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必知的延缓衰老饮食法
每餐只吃八分饱,少吃多餐健康到老
老年人由于活动减少,身体的代谢减慢,热能的需要量比青壮年减少,60岁时减少热能10%,80岁时要减少30%,也就是年龄越大,所需要的能量越少。
老年人的消化能力低,每餐进食过多会减弱消化功能。提倡每天少食多餐,最好保持一天四餐,按照自己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求对餐次进行合理安排,每餐少吃一些,比较胖的人要吃八分饱,消瘦的老人也不要吃到让胃感觉很撑。
大量研究证明,少食多餐可以有效减少餐后胃肠道的负担,使餐后血糖的升高更趋平稳,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和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包括胃肠道疾病、肾脏疾病、代谢综合征等都是有益的。
特别要说明的是,四餐即在正常一日三餐之外,有一加餐;总量不变,就不至于引起能量“额外”增加。能量没有“额外”增加,就不会导致体重增高,也就不会“发胖”。而少量多餐可以有效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
荤素搭配,保证食物松软易消化
合理的膳食要求每餐做到荤素搭配,其目的在于:保证每餐中都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均衡营养素。完全素食的老年人每餐要有大豆制品,半素食者要有牛奶或鸡蛋。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素,每天要通过十几种食物,才能满足营养要求,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某一种食物。但有不少老年人对合理膳食却存在了一些错误的认识,如片面地认为多吃鱼、肉类、牛奶、鸡蛋等就能使身体健康,不重视吃大豆及制品中所含的植物蛋白。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经常食用大豆制品、蔬菜、海鲜、肉类等多种食物的老人,其健康程度明显高于以米饭、面包为主食,少吃动物蛋白和脂肪的老人。有的老年人则认为肉类、蛋类动物性食品会增加血胆固醇,易得高血压、冠心病,甚至连鸡蛋也不敢吃。其实胆固醇是人体不可缺乏的物质,细胞膜的组成和某些激素(如性激素)的合成都需要它,老年人身体的胆固醇含量也不能太低。
老年人的合理膳食还需要多吃一些松软易消化的食物,不仅要在挑选食物上,更要在烹调上重视,才能达到要求。烹调的目的在于改变食物的形状,达到食物的初步消化。少食用油炸、油煎的食品,这些食品的做法在食物的表面形成了较坚硬的外壳,食入胃内有碍于消化酶的接触,影响食物的消化。老年人饮食在软烂易消化的基础上还需食物的品种多一些,不要偏食,多种食物搭配食用,才能保证营养的平衡。
低糖、低脂,才能血液通畅
在我们的饮食中所摄入的营养物质要有一定的量和一定的比例。如蛋白质占热量的10%~14%,脂肪占热量的25%左右,糖类占热量的60%左右,含有这种比例的饮食,不仅适合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而且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与长寿。
现在的食物丰富,高糖和高脂肪的点心,餐馆的美味佳肴对人很有诱惑力,尤其一些老人觉得能吃能喝没有病就是身体好,长期不注意饮食带来的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高糖、高脂肪的食品是引起肥胖的主要饮食因素,使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增高,使血液的黏稠度增加,黏稠的血液在血管中的流速是减慢的,在血管壁上容易形成斑块,使血管变得狭窄,严重时发生堵塞,堵在心脏便是心肌梗死,堵在头部便是脑梗死,都能危害人的生命。黏稠的血液还影响营养物质在血液中的运输,影响营养物质在细胞间的交换,影响机体的代谢产物从肾脏迅速地排除。
所以,在平时的饮食中,少吃过甜的食物,不吃油脂多的食物,是保持血液“清爽”的前提,血液畅通了,细胞得到了营养物质的补充,代谢的废物排出了体外,身体便健康了。
每天吃粗粮或全谷类食物
除精白米和面以外的谷类都称为粗粮,包括小米、玉米、高粱、燕麦等。
现阶段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痛风等与饮食有关的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很大关系。按自己的偏好吃饭,食物过于精细,是导致代谢疾病的原因之一。
1.谷类食品从谷粒的营养成分的分布看,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食物纤维主要集中在谷粒的外层,加工越精细这些营养物质丢失得越多,所以全谷类食品比精细的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高。
2.粗粮和细粮所含的营养成分有所不同,粗粮的食物纤维含量高,含的维生素B2和胡萝卜素也高。
所以提倡老年人的主食中要有粗粮或者全谷类食物,坚持粗细搭配的膳食配伍原则,长期坚持可以预防代谢性疾病,防止老年便秘,预防肠道癌肿。在老年人的饮食中只要消化能力许可,每天要适当吃一些粗粮。
决定长寿的四大就餐好习惯
1.愉快进餐:进餐环境对每个就餐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不要小看进餐时的氛围,愉快的进餐环境,胃的黏膜表现为粉红色,胃分泌的胃蛋白酶、胃液充分,食物在胃中得到很好的消化;生气、抑郁时胃黏膜变为苍白色,表示胃部的血管收缩,各种消化酶分泌减少。
2.吃饭要专心:有些老人边看电视边吃饭不可取,电视中的剧情很容易对老人造成影响,或悲、或喜、或忧、或怒这些情绪都会通过大脑影响到胃肠系统。
3.进餐时要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在口腔中咀嚼成食糜团,便于吞咽和在肠道进一步的消化。
4.饭后要漱口:每餐饭后要及时漱口,将食物残留物从牙缝隙中清除,防止酸性物质对牙齿的腐蚀。这些就餐习惯对于保护牙齿,保证胃肠功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应避免的不良就餐习惯
吃饭时喝浓茶饮茶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因为茶有止渴、提神、利尿、解油腻等功效。现代研究证明:茶中含有鞣酸、茶多酚、叶绿素、微量元素等400多种成分,茶能促进脂肪的代谢,增加消化液的分泌量,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经常饮茶,能够降低血脂,增加血管弹性,防止动脉硬化,降血压。浓茶中含有大量的咖啡因,有兴奋神经的作用,晚餐时喝茶影响夜间的睡眠;茶中的鞣酸和铁、钙形成不溶性的盐,阻碍钙和铁的吸收,同时影响蛋白质的吸收。
米饭用汤泡着吃这样不利于消化液与食物的接触,影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饭后立即吃水果老年人胰脏功能减弱,水果含有大量的易吸收的糖类,容易使进餐后的血糖增高。
饭后马上洗澡人体会根据需要进行自我调节,饭后洗澡使原本用于消化道的血液分散于皮肤,妨碍营养物质在肠道的消化和吸收。
饭后剧烈运动饭后马上进行运动,对于各种年龄的人都不适合,更何况是老年人。运动会使空气进入消化道,久而久之会引起胃肠道的疾患。
老年人都需要补充蛋白质粉吗
老年人消化能力减弱,蛋白质的吸收受到影响,蛋白质在体内的利用率下降。需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果吃进去的蛋白质数量不足,比身体自然分解的蛋白质少,就会发生负氮平衡。
现在有些老年人为了增强体质,每天除了正常的食物外,额外补充一些蛋白粉。蛋白粉是从大豆和牛奶中提取的蛋白质,有些还强加了矿物质和维生素,是营养价值很高的营养补充剂。奶、鸡蛋、鱼、鸡、肉类和主食是食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老年男性每天饮食:牛奶250毫升,鸡蛋1个,肉类(包括鱼)150~200克,豆制品50克,主食300克左右,老年女性适当减少,就能够达到中国营养协会推荐量:男性75克、女性65克蛋白质的要求,就不需要额外补充蛋白粉。因为过多的摄入蛋白质会加重消化道、肝脏、肾脏的负担,尤其有肾脏疾病的老年人,蛋白质摄入量要适当,不能因为有尿蛋白就补充蛋白粉,这不仅不能达到强壮身体的作用,还会对肾脏造成更大的损害。
如果老人进食少或身体的各种机能出现异常,每天摄入的食物不能够满足身体需要,就需要额外补充,具体需要补充多少,要根据老年人的个体情况而定。
老年人对糖类食品的选择
在糖类的庞大家族里,有单糖、双糖和多糖,我们所吃的食物除肉类、蛋类、油脂类不含糖类之外,其他的食物或多或少都含有糖类,而且不同的食物所含的糖类也不同。
