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健康
你的身体健康吗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给出的定义是:“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状态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满足以下10条标准,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心理健康的确认标准
1.良好的个性: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豁达开朗。
2.良好的处事能力:观察问题客观,自控能力良好,能适应复杂的环境。
3.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人缘好,保持心情愉快。
4.良好的道德行为: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明辨真伪、善恶、是非。
●生理健康的确认标准
1.吃得快:胃口好,不挑食,胃肠功能正常。
2.走得快:行走自如,活动敏捷,精力充沛。
3.说得快:语言表达正确,说话流利,头脑敏捷,心肝功能正常。
4.睡得快:上床很快就入睡,睡得好,睡醒后精神饱满,头脑清楚。
5.便得快:一旦有了便意,就能很快排便,感觉轻松。
影响健康的3大因素
人体就像一部复杂而又精密的机器,时刻都在进行着各种生化反应,合理的营养可以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生长:表现为全身各系统、各器官、各组织的大小、长短和质量的增加;发育:指身体各系统、各器官、各组织功能的完善;代谢:指食物经消化后,营养素进入血液循环,供组织细胞进一步利用,并转变成能量或机体组织材料。影响健康的3大因素是遗传基因、环境和营养。遗传基因和环境是自身无法改变的,唯一可以自己掌握的就是饮食。良好的饮食行为、科学的生活方式是获得健康的必由之路。
●遗传因素
遗传,简单来说就是父母甚至祖父母的身体状况会影响到第二代、第三代人的健康状况,如父母都是近视眼,子女是近视眼的可能性就比较大;父母有心脏病,孩子得心脏病的概率也大。
人为什么会生病?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逐渐揭示出疾病的根源是基因异常与缺陷。基因是决定一个物种的所有生命现象最基本的因子。基因是人体细胞核内的DNA(脱氧核糖核酸)链上的一个功能片断,基因的排序决定人类遗传变异特性。通俗地讲,基因决定了我们生命的状态和生存的状态,人们的相貌、体型、疾病无一不与基因有关,人的生、老、病、死也是由基因控制的。
●环境因素
人们的健康状况与所处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自然环境是指自然气候、地理状况、自然资源和人类行为对自然的影响结果;社会环境是指人们所处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以及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状况。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长时间形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也不是个人能左右的。
●营养因素
在诸多的环境因素中对人类健康影响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营养因素。食物营养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应该说营养是健康之本。一个3~4千克的初生婴儿长成50~60千克的成人,全靠食物中提供的营养素。可以说,生命与营养是密不可分的,健康与营养也是息息相关的,没有了营养,生命与健康也无法存在。
你的健康掌控在自己手中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基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气候影响。可见真正的健康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我们完全不必过多地依赖医生和药品,其实最好的医生就是自己。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运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坚持锻炼和保持正确的生活方式,自然就会健康和长寿。
我们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保证自己的健康。
1.合理膳食合理膳食是指我们要有科学的饮食习惯,在平时的饮食中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食物要多样化,要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类,适量地吃些鱼、禽肉、蛋、瘦肉等,少吃肥肉和荤油。要选择对人体有益的食物。
2.远离烟、酒烟、酒是我们健康和长寿的两大危害,想要健康长寿,戒烟戒酒是必需的。吸烟不仅损害自身健康,还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不好的影响;喝酒不仅对身体害处多多,而且酒后驾车更是危险,所以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请远离烟、酒。
3.适当运动我们每天都应当参加半个小时的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切忌整天坐着不动,这对我们的身体极为不利。想要健康和长寿,坚持每天规律和适量的运动必不可少。
4.心情愉快保持心情愉快也是延缓衰老的良方,“笑一笑,十年少”,当我们保持心理平衡、精神愉快的时候,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也就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了,从而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有利于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此外,每年至少要检查一次身体,这将会使我们终身受益。健康并不是离我们很远,也不是掌握在医生的手中,而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只有我们把握了健康的主动权,才能保证和维护我们身体的健康,拥有健康的生命。
健康饮食精髓——膳食平衡
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必须通过每天所吃的食物不断供应和补充。那么究竟应该吃什么,这里面就有一个食物配比关系。即在人体的生理需要和膳食营养供给之间建立平衡的关系,就是我们常说的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是指同时在四个方面使膳食营养供给与机体生理需要之间建立起平衡关系,即氨基酸平衡、热量营养素构成平衡、酸碱平衡及各种营养素摄入量之间平衡,要不缺、不偏、不过、不乱,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如果关系失调,也就是膳食不适应人体生理需要,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某些营养性疾病或慢性病。
●氨基酸平衡
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物中所含的8种必需氨基酸的数量及比例,只有数量与比例同人体的需要接近时,才能合成人体的组织蛋白质,反之则会影响食物中蛋白质的利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个人体所需8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我们的食物中的这个比例越与之接近,生理价值越高。生理价值接近100时,容易被吸收,就称为全部氨基酸平衡。能达到氨基酸全部平衡的蛋白质,称之为完全蛋白质。
利用这个标准可以对各种食物的蛋白质进行氨基酸评分。鸡蛋、牛奶的氨基酸比例与人体极为接近,因此可称为氨基酸平衡的食品。而多数食品属氨基酸构成不平衡食品,所以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就受到影响,如玉米中亮氨酸过高影响了异亮氨酸的利用;小米中精氨酸过高,影响了赖氨酸的利用。因此以植物性为主的膳食,应注意食物合理搭配,纠正氨基酸构成比例的不平衡。如将谷类与豆类混食,制成玉米粉、黄豆小米粉等,可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热量营养素构成平衡
糖类、脂肪、蛋白质均能给机体提供热量,故称为热量营养素。平衡膳食的关键不仅取决于这三大营养素的摄入量,也取决于它们之间比例的平衡。一般认为,人体热能的60%~70%来自于糖类,10%~15%来自于蛋白质,20%~25%来自于脂肪,按照这种组成比例,并考虑到不同营养素产生能量之区别(1克蛋白质或糖可产热16.7KJ,1克脂肪可产热37.7KJ),食物中三大热能营养素摄入量的比例应为,糖类:蛋白质:脂肪=6:1:0.7.
