65 刘立灿:《明枪暗箭指向中国》,《环能中国》2009年12月15日。

66 李铁铮:《中方驳斥所谓气候变化领域“中美共治”提法》,《京华时报》2009年12月13日。

67 陈文仙:《中国官员建议将人口问题写进哥本哈根成果文件》,新华社2009年12月11日。

68 任奇:《潘基文呼吁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达成协议》,《中国日报》2009年12月4日。

69 黄山:《施瓦辛格呼吁不必坐等协议达成》,新华社2009年12月16日。

70 孙玉庆:《巴西总统:气候变化谈判立场与中国完全一致》,《中国日报》2009年12月18日。

71 付敬、李婧:《温家宝强调“基础四国”需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协调》,《中国日报》2009年12月18日。

72 欧叶:《温家宝密集会晤各国领袖斡旋 呼吁有效推进谈判》,《中国日报》2009年12月17日。

73 李泽娜:《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 达成无法律约束力协议》,《中国新闻》2009年12月20日。

74 廖颖:《联合国气候大会在达成〈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经济观察》2009年12月21日。

75 刘萍:《浦发银行成功试水碳金融》,《国际商报》2009年7月23日。

76 梁钢华:《广东大力加强国际合作推进节能减排》,新华社2008年12月24日。

77 张玉玲:《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光明日报》2009年12月17日。

78 新华社:《我国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都市快报》2009年11月27日。

79 网易探索:《网易对话非洲乌干达气候变化见证人奥克莱女士》,《网易探索》2009年12月11日。

80 肖凡:《世界自然基金会敦促富国承诺支持穷国适应气候变化》,联合国电台2009年12月14日。

81 贾峰:《节能减排 政府必须先行》,《人民日报》2007年9月20日。

82 蔡守秋、莫神星:《探讨我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生命环境》2009年1月11日。

83 贾峰:《节能减排 政府必须先行》,《人民日报》2007年9月20日。

84 北京市房山区工业局产业发展科:《关于鼓励退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房山区工业局2008年3月10日。

85 中国环境经济智库:《美国排污交易经验》,《环境经济》2008年3月25日。

86 钱伯章:《全球一半碳减排项目在中国 清洁发展机制为我国能源企业创造30至50亿美元商机》,《市场报》2009年2月2日。

87 胡明刚:《夏堡:一位环保大使的绿色情怀》,《绿色中国》2008年3月3日。

88 赵晓丽、杨娟:《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与污染物排放》,《中国经济学教育》2008年7月29日。

89 隋明梅、顾阳、雷汉发:《保定:走在低碳路上的“中国电谷”》,《经济日报》2009年3月18日。

90 方秀文、陈叶:《“百万阳光屋顶发电计划”杭州起航》,《杭州日报》2009年10月12日。

91 夏堃堡:《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环保》2009年10月22日。

92 夏堃堡:《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环保》2009年10月22日。

93 贾峰:《节能减排 政府必须先行》,《人民日报》2007年9月20日。

94 陈勇:《南极冰芯:地球二氧化碳浓度65万年来最高》,新华社2005年11月25日。

95 世界气象组织:《1998-2007年是记录上最热的十年》,世界气象组织2007年12月13日。

96 储东涛:《低碳经济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4月14日。

97 王炤坤、陈忠华:《山西采煤每年损失12亿立方的水资源》,新华社2006年2月24日。

98 樊庆文、马咏梅、王冬梅:《现代工业系统基础》,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5页。

99 石建勋:《尽快调整高碳经济模式》,《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1月30日。

100 夏堃堡:《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环保》2009年10月22日。

101 陆志明:《提高资源绩效仍需立足自身比较优势》,《东方早报》2006年3月3日。

102 夏堃堡:《发展低碳经济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国环保》2009年10月22日。

103 刘明康:《高耗能行业贷款增速低于平均增速》,《中国投资咨询》2009年12月22日。

104 吴晓青:《积极探索开展低碳产品认证》,《人民日报》2009年11月3日。

105 金起文、于海珍:《“高碳能源”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经济参考报》2009年8月26日。

106 程曦、周襄楠:《引领全球先进低碳技术发展方向——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指导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何建坤》,《清华新闻》2009年11月23日。

107 王萌、何雨芯:《四川广元灾后引进低碳元素促高效重建》,《中国新闻》2009年8月29日。

108 张晓仁、苏广宇:《美国洁净煤技术发展现状》,《洁净煤技术》2001年第3期。

109 张莲莲:《国内外洁净煤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煤碳资源》2004年8月7日。

110 张静:《英国争做煤炭清洁技术“领跑者”》,《中国洁净煤信息》2009年6月6日。

111 杨笑:《不产生污染气体氢燃料电池船在阿姆斯特丹首航》,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年12月11日。

112 民盟中央:《关于加快我国太阳能开发与利用的提案》,《中国政协新闻》2010年2月10日。

113 国家经贸委:《2000-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环境与发展》2000年9月21日第4版。

114 顾烨:《江苏如东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促进碳减排》,新华社2009年12月12日。

115 国家经贸委:《2000-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环境与发展》2000年9月21日第4版。

116 刘军、谭飞:《警惕风电项目“跑马圈风”》,《半月谈》2006年5月8日。

117 顾烨:《江苏如东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促进碳减排》,新华社2009年12月12日。