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脂肪的摄入量减少,相应地糖类的量应适当增多。既要保证热能的需要,又不能增加胰脏的负面效应,糖类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食物中的糖类有单糖、双糖和多糖。多糖要经过各种消化酶共同作用,才能逐步地分解成能够被肠黏膜吸收的单糖;而对有些多糖体内不存在消化它们的酶,所以不被消化,这些不被消化的多糖就是食物纤维。而单糖和双糖不需要消化酶就能够被肠黏膜细胞吸收,很容易引起血糖的波动。
老年人应选择含多糖的淀粉类食物,如大米、白面、玉米、高粱、薏米、山药等,在这些食品中,粗杂粮的食物纤维要多于大米白面,富含膳食纤维,增强肠道的蠕动,防止老年人便秘。在含单糖和双糖的食物中要选择同时含有食物纤维的水果,尽量少吃只含单糖、双糖的糖块、巧克力、甜饮料等。
不同的脂肪酸对老年机体的影响
食物中的脂肪是由三个脂肪酸和一个甘油组成的。脂肪酸又分为三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猪、牛、羊等家畜脂肪和肉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植物油和坚果中含有较多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深海鱼中的DHA、EPA是多不饱和脂肪酸。
不同的油脂脂肪酸所占的比例不同,各自都有其生理的作用。这三种脂肪酸的比值在1:1:1时,对人体最为有利。
饱和脂肪酸和血中的胆固醇结合后,会在血管壁上沉积,造成动脉硬化。不饱和脂肪酸和血中的胆固醇结合不会在血管壁停留,还会把血液中的胆固醇带到肝脏代谢,有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增强记忆,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更强,但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氧化,其氧化脂质同样会损伤血管。
所以老年人最好不要吃肥肉,要有节制地吃瘦肉类,动物的瘦肉中也含有脂肪,这些肉眼看不见的脂肪占瘦肉的16%~20%。炒菜用的植物油也不要过多,每天15~20克就能满足需要。每周最少吃两次鱼,最好是深海鱼。
老年人需要补充的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是水溶性的,摄入多时会随尿液排出,所以体内没有储存,在摄入少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缺乏。B族维生素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叶酸等。
由于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不同,老年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易缺乏维生素B2、叶酸、维生素B12.
老年人对维生素B1利用率降低。维生素B1主要参与糖类的代谢,缺乏时会出现头痛烦躁、心慌气短、下肢水肿等病变。
维生素B2参与蛋白质、脂肪、糖类的代谢。如果维生素B2缺乏,三大物质的代谢就会受到影响,出现口舌溃疡、脂溢性皮炎、阴囊炎等。
维生素B6主要参与氨基酸的代谢,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之中。以素食为主和慢性肝病、经常饮酒的老人容易缺乏,缺乏时会出现精神抑郁和情绪容易激动。
维生素B12和叶酸在红细胞成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果摄入不足则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过程受影响,发生贫血。
烟酸在蛋白质、脂肪、糖类代谢中的作用与维生素B2相似,有增加胰岛素功能的作用,缺乏时会出现皮炎、难治性腹泻、失眠、健忘等症状。
老年人由于食欲差,吸收功能减退,容易造成水溶性维生素缺乏。在饮食中要注意按照平衡膳食的原则,根据自己身体的情况,尽量不偏食、不挑食以保证水溶性维生素的摄取。
老年人如何补充水分
正常人体每天约排出2500毫升左右的体液,其中汗液500毫升、呼吸蒸发350毫升、尿液1500毫升、粪便150毫升。饮水是为了补充机体丢失的水分,保证细胞内的物质代谢正常进行,营养物质在血液中正常运送,代谢废物的排出,维持体液在体内的平衡。
各种食物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水分,每天从饮食中摄取约1000毫升水(不包括喝汤),饮料1200毫升左右,体内蛋白质、脂肪、糖类分解代谢产生的代谢水约300毫升。如果老年人出现发烧、腹泻、呕吐、大量排汗等容易造成体液丢失,还必须按情况增加。
老年人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时再喝水,这时的机体已经处于缺水的状态,细胞代谢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由于口渴会饮入大量的水,会加重肾脏和心脏的负担。而应该有规律地主动饮水,每次饮水量控制在200~300毫升,其中可包括不太浓的茶,用餐时喝的汤。
早晨起床后适量饮水,可以起到冲刷消化道的作用,同时可以稀释血液,加速血液循环,对预防高血压、脑出血、脑血栓等疾病有一定作用;上午10点左右和下午3点左右饮水,由尿液排出水分;晚上8点左右饮水,则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夜间血流缓慢造成的脑梗死。
喝什么样的水,有利老年人的健康
现在饮用水中除了自来水以外,纯净水、矿泉水、小分子水成了很多人的饮水首选。
纯净水经过离子交换等方法制成,水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已被除去,所以纯净水可生饮。但是水中的矿物质也在纯化水的过程中丢失,所含的矿物质很少。
矿泉水有些是天然形成的,有些是在制水的过程中添加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如钾、钠、镁等元素。
小分子水渗透性强,容易吸收,但是价格较贵。
自来水含十几种矿物质,经过煮沸杀灭了细菌,既经济,又适合大多数人饮用。
水中的矿物质是以溶解的离子形式存在的,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水是人体摄取矿物质的重要途径之一,而纯净水无法为人体提供矿物质,所以不能长期饮用,尤其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喝纯净水时,要多吃富含钙、镁、钾的食物。天然矿泉水是老年人较理想的饮用水,因为天然矿泉水含有一定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对人体健康而言,最理想的饮料是20~25℃的凉开水,经研究发现,开水自然冷却后,水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与人体细胞内的水十分相似,因而易于渗透细胞膜而被人体吸收。
什么样的老年人适合增加食物纤维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食物纤维的减少,使人的高脂血症、肥胖症、糖尿病、便秘和胆石症等疾病增加,胃口好体型胖的老年人应适当增加膳食纤维。常见的需要补充食物纤维的老年人如下:
1.由于不爱活动或长期卧床而引起的便秘者。
2.由于平时进食高脂肪、高胆固醇膳食引起的胆结石者。
3.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
4.代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痛风、肥胖症等。
在增加膳食纤维的同时,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因为膳食纤维、矿物质和维生素都存在于食物中,在增加膳食纤维时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会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错开进食高纤维餐,补充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食品或补充一些像金施尔康、善存等片剂。
膳食纤维对老人并不总有益
膳食纤维同其他营养物质一样,既有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所以膳食纤维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大量的膳食纤维缩短食糜在胃肠道的停留时间,减少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如锌、钙、铁、B族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1.锌元素缺乏时组织细胞不能正常更新。
2.钙元素缺乏时骨骼中钙的丢失增加。
3.铁的不足加重了老年人的贫血。
4.维生素的不足使各种酶的活力下降。
正常的物质代谢减慢,会出现一系列的营养问题。尤其在患有慢性胃炎、肠炎的老人,还要减少食物纤维的摄入,因为膳食纤维会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适量的膳食纤维摄入,有利于机体的健康。适量的膳食纤维体现在饮食中是:主食的粗粮、细粮合理搭配,适当选择小杂粮,绿叶蔬菜400~500克,水果100~150克,基本就能满足需要。