当膳食中脂肪热量供给过高时,将引起肥胖、高脂血症和心脏病。蛋白质热量提供过高时,则影响蛋白质正常功能发挥,造成蛋白质消耗,影响体内氮平衡。相反,当糖类和脂肪热量供给不足时,就会削弱蛋白质的保护作用。三者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一旦出现不平衡,将影响身体健康。
此外,要注意一日三餐热量的合理分配,早餐占30%,午餐占40%,晚餐占30%。
●各种营养素摄入间的平衡
各种营养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并且不同的生理状态、不同的活动,营养素的需要量也有所不同,中国营养学会制定了各种营养素的每日供给量。我们膳食中所摄入的各种营养素在一定的周期内,应保持在标准供给量上下,误差不超过10%的范围。这种相互间的比例,即可称为营养素间的基本平衡。
●酸碱平衡
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液由于自身的缓冲作用,pH值保持在7.3~7.4之间。人们食用适量的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将会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但若食物搭配不当,则会引起生理上的酸碱失调。
常见的酸性食物有:蛋黄、大米、鸡肉、鳗鱼、面粉、鲤鱼、猪肉、牛肉、干鱿鱼、啤酒、花生等。
常见的碱性食物有:海带、菠菜、西瓜、萝卜、茶叶、香蕉、苹果、草莓、南瓜、四季豆、黄瓜、藕等。
当食物搭配不当,酸性食物在膳食中超过所需量时,会导致血液偏酸性,血液颜色加深、黏度增加,严重时会引起酸中毒,同时还会增加体内钙、镁、钾等离子的消耗,从而引起缺钙。这种现象称为酸性体质,将会影响身体健康。
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食物,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千差万别。除母乳之外,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平衡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合,才能满足健康的需要。
怎样吃才能膳食平衡
对于膳食平衡,中国营养学会为此提出了以下8点建议。
●主食多样
谷类食物是中国传统膳食的主体。提出谷类为主是为了提醒人们保持良好的膳食传统,防止发生经济发达国家膳食搭配中的弊病。粗细搭配,不要总是选择碾磨过于精细的稻米、小麦,因为大部分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都存在于谷类的表层。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些水果维生素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如新鲜蔬菜,但水果含有的葡萄糖、果糖、柠檬酸、苹果酸和果胶等物质又比蔬菜丰富。薯类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包含丰富蔬菜、水果和薯类的膳食,对保持人体心血管健康、增强抗病能力、减少儿童发生眼干燥症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奶类除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外,含钙量也较高,是天然钙质的极好来源。中国居民植物性为主的膳食提供的钙质普遍偏低,平均只达到推荐供给量的一半左右。中国的婴幼儿佝偻病患者也较多,这和膳食中钙不足有关系。大量的研究表明,给儿童、青少年补钙可以提高骨密度,从而延缓其发生骨质疏松的年龄;给老年人补钙也可能减缓其骨质丢失的速度。豆类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等。
●常吃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
肥肉和荤油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并且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应当少吃。目前猪肉仍是中国居民的主要肉食,猪肉脂肪含量高,要适当减少猪肉的摄入量,用脂肪含量少的肉类代替,如鸡肉、鱼肉、兔肉、牛肉、鸡蛋等。
●能量摄入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进食量与体力活动是控制体重的两个因素。食物提供人体基础代谢能量和体力活动消耗的能量。如果进食量过大而活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即增加体重,久之会发胖;相反,若食量不足,劳动或运动量过大,会由于能量不足引起消瘦。所以应保持食量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
●吃清淡少盐的膳食
吃清淡的膳食有利于健康,不要太油腻,不要太咸,不要摄入过多的动物性食物和油炸、烟熏食物。目前城市居民食盐摄入量过多,平均值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值的两倍以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发病呈正相关,因而每日食盐用量不宜超过6克。膳食钠的来源除食盐外还包括酱油、咸菜、味精等高钠食品及含钠的加工食品等,要养成少盐膳食的习惯。
●饮酒应限量
在节假日、喜庆和交际的场合,人们常常饮酒。高度酒含能量高,不含其他营养素。无节制地饮酒,会使食欲下降,食物摄入量减少,以致发生多种营养素缺乏,严重时还会造成酒精性肝硬化。过量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的概率。应严禁酗酒,若饮酒可少量饮用低度酒,青少年不应饮酒。
●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选购食物时应当选外观好,没有泥污、杂质,没有变色、变味,并符合卫生标准的食物,严防病从口入。进餐要注意卫生条件,包括进餐环境、餐具和供餐者的卫生健康状况。集体用餐应实行分餐制,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
饮食养生必知的五色、五味和五数
说起五色和五味,大部分人都有所了解,即青、赤、黄、白、黑五色和酸、苦、甘、辛、咸五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它们跟人体健康的关系,更少有人会知道什么是五数,那么这“三五”到底是什么呢?