118 陈军、陶占良:《能源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99页。

119 国防科工委《2007年我国核电发电量突破600亿千瓦时》,新华社2008年1月14日。

120 仲颖:《新能源未来发展要顶半边天》,《中国新能源》2010年2月25日。

121 冯之浚、金涌、牛文元、徐锭明:《将低碳经济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学习时报》2009年08月23日。

122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07年4月),《光明日报》2007年5月28日。

123 赖大臣:《地产开发迎来低碳时代》,《北京商报》2010年5月12日。

124 肖洋洋:《停车难,150万辆车或无处可停》,《南方都市报》2010年4月15日。

125 洪宾:《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达100亿》,《深圳商报》2009年12月13日。

126 人民日报:国务院批复22城市地铁建设规划 总投资8820亿元,《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2月9日。

127 巴拉克·奥巴马:《我们相信变革:奥巴马重续美国承诺计划》,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第27节:奥巴马政府的经济战略。

128 陈言:《我们需要全面认识低碳经济读〈低碳经济大格局〉》,《ECONOMIC MONTHLY》,2009第第11期。

129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法规司:《中国缔结和签署的国际环境条约集》,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第86页。

13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法规司:《中国缔结和签署的国际环境条约集》,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第86页。

131 杜文俊:《二氧化碳排放量超标要罚款》,《晶报》2010年5月10日。

132 王晓明:《桑德尔的CCX“帝国”》,《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1月22日。

13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法规司:《中国缔结和签署的国际环境条约集》,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第86页。

134 曾刚、全先银、程炼:《碳金融交易面临新发展机遇》,《中国证券报》2009年8月25日。

135 李君、都玉秦:《淄博拍卖“二氧化硫排放权”每年减排95%以上》,《经济参考报》2009年12月12日。

136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清洁发展机制在全球范围及我国的进展概述》,《中国财经报》2009年2月24日。

137 邱登科:《碳交易:全球第一大交易市场》,《民营经济报》,2010年4月22日。

138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清洁发展机制在全球范围及我国的进展概述》,《中国财经报》2009年2月24日。

139 叶檀:《中国低碳经济标准制订权被卡脖子》,《凤凰周刊》2009年12月26日。

140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清洁发展机制在全球范围及我国的进展概述》,《中国财经报》2009年2月24日。

141 郭远明、姬少亭:《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量居世界第一》,新华社2009年11月19日。

142 邱登科:《碳交易:全球第一大交易市场》,《民营经济报》,2010年4月22日。

143 郭远明、姬少亭:《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量居世界第一》,新华社2009年11月19日。

144 尹锋:《争夺碳交易定价权》,《证券市场周刊》2009年12月13日。

145 中国能源报:《低碳经济时代对碳金融的冷思考》,《中国能源报》2009年11月4日。

146 严冰、孔俊彬:《中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覆盖率达20.36%》,《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2月5日。

147 高楠:《低碳经济:中国碳交易的未来》,《中国经营报》2010年4月16日。

148 张晓华:《发达国家碳金融市场壮大 2006年交易额达300亿》,《南方都市报》2009年12月11日。

149 《自然科学》:《2008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2%全球人均高达1.3吨》,《中国新闻社》2009年11月19日。

150 英国著名研究咨询公司枫园:《澳大利亚人均碳排放“称霸”》,《中国能源报》2009年9月25日。

151 王英斌编译:《世界城市人均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华盛顿居首》,《圣保罗新闻》2009年4月20日。

152 林颖颖、孙国根:《白领一年排碳2千吨 专家支招如何过“低碳生活”》,《新闻晨报》2009年12月16日。

153 黄敏:《衣食住行只需多个心眼 大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举手之劳 可帮地球“退烧”》,《新民晚报》

154 黄敏:《你能为地球“降温”做什么?》,《看世界》2007年12月26日。

155 谢哲:《如果你转做一名素食主义者,每年的二氧化碳排量将减少约1.5吨》,《羊城晚报》2010年5月9日。

156 陆玮:《联合国机构主席吁少吃肉减少牛羊打嗝 缓解变暖》,中央电视台2008年9月8日。

157 张思敏、郭立:《关注电力浪费 专家提示:掌握科学用电方法》,新华社2004年7月8日。

158 张思敏、郭立:《关注电力浪费 专家提示:掌握科学用电方法》,新华社2004年7月8日。

159 高鹏:《家电碳排放少点再少点》,《辽沈晚报》2009年12月14日。

160 杨静:《十窍门成就低碳达人》,《中国国家地理手机报》2010年1月5日。

161 文静:《将低碳E生活进行到底》,《广州日报》2010年4月23日。

162 谢英:《城市低碳:家庭主妇低碳生活方式》,《安阳日报》2010年5月2日。

163 张思敏、郭立:《关注电力浪费 专家提示:掌握科学用电的方法》,新华社2004年7月8日。

164 高原:《美国11个州决定采取加州推行的〈低碳燃料标准〉》,新华社2009年12月31日。

165 任宁宁、奚震:《与“低碳”燃料有个约会》,《中国石化报》2009年11月27日。

166 任宁宁、奚震:《与“低碳”燃料有个约会》,《中国石化报》2009年11月27日。

167 徐福平:《低碳生活渐获民众认知“为碳排放买单”悄然兴起》,《工人日报》2010年2月21日。

168 杨骏、郇公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2020年比2005年下降40%到45%中国减排目标解读》,《海南日报》2009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