老年人不要过多补充易致中毒的维生素
容易中毒的维生素是脂溶性的,因为它们不溶于水,不能像水溶性维生素可以从尿中排泄,所以摄入过多容易在体内蓄积出现中毒症状。
维生素A又称抗干眼病维生素,只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植物中存在的β-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变为维生素A。维生素A的作用在维持眼睛的视觉功能,维持皮肤和黏膜的完整,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等方面。维生素A中毒一般是一次大量地误服和长时间小量的积累,主要的表现有头痛、恶心、呕吐、肌肉僵硬、肝肿大等。
维生素D又称抗佝偻病维生素,人体皮下储存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变为维生素D3,植物中的麦角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变为维生素D2.食物中的维生素D在肝脏和肾脏羟化酶作用下变为有活性的维生素D。活性维生素D可促进钙、磷的吸收,利于骨的生成和钙化,维持血液钙磷浓度。维生素D中毒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呕吐、头痛、高钙血症,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
维生素A和维生素D既容易缺乏又能引起中毒,需要在平时的饮食中注意既要有意识地去补充,又要防止补充得过量,最好是在营养师的指导下从食物中摄取。
维生素E能延缓衰老,有人把维生素E当做“长生不老”的保健品,长期大量服用。殊不知,维生素E每天摄入量不得超过400毫克,每天超过800毫克则可出现中毒症状,可致骨骼肌无力,出现疲劳、肌肉酸痛以及生殖功能紊乱和胃肠症状,如腹痛、腹泻、肠绞痛等。
长寿老人的四季膳食安排
春季饮食以甘、辛、温、清淡食物为主
●多食驱散阴寒、助春阳生发的食物
春季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气候由寒转暖,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活跃、营养消耗相应增加的季节,但气候变化无常,或阳光普照,和风送暖,或阴雨连绵,寒气袭人。老年人因耐受性差,抵抗力弱,稍不注意,便会引起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危害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老年人应根据季节变化,从饮食上给予调整,顺应季节变化,在饮食中根据中医理论,进行食补,以应对季节对老人的侵袭,提高生活质量。
根据中医学“春夏养阳”的理论,应多选用既生发又富营养之品,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等祛散阴寒、助春阳生发的食物,这些食物所含的有效成分,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另外适当进食鸡肉、鱼肉、瘦肉、鸡蛋、牛奶、豆制品等优质蛋白食物,以满足老人各组织器官功能的需要,为滋补脾胃,少吃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可适当进食红枣、蜂蜜、山药等,春季新鲜蔬菜较多,多吃菠菜、豆芽、芹菜、油菜、莴苣、胡萝卜、菜花、柿子椒、嫩藕、春笋、春韭等黄绿色蔬菜和应季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此时,应食用各种既有营养又有治疗作用的食用菌和野菜,如荠菜、马齿苋、鱼腥草、蕨菜、竹笋、香椿等;这对于因冬季内热偏胜者,还可以起到清热泻火、凉血明目、消肿利尿、增进食欲等作用。
●增加能量,补充优质蛋白质
春季气温变化大,所以春季的营养构成应以适当增加能量为主,尤其是早春,春寒料峭,能量消耗增加,如能量供给不足,人体御寒能力和抵抗力下降,所以在老人的饮食中,应适当补充一些高能量的食物,如坚果、糕点、芝麻糊、核桃粉、蜂蜜等。
由于冷热刺激可使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而致病,这时需要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如乳类、禽蛋、鱼虾类、鸡肉、兔肉、瘦肉和豆制品等。它们富含蛋氨酸,具有增加人体耐寒功能的作用,也可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在老人的食谱中应合理安排,切忌大鱼大肉、油腻厚味。
●保证足够的维生素与矿物质
春天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开始繁殖,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所以,在饮食上应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蔬菜水果中的小白菜、油菜、柿子椒、番茄等新鲜蔬菜和柑橘、柠檬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病毒作用;胡萝卜、苋菜等黄绿色蔬菜,富含胡萝卜素,具有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黏膜和呼吸器官上皮细胞的功能,从而可抵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芝麻、青色圆白菜、菜花等也应多选用。
春季可多吃些食用菌,如黑木耳、银耳、香菇、蘑菇等,它们富含矿物质和多糖类,对人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如果有些老人食量较小,不能补充充足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可选用营养制剂,以补充饮食的不足。
●春季老人的饮食安排
本着平衡膳食的原则,保证每日能量供给,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老年人的饮食应多样,有粗有细、有荤有素、有干有稀、有菜有果、有奶有豆、营养丰富,适当多补充钙质。根据其生理特点,遵循“三多三少”的“清补”原则,即多蛋白质、多维生素、多膳食纤维,少油、少糖、少盐。
每天食物种类最好能达到30种以上,如达不到,也尽量供给多种类食物的饮食,每日5~6餐,即3主餐,2~3次分餐。动物性食物要占每天蛋白质的1/3,肉类50~75克;乳类300毫升;豆类20克;蛋类25~50克;水产类50克,肉类可多选鸡肉、兔肉、牛肉等。多增加一些应季新鲜的蔬菜、水果,蔬菜每天应达到400~500克(8两~1斤),绿叶菜要占到1/2以上,水果每天1~2个。每周应安排2~3次海产品,制作宜清淡、少厚味、细软易消化,尤其是已失牙的老人,少选质地硬不易咀嚼的食物。
夏季饮食要注意钠盐的补充
●饮食平衡,要注意钠盐的补充
夏季天气炎热,尤其是在“湿热”环境中,容易出现不思饮食、消化不良、疲乏无力、心烦气躁等多种“苦夏”症状。因此,夏天也应该根据夏季的特殊性给予营养补充,应清补。
这一点对于老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人到老年以后,舌面上的味蕾减少萎缩,嗅觉细胞更新缓慢,加之炎热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理改变,食欲比年轻人要差。这时,如不注意“补”,又一味追求所谓的“清淡”,老人的饮食能量及很多必需营养素摄入不足,再加之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较差,有可能造成老年人体重减少、免疫功能下降。
其实我们所说的清淡就是少吃厚味和热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狗肉、辛辣食物,可选用具有一定解暑生津功效的食物来补充人体的消耗,如乳类、鸭、鸡、猪肉、鱼肉、豆制品、蔬菜、瓜类和水果等,这些食品有利于清热解暑。
夏天易出汗,汗的主要成分是水、盐分(氯化钠等),还有少量尿素等。一个人如果不出汗,就会生病。然而,出汗过多也可能不正常。另外,夏季炎热,出汗多,大量水分从皮肤丢失,随着汗液排出了许多机体的代谢废物,体内的电解质亦被排出体外,尤其是钠盐,造成体内水盐代谢失调,亦使血液中合成胃酸所必需的氯离子储备减少,导致胃酸浓度下降而引起食欲减退和消化功能紊乱。
充分补充水分和钠盐是夏季中老年人养生不可忽视的一点。除了补水之外,每日食盐的供给应适当增加。如果大量饮用白开水而未补足盐分,还会由于电解质紊乱引起肌肉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夏季制作饮食可以将菜肴或汤的味调得稍咸些,以补充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维持水盐平衡。但也不宜过咸,以免增加肾脏负担,引起肾脏排泄钠离子和水的功能减退,造成高血压或心力衰竭。
●老年人出现了苦夏怎么办?