●五色食物
●五色养生蔬菜汤
目前在日韩流行着一种“五色养生蔬菜汤”,被誉为神奇蔬菜汤,并在关注家人健康的主妇间广为流传,其操作方法简单,就是将五种颜色的蔬菜,混合在一起,共煮成汤,这里的五色蔬菜分别为:绿色的白萝卜叶,红色的胡萝卜,黄色的牛蒡,白色的白萝卜,黑色的香菇,它们分别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五行。这种蔬菜汤非常符合我们所说的五行调和对应身体五脏六腑的原理,如胡萝卜、香菇、牛蒡,均是被公认的抗癌蔬菜,特别是白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能分解淀粉和一氧化碳,特别适合那些常吃肉的人,可以帮助体内废物排除。而且现在都市人大部分时间都待在空调房内,排汗很少,不利于健康,而五色蔬菜汤还具有利水作用。
材料:白萝卜2根,白萝卜叶1~4根,胡萝卜1~2根,大牛蒡1~4根,香菇1~2朵。
做法:1.将蔬菜洗净,不要去皮,连皮切成大块,放入锅里,加入菜量3倍的水,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煮1小时。2.熬煮好以前,不要掀开锅盖,煮好后,装入玻璃瓶,即可随时饮用。如果一次喝不完,可将其冷却后,放入冰箱内保存,3天内喝完为好。
●五味食物
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它和五色一样,也和人体的器官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
酸味酸味入肝经,可滋肝阴、养肝血,达到柔肝、调肝的目的,只有肝阴、肝血充足了,肝脏的各项生理功能方可正常发挥,从而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缓解因肝脏功能障碍所致的腹胀、食欲不振、水肿、月经不调、眼睛不适等症,最终达到保护肝脏的目的,这类食物主要有酸梅、山楂、石榴等。
苦味苦味入心经,能泄、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尤其在夏天,温度比较高,身体容易上火,吃一些苦味食物能够进行降解,心火较重的人宜多吃苦菜、苦瓜、苦笋等苦味食物。
甘味即甜味的食物,甘入脾经,且味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
辛味即辣味的食物,辛入肺经,具有发汗、理气、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但不可过量食用,否则会耗损气力、损伤津液等,代表食物如生姜、胡椒、辣椒、葱、蒜、韭菜等。
咸味咸为五味之冠,入肾经,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味道,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而西方医学则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
●“五数”饮食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在做到讲究色、香、味俱全的同时,还要注意数量的控制,即我们要遵循“五数”原则,所谓五数就是指“1、2、3、4、5”这5个数字,其实它指的不仅仅是饮食的数量,同时还是我们每天健康膳食的5个要点。
“1”——每天必须喝1杯牛奶。也就是说人每天都要补充足够的钙质。每个人在正常的情况下每天需要800毫克钙,多数人饮食里只有500毫克,这就需要我们每天喝一杯牛奶来进行补充,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体对钙质的需求量。
“2”——250克的主食。也就是人体每天需要补充250克的糖类,也就相当于半斤大米或者面粉,它是人体一天活动所需能量的基础提供者。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则需要补充更多的主食;体型肥胖、体力劳动又较少的女性可以适量减少一点,但吃饭要按4条规矩进行:饭前喝汤,进食速度慢,多咀嚼,晚饭少吃,这样体重就可以下降或者维持正常了。
“3”——3份高蛋白。也就是人们每天必须补充3份含有高蛋白的食物,可在50克瘦肉、1个鸡蛋、100克豆腐、100克鱼虾、100克鸡鸭、25克黄豆中任意选择。每天必须吃3份这样的高蛋白食物。例如,早上可以吃1个茶叶蛋,中午吃鱼香肉丝,晚餐可以吃麻婆豆腐或者100克鱼。
“4”——4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有粗有细是指粗细粮搭配,营养有互补作用;不甜不咸是说不要吃太多甜食,也不要吃得太咸,每天吃6克左右盐即可;三四五顿,是指每天吃的餐数,早餐与午餐中间加一顿点心,也指少吃多餐;七八分饱更是历来长寿人的养生经验。
“5”——500克蔬菜和水果。身体的健康离不开水果和蔬菜的滋养,日常生活中抗癌的最好办法就是常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水果含有人体内所需的大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对人体延缓衰老、保养美容和调节血压、血脂、胆固醇等有着很好的功效。
饮食中的黄金分割率
0.618:1,这一数字被称为黄金分割率,即如果把一件事情的整体看做是1,那么在其0.618处将其分割,得到的结果将是最完美的,可能你会认为这是科学和美学的金科玉律,与膳食无关。但事实上,它也是保证膳食平衡的黄金参数。
●荤素黄金比
据科学研究发现,人体的消化道长9米,它的61.8%约为5.5米,是承担消化吸收任务的小肠的长度。人体的消化结构决定了人类最适合以素食为主的混合膳食结构,荤素两类食物都是人体所需,但应有所侧重,比例应为0.618:1的黄金分割比例,即素食进食量应占膳食总量的61.8%。为达到这一比例,日常烹调时,可将动物性食物与素食搭配,比如鲜鱼与豆腐一起烹调,可使钙的吸收率提高20多倍;黄豆烧排骨,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可提高两倍多。再如,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蔬菜与肉类的搭配,如黄瓜炒肉片、雪菜炒肉丝和土豆烧牛肉等,都是符合黄金分割率的饮食搭配。
●主副黄金比
俗话说“看菜吃饭”,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一向是就着菜吃饭的,这一做法是有一定的科学性的,能够保证我们营养均衡,但我们应注意主副食的搭配,专家指出,当膳食中糖类(主要是谷物中的淀粉)的供热量占总热量的61.8%时,才能最好地满足人体对热能的需求。
●粗细黄金比
过于精细的米面等食物中,微量元素、维生素及纤维素含量较少,长期食用过于精细的食物,使维生素大量丢失,对健康不利,而过于粗糙的食物易损伤消化系统功能,诱发胃炎、阑尾炎、结肠癌等疾病。因此,我们在主食选择上应注意粗细搭配,其搭配比例可参考黄金分割率,六分粗粮、四分细粮搭配为宜,其实我们早已经学会了运用这一比率,如“二米饭”(大米和小米)、“金银卷”(面粉和玉米面)等就是经典的黄金搭配。
●食量黄金比
俗话说“每餐七分饱,健康活到老”,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食量也是有黄金分割率的。如果我们每一餐都吃得很饱,易导致血液过久地积存于胃肠道,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过饱还会增加胃肠负担,使食物不能完全消化吸收,易致胃肠不适。因此,我们应坚持每餐只吃七八分饱。
●蛋白质黄金比
蛋白质是人的最基础的营养物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但其中只有12种氨基酸能由机体自身细胞产生,另外8种氨基酸则需要由食物供给。含有这8种氨基酸的蛋白质被称为优质蛋白质。膳食纤维结构中,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的61.8%,才能保证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又恰合黄金分割率。由于谷物中的蛋白质质量较差,为了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应适当多摄取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动物性食物和豆类食物等。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更应注意这一点。
●水分黄金比
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尤其是成年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61.8%,可见人体就像是一个大海洋,如果我们将出汗忽略不计的话,人体每天失去和需要补充的水达2500毫升,我们人体主要的水源来自水和食物,其中半固体食物供给的水和人体内部合成的水约为1500毫升,大约占61.8%。余下占38.2%的1000毫升水则应由饮水补充。
●动植物油黄金比
植物油和动物脂各有其生理功能,偏食某一类都对健康都不利,其实植物油与动物脂的食用量也应符合黄金分割比例,其最佳比例为0.618:0.382.
