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退路决定出路
32173800000028

第28章 忍的涵养能融进和谐,并使内心安详

忍辱体现了菩萨的涵养。它包括:凡事都能退让一步,对冤家仇人的种种无理非难,能够忍受;安受苦忍,是个人修行及度化过程所存在的种种恶劣条件,如身体病弱,天气冷热,衣食不具等,都能泰然处之;谛察法忍,是对与我们认识悬殊的真理,能认同接受。忍能使我们消除愤怒。一个人倘若充满憎恨心,缺乏忍的涵养,才会产生愤怒;具备忍的涵养,就不会有愤怒了,对于别人的伤害你能心平气和,和颜相向,就很难树立怨仇,因而忍的涵养又能使彼此和谐,内心安详。

佛陀常常警示弟子,即使自己智慧圆融,更应含蓄谦虚,像稻穗一样,米粒愈饱满垂得愈低。

修行最主要的目标即是无我。因为你能缩小自己、放大心胸、包容一切、尊重别人,别人也一定会来尊重你,接受你。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缩小自己,要能缩到对方的眼睛里,耳朵里。既不伤害他,还要能嵌在对方的心头上。

一粒细沙就扎到脚,一颗小石子就扎到心,面对事情当然就担当不下去。不能低头的人是因为一再回顾过去的成就。看淡自己是般若,看重自己是执著。

众生有烦恼,是因为我执的关系。以“我”的自私心理为中心,以自我为大,不但使自己痛苦,也影响周围的人群跟着争执痛苦。忘我,才能于修身养性中造就身心的健康以及幸福的人生观。

爱是人间的一份力量,但是只有爱还不够,必须还要有个“忍”——忍辱、忍让、忍耐,能忍则能安。

要做个受人欢迎的人,做个被爱的人,就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和色。面容动作、言谈举止,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修养忍辱得来的。

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

说苦是因为他不能堪忍!越是不能忍的人,越是生活得痛苦。娑婆世界又译成堪忍世界,意即要堪得起忍耐,才有办法在世间生存得更自在。忍不是最高的境界,能够达到看开忍,则会觉得一切逆境都是很自然的事。

佛陀不但教导众生修“慈忍”行,就对儿子也教他坚持“慈忍”。

佛告诉儿子:我的一切财产都要留传给你——国家的一切财产是有形的,有损减的;而我的财产是慈忍大法,是大觉智慧,可增长你无穷的福因及难量的法财。人人都能以“慈”、“忍”施行于家庭、于一切众生,人间便会常久散发着“透彻的爱”的光芒。

争,只能“为善竞争”、“与时日竞争”,一旦它的对象从自我投射到别人身上的时候,它就成为一个很不安的事,一件很痛苦的事了。

竞争孕育了伤害的因子。只要有竞争,就有上下之别、前后之分、得失之念、取舍之难,世事也就不得安宁了。不争的人才能看清事实。

争了就乱了,乱了就犯了,犯了就败了。要知道,普天之下,并没有一个真正的赢家。人们往往就是太执著,而有分别心。是你,是我,划分得清清楚楚,以致我爱的就拼命去求、去争、去嫉妒,心胸狭窄,处处都是障碍。一般人常言:要争这一口气。其实真正有修养的人,是把这口气咽下去。培养好自己的气质,不要争面子;争来的是假的,养来的才是真的。

人,大多数有名利之心,与人争,与事争。如果能与人无争则人安,与世无争则事安;人、事皆无争,则世界亦安。