苦夏的主要症状有食欲减退、不思饮食,严重者出现头晕脑涨、胸闷、四肢无力等,这是因为夏季炎热出汗,机体水分及电解质随汗液大量丢失,消化液的生成和分泌减少,胃肠受暑热刺激,蠕动和消化功能相对减弱,年老体弱者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面对苦夏,除了注意合理的休息和睡眠外,科学安排日常饮食对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也非常重要。
〔平衡饮食,主食副食种类要丰富〕
夏季饮食中主食既要吃米饭,又应吃面食,最好再搭配些小米、玉米及薯类。副食中荤食与素食的配制要合理,应以青菜、瓜类、豆类等蔬菜为主,辅以瘦肉、蛋、鱼、鸭等荤食。此外,还宜常吃红小豆、扁豆、莲子、薏米、山药等的食物,对夏季健脾除湿、补养肠胃有良好作用。
由于食欲较差,宜少吃多餐,每天可比平时多安排几餐,有利于补充食物,也不会发生一餐食量过多增加胃肠负担而加重病情,制作菜肴时可适当增加食盐的用量。
〔细选食物巧制作〕
给老人制作饮食既要清口也要可口,以富营养、易消化,并以健脾、消暑、化湿为主。除保证主食、蛋白质食物质量外,应多选瓜类蔬果,如西瓜、香瓜、冬瓜、苦瓜、丝瓜、黄瓜、南瓜及番茄、茄子等作为辅菜,既能清热解暑、生津止渴、清心利尿、降压降糖,而且富含维生素与水分,对恢复老人的精神和体力十分有益。
还可适当喝些消暑粥或营养汤、羹,如绿豆粥、莲子粥、银耳百合粥、荷叶粥、八宝粥、扁豆粥和水果羹、银耳羹、莲子羹、番茄鸡蛋汤、冬瓜莲子汤、肉丝黄瓜片汤等,既养胃补水、补充电解质,又能提高食欲。
〔防暑热勿贪凉〕
老年人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已逐渐衰退,苦夏老人的饮食切记不能贪凉,夏季会受到暑热湿邪的侵袭,如多吃生冷食物与冷饮,就会损害脾胃。中医认为,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生冷性寒,寒湿互结,还会诱发泄泻、腹痛之症。
此外,各类冷饮虽可消暑解渴降温,但对消化道黏膜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刺激,会使胃肠血液循环减慢,胃肠蠕动变弱,虽然在炎热夏季吃冷食可一时舒适,但会加重苦夏症状。因此,老年人要少喝冷饮,少吃冷食,夏季消暑解倦可喝些菊花茶、酸梅汤、绿豆汤、西瓜汁、椰子汁以及淡盐水或淡盐茶水等,但一定要注意温饮,温度应在20℃以上为宜,下午3点后最好不饮茶水,以防影响睡眠质量。
另外,出现苦夏可增加酸味的食物,如乌梅、山楂、木瓜、酸杨桃、五味子等。制作菜肴时可适当加些食醋调味,酸味具有收敛、固涩功能,能健脾开胃,增进食欲,增强肝脏功能,提高钙、铁的吸收率。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由于出汗丢失许多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其中的许多成员都参加机体的代谢,如果排出过多又没有及时补充,就会出现缺乏,从而加重病情,严重者还会患缺乏症。
所以,在炎热的夏季,要为老人多选含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小麦胚芽、黄豆、糙米、酵母等;制作面食放弃传统发酵方法,改用酵母作为发酵剂,也是补充B族维生素的方法。
还要注意补充矿物质钙、镁、钾、锌等,这些矿物质的缺乏也是苦夏的诱因。尤其是锌元素,和人的味觉及食欲有关,人体缺锌就会缺乏食欲,严重可发生异食癖,故要有意识地增加含锌丰富的食物,如贝壳类食物、硬果类食物、小麦胚芽粉等含量都很丰富,也可为老人尤其是有苦夏症状的老人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剂,以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夏季的饮食安排
〔少吃多餐,保护食欲〕
适当增加1~2餐,从原来的4~5餐增加到5~6餐,如果老人出现食欲缺乏的情况,还可视情况再增加餐次,少吃多餐。
老年人的零食可选用绿豆粥、莲子粥、银耳百合粥、荷叶粥、八宝粥、扁豆粥和水果羹、银耳羹、莲子羹等,可安排在正餐后1.5~2小时给予加餐。
〔平衡膳食,合理搭配〕
食物选择尽量做到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干稀搭配,品种多样,每天应保证300~500毫升奶类,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低脂奶、脱脂奶或酸奶。对牛奶不耐受的老人,可以选择酸奶或豆浆等替代品,这类食物既易消化,又富含优质蛋白和丰富的钙质。
每天应有一定量的豆类及其制品,建议每日摄入量25~50克,量不要太大,以免影响其他蛋白质食物的摄入。不爱吃肉的老人可增加豆制品的摄入量。
另外,绿豆、红小豆也是夏季的保健食品,也可以经常食用,但应该与主食互换。可制成绿豆羹、红豆羹作为加餐食用,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湿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补充由于排汗丢失的一些营养素,如B族维生素、钾、钙、锌等。
〔多吃水果但不过量〕
水果可以提供丰富的水分、维生素C、膳食纤维及矿物质钾,尤其是瓜类如西瓜、香瓜、甜瓜等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除烦利尿等功能,是夏季消暑热的佳品。每天应保证有250~500克水果,但不要过多,否则有可能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
〔科学饮水〕
夏季老人要注意补充水分,以饮温开水或温的淡茶水为好,少量多次,每餐都应有充足的汤类,还可以自制绿豆汤、乌梅汤、山楂水、菊花茶等饮料,最好不喝碳酸饮料和含糖饮料。建议早晨起床后及晚间睡前饮一杯温开水。
秋季饮食要注意养肺
●秋季燥热,饮食要注意滋阴润燥
秋季燥热,燥伤津液,人们会感到咽干鼻燥,皮肤干涩、皲裂,大便郁结,口渴欲饮。饮食关键是滋阴润燥、益中补气,故秋季饮食应以清淡滋润为宜,牛奶、豆浆、汤粥类是必要的饮品,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
具有滋阴润燥的食物有芝麻、雪梨、荸荠、蜂蜜、银耳、百合、苹果、香蕉、葡萄、蔬菜、萝卜、藕、豆制品等。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因辛味食物易至燥,酸味食物能生津,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些酸味的水果,如柑橘、山楂、石榴、葡萄等。对于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些保健粥以益骨生津。
由于秋季干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老人容易发生大便干燥,应多吃一些含膳食纤维较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薯类以润肠通便。主食也应有一定的粗杂粮和全谷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不但能增加大便体积,还能对其他一些老年病有预防和饮食治疗作用。因此,老年人常吃豆腐渣、粗杂粮、燕麦片、香蕉、圆白菜、小白菜、胡萝卜、芹菜等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是非常有益的。另外,还可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自己制作食疗的食物进行秋季保健,如麦冬粥、百合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杏仁羹、百合银耳羹、川贝蒸梨等。根据秋季的特点,可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类制剂,以补充饮食不足。
●早秋和晚秋食物有何不同
早秋是与夏季紧密连接的季节,经过酷热的夏季,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脾胃功能减弱现象,特别是体虚老者,所以在秋季进补之前,脾胃应有一个调整适应的阶段。可先补食一些既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如鱼、各种动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药、红枣、莲藕等。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多吃,药食兼优的菱角、板栗也是调理脾胃的佳品,它们均含有糖类、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具有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功效。
早秋季节多温燥,气温仍然较高,饮食应以清淡滋润为宜,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适当多饮开水,食用一些具有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芝麻、雪梨、银耳、蜂蜜、香蕉、葡萄、萝卜、冬瓜、百合、番茄等。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与调料,可增加酸味的食物如山楂、酸梨、柑橘、柠檬类水果。由于气温较高,还要注意饮食卫生,老年人胃肠功能差,对冷的刺激比较敏感,尽量少吃生冷食品及海鲜类食品,以免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天热若出汗较多,可适量补充些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饮为准则。