●酸碱食物黄金比
进食过多的酸性食物,如米、面、肉、蛋、油、糖、酒等,会使血液偏向酸性,导致酸性体质,免疫能力下降,容易患病。据统计,约有61.8%的疾病缘于酸性体质。因此,平时我们应多吃海带、食用菌、蔬菜和水果等碱性食物来中和调节,使血液保持正常的微碱性,碱性食物的食用量最好占膳食总量的61.8%。
“吃啥补啥”可信吗
“吃啥补啥”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也是我们民间流传下来的饮食“格言”。这种以动物脏器来调补身体的方法,来源于中医学中的食疗法。
中医认为,动物脏器较草本药物更易被人体吸收,因而能迅速起效,在调养、补益方面效果明显。另外,动物脏器与人体相应内脏在形态、组织成分构成和生理功能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当人体某一内脏发生病变时,用相应的动物内脏来治疗或作为补益,往往会收到较好的疗效。
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引入,也进一步证实了“以脏补脏”有一定的科学性。如从动物胰腺提取的胰岛素可预防和改善糖尿病;从猪肝中提取的猪肝核糖核酸可以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慢性迁延性肝炎;众多动物胆汁所含的胆酸钠、去氢胆酸等,均有明显的利胆作用,可治胆囊炎、胆石症、胆囊切除后综合征等。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只要有了胃痛就要吃猪肚,得了心脏病要吃猪心,骨折了就得喝骨头汤,发生性功能障碍就要吃什么鞭类……
“吃啥补啥”这种说法形象但较片面,“以形补形”部分符合营养规律。具体的病症在每个人身上表现不同,治疗和食疗方法也不尽相同,还是应该区别对待的。
●以脑补脑,不全对
对一些发育中的青少年以及脑部受伤的患者来说,家人往往会让其多吃猪脑等动物脑部“以形补形”,其实这一做法并不完全对。
猪脑属于高胆固醇食物,对脑部发育有一定帮助,但是对有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疾病的人而言,如果过多地食用高胆固醇食物会加重病情,甚至诱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其实吃鱼头鱼肉更能补脑,因为鱼头和鱼肉中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大量微量元素以及脑磷脂、卵磷脂等,这些均为人脑营养所需。而鱼脑优于羊脑、牛脑和猪脑之处,在于鱼脑中富含DHA和EPA。
●以血补血,科学可取
很多人认为猪血等动物血液能补血,符合“以血补血”的原则,这一食补原则是正确的。铁是我们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动物血液中含有丰富的铁,而且是血红素铁,容易被人体吸收,不容易被食物中的草酸等物质干扰。虽然黑木耳、海带、芝麻等含铁也较高,但这些食物中所含的铁为非血红素铁,吸收率比较低。因此,吃动物的血液来补血,作为缺铁性贫血的食疗方式是非常可取的。
●以肝补肝,不对
很多人认为动物肝脏有补肝的作用,这个观点太过于片面,动物肝脏富含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营养比较全面,适量进食能够补充身体营养。但进食动物肝脏并不能直接作用于人体肝脏。尤其是肝病患者,用吃动物肝脏来治病,不仅无法收效,甚至会起反作用。如病毒性肝炎是病毒引起的脏器性损伤,脂肪肝是脂肪代谢异常引起的肝病,这些疾病吃动物肝脏是无法改善的。而高脂血症的肝病患者,如果过量食用胆固醇含量高的动物肝脏,还容易引起病情恶化。
●以肾补肾,不对
对于“以肾补肾”,很多人都有着一定的误解。对于人体而言,动物肾脏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有营养的食物,因其肾小球细胞也是维生素、矿物质含量比较高的地方,适量进食对营养摄取有一定好处。但是进食动物肾脏与进食动物肝脏一样,并不能直接作用于人体肾脏。相反,肾功能不全,如尿毒症患者,是必须限制营养摄取的。动物肾脏胆固醇含量高,过量进食,还可能加重肾脏的负担,使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因此,肾病患者应注意,不能多吃动物肾脏等高胆固醇食物。
●吃“鞭”增强性功能,是心理作用
吃动物的“鞭”有利于性功能的增强,这是一种误解。性功能与性激素有较大的关系,而性激素的产生以胆固醇作为前提物质,多进食胆固醇有利于促进性激素的合成。而动物的睾丸、“鞭”是动物性激素产生的器官和扩充血管丰富的海绵体,人们认为吃了能增强性功能,那只是心理作用。要增强性功能,更重要的是活血化淤,每天食用含有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和水果,以促进肌肉、神经活跃和血液循环。
认清体质,科学食补
体质与遗传、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先天因素我们无法改变,要想拥有强壮的体质,就需要依赖于后天的环境、营养、卫生和身体锻炼等因素了。认清自己的体质,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进行饮食调补,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快速了解营养素
什么构成了我们的身体
人体的化学组成复杂,但都是靠基本营养物质:水、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矿物质等来维持机体的生物活性。这几种物质在身体中所占比例分别如下:
这五类物质在胚胎发育时来自母体供给,出生以后则靠从饮食中吸收,以供给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只有当饮食来源比例合理才能保证身体的正常组成。