晚秋季节,人体精气开始封藏,进食补品易吸收藏纳,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此期间可适当多吃鸡肉、牛肉、猪肝、鱼肉以及红枣、莲子等。由于气温渐凉,气候多寒燥,老年人常显得津液不足而出现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等症状,饮食应滋阴润燥养肺,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牛奶、豆浆、番茄、梨、香蕉、红枣、莲子及禽蛋、瘦肉等,不吃或少吃辛辣食品,以改善脏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秋天应注意挑选有润肺功能的食品
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大自然为人们准备的润燥之品是大量的水果,如梨、甘蔗、荸荠、柚、枇杷、柑橘、香蕉、柿子等为良好的润燥之物。肺喜润恶燥,这些水果都是润肺的良品。另外还有不少食物也具有很好的润肺功能,如银耳、百合、萝卜、薏米、豆腐、白果、花生、松子、冬瓜、动物肺、鸭肉、鲢鱼等,从中医理论讲,这些食物都有其性味归经,不同症候要选不同的食物。
中医一向讲究药食同源,很重视通过调节饮食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因此,通过养肺气来达到提高免疫功能的食疗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不过,人们食用时应首先了解清楚食物的药效。
如食用白萝卜,痰多、咳嗽者较为适宜;食用百合,对秋燥引起的久咳、干咳较适宜。以熬粥、煮水饮效果较佳;食用绿豆,适宜内火旺盛的人;荸荠能清热生津,生吃、煮水均可。
同时,由于人的个体素质差异较大,所以服用时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对症选食,而且要注意同时忌食过于辣、咸、腻等食物。
另外,山药、莲心、芝麻、蜂蜜、红枣、芡实、鱼鳔和燕窝等都有滋阴润肺作用,冰糖银耳汤、黄精秋梨汤、雪梨膏、百合莲米汤、山药莲米汤、芡实山药羹等也有养阴润肺作用,不妨常食。
介绍几种有润肺功能的生活中可经常食用的食物:
梨有清热解毒、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炖煮或熬膏,对肺热咳嗽、麻疹及老年咳嗽、支气管炎等症有较好的效果。若与荸荠、蜂蜜等榨汁同服,效果更佳。
石榴有生津液、止烦渴的作用。凡津液不足、口燥咽干者,可用石榴捣汁或煎汤饮,能清热解毒、润肺止咳。
甘蔗甘蔗汁性平味甘,为解热、生津、润燥、滋养之佳品,能助脾和中、消痰镇咳、治噎止呕,有“天生复脉汤”之美称。可用于治疗口干舌燥、津液不足、高烧烦渴等症。
柑橘有生津止咳、润肺化痰、醒酒、利尿等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热病后津液不足口渴、伤酒烦渴等症,榨汁或蜜煎,治疗肺热咳嗽尤佳。
柿子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化痰软坚之功效。鲜柿生食,对肺痨咳嗽、虚热肺痿、咳嗽痰多、虚劳咯血等症有良效。红软熟柿,可治疗热病烦渴、口干唇烂、心中烦热等症。
百合有养肺阴、滋肺燥、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对肺结核、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及各种秋燥病症有较好疗效。熟食或煎汤,可治久咳、干咳、咽痛等症。
萝卜能清热化痰、生津止咳、益胃消食,生食可治疗热病口渴、肺热咳嗽、痰稠等症,若与甘蔗、梨、莲藕等榨汁同饮,效果更佳。
荸荠有清热生津、化湿祛痰、凉血解毒等功效。可治疗热病伤津、口燥咽干、肺热咳嗽、痰浓黄稠等症,与莲藕榨汁共饮效果更佳。
银耳能润肺化痰、养阴生津,做菜肴或炖煮食用,可治疗阴虚肺燥、干咳无痰或痰多黏稠、咽干口渴等症,与百合做羹食用疗效尤佳。
蜜枣能够益气生津、润肺。平时煲汤或者煮糖水的时候可以放入几粒蜜枣。
蜂蜜能补中、润燥、解毒,常用于治疗肺燥咳嗽。每天清晨起床的时候倒1~2调羹,用温水冲开,空腹饮用,长此以往不仅能润肺,而且可以解毒养颜。
柚子能化痰、止咳、益肺。不过由于柚子性寒,所以也不能过量食用,吃2~3块即可。
金橘甘甜润肺、开胃健食、止渴生津。橘子都有此功效,不过最有益身体的是小金橘,要把它纳入自己的日常水果单中。
需要注意的是,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一定要适量,过食或暴食亦会影响身体健康。新鲜水果含糖量较高,老年人及糖尿病患者需定量食用,一般一天1~2个即可。
冬季饮食要保证充足的能量
●冬季注意要有充足的能量保暖
冬季,气候寒冷,阴盛阳衰。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内分泌系统会自我调节,体内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使蛋白质、脂肪、糖类三大类产热营养素的分解增加,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会造成人体热量消耗和散失过多。因此,合理地调整饮食,保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充足,能提高老人的耐寒能力和免疫功能,使他们安全、顺利、健康地过冬,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外界气温降低导致人体散热加速,再加上冬季服装增加身体负荷,人体基础代谢率增加,能量消耗也随之增加,蛋白质代谢增加,糖类利用增加,这都是人体为了防寒保护脏器而发生的调节,所以饮食也应有相应的调整。首先增加能量的摄入,由于基础代谢增加,能量供给在寒冷条件下可增加10%~15%,最好根据老人的活动强度适当调整。
由于冬季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增强,易出现负氮平衡,蛋白质供给要充足。占总能量的15%以上,必需氨基酸有增加机体耐寒能力的功能,所以饮食中优质蛋白应占总蛋白的35%~50%,如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其制品等;脂肪的供给比例可适当增加到25%~30%,有助于提高耐寒能力,但不能过高,还要注意预防高脂血症,如已有血脂增高的倾向,就不能增加脂肪的供给,还应保持稍低的脂肪比例。
增加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摄入,主要有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泛酸,矿物质,如钙、钠、镁、锌、碘等,这对人体尽快适应低温环境有积极作用及在寒冷环境下的机体有保护作用。必要时可每日服用维生素和矿物质制剂,以补充足够的微量营养素供给。
冬季老人食物供应数量和种类上应遵循平衡膳食原则,能量食物和蛋白质食物充足;充足且种类丰富的新鲜水果、蔬菜;要增加动物肝脏、蛋类、牛奶及瘦肉的供给,膳食制作细软易于消化吸收,食物要热,每日4~6餐,最好辅以粥类,如羊肉粥、红薯粥、南瓜粥、山药粥、鳝鱼胡萝卜粥、皮蛋瘦肉粥等。
●注意补充温热食品
冬令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用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
中医学中温性与热性同属一种性质,都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医学上常用来治疗寒证和阴证。凡是表现为面色苍白,口中发淡,即使渴也喜欢喝热开水,怕冷,手足四肢清冷,小便清长,大便稀烂,舌质淡,脉沉迟的病症,可以使用温热性的药物与食物。
在日常食品中,常见的温性食品有:
谷类有面粉、高粱、糯米、薏米及其制品;蔬菜有扁豆、青菜、黄芽菜、芥菜、香菜、辣椒、韭菜、南瓜、蒜苗、蒜薹、大蒜、大葱、生姜、熟藕、熟白萝卜;肉类有羊肉、狗肉、黄鳝、河虾、海虾、雀肉、猪肝;奶制品中的奶酪;禽蛋中的鹅蛋;水果中的荔枝、桃子、红枣、杨梅、核桃、杏仁、橘子、樱桃等;干果中的栗子、核桃、葵花子、荔枝干、桂圆;调味品中的酒、醋、酒酿、红糖、饴糖、芥末、茴香、花椒、胡椒、桂花;饮料中的红茶、咖啡。
如食物曾用火处理过,其性质也会偏向热性,所以经烧、烤、烘炒、爆、煎、炸处理过的食物性多燥热。像花生为平性食物,可是我们平常所吃的花生米如炒过或油炸过的,就是热性的食物。白萝卜、蜂蜜如果生吃为凉性的食物,可是熟食就变为温性的食物。
到了冬季,如果需要温补时,可合理选择一些温热食物给予食补,狗肉和羊肉是老人冬季滋补佳品。老年人每天晨起服人参酒或黄芪酒1小杯(不超过1两),可防风御寒活血。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冬季常食炖母鸡、精肉、蹄筋,常饮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将牛肉适量切小块,加料酒、葱、姜,用沙锅炖烂,食肉喝汤,有益气止渴、滋养脾胃之功效。
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储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生发,为来年的健康打好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就是这个道理。
●哪些食品有温肾助阳的作用
虾虾味道鲜美,补益和药用作用都较高。中医学认为,其味甘、咸,性温,有壮阳益肾、补精,通乳之功。凡久病体虚、气短乏力、不思饮食者,都可将其作为滋补食品。人常食虾,有强身壮体之效果。
淡菜又名胎贝、壳菜、海红。其味甘咸,性温,有温肾固精、益气补虚功效。适用于男子性功能障碍、遗精、阳痿、房劳、消渴等症。男子常食可强壮身体增强性功能。
泥鳅味甘,性平,有补中益气、养肾生精功效。对调节性功能有较好的作用。泥鳅中含一种特殊蛋白质,有促进精子形成的作用。成年男子常食泥鳅可滋补强身。
驴肾味甘,性温,有益肾壮阳、强筋壮骨功效。可治疗阳痿不举、腰膝酸软等症。
牡蛎又称蛤蛎、蚝子。有滋阴潜阳、补肾涩精功效。男子常食牡蛎可提高性功能及精子的质量。对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肾虚阳痿等有较好的效果。
鹌鹑俗话说“要吃飞禽,还数鹌鹑”。鹌鹑肉嫩味香,香而不腻,一向被列为野禽上品。鹌鹑的肉和蛋是很好的补品,有补益强壮作用。中医学认为,鹌鹑肉可“补五脏,益精血,温肾助阳”。男子经常食用鹌鹑可增强性功能,并增气力、壮筋骨。
羊肉味甘,性热,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等作用。《本草纲目》记载“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治虚劳寒冷……”因此,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祛寒暖身,增加血液循环,增加人体御寒能力,是冬令滋补佳品。
海参味甘、咸,性温,有补肾益精、养血润燥、镇惊宁心、止血解毒功效。《本草从新》记载海参有“补肾益精、壮阳疗痿”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有明显抗癌、抑癌作用,还可抑制多种霉菌。
鸽肉白鸽的繁殖力很强,这是由于白鸽的性激素分泌特别旺盛所致,所以人们把白鸽作为扶助阳气强身妙品,认为它具有补益肾气、强壮性机能的作用。
狗肉味甘、咸,性温,具有补中益气、温肾助阳作用。《本草纲目》记载,狗肉有安五脏、轻身益气、益肾补胃、暖腰膝、壮气力、补五劳七伤、补血等功效。用黑豆烧狗肉,食肉饮汤,可治疗阳痿早泄。用熟附煨姜烧狗肉能温肾壮阳、祛寒止痛。由于狗肉性温,故作为冬令御寒补品食用,但多食可上火。凡发热动火、生痰发渴,病人阴虚内热、多痰多炎者,不宜食用。一般的传染病、流行病恢复期也不宜食用。
韭菜又叫起阳草、懒人菜、长生韭、扁菜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韭菜除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素外,还含有挥发油及含硫化合物,具有促进食欲、杀菌和降低血脂的作用。《本草拾遗》中写道:“韭菜温中下气,补虚,调和脏腑,令人能食,益阳。”
核桃仁味甘,性温,有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等作用。可用于治疗肾虚喘咳、腰痛脚软、阳痿遗精、小便频数、大便秘结等症。还可防治高血压,促进脑和神经细胞发育。
山胡桃仁味甘,性温,有补肾固精、润肺定喘、润肠的作用,用于治疗肾虚引起的腰腿酸痛、老年咳嗽气喘及大便不通、产后便秘、健忘失眠、精血不足而导致的脱发等症。
山药味甘,性平、温,有固肾益精、健脾止泄、补肺益气的作用,用于遗精遗尿、慢性肾炎、脾虚食少、四肢倦怠、便溏泄泻、久痢、带下等症。
老年人常见病症的饮食调养
营养不良和贫血
●为什么老人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和贫血
人进入老年期,体内的消化吸收功能、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功能、内分泌功能比年轻人有所下降。机体各种机能的下降及代谢出现紊乱,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出现疾病的概率增加,尤其是消化道的各种疾病。这些改变不能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肌肉组织、抗体、血细胞、各种酶等,所以老年人不是发胖就是消瘦,而且各种疾病频繁出现。造血的原料有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叶酸,这些原料的缺乏会引起贫血。
老年人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下降,尤其是有些吃素食的老年人,虽然蛋白质的摄入量并不少,但是蛋白质的质量不能保证,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豆制品的摄入量不足,也影响蛋白质在体内的合成;由于胃酸减少,不利于铁的转变及铁在肠道的吸收;胃内壁细胞分泌内因子,维生素B12和内因子结合成复合体,在回肠被吸收,因为维生素B12单独存在的情况下很难被人体吸收。由于胃酸和内因子的缺乏,维生素B12的吸收下降,优质蛋白和叶酸的摄入不足,贫血的发生就不可避免。有统计资料表明老年人胃酸缺乏占老年人的24%~65%。
●体重不足对老年人的健康有哪些影响
人的身体由骨骼、肌肉组织、脂肪组织、体液(包括血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老年人体重不足指的是体重不能达到标准体重的范围,在体重不足的情况下,要分析体重丢失的主要是什么?
大部分体重不足的老人,是骨骼脱钙、肌肉萎缩、体液尤其是细胞内液丢失造成的。骨钙丢失会使体重减轻,老年人由于户外活动少,加上食品钙的来源不足,造成骨质疏松。骨的脆性增加,易出现骨折。肌肉组织减少造成体重减轻,容易出现疲乏无力,稍走长路即感肌肉酸痛,有的还容易摔跤。
体液减少体重减轻,同时会使血液黏稠、血流缓慢,营养物质的运输受到影响,也不利于体内代谢物从身体的排除。尤其细胞内液减少,物质的代谢就会受到影响,有些代谢的产物滞留在细胞内,久之细胞不是变异就是凋亡。
凡是身体瘦弱的老人,身体的抗病能力下降,不能适应自然界气候的变化,很容易感冒、引发气管炎等呼吸道的疾病。
●怎样预防老年人营养不良
〔治疗慢性病,防止营养不良〕
呼吸道的疾病:气管炎、哮喘、肺气肿。
消化道的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溃疡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各种肿瘤等。
即使不能根治,也要控制症状,因为这些症状能消耗人体大量的营养。
〔在合理食补,防止营养不良〕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根据自身的营养状况,每天要喝250~500毫升牛奶,吃一个鸡蛋,最好还要吃些鱼,因为鱼的肌纤维很细,比肉类容易消化,而且鱼里还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对减缓老年人的动脉硬化有利。
牛奶、鸡蛋和鱼都是优质蛋白,在体内很容易转变成我们身体蛋白;蛋白质的分解和合成代谢都离不开各种蛋白酶,酶的重要成分之一是维生素,还要适当地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蔬菜和水果为我们提供所需要的维生素。
食欲不好的老人,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时,可补充一些蛋白粉和维生素的片剂。
●贫血对老年人健康有哪些影响
食物中的铁在酸性环境中能够转换成容易吸收的铁,老年人由于胃酸减少,铁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出现缺铁性贫血。
由铁参与的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搬运工,将氧气运到组织细胞,把组织细胞代谢的二氧化碳带到肺部排到体外。如果血红蛋白减少,组织细胞得不到营养的供应,细胞出现缺氧,细胞的代谢就会减慢,细胞间的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功能受到影响;二氧化碳不能排出体外,在体内和氢离子结合生成碳酸,碳酸是酸性物质,影响到体内的酸碱平衡,身体就会出现很多不适,如心慌气短、四肢无力、面色晦暗等。
严重的贫血还会影响到心脏,由于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下降,组织缺氧促使心脏加紧工作,排出更多的血液满足组织细胞的需要,时间长了,心肌肥厚甚至扩大。在短时间内,身体得到了氧的供应,长时间心脏的功能就会下降。
●贫血的老年人怎样食补
与贫血有关的主要营养素有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C。
为了避免发生贫血,老年人每天要喝豆浆或者是吃一些豆制品,因为豆浆含有丰富的铁和钙,所含的蛋白质是植物蛋白中的“精品”;每周可吃一次猪肝、动物的腰子、鸡鸭血制品,这些食物含有丰富的铁,肝和腰子还含有叶酸和维生素B12;还要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是抗氧化维生素,能够使高价铁转化成低价铁,利于吸收。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与什么因素有关