●什么是营养
人类从外界获取食物并满足自身生理需要的过程称为营养,其中包括摄取、消化、吸收和体内利用等。
●营养素有哪些
为了维持生命和从事各种活动,人体每天都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营养素。营养素包括水、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
●营养素从何而来
每种食物中都含有多种营养素,只是各种营养素的含量不等。糖类主要来自粮谷类、薯类、豆类和糖;肉、蛋、奶、水产和豆类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动、植物油供给我们所需的脂肪;奶类、水产品、坚果、蔬菜和饮水带给人体矿物质;维生素则可以从水、蔬菜、谷类及动物内脏中获得;膳食纤维可以从水果、蔬菜和粮食中获得。
●何谓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
宏量营养素一般是指糖类、脂肪及蛋白质,这些物质提供给我们每日所需的能量。微量营养素一般是指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其本身不能提供能量。但是,这并不等于微量营养对于人体就不重要,恰恰相反,如果没有充足的微量营养素,宏量营养素便无法发挥作用。例如,当前世界四大营养素缺乏疾病中,与微量营养素缺乏相关的就有两种,即缺铁性贫血与缺碘性甲状腺肿。
食物中的营养素在哪里被吸收
营养物质经过酶的作用逐渐被分解成更小、更单纯的化学物质。这些被细分的物质通过人体的消化道而被吸收入血液之中,最后随同血液被输送到全身各处。
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氨基酸后,在小肠黏膜被吸收,其后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脂肪的吸收脂肪经消化道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甘油溶于水,可被直接吸收入血;脂肪酸在消化道要与胆盐结合成水溶性复合物才被吸收。脂溶性维生素也随脂肪酸一起被吸收。
糖类的吸收经消化为单糖后,以主动运转方式被吸收,然后通过门静脉入肝,一部分合成肝糖原储存,另一部分由肝静脉进入体循环,供全身组织利用。
水、水溶性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吸收这一类物质,可以不经消化在小肠被直接吸收。
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一般不易被消化酶分解,也不会产生热量,它们通常会以原形状态被排出体外。
水是生命之源,健康补水一点通
●每天要喝多少水
喝水的多少并不是一个硬性的规定,还要看我们身体对水的需求,具体该怎么判断,方法很简单,就是查看自己的尿液,如尿液比较黄,则说明身体缺水了,如尿液呈淡黄色,则表示正常。但注意千万不要等到渴了、嘴干了再喝水,因为一旦身体发出这种信号就代表身体已经严重缺水了。现在比较认可的一个说法是: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最好不少于6次,总量为2500毫升。
●推荐每日饮水时间表
1.起床后,此时血液正缺水,这时喝杯温水可帮助人体肾脏及肝脏解毒。
2.到办公室后,路上人们的身体会在无形中脱水,到办公室后,最好先喝一杯水。
3.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左右,这时喝水,既能及时补充水分,也有助于放松情绪。
4.三餐前约1小时,喝一定量的水可保证分泌消化液,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吸收。
5.睡前1小时,喝一杯水可降低血液浓度,提供睡眠时所需水分,但别喝得太多,也不要在临睡前喝,那样会因夜尿而影响睡眠质量。
●应该喝什么样的水
随着环境污染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水源受污染的概率也越来越大,因此,在喝水之前一定要确认水中没有对身体有害的毒素、漂浮物等。一定要喝干净的、健康的、软硬适中的水,一般每升水含有相当于10毫克的氧化钙为1度,硬度低于8度为软水,高于8度为硬水,而最适宜的饮用水硬度为8~18度。不过,也不用过于谨小慎微,一般没有受工业污染和其他污染的水源,在经过自来水供应系统处理后基本已达到卫生标准,但要避免喝生水。
●慎重选择桶装水
为了保证饮水安全,有些家庭只喝矿物质水、蒸馏水、电解水等,但要注意,这些水由于所含的成分不同,对人体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如果长期饮用一种水,可能会造成身体某些元素缺失,尤其是纯净水,它虽然干净,但没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小孩和老人要避免只喝这类水。建议大家可以选择有“健康水之冠”的矿泉水,但在购买时一定要注意查看瓶子上水的离子含量,选择钙高钠低,含有镁、钾等微量元素的水。
人体必需的其他6大营养素
营养来自食物,食物中含有多种能供给人体从事劳动和维持生命、保持体温、使细胞生长发育与修复、调节生理功能的物质。营养对维持人体健康有很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营养可使身心健康、保持正常体重、使人精力充沛、永葆青春;营养过少不能满足机体活动,会导致营养不良、抵抗力降低、体弱多病;营养过剩也会引发种种疾病,造成“现代文明病”,如糖尿病、痛风病、高脂血症等。
●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中除了水分以外含量最多的物质,体重的1/5左右都是蛋白质。在人体中的比例15%~18%。每天每千克体重需0.8~1.2克,运动员每天每千克体重需要2.5克左右。