与年轻时骨骼中钙元素的储存量有关,在儿童到青年的过程中,钙充足可以提高骨的峰值,避免老年期的骨质疏松。
与适度体力负重活动有关,体力负重活动(劳动)利于骨骼发育及骨量增加,长期的卧床会造成骨钙的丢失。
与经常的户外活动有关,因日光照射将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增加了维生素D的合成。
与是否过量喝咖啡、喝浓茶有关,这些食物中的草酸和单宁与钙结合,不利于钙在肠道的吸收。
与老年人胃肠功能有关,慢性肠炎肠道的蠕动增加,减少钙的吸收增加了钙的排泄。
在以上方面保持良好状态的老年人,一般是不会发生骨质疏松的。反之骨质疏松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这就是有的老人摔个跟头,拍拍身上的土继续前行,而有的老年人在坐椅子的过程中会发生骨折的根本区别。老年人对钙的吸收利用能力下降,钙的吸收率一般在20%左右,加上体力活动的减少,所以骨钙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
牛奶及奶制品是最好的来源,其次为大豆及豆制品、深绿色叶菜、海带、虾皮等。钙的补充应以饮食为主,饮食量少可选用加钙食品和补钙冲剂。
●骨质疏松了如何饮食
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衰老有关的常见病,其后果是骨折,以及由骨折引起的疼痛、骨骼变形,严重损害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雌激素缺乏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
妇女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是骨吸收作用增强,虽然骨重建也增强,但骨吸收和骨破坏过程远远超过骨形成的过程,进而造成不断的骨量丢失,绝经后的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绝经后10年内骨质丢失速度最快。
●营养因素对骨质疏松症也有一定的影响
低钙摄入会加速绝经后骨质的丢失,特别是骨峰值低的妇女更易发生骨质疏松症;维生素D摄入不足会影响肠道钙的吸收和转运,而且长期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骨软化症,增加骨折的风险;营养不足或蛋白质摄入过多、高磷及高钠饮食、大量饮酒、过量喝咖啡等均为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哪些食物影响钙的吸收
钙是人体含量最多的一种矿物质,占人体重量的1.5%~2%,体内约含850~1200克,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钙的吸收主要在小肠的上部,钙的吸收率在20%~60%。钙的吸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有促进钙吸收的因素和不利于钙吸收的因素。
〔促进钙吸收的因素〕
1.维生素D在肠道的吸收和在骨骼的沉积,维生素D摄入不足,钙吸收下降,骨组织的钙丢失。
2.某些氨基酸促进钙的吸收,如赖氨酸、色氨酸、精氨酸与钙结合成能够溶解的钙盐利于吸收。
3.牛奶中的乳糖与钙结合成小分子的可溶性物质,利于钙的吸收。
4.维生素C在胃和小肠上部造成的酸性环境,利于钙在小肠的吸收。
〔不利于钙吸收的因素〕
1.谷类中的植酸和蔬菜中的草酸,与钙结合成不容易分解的钙盐,降低钙的吸收率。
2.膳食纤维通过增加肠蠕动,加快钙在肠道的运行速度干扰钙的吸收。
3.食物中脂肪过多,游离的脂肪酸与钙结合成钙皂,降低钙的吸收。
怕冷与怕热
有些老年人怕冷,而有些老年人却怕热,从中医角度来说,主要与老年人自身的阴阳失衡有关,阳气虚不耐寒冷,冬天就比较怕冷;阴虚的人阳气相对旺盛,会出现手心和脚心发热与不耐热的现象。
一般体质好的老年人,阴阳平衡,相对就不怕冷和耐受炎热。人的身体就像精密的仪器,会对身体的各个零件以及对外界的反应作出调整,老年人机器的各部件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对外界的反应及调节能力下降,就出现了不耐热和怕冷的状况。
人体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素的激素,具有产热效应,甲状腺激素减少时,会出现畏寒怕冷。甲状腺素由碘和酪氨酸组成,酪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可在体内合成,碘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最新的研究表明:老年人在寒冷环境中调节体温或保持体温的能力,与饮食中摄取的铁元素有关。很多老年人都有喝茶甚至喝浓茶的习惯,茶中的茶碱会消耗人体内的铁,胃酸缺乏也会造成铁的吸收障碍,造成体内铁的不足。老年人的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造成体内热能产生的不足,也会出现怕冷。所以补充含碘、含铁和含热量高的食物对提高抗寒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食物的寒热温凉对老年人的影响
一年四季有春、夏、秋、冬,食物肉禽五谷果蔬有寒、热、温、凉。古人对人的身体与自然界的关系,作出了精辟的阐述“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说的是得了热性的疾病如发烧、口干、吐黄痰等症状,要用有关寒凉性质的药物加以治疗;得了寒性疾病,如身怕冷、流清涕、吐清痰等症状,要用温热的药物治疗,才能将病治愈。
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疾病的状态,而且适合正常人。在炎热的夏天,要多吃性凉的食物,以免上火产生内热;寒冷的冬天要多吃温热的食物,以保暖驱寒强壮身体。如果违背了人与自然界的规律,就会给身体带来影响甚至发生疾病。老年人的身体既容易怕冷,又容易怕热,在饮食上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所处的季节选择食物。
●怕热的老年人怎样调理饮食
人体的体温都会随着外界气候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冷天皮肤血管会收缩,体热散失减少;热天皮肤血管扩张,散热增加。怕热的老年人多体胖,皮下有大量脂肪的储存,阻碍体内产生的热量向外发散。
也有一些消瘦的老人,体内津液不足导致阴虚,也会产生内热的现象。老年人在日常的饮食上作相应的调整,就会使怕热的现象得到改善。对于体胖怕热的老年人,首先要控制体重,让体重尽量保持在理想的范围,让脂肪慢慢地消耗掉。
控制食物的摄入量时,要做到营养均衡,蛋白质要充足。限制含油脂过多的食物,烹调油的用量每天10~20毫升/天,采用蒸、煮、炖、拌、汆、卤等方法,避免油煎、油炸和爆炒等方法。少吃果糖、蜜饯、甜饮料及甜点等甜食。多吃新鲜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和水果,保证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摄入量。
有些老人认为素食可以减肥,可以长寿,从营养的角度讲完全素食也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健康。进餐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平时要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因为都可让机体产热增加。
消瘦的不耐热老人要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鱼、蟹、海参、甲鱼、蛋、奶、豆制品等;还可吃些含油脂多的花生仁、腰果、核桃仁、杏仁等,滋阴生津除烦的山药、荸荠、鸭梨、李子、海棠、苹果、甜瓜、香蕉、西瓜、杨桃、石榴等。为了调节津液不足,在煮粥和煲汤时放上少许西洋参、黄精、灵芝、熟地黄、麦冬、枸杞子等。每次只放一种,用纱布包好,既不让药味过浓又不使药渣影响口感。
●怕冷的老年人怎样调理饮食
有些老年人由于身体阳气不足,身体的抵抗力下降,不仅怕冷,还容易感冒。对于这些老年人,如果在饮食上选用一些补气助阳的温性和热性的食物,增加机体代谢,纠正阴阳平衡,可有效地改善畏寒现象,尤其在寒冷的冬天。
由于怕冷与碘、铁、蛋白质、脂肪等有关,在平时的饮食中注意选择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贝壳类、牡蛎、沙丁鱼、菠菜、鱼虾等;适量多吃些含铁丰富的食品,如黑木耳、桂圆、红枣、豆制品、猪肝、瘦肉、蛋类等。在蛋白质类食品中以狗肉、羊肉、鹿肉、公鸡肉、鸭肉、鹌鹑肉、鲫鱼、草鱼的御寒效果最好。它们不仅富含蛋白质还含有脂肪,产生的热量多,有补肾壮阳、温暖脾胃、补气生血的功效。老年人怕冷还与机体内矿物质缺乏有关,胡萝卜、山芋、青菜、大白菜、藕、菜花、大葱、土豆等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将肉食与蔬菜搭配食用,符合荤素搭配的饮食原则,又能补充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防止老年人的便秘。
在菜肴的制作时多放一些有温脾暖肾作用的葱姜。体虚怕冷的老人,平时可在煲汤时放一些有补气养血、温补肾阳的中药,如黄芪、西洋参、枸杞子、当归等。另外怕冷的老年人在冬季应尽量少喝茶;不宜吃绿豆、雪梨、苦瓜、冬瓜、荸荠、银耳等寒性或凉性的食物。
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