蛋白质由氨基酸构成,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构成及修补细胞,并且可调节生理机能和供给能量。人体内约有20种氨基酸,其中8种称为“必需氨基酸”,因其不能由身体自行制造,必须由食物中获得;其余12种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人体可以自行制造。
蛋白质分为完全蛋白质和不完全蛋白质,完全蛋白质含有人体所需的所有必需氨基酸,如肉类等98%可被人体吸收;不完全蛋白质,如植物蛋白,80%可被吸收。
蛋白质摄入过少,会造成内分泌紊乱、消化吸收不良、体重减轻、抵抗力下降、易疲劳、患贫血症等;蛋白质摄入过多,会造成蛋白质不能充分吸收、机体代谢负担加重。
●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动物性食物肉类、鱼类、蛋类、乳类是膳食中最好的蛋白质来源,其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0%~20%。动物性蛋白质量多,易消化吸收、质量好,属于优质蛋白质,缺点是脂肪含量高(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含量)。因此选食动物性食品应有限度。
植物性食物如谷类、豆类、蔬菜类、菌藻类、坚果类的蛋白质也是我们膳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大豆是最佳也是最经济的蛋白质来源,其中黄豆蛋白质含量达30%左右,其他干豆类蛋白质含量在20%左右。干豆类食品赖氨酸含量较多,与粮谷等主食搭配食用,可达到较好的互补作用。坚果类如花生、核桃、莲子也含有15%~30%的蛋白质。粮食一般只含蛋白质6%~10%,而且质量较差,但因是主食,摄入量较大,仍是食物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糖类
糖类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调节脂肪代谢,肝糖原有助肝脏的解毒功能,糖蛋白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蛋白质和糖类可供给能量,但糖类是比较经济有效的来源。每日摄取量应占总热量的50%~65%。
糖类摄入过少,人会怕冷、易疲劳、机能衰退、体重减轻、出现低血糖症;糖类摄入过多,会产生高血糖,易致糖尿病。
●脂肪
脂肪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脂肪单位供能最大,每千克脂肪能产生9千卡热量。同时脂肪组织又是一种保护器官并避免身体受寒的保护层,可以保护皮肤、内脏,保持体温,构成人体组织细胞,促脂溶性维生素(A、D、E、K)溶解、吸收利用、影响组织功能。脂肪在人体中的比例10%~15%。一般食物中脂肪占人体总能量来源的20%~25%(不宜超过30%),每天每千克体重需要1~1.5克。甘油三酯是脂肪的主要成分。
脂肪摄入不足,不利于人体器官组织中的细胞构成,不利于溶脂性维生素的吸收;脂肪摄取太多,易引起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会影响耐力,更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和铁的吸收。
脂肪的食物来源包括:纯油脂、豆油、花生油、猪油、牛油、鱼油、菜子油、芝麻油、玉米油;肉类;蛋黄;坚果类,如核桃、花生、瓜子等;奶油、黄油等。
●维生素
维生素是食物中“点燃”身体“引擎”的因子。各种天然食物中都含有维生素,大多数的维生素无法由体内制造,我们必须不断摄取。维生素分为两大类:水溶性维生素(B、C、叶酸、生物素)及脂溶性维生素(A、D、E、K),各种维生素相互作用促成身体的功能。通常,缺乏其中一种即可能影响到其他维生素的运作。
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人体内自行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不是机体的构造成分,不提供能量;有的维生素的性质很不稳定,易在食物加工和烹调过程中被破坏。
维生素可促进生长繁殖、加强抵抗力、健全组织功能、促进食欲、维持健康、促使长寿、使精神旺盛等。
维生素摄取不足,体内物质代谢会发生障碍,易出现维生素缺乏症及其疾病;维生素摄取过量,会造成体内代谢紊乱,引起维生素中毒。
●矿物质
矿物质为强壮骨骼牙齿和其他组织所需的无机物质,约占人体体重的5%~6%,人体矿物质中钙99%、磷80%、镁70%都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矿物质可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参与脂肪、蛋白质、糖类的代谢,维持肌肉、神经和心脏的正常机能。矿物质在人体中无法自我合成,必须由食物来提供。
〔各种矿物质的食物来源〕
钙来源于奶和奶制品、鸡蛋、海米、虾皮、海带、芝麻酱、大豆及豆制品、骨粉、绿叶蔬菜等。
磷来源于鱼、虾、瘦肉、内脏、禽类、大豆、谷物、蛋黄、坚果等。
铁来源于动物内脏、动物血、瘦肉、鱼肉、蛋黄、海带、黑木耳、紫菜、香菇、芝麻酱、豆类、红枣、葡萄干等。
钾来源于水果、果汁、蔬菜、啤酒、酵母、饮用水、花生、芝麻酱、番茄、金枪鱼、土豆、葡萄干等。
钠来源于食盐、酱油、黄酱、咸菜、加盐的风味土豆片、咸味饼干等。
锌来源于牡蛎、鲱鱼、肉类、肝、蛋类、麦麸、奶酪、坚果等。
碘来源于海带、紫菜、饮用水,以及海参、虾、蟹、蛤等水产海鲜。
铜来源于谷类、芝麻、大豆、豌豆、核桃、肝、肾、贝类、绿叶菜、葵花子、芋头等。
镁来源于糙米、绿叶菜、坚果、燕麦、豌豆、大豆、肉类、海产品等。
铬来源于啤酒、酵母、蘑菇、粗粮、肉制品、乳酪等。
锰来源于坚果、谷类等。
硒来源于肝、肾、海产品、蛋、肉类、小麦胚芽、芝麻、大蒜、洋葱、蘑菇、糙米、香蕉、橙子等。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身体不能消化的植物成分,食物中的纤维素好似透明的固体糖类,它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部分。它有两种形态:可溶解的和不可溶解的。可溶解纤维素可以帮助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并且减少心脏疾病的危险。不可溶解纤维素向肠胃提供大量提高消化功能的必需物质。
膳食纤维能帮助消化,促进健康,通过加速消化,排出废物来防止便秘,消除肠壁上的大量有害物质。每天应该摄入25~30克纤维素。目前国内的植物纤维食品多是用米糠、麸皮、麦糟、甜菜屑、南瓜、玉米皮及海藻等制成的,对降低血糖、血脂有一定作用。
〔膳食纤维的主要食物来源〕
1.玉米、玉米面、小米、黑米、各种杂豆、红薯等粗粮。
2.芹菜、韭菜、豆芽、油菜、小白菜、菠菜、苤蓝、笋类、葱头、萝卜等蔬菜。
3.新鲜水果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如果胶)含量较高,还含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均有通便作用。
4.蘑菇、香菇、海带、海菜等菌藻类。
5.琼脂、魔芋粉等其他食物。
蛋白质也有优劣之分,补充前应认清
蛋白质进入人体经过消化后会转化成各种氨基酸,而人体成千上万种细胞中所需要的氨基酸之间,有一个大小比例关系,而这个比例关系就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模式。所以,评价蛋白质优劣的科学依据就是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各种氨基酸之间的分量大小比例是否符合人体需要的模式。
由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专家委员会进行了四年的研究,得出了主要食物中蛋白质经人体消化后,其氨基酸的实际含量、比例和效益,即PDCAAS——蛋白质消化率校正氨基酸记分法,以1分为最高分数。
当然这并不是判断蛋白质优劣的唯一标准,蛋白质在人体内的吸收率也是我们衡量蛋白质优劣的一个标准,大部分人可能知道蛋白质的吸收率越高,被人体消化吸收得就越彻底,其营养价值就越高,一般整粒大豆的消化率为60%,做成豆腐、豆浆后可提高到90%,其他蛋白质在煮熟后吸收率也能提高,如乳类为98%,肉类为93%,蛋类为98%,米饭为82%。
可见,蛋白质的优劣之分,不是靠单一标准来衡量的,最好将两者结合起来,选择最具营养价值的蛋白质。
胶原蛋白并不神奇
胶原蛋白是一种高分子蛋白质,能使皮肤保持结实而有弹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胶原蛋白的含量会逐渐流失,皮肤便会失去弹性而变薄老化。牛蹄筋、猪蹄、鸡翅、鸡皮、鱼皮及软骨等确实有助于补充人体的胶原蛋白,但人体对胶原蛋白需要摄取的量也是有一定的需求限制的,吃得多了,我们的身体反而不能将其正常代谢,这样进补的胶原蛋白就无法变成身体里的胶原蛋白,很可能会转化为脂肪蓄积在体内,使我们的身材变得臃肿。
高胆固醇食物对人体只有害处吗
胆固醇也有好坏之分,坏的胆固醇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的胆固醇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将胆固醇带进身体组织的主要“载体”,而高密度脂蛋白则是将胆固醇从身体组织中“带”出去。
当血液中有大量低密度脂蛋白的时候,胆固醇被带到动脉壁上,逐渐形成堆积,阻碍血液流向心脏,最终导致动脉血管完全被阻塞。而当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高时,意味着胆固醇正从动脉壁带到肝脏中被分解掉,最后被排出体外。
所以,胆固醇不在含量的多少,而在于含哪一种胆固醇多。烹饪方法和膳食模式也很重要,就餐时吃了油炸食品,可餐后1小时吃些新鲜的蔬果来中和。
植物固醇可以降低人体内部的胆固醇
很多研究证明,植物固醇在肠道内可以与胆固醇竞争,能够有效减少肠道对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含量,而不影响血液中的“好”胆固醇,具有很好的降脂效果。据统计,膳食中植物固醇摄入量越高,人们罹患心脏病和其他慢性病的危险性也就越少。很多国际组织和学者也都建议增加摄取含植物固醇高的食物,以减少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生。
所有的植物性食物中都或多或少地含有一定量的植物固醇,含量最多的要数植物油类、豆类、坚果类等。
不吃脂肪就不会长脂肪吗
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也较多,当进食脂肪类食物过多,超出机体的需要时,经过肠道吸收的脂肪就会直接储存到体内的脂肪组织中,从而导致肥胖。但你不能反过来推论,不吃脂肪就不会长脂肪了,这种推论是不正确的。
因为人体脂肪并不单是由脂肪性食物所导致的,如果进食过量的蛋白质和糖类等这些不含脂肪的食物,也会通过代谢在体内转化成脂肪。
长不长脂肪的关键在于摄取量和消耗量是否成正比。例如,肥胖症患者和正常人每日脂肪的摄取量并无太大区别,但肥胖症患者每日糖类的摄入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因此糖类的摄取量也是决定是否长脂肪的原因之一。
你会利用糖类减肥吗
很多女孩认为摄入糖类会导致发胖,为了保持体形,于是想方设法地避开食物中的糖类,认为只要限制糖类的摄取就能达到减肥的目的,但这样只能减少体内的水分和肌肉,而不是脂肪,这是不健康的减肥法,减肥效果也不能持久。那么,如何利用糖类进行减肥呢?