●要适当增加蛋白质,减少糖的摄入
肺脏的功能是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肺通气下降,细胞和组织代谢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能力下降。在蛋白质、脂肪、糖类的代谢中,糖类产生的二氧化碳比脂肪和蛋白质多。
对于“老慢支”,肺脏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氧和二氧化碳进出肺泡减少,一方面造成体内缺氧,另一方面二氧化碳不能充分地排出体外。所以“老慢支”要减少糖类的摄入量,尤其是甜食。糖果不仅增加二氧化碳的生成,而且刺激咽喉,引发咳嗽和喘息。蛋白质的代谢物主要从肾脏排出体外,所以不加重肺脏的负担。“老慢支”时由于咳出大量的痰液,有些还伴有发烧,蛋白质的消耗是很大的,就需要及时补充。
蛋白质还是白细胞、抗体等物质的来源,可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促进气管黏膜的愈合。因为有些过敏原能够诱发“老慢支”,所以在补充蛋白质时,要避免食入可引起自身过敏反应的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食品。
●哪些营养素利于气管黏膜的修复
机体的任何器官都含有蛋白质的成分,蛋白质在修复组织细胞中起重要的作用。对于肺部疾患的老年人,常年的“老慢支”的发作,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食欲缺乏影响蛋白质的摄入,发烧、咳喘、大量的痰液,消耗大量的蛋白质。补充蛋白质是很必要的,可以吃易消化的牛奶、鸡蛋、瘦肉、鱼虾等。
维生素C和维生素A对于气管黏膜的修复有重要的作用,维生素C增强白细胞的作用,增强抗感染和抗病毒的能力,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促进黏膜的修复。维生素A能够维持黏膜细胞的完整,增强面膜细胞的抗病能力。
蔬菜和水果是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良好来源。水果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在食欲差时能够开胃,蔬菜含有大量的纤维,能够通便,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便秘会造成浊气上升,影响肺气的下降,造成肺气的壅滞,使肺部疾患久治不愈。橘子、枇杷、香蕉、西瓜、猕猴桃、芒果和新鲜的叶菜都含有维生素C和维生素A,有的止咳、化痰,有的开胃、通便。锌参与DNA和RNA聚合酶合成,在蛋白质的更新中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食欲和促进受伤气管和黏膜的修复。
●哪些食物对气管具有刺激性
气管、支气管黏膜的表面有一层纤毛,纤毛不停地摆动帮助气管将吸进去的尘埃排出肺脏。在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肺部疾患时,存在于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和有刺激性的气体,会加重气管黏膜的炎症,减弱黏膜纤毛的清除功能。
有慢性肺部疾患的老年人,在一日三餐的饮食中,要注意忌食以下对气管有刺激性的食物。
1.过甜的食品:过甜的食品含糖量丰富,渗透压高,对咽喉有直接的刺激作用,加重咳嗽,加重气管黏膜充血。糖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在体内潴留,加重肺脏的负担。
2.食物过咸: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尤其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咸和甜食同样具有刺激咽而诱发咳嗽的副作用。
3.过敏性食物:某些蛋白质食物能够引起过敏反应,引发哮喘如鱼虾、牛奶、鸡蛋等,要避免吃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
4.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喱、生葱、生蒜等,这些食物含有多种挥发油,会刺激肺脏细胞,不利于炎症的恢复。中医认为辛辣食品燥热,能够引起大便秘结,大肠不通,浊气上犯于肺,加重肺部的症状,不利炎症的消退。
5.食物中钾和磷的含量少,会影响呼吸肌功能,影响二氧化碳的排出。
●慢性肺部疾患饮食中注意的问题
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是老年人的多发病,遇到气候的改变容易复发,在季节的交替中要注意衣服的更换,防止着凉和感冒。平时坚持适当的运动如扩胸、慢跑、快走等,增强呼吸肌力,增加肺活量,增强机体免疫力。饮食要注意以下方面:
1.注意粗细搭配,适当选用薏米、红小豆、小米等,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2.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充足,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3.控制糖类在饮食中的比例,减轻肺脏排除二氧化碳的负担。
4.支气管的急性发作,首先要恢复胃口,因为营养状态对于减轻病情,加快呼吸道炎症消退有积极的作用。要避免过甜、过咸对咽喉的刺激,加重咳嗽。
5.肺病患者理想的饮食搭配是荤素油搭配、菜肉搭配,多吃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水果,可适量吃些瘦肉、鸡蛋,但不宜过多,以免增加肾脏负担。
胆囊炎和胆结石症
●胆道疾病与饮食
胆囊是浓缩和储存胆汁的地方。胆汁含胆盐、胆色素、脂肪酸、磷脂、胆固醇和钠、钾、钙、碳酸氢盐等矿物质,参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胆汁是由肝细胞合成的,每天大约分泌600~800毫升胆汁,在胆囊经浓缩后由胆囊排出至十二指肠,主要的功能是乳化脂肪,促进脂肪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胆道疾病主要是胆囊炎和胆石症,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两者常同时存在,互为因果,慢性胆囊炎约有70%胆囊内存在结石。
饮食与本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经常进食高糖类、低脂肪的膳食——以胆红素结石为主;爱吃高脂肪、高蛋白膳食者——以胆固醇结石为主。胆汁中胆固醇若超过总脂类的10%,就会出现沉淀,形成结石。患胆囊炎的老年人多体胖,是平时进食过多造成的。
●为什么胆囊炎要少吃脂肪
人体的进食活动受到很多激素的调节,当食物中的脂肪进入十二指肠时,肠黏膜细胞分泌一种刺激胆囊收缩的激素,促进胆囊的收缩,受到挤压的胆囊将胆汁排到小肠,帮助脂肪乳化,以利脂肪酶进一步对脂肪加以消化。在胆囊炎的情况下,食物脂肪刺激胆囊进行收缩,此时发炎的胆囊内胆汁流动受到阻碍。
尤其在摄入高脂肪食物时,胆囊会发生强烈的收缩将胆汁排进肠道,胆囊的收缩引起剧烈的疼痛和恶心等不适。所以对于急性胆囊炎为了避免疼痛,应禁食含脂肪的食品,可使用藕粉、果汁、米粉、蜂蜜等纯糖类的食品。等症状缓解后,可逐步增加脂肪的摄入量,不可以一次大量吃含脂肪丰富的蛋糕、花生仁、腰果、肥肉等食品。
●饮食营养注意的问题
胆囊疾患多见于肥胖而伴有血脂含量过高的人,在饮食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热量不能过多,每餐进食七八分饱,减轻肥胖。
2.适量蛋白质,因为一般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脂肪的含量也高,尽量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利于胆囊的修复。对慢性胆囊炎患者而言,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增进食欲、促进胆囊收缩利于胆囊排空,应尽可能地提高饮食中蛋白质的比例。每日蛋白质供给量以每千克体重l~1.2克为宜,但要避免随着蛋白质摄入过量的胆固醇。
3.脂肪要低,30~45克/天,避免刺激胆囊收缩引起疼痛。胆固醇小于300毫克,因过剩的胆固醇不能转化为胆汁酸,胆汁沉积是形成结石的主要原因。
4.膳食纤维,25克/天,有利于脂肪和胆固醇从粪便的排出。
5.丰富的维生素,多选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B族维生素的食品。
6.尽量多饮水,1500~2000毫升/天,稀释胆汁有利于胆汁的流动。
7.禁酒、辛辣食物及辛辣调味品,以免对胆囊造成刺激。
8.要有规律地进食(一日三餐)。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黏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黏稠度亦增加,终于形成胆泥。如果进食,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时反应性地分泌胆囊收缩激素,使胆囊收缩,这时大量黏稠的和含有胆泥的胆汁被排出到肠道内,因此可以防止结石的形成。
慢性高发疾病饮食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