●增加糖类摄入,减少脂肪摄入
人长胖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总热量的摄入量超过了消耗量。如果增加了糖类的摄入,同时又减少了脂肪的摄入,摄入的总热量就不会超标。如今,作为国际运动营养专业领域的一个普遍共识,许多国家推崇运动员每餐食用不少于两种富含糖类的食物。
●摄入多糖,远离单糖
另外,糖类也有单糖和多糖之分,单糖容易被人体吸收,主要存于蔗糖、果糖、蜜糖与奶制品之中,摄取这类食物容易导致发胖;而较不容易被人体所吸收的复合糖类,则为谷类、蔬菜、全麦面包与麦类等,可以帮助人体提高新陈代谢,并能帮助燃烧体内积存的过多脂肪。
建议人们平时尽量吃些谷类、蔬菜、全麦面包等含高纤维多糖的食物,少吃或不吃糕饼奶类等含单糖的食物,再加上多喝水,多运动,可以健康减肥,持久有效且不反弹。
什么人需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一般来说,身体健康且营养摄取均衡的人,并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或矿物质,只要符合以下情况的人群,才有必要在咨询医师或营养师后,补充相关营养素制剂。
●特殊生理阶段
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等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取丰富的营养素,在正常膳食之外,可以给予一定量的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剂。
老年人由于运动量减少和新陈代谢减慢,每日的膳食摄入量较青壮年时期明显减少,加上老年人易患各种慢性疾病,导致维生素等摄入量不足,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或矿物质制剂。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需要较多营养素,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补充多种维生素。
●特殊人群需要
经常在外就餐的人和素食、偏食者,可适当服用综合维生素补充剂。
有酗酒、抽烟、嚼槟榔、喝咖啡等生活习惯的人,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很有必要的。
特殊职业(如从事钢铁、煤炭、隧道、化工行业等)的人,也应按需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患有营养素缺乏症(如夜盲症、脚气病、维生素缺乏病)的人,应根据医嘱,适当补充缺乏的维生素。
如何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
●服用注意事项
营养素补充剂兼具营养补充品与部分药品的特性,服用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事项。
遵照医师、药剂师或产品说明的指示服用;服用后,若身体有所不适,应携产品尽快就医;按时、按量服用,切勿过量;超过保质期的产品,切勿服用,以免某些成分变质后,转化成有毒物质,造成食(药)物中毒;维生素制剂出现变色、吸潮等情况,应停止服用。
一般来说,每餐饭后是摄取营养补充品的最佳时机。但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特性不同,应掌握其作用和时机,以达到最佳功效。
●脂溶性维生素服用原则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需要在脂肪的参与下才能吸收。若单独补充而未搭配食用任何油脂,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因此,饭后补充此类维生素最适宜。
维生素E补充剂服用6小时后才能发挥效用,建议喜欢运动减肥的人运动前6小时摄取维生素E,如此,可在大活动量运动时帮助燃烧脂肪。
●水溶性维生素服用原则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C、生物素等,人体无法储存水溶性维生素,口服此类补充剂后约经4小时,维生素即会从血液转化至尿液中排出体外,(若空腹时服用,经过消化、吸收,2小时后就会排出)。因此最好分别于三餐,使身体随时获得最佳维生素供给。
维生素B1,从服用至发挥效用需要2小时,活动量大、消耗体力多的人,应在活动之前2小时服用才能最有效地发挥作用。
早上服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效果最好。
●矿物质补充剂服用原则
吃饭时补充钙剂可增进钙质吸收,一次性服用钙剂不要超过500毫克;钙剂可能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正在服用激素类药物者,应咨询医师决定是否服用。
铁剂可与食物一起服用。
镁剂晚上服用可帮助睡眠。
锌剂空腹服用易引起恶心症状,应与足够量的食物一起摄取。
服药者应补充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服用药物会引起某种维生素的流失,要适量补充。
抗生素长期服用抗生素者,会流失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K,影响胃肠功能。
阿司匹林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维生素C容易流失。
感冒药感冒药会降低血液中的维生素A含量。
止痛药止痛药会降低血液中的维生素A含量。
避孕药服用避孕药者会恶心、反胃,药中黄体素会阻碍维生素的功能。此外,避孕药亦会妨碍叶酸的吸收。
抗癫痫药长期服用抗癫痫药或含铝的药剂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症,需多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此外,抗癫痫药亦会妨碍叶酸的吸收。
磺胺类药此类药会影响叶酸的吸收。
降胆固醇药降胆固醇药会影响叶酸的吸收。
类固醇类固醇是许多疾病的必用药,也容易引发各种不良反应。长期服用类固醇者,各种维生素均需均衡补充;若暂时以类固醇消炎,因其会加速钙质排出,还需注意钙的补充。
泻药长期服用泻药会阻碍营养的吸收,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减肥药若服用的减肥药会产生腹泻,维生素也可能随之大量流失,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
高血压药物+利尿药同时服用高血压药物及利尿药,容易造成钾的流失。
维生素C制剂过多的维生素C虽然会随尿液排出,但其另一个特性是容易与钙结合,可能造成尿路结石。
钙片钙片与铁剂的服用时间至少间隔2小时,避免钙片影响身体对铁剂的吸收。
铁剂+高纤维食物同时食用铁剂与高纤维食物,容易造成钙流失。
良好的饮食习惯会让你受益终身
进餐的顺序有讲究
营养学家对进餐顺序的建议是:饭前先喝一点汤,然后依次进食蔬菜-米饭-肉类食物,饭后半小时吃水果。
“饭前先喝汤,苗条又健康”。饭前的这碗汤,是一顿饭的根基。它除了让我们有饱腹感外,还可以润滑食道,好让食物顺溜儿地滑下去,再被肠胃消化、吸收。不宜饭后喝汤,这样会阻碍肠胃的正常消化;不宜边吃饭、边喝汤,这样会冲淡食物消化所需要的胃酸。
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它无须通过胃消化而被小肠直接吸收。如果饭后即刻吃水果,存在胃里的食物会阻塞住水果,所有的食物一起搅和在胃里,很容易腐烂产生毒素,这也是我们身体出现病痛的原因之一。所以,应该在饭后半小时吃水果。
先喝汤,再吃蔬菜、米饭,最后吃肉类,既保证了足够的膳食纤维,又限制了肉类的